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跳圓舞曲的小貓》教學內容分析:《跳圓舞曲的小貓》選自人音版二年級上冊第五課,是一首管弦樂欣賞作品,由美國的作曲家安德森作曲,樂曲以管弦樂器豐富的音色和表現力,塑造了小貓活潑可愛的形象及跳舞的動態。樂曲為三部曲式,第一樂段主題旋律優美抒情,其中用小提琴滑奏技巧的運用,形象地模仿了小貓的叫聲,增添了樂曲詼諧情趣。第二樂段旋律活潑歡快,極具三拍子的特點和韻律感,描繪了小貓歡快旋轉的情境。第三樂段回到主題重復,速度慢下來,樂曲在戲劇性的尾聲中結束了全曲。學習者分析:上課班級非本校學生,不能足夠的了解學情,但小學低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有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身心特點,他們善于利用自身的多種感官來欣賞音樂和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帶給他們的感受。本堂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聽、唱、舞等方式,通過聆聽、演唱、舞蹈、表演等方式,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增強學生的音樂體驗感,激發學生的表現欲。學習目標確定:1.通過欣賞樂曲,讓學生感受音樂,并樂于參與到音樂活動中。2.通過聆聽、表演、歌唱等教學活動,能準確聽辨樂曲中各個主題的音樂,把握樂曲的基本情緒。3.用身體感受三拍子的節拍特點,體會圓舞曲的基本韻律。學習重點難點:通過充分聆聽音樂,把握樂曲中所描繪的動物形象和節拍特點。體會圓舞曲的韻律,感受不同樂段的旋律特點。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導入教師活動11.聆聽與感受2.介紹動物形象,揭示課題師:最近我的“好朋友”小提琴跟我說,它學會了一首新的樂曲,特別想演奏給大家聽,因為有一只小動物也藏在旋律當中,讓我們一起聽聽它是誰吧?(播放A樂段)師:今天的音樂課就讓我們和這只“跳圓舞曲的小貓”一起快樂的玩耍吧!學生活動11.聆聽A樂段,感受樂曲三拍子的特點進入教室。2.尋找音樂中小提琴特別的音色,感受小貓的形象特點。認識課題《跳圓舞曲的小貓》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正確聆聽音樂,初聽音樂感受樂曲中“小貓”的音樂形象。環節二:分段聆聽教師活動2(一)聆聽A樂段1.初探小貓形象師:先跟小貓打個招呼!小貓也和大家打招呼呢(喵)提問:小貓的叫聲是怎樣的呢?2.感受“優雅的小貓”師:你們聽,小貓在唱歌呢!(教師范唱)提問:①它的歌聲好聽嗎?②你覺得它是一只怎樣的小貓?③優雅的小貓演唱歌曲時發出的喵喵叫聲是怎樣的呢?3.體驗“優雅的小貓”師:讓我們再聽一遍音樂,如果你找到它溫柔的叫聲,可以用(動作)表示。師:你們的動作這么優美,相信聲音也很優美,誰能和老師合作一下,我來演唱歌曲,你來演唱小貓溫柔的叫聲。4.模仿“優雅的小貓”提問:他們的聲音太美妙了,就像音樂中小提琴模仿的小貓的叫聲,這段音樂帶給你什么感覺?師:接下來老師想把同學們分成兩組,一組同學拿出你的小手感受旋律的優美,另一組同學模仿音樂中小貓的叫聲。師:剛才我們和這只優雅的小貓一起唱歌跳舞,你們開心嗎?讓我們隨著這段優美的音樂一起演唱歌曲吧!剛才我們聆聽了第一個音樂片段,認識了一只優雅的小貓,老師把這個樂段稱為A樂段,接下來讓我們繼續聆聽,音樂發生了什么變化?和A段相比有什么區別?學生活動21.聆聽樂段跟隨教師引導做動作聆聽教師范唱(喵)生回答問題2.聆聽教師范唱生回答問題3.聆聽樂段并跟隨旋律線找到音樂中小貓的“叫聲”,并用小貓的動作模仿。師生(部分)互動完成演唱3.聆聽A樂段認識小貓的叫聲是由小提琴滑奏模仿的,并對小貓這一形象印入內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完成片段完整表現A樂段設計意圖:在聆聽、感受、體驗、模仿的音樂活動中,明確樂曲中“小貓”的形象特點,通過肢體動作、模仿叫聲、歌曲演唱捕捉“小貓”的溫柔、可愛,體會圓舞曲的韻律,感受A樂段的旋律特點。(二)聆聽B片段1.再探小貓變化2.感受“調皮的小貓”師:這只小貓想和大家做一個游戲!讓我們伸出小手,和它一起去玩玩!師:謝老師也想和大家做這個轉圈圈的游戲,你們準備好了嗎?3.體驗“調皮的小貓”師:老師還想邀請所有的同學一起做這個游戲,但在圓舞曲舞會上進行的這個游戲很不一般,你們看。4.模仿“調皮的小貓”師:現在你可以邀請你的好朋友一起做這個游戲。提問:①誰愿意上來展示一下?②哪位樂器朋友也加入到了音樂中?③讓我們再聽一次?④誰想上來演奏一下?5.命名“調皮的小貓”師:這么開心的游戲,這么歡快的音樂,你覺得它是一只怎樣的小貓?師:每當響起這段音樂,神奇的指揮棒就能讓同學們開始轉圈圈,那就讓我們和這只調皮的小貓一起快樂的轉圈圈吧!調皮的小貓帶著我們一起做了快樂的轉圈游戲,這是我們聆聽的第二個音樂片段,我們可以稱它為B樂段。最后讓我們再來聽一段音樂,你在這段音樂中發現了什么?1.回答問題2.聆聽音樂隨旋律線感受“調皮的小貓”師生(個別)合作隨音樂做轉圈的游戲,感受三拍子圓舞曲的律動3.明確游戲規則,在遵守課堂紀律的前提下進行活動師生(單獨)合作演繹三拍子圓舞曲,其余學生觀察4.生生合作完成游戲聆聽音樂并觀察教師在游戲中加入的木魚節奏生嘗試演奏木魚,感受三拍子強拍特點全體學生跟隨教師用身體律動表現5.回答問題,為B樂段取名完整表現B片段設計意圖:在聆聽、感受、體驗中,感知“小貓”形象的變化,通過圖形譜、合作游戲、身體律動等音樂活動進一步體會“小貓”的活潑、調皮,深入體會三拍子圓舞曲的韻律,感受B樂段的旋律特點。(三)聆聽A’片段1.終探別樣的小貓提問:①這段音樂和哪段音樂最相似?②你覺得它是一只怎樣的小貓?2.聽辨尾聲師:優雅的小貓又唱起了歌跳起了舞,熱鬧的場面吸引了另一個動物朋友,讓我們一起聽聽是誰吧?提問:你感覺發生了什么事情? 師:雖然這段音樂與A樂段相似,但小狗的到來讓這段音樂顯得與眾不同,我們把它稱為A’樂段。聽辨樂段回答問題判斷相似樂段為小貓取名聆聽樂段尋找答案根據音樂中的主角編創故事設計意圖:在深入聆聽A樂段后聽辨A’樂段,尋找兩個樂段的相同與不同。通過直觀的圖形譜,感受A’樂段中出現的新的小動物的形象,并編創可能發生的故事。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對再現樂段進一步理解,讓學生真正的體驗音樂、感知音樂。環節三:聆聽全曲教的活動31.介紹樂曲這首《跳圓舞曲的小貓》由A段優雅的小貓,B段調皮的小貓,A’段優雅的小貓組成的典型的帶再現的三段體的一首樂曲,那你們想不想知道是誰創作了這首樂曲呀?是美國作曲家指揮家安德森,這可是他專門為小朋友們創作的管弦樂曲,當然安德森還有很多的作品想送給你們,有咔噠咔噠的打字機、滴答作響的時鐘、嘎吱嘎吱滑行的雪橇、調皮的節拍器(《打字機》、《調皮的小鬧鐘》、《快樂雪橇》、《調皮的節拍器》、《藍色探戈》)暢游在安德森的音樂作品中,享受古典音樂帶給我們的美妙。2.完整表現樂曲最后謝老師想邀請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去參加這個舞會!學的活動31.了解樂曲并初步認識樂曲結構了解作曲家及背景2.完整表現整首樂曲設計意圖:欣賞樂曲并初步了解樂曲結構,認識作曲家及作品。最終能完整演繹《跳圓舞曲的小貓》,表現“優雅的小貓”“調皮的小貓”“優雅的小貓”,在演繹中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適當編創并樂于表現自己的想法。環節四:拓展歡鬧的舞會結束了,老師還想邀請大家去管弦樂隊演奏的現場看看,安德森到底運用了哪些樂器讓樂曲中的小貓這么有魅力。讓我們一起欣賞中國芭蕾舞團交響樂團帶來的現場演奏吧!欣賞交響樂《跳圓舞曲的小貓》環節五:課堂小結今天謝老師很開心和同學們一起參加了安德森小貓咪們的舞會,欣賞了管弦樂曲《跳圓舞曲的小貓》,一起感受了三拍子圓舞曲帶給我們的獨特魅力。音樂課就要結束了,跳圓舞曲的小貓也要和大家說再見了,讓我們一起隨著優美的音樂走出教室吧!隨音樂走出教室教學反思與改進:整個教學通過聆聽、表現、歌唱、畫圖譜等教學活動,了解樂曲的基本情緒,豐富想象力。初步感受圓舞曲三拍子的節拍特點和韻律通過音樂創造活動,激發想象力,發揮主觀創造力。重點了解和感受、體驗、表現A 樂段。環節設計層次分明,教學目標明確并在本節課基本完成。在教學過程中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互動方面也完成得不錯,課堂氣氛活躍。在教學方式上有自己的方法。在課前,我布置學生制作小貓頭飾,在課堂中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會跳舞的小貓,創設情境,很好的融入課堂。在初聽樂曲時,讓學生跟隨圖譜捕捉小提琴模擬小貓的聲音;再聽時,讓學生畫圖譜熟悉小貓叫聲出現的位置,并隨音樂模仿小貓具有辨識度的聲音和可愛靈動的神態。通過重點聆聽、教唱A 樂段來感受、體驗、表現音樂。將一只只頑皮好動的小貓在課堂上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