資源簡介 什么是周長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經歷觀察、思考、操作等活動,認識圖形的周長。(2)在探索過程中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3)在探究圖形的周長過程中,對數學保持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學重點:認識圖形的周長。教學難點:認識圖形的周長。教具準備:正方形紙片、長方形紙片、圓形紙片、樹葉、尺子、毛線等。教學流程:一、經驗導入【引導】老師今天拿來兩條繩子。誰能來說有一說哪條電線比較長?第一根:第二根:【預設】第一根。因為第一根是彎的,把它拉直后就比第二根長。【引導】今天呢,我們就來學習一種特殊的長度——周長。二、創設情境,認識周長1.一周【引導】小螞蟻要繞樹葉跑一周,同學們能把小螞蟻的在樹葉跑步的運動軌跡在作業紙上描出來嗎?【預設】預設一 預設二 預設三【追問】三種描法里,哪種正確地描出樹葉的一周?其他兩種錯在哪里?【預設】第一種是正確的。第二種最后一段沒有沿著樹葉的邊線描,第三種沒有從起點回到起點。【組織】現在老師手里有一本數學書,誰能描一描數學書表面的一周?兩位同學描數學書表面一周【追問】剛剛兩位同學描的一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預設】不同的地方是起點不同,畫的方向不同。相同點是都畫出了數學書表面的一周。【組織】請同學們描一描身邊物體表面的一周。【設問】什么是一周?【小結】從起點開始繞著圖形的邊線回到起點就是一周。2.封閉圖形【組織】現在拿出作業紙,自己試著描一描作業紙上給出圖形的一周。① ② ③ ④ ⑤【引導】老師發現前面幾個圖形大家都能畫正確,問題就在第5個。那現在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設問】你們認為角有一周嗎?說一說為什么。【預設】沒有。因為角不能沿著邊線從一個起點回到起點。【組織】同學們仔細觀察前面4個圖形和最后一個圖形,說一說你有什么發現?【小結】像前面幾個首尾相接的圖形我們把它叫做封閉圖形;像角這樣有開口,首尾不封閉的圖形叫不封閉圖形。只有封閉圖形才有一周。3.長度【引導】老師在剛剛上課的時候就說了周長是一種特殊的長度。那像樹葉一周的長度,叫做樹葉的周長;正方形一周的長度叫正方形的周長,那同學們能不能說一說什么是周長?【小結】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周長。4.周長的測量【引導】圓形的周長和正方形的周長相比,哪個長哪個短?是不是看著兩個都差不多?我們可以怎么辦呢?對,測量。【組織】那現在老師就請同學們前后四人為一小組,利用學具袋里的材料,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預設1】我們量的是圓形的周長。先用毛線繞圓形一圈,記好標記,再用尺子量出毛線的長度,就能得到圓形的周長,是10.1厘米。【預設2】我們用的是相同的方法,測量出圓形的周長是10厘米。【引導】測量存在誤差,在誤差允許范圍內兩個答案都是正確的。【預設3】我們量的是正方形的周長。我們用尺子量出正方形的一條邊的長度是3厘米,正方形四條邊相等,所以3×4=12厘米就是正方形的周長。【追問】還有沒有用不同的方法測量正方形和圓形周長?經過我們的測量可以知道哪個周長比哪個周長長?【小結】像正方形這樣的邊線是直直的圖形我們就可以用尺子來測量它的周長,像圓這樣邊線不是直直的就可以利用毛線,化曲為直,再進行測量。【組織】我們現在把書翻到第45頁,看最后一道題,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數學信息。【引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第一幅圖,我們先把它的一周用筆描出來,然后再思考,利用得到的數學信息可以怎么求它的周長?【預設①】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以第一個頂點為起點,一個一個的數過去,直到回到起點,得到周長是20厘米。【預設②】先數橫著的邊線,橫著的兩條邊線都是6厘米;再數豎著的邊線,豎著的兩條邊線也都是4厘米。然后再把所有的邊長加起來,6+6+4+4=20厘米,就能得到周長。【預設③】我發現第一幅圖是長方形,它的長和寬相等。長是6厘米,寬是4厘米。所以周長是(6+4)×2=20厘米【評價+組織】同學們在求長方形的周長時介紹了很多種方法。那現在老師請大家先描一描后面兩幅圖形的一周,再求一求它們的周長。【預設】第二幅圖周長是18厘米,第三幅圖的周長是30厘米。三、鞏固知識,發展思維1.基礎練習2.綜合練習四、課堂總結,拓展延伸【引導】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學會的?這節課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五、板書設計什么是周長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周長一周:從起點開始回到起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