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高一化學必修第一冊綜合測試卷5-7一、單選題1.下列有關物質(zhì)的分類或歸類中,正確的是A.酸性氧化物:、CO B.堿:碳酸鈉、一水合氨C.電解質(zhì):膽礬、Fe D.同素異形體;金剛石、石墨2.判斷下列有關化學基本概念的依據(jù)正確的是A.溶液與膠體:屬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質(zhì)原因是能否發(fā)生丁達爾效應B.純凈物與混合物:是否僅含有一種元素C.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是否變化D.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化合物本身的導電性3.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A.Cl2通入水中:B.氨水滴入FeCl3溶液中:C.碳酸鈣與稀硝酸反應:D.硫酸氫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反應:4.下列離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加OH-有沉淀析出,加H+能放出氣體的是A.Na+、Ba2+、Cl-、 B.Al3+、K+、Cl-、C.Ca2+、K+、、Cl- D.Na+、Cu2+、Cl-、5.高氯酸銨(NH4ClO4)是火箭發(fā)射常用的固體燃料,發(fā)射時發(fā)生反應:2NH4ClO4N2↑+Cl2↑+2O2↑+4H2O↑。下列有關該反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該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B.該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均為NH4ClO4C.NH4ClO4分解所得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約為29D.在反應中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1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鑒別和可用溶液B.用加熱法除去固體中混有的C.用飽和碳酸鈉溶液除去中混有的少量氣體D.等質(zhì)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足量鹽酸反應,碳酸氫鈉放出的氣體量多7.下列關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敘述中,正確的個數(shù)是①氯氣的性質(zhì)很活潑,它與氫氣混合光照后會發(fā)生爆炸②實驗室制氯氣時,為了防止環(huán)境污染,多余氯氣可用澄清石灰水吸收③向久置的氯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將先變紅后褪色④檢驗HCl氣體中是否混有Cl2的方法是將氣體通入硝酸銀溶液⑤除去Cl2中的HCl,可使氣體通過飽和碳酸氫鈉溶液⑥在含有NaOH的酚酞試液中加入新制氯水,紅色褪去,說明氯水中含有HClO⑦氯水放置數(shù)天后殺菌消毒、漂白能力幾乎不變但溶液酸性增強A.1個 B.2個 C.3個 D.4個8.設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常壓下,和的混合物中氮原子數(shù)目為B.常溫常壓下,過氧化鈉中含有陰離子的數(shù)目為C.由氧氣和臭氧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數(shù)目為D.標準狀況下,鐵與充分反應,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9.已知實驗室可用如下反應制取氯氣:KClO3+6HCl(濃)=KCl+3Cl2↑+3H2O,設NA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值,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氧化性:KClO3<Cl2 B.該反應體現(xiàn)了HCl的酸性和強氧化性C.每生成3molCl2,轉移6NA個電子 D.還原產(chǎn)物與氧化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510.下列關于 Fe2+和Fe3+的敘述中, 錯誤的是A.Fe2+的水溶液呈淺綠色、Fe3+的水溶液呈棕黃色B.缺鐵性貧血的患者,應該補充Fe2+而不是Fe3+C.Fe2+具有還原性,F(xiàn)e3+具有氧化性D.Fe2+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中,出現(xiàn)血紅色11.下列除雜試劑和分離方法都正確的是選項 物質(zhì)(括號內(nèi)為雜質(zhì)) 除雜試劑 分離方法A 堿石灰 洗氣B 生石灰 洗氣C 溶液 鐵粉 過濾D 溶液 過濾A.A B.B C.C D.D12.W、X、Y、Z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短周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奇數(shù)。只有為金屬元素,的核外電子數(shù)等于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且、處在不同周期,的單質(zhì)常溫下為黃綠色氣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單質(zhì)可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B.簡單離子的半徑:C.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D.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13.在離子中,共有個核外電子,R原子的質(zhì)量數(shù)為a,則R原子核內(nèi)含有中子的數(shù)目是A. B. C. D.1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個族B.當L層上的電子數(shù)為奇數(shù)時,M層上不可能有電子C.同一周期中,ⅡA與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都相差1D.在多電子原子中,離核近的區(qū)域內(nèi)運動的電子能量較高二、填空題15.1.現(xiàn)有以下物質(zhì):①溶液;②液態(tài);③固體;④熔融;⑤膠體;⑥銅;⑦;⑧;⑨蔗糖;⑩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1)以上物質(zhì)中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 ③、④ (填序號)。(2)寫出①和⑩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3)寫出③和⑧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4)寫出制備⑤的化學方程式: 。Ⅱ.已知銅在常溫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如下:。(5)用雙線橋法標明上述化學方程式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 。(6)在該反應中,被還原的元素是 ,稀硝酸體現(xiàn)了 性質(zhì)(選填字母編號),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 。A.酸性 B.堿性 C.氧化性 D.還原性16.根據(jù)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用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1)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與 個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相等。(2)在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與氣體A的密度之比為1:4,A的摩爾質(zhì)量為 。(3)等質(zhì)量的和中氧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 。(4)溶液和溶液混合后(混合體積變化忽略不計),溶液中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為 。(5)若某原子的摩爾質(zhì)量是,則一個該原子的真實質(zhì)量是 g。(6)和的混合氣體20g,完全燃燒后測得體積為11.2L(標準狀況),①混合氣體中的質(zhì)量是 g;②混合氣體中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是 L;③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是 。(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7)某元素G的一種含氧酸化學式為H3GO3,屬于二元酸,則H3GO3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產(chǎn)物Na2HGO3為 (填“酸式鹽”或“正鹽”)。17.已知R、T、W、X、Y、Z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T和Y同主族,R、T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相鄰的位置,W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Y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的2倍,W、X、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間能相互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1)Y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畫出Z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實驗室欲檢驗元素W,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3)R~Z中對應簡單離子的半徑最小的是 (寫離子符號)。(4)將R的簡單氫化物通入X與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欲檢驗反應后溶液中的陽離子,具體的實驗方法是 。(5)X的單質(zhì)能與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溶液反應生成無色氣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6)Y的單質(zhì)能與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溶液反應,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個數(shù)比為,且產(chǎn)物中W與Y的個數(shù)比也均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18.已知某工業(yè)廢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還可能大量存在Fe3+、OH-、Ba2+、Cu2+、Na+中的幾種,以及部分污泥,通過下列流程可從該廢水中回收FeSO4 7H2O晶體及固體單質(zhì)。已知氧化性:Fe3+>Cu2+。(1)不做任何實驗就可以確定上述工業(yè)廢水中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2)根據(jù)步驟2中得到固體混合物可以確定上述工業(yè)廢水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是 (填離子符號)。(3) Fe3+的存在對回收FeSO4 7H2O晶體的純度無影響,原因是Fe3+有強氧化性,能被過量的鐵還原為Fe2+,請寫出該離子方程式 。(4)檢驗上述工業(yè)廢水中是否存在Na+常用方法的名稱是 。(5)步驟3中加入的試劑X為 (填試劑名稱),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 。(6)步驟4中涉及的操作是:蒸發(fā)濃縮 、降溫結晶、 、洗滌、烘干。烘干操作需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原因是 。《高一化學必修第一冊綜合測試卷5-7》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C A D D A A D D題號 11 12 13 14答案 C B D B15.(1) ② ⑧(2)(3)(4)(5)(6) N(氮元素) A、C 2:316.(1)(2)(3)11:14(4)(5)(6) 3.5 8.4(7)正鹽17.(1) 第3周期ⅥA族(2)焰色反應(3)(4) 取少量反應后的上層清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chǎn)生的氣體,若試紙變藍,證明陽離子為(5)(6)18.(1)Ba2+、OH-(2)Cu2+(3)2Fe3++Fe = 3Fe2+(4)焰色試驗(5) 稀硫酸 Fe+2H+=Fe2++H2↑(6) 過濾 防止晶體受熱分解(或防止晶體受熱失去結晶水)1.D【詳解】A.屬于酸性氧化物,CO是不成鹽氧化物,A錯誤;B.碳酸鈉屬于鹽,一水合氨屬于堿,B錯誤;C.膽礬屬于電解質(zhì), Fe為單質(zhì),不是電解質(zhì)也不是非電解質(zhì),C錯誤;D.金剛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組成形成不同的單質(zhì),兩者互為同素異形體,D正確;故答案為:D。2.C【詳解】A.溶液與膠體屬于不同分散系的本質(zhì)原因是分散質(zhì)粒子直徑大小不同,而不是能否發(fā)生丁達爾效應,故A錯誤;B.僅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zhì)可能是純凈物,如O2,也可能為混合物,如O2和O3組成的為混合物,故B錯誤;C.有元素化合價變化的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故C正確;D.電解質(zhì)不一定能導電,如氯化鈉為電解質(zhì),固體氯化鈉不導電,非電解質(zhì)不導電,所以電解質(zhì)與非電解質(zhì)的區(qū)別不是物質(zhì)本身的導電性,故D錯誤;故選C。3.C【詳解】A.Cl2通入水中生成HCl和HClO,HClO是弱酸,不能拆,離子方程式為: ,A錯誤;B.氨水滴入FeCl3溶液中生氫氧化鐵沉淀,一水合氨是弱堿不能拆,離子方程式為: ,B錯誤;C.碳酸鈣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鈣、二氧化碳和水,離子方程式為: ,C正確;D.硫酸氫鈉溶液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硫酸是強酸,硫酸氫根需要拆開,離子方程式為: ,D錯誤;答案選C。4.A【詳解】A.四種離子在溶液中不發(fā)生離子反應,能大量共存,且加入的OH-能與反應生成和水,和Ba2+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加入的H+能與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A符合題意;B.四種離子在溶液中不發(fā)生離子反應,能大量共存,加入的OH-少量或適量能與Al3+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但加入的H+不與其他離子反應,不能放出氣體,B不符合題意;C.四種離子在溶液中不發(fā)生離子反應,能大量共存,加入的OH-不能與其它離子反應反應生成沉淀,且加H+不能放出氣體,C不符合題意;D.Cu2+與不能大量共存,會生成碳酸銅沉淀,D不符合題意;答案選A。5.D【詳解】A.該反應中N、O、Cl的化合價均發(fā)生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故A正確;B.該反應是分解反應,NH4ClO4中N、O的化合價升高,Cl的化合價降低,氧化劑和還原劑均為NH4ClO4,故B正確;C.根據(jù)NH4ClO4分解的方程式可知,所得混合氣體N2、Cl2、O2、H2O蒸氣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1:2:4,平均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29,故C正確;D. NH4ClO4中N、O的化合價升高,Cl的化合價降低,N2、O2是氧化產(chǎn)物,Cl2是還原產(chǎn)物,由方程式可知,氧化產(chǎn)物和還原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3:1,故D錯誤;答案選D。6.D【詳解】A.和都會和溶液生成碳酸鋇沉淀,所以無法鑒別,故A錯誤;B.碳酸氫鈉受熱易分解變成碳酸鈉和二氧化碳和水,故B錯誤;C.用飽和碳酸氫鈉溶液除去中混有的少量氣體,因為碳酸鈉會和二氧化碳反應,故C錯誤;D.根據(jù)反應的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NaHCO3+HCl=NaCl+CO2↑+H2O可知,106g碳酸鈉完全反應生成1mol二氧化碳,84g碳酸氫鈉完全反應生成1mol二氧化碳,所以等質(zhì)量的NaHCO3和Na2CO3與足量鹽酸反應,NaHCO3產(chǎn)生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多,故D正確;答案選D。7.A【詳解】①氯氣的性質(zhì)活潑,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它與氫氣在光照的條件下發(fā)生爆炸,故①正確;②澄清石灰水中氫氧化鈣的溶解度小,所以選擇溶解度大的氫氧化鈉,故②錯誤;③久置氯水是稀鹽酸,沒有漂白性,滴入紫色石蕊試液,溶液只變紅,故③錯誤;④HCl氣體硝酸銀生成白色沉淀,不管是否混有Cl2,都會有白色沉淀生成,與所以不能用硝酸銀檢驗HCl氣體中是否混有Cl2,故④錯誤;⑤二者均與飽和碳酸氫鈉溶液反應,不能除去Cl2中的HCl,故⑤錯誤;⑥NaOH和H+的反應,也可能是次氯酸的漂白性,所以NaOH的酚酞試液,紅色褪去,說明可能是酸性也可能是漂白,故⑥錯誤;⑦氯水久置,溶液中的次氯酸見光分解,Cl2+H2O HCl+HClO,平衡正向進行酸性增強,殺菌消毒、漂白能力減弱,故⑦錯誤;綜上,正確的只有①;答案選A。8.A【詳解】A.常溫常壓下,和的最簡式為,的物質(zhì)的量為,因此混合物中氮原子數(shù)目為,A正確;B.常溫常壓下,7.8 g過氧化鈉的物質(zhì)的量是0.1 mol,由于1個Na2O2固體中含有2個Na+和1個,故0.1 molNa2O2固體中含有的陰離子的數(shù)目是0.1NA,B錯誤;C.氧氣和臭氧分子都是由O原子構成的,1.6 g由氧氣和臭氧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質(zhì)的量是0.1 mol,則其中含有的O原子數(shù)目為0.1NA,C錯誤;D.56g鐵的物質(zhì)的量為1 mol,標準狀況下22.4 L Cl2的物質(zhì)的量是1 mol,根據(jù),鐵足量,反應過程中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應該以不足量的Cl2為標準計算,每消耗3molCl2,轉移6mol電子,現(xiàn)有1molCl2,因此轉移的電子數(shù)為2NA,D錯誤;答案選A。9.D【詳解】A.反應中KClO3是氧化劑,Cl2是氧化產(chǎn)物,氧化性:KClO3>Cl2,故A錯誤;B.HCl中Cl元素的化合價有一部分升高,一部分沒有變化,該反應體現(xiàn)了HCl的酸性和強還原性,故B錯誤;C.KClO3是氧化劑,Cl元素從+5價降低為0價,6個HCl中有5個Cl從-1價升高為0價,每生成3molCl2,轉移5NA個電子,故C錯誤;D.Cl2既是氧化產(chǎn)物也是還原產(chǎn)物,由C項的分析可知,KClO3中Cl元素從+5價降低為0價,6個HCl中有5個Cl從-1價升高為0價,共生成3個Cl2,還原產(chǎn)物與氧化產(chǎn)物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1:5,故D正確;答案選D。10.D【詳解】A.含有Fe2+的水溶液呈淺綠色、含有Fe3+的水溶液呈棕黃色,A選項正確;B.相較于Fe3+,人體更容易吸收Fe2+,因此缺鐵性貧血的患者需要補充Fe2+,B選項正確;C.Fe2+可以由+2價升高為+3價,具有還原性;Fe3+可以由+3價降低為+2價,具有氧化性,C選項正確;D.Fe2+溶液中滴入新制氯水,F(xiàn)e2+被氯氣氧化為Fe3+,溶液變?yōu)辄S色,因未加入KSCN溶液,不會出現(xiàn)血紅色,D選項錯誤;故選D。11.C【詳解】A.堿石灰與和HCl均會發(fā)生反應,不能達到除雜的目的,A錯誤;B.生石灰會與二氧化碳反應,干燥二氧化碳,應用濃硫酸,B錯誤;C.與鐵粉反應生成,過量的鐵粉過濾除去,C正確;D.會與溶液反應生成可溶性,D錯誤;答案選C。12.B【分析】W、X、Y、Z為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的短周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shù)均為奇數(shù)。的單質(zhì)常溫下為黃綠色氣體,則Z為Cl,只有為金屬元素,的核外電子數(shù)等于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設W的核外電子數(shù)1,則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1,Y可能為Li或Na,Li和Na均為金屬,假設不成立;設W的核外電子數(shù)3,則W為Li,Li為金屬,假設不成立;設W的核外電子數(shù)7,則W為N,則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7,Y可能為F或Cl,Z為Cl,則Y可能為F,但、處在不同周期,假設不成立;設W的核外電子數(shù)5,則W為B,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5,Y可能為N或P,又、處在不同周期,所以Y為P;X為原子序數(shù)大于5、小于15的金屬元素 ,則X為Na或Al。【詳解】A.X為Na或Al,Na和Al均可以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正確;B.X、Y、Z簡單離子分別為Na+或Al3+、P3-、Cl-,Na+或Al3+的電子層數(shù)為兩層,P3-、Cl-的電子層數(shù)為三層,所以離子半徑P3-、Cl-更大,P3-、Cl-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核電荷數(shù)越大、離子半徑越小,所以X、Y、Z簡單離子的半徑: Y>Z>X,B錯誤;C.Y、Z分別為P和Cl,P和Cl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從左至右原子序數(shù)遞增、非金屬性增,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簡單氫化物越穩(wěn)定,則簡單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YD.W、Y分別為B和P,B和C位于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從左至右元素非金屬性遞增、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強,即H3BO3酸性弱于H2CO3,P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H3PO4,碳酸為弱酸,磷酸為中強酸,則酸性:H3BO3故答案為:B。13.D【詳解】在離子中含有x個電子,則離子失去1個電子之前含有(x-1)個電子,因為氧原子含8個電子,故R原子含電子(x-1-3×8)個,由此得出R原子含質(zhì)子數(shù)為x-25,所以R的中子數(shù)=a-(x-25)=a-x+25,故答案選D。14.B【詳解】A.元素周期表共有7個橫行,18個縱行,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縱行稱作族,共有16個族,A錯誤; B.根據(jù)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可知原子核外電子排布時,先排滿K層再排L層、先排滿L層再排M層,當L層上的電子數(shù)為奇數(shù)時,則L層未排滿,那么M層上不可能有電子,B正確;C.同一周期中,ⅡA與ⅢA族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不都相差1,也可能相差11,如第四周期元素中存在過渡元素,Ca和Ga的核電荷數(shù)相差31-20=11,C錯誤;D.同一原子中,在離核較近的區(qū)域運動的電子能量較低,D錯誤;故選B。15.(1) ② ⑧(2)(3)(4)(5)(6) N(氮元素) A、C 2:3【分析】①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②液態(tài)的水溶液能導電,屬于電解質(zhì);③屬于電解質(zhì);④熔融能導電,屬于電解質(zhì);⑤膠體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⑥銅是金屬單質(zhì),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⑦自身不能電離,屬于非電解質(zhì);⑧的水溶液能導電,屬于電解質(zhì);⑨蔗糖自身不能電離,屬于非電解質(zhì);⑩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zhì)又不是非電解質(zhì);【詳解】(1)根據(jù)以上分析,屬于電解質(zhì)的是②、③、④、⑧。(2)和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3)和反應生成醋酸鋇、二氧化碳、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4)飽和氯化鐵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備膠體,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5),銅元素化合價由0升高為+2、N元素化合價由+5降低為+2,用雙線橋法標明電子轉移方向和數(shù)目為;(6)反應中,N元素化合價由+5降低為+2,被還原的元素是N,部分稀硝酸中N元素化合價降低生成NO,部分硝酸中N元素化合價不變生成硝酸銅,硝酸體現(xiàn)了酸性和氧化性,選AC;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zhì)的量之比為2:3。16.(1)(2)(3)11:14(4)(5)(6) 3.5 8.4(7)正鹽【詳解】(1)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為,1個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為3,則與個分子中所含原子數(shù)相等,故答案為:。(2)根據(jù)阿伏伽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氣體摩爾質(zhì)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即,則A的摩爾質(zhì)量=,故答案為:。(3)根據(jù),等質(zhì)量的和物質(zhì)的量之比=,則和中氧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1:14,故答案為:11:14。(4)溶液中,溶液中,混合后溶液中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故答案為:。(5)根據(jù)摩爾質(zhì)量知,1mol該原子的質(zhì)量是Mg,1mol原子有阿伏加德羅常數(shù)NA個(NA=6.02×1023),即NA個原子的質(zhì)量是Mg,則一個該原子的真實質(zhì)量約為,故答案為:。(6)CO燃燒發(fā)生反應:,CO的體積與生成的體積相等,燃燒后的總體積為11.2L,故20g和的混合氣體的總體積為11.2L,在標準狀況下,20g和的混合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為0.5mol,設CO的物質(zhì)的量為x mol,的物質(zhì)的量為y mol,則,、,解得,。①混合氣體中的質(zhì)量=,故答案為:3.5;②混合氣體中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故答案為:8.4;③混合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故答案為:。(7)H3GO3屬于二元酸,因為氫氧化鈉過量,若為酸式鹽則還會與氫氧化鈉反應,則H3GO3與過量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產(chǎn)物為正鹽,故答案為:正鹽。17.(1) 第3周期ⅥA族(2)焰色反應(3)(4) 取少量反應后的上層清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chǎn)生的氣體,若試紙變藍,證明陽離子為(5)(6)【分析】R、T、W、X、Y、Z均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W元素原子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為鈉;T和Y同主族,R、T在元素周期表中處于相鄰的位置, Y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電子層數(shù)的2倍,則Y為硫、T為氧、R為氮;W、X、Y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間能相互反應,則X為鋁,Z原子序數(shù)最大,為氯;【詳解】(1)Y為硫,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ⅥA族,Z為17號元素氯,原子結構示意圖為:;(2)鈉元素的焰色反應為黃色,故實驗室欲檢驗鈉元素,采用的實驗方法是:焰色反應;(3)電子層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電子層數(shù)相同時,核電荷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R~Z中對應簡單離子的半徑最小的是;(4)R的簡單氫化物為氨氣,通入X與Z形成的化合物的氯化鋁水溶液中,發(fā)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鋁沉淀,離子方程式為;銨根離子能和氫氧根離子生成能使?jié)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色的氨氣,故欲檢驗反應后溶液中的陽離子銨根離子,具體的實驗方法:取少量反應后的上層清液,加入NaOH溶液并加熱,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檢驗產(chǎn)生的氣體,若試紙變藍,證明陽離子為;(5)X的單質(zhì)為鋁,能與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無色氣體氫氣和四羥基合鋁酸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6)Y的單質(zhì)為硫單質(zhì),能與W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氧化產(chǎn)物與還原產(chǎn)物的個數(shù)比為,且產(chǎn)物中W與Y的個數(shù)比也均為,則反應中硫在堿性條件下發(fā)生歧化反應,硫化合價由0降低為-2被還原為硫離子,結合電子守恒,生成2mol硫離子的同時,會有1mol硫化合價由0變?yōu)?4被氧化為1mol亞硫酸根離子,結合質(zhì)量守恒,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18.(1)Ba2+、OH-(2)Cu2+(3)2Fe3++Fe = 3Fe2+(4)焰色試驗(5) 稀硫酸 Fe+2H+=Fe2++H2↑(6) 過濾 防止晶體受熱分解(或防止晶體受熱失去結晶水)【分析】某工業(yè)廢水中含有大量的FeSO4,由于Fe2+與OH-不能大量共存,與Ba2+不能大量共存,所以還可能大量存在Fe3+、Cu2+、Na+,但不存在OH-、Ba2+。將廢水過濾,可分離出污泥和溶液1;將溶液1中加入過量的Fe,F(xiàn)e3+被還原為Fe2+,Cu2+被還原為Cu,則過濾所得的固體混合物中含有Fe、Cu,加入稀硫酸溶液溶解過量的Fe,生成的FeSO4與溶液2合并,則固體單質(zhì)為Cu;將溶液蒸發(fā)濃縮、冷卻結晶,便可回收FeSO4 7H2O晶體及固體單質(zhì)。【詳解】(1)由于Fe2+與OH-不能大量共存,與Ba2+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不做任何實驗就可以確定上述工業(yè)廢水中一定不存在的離子是Ba2+、OH-。(2)步驟2中,將固體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有固體單質(zhì)剩余,則該固體不與稀硫酸反應,其應為Cu,可以確定上述工業(yè)廢水中肯定存在的離子是Cu2+。(3)Fe3+有強氧化性,能被過量的鐵還原為Fe2+,該離子方程式為2Fe3++Fe = 3Fe2+。(4)檢驗上述工業(yè)廢水中是否存在Na+,常用方法的名稱是焰色試驗。(5)由分析可知,步驟3中要獲得Cu,需將Fe除去,所以加入的試劑X為稀硫酸,發(fā)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Fe+2H+=Fe2++H2↑。(6)步驟4中,需讓溶質(zhì)結晶析出,然后過濾出來,進行洗滌和干燥,所以涉及的操作是:蒸發(fā)濃縮、降溫結晶、過濾、洗滌、烘干。烘干操作時,需防止晶體失去結晶水,所以在低溫條件下進行,原因是:防止晶體受熱分解(或防止晶體受熱失去結晶水)。【點睛】Fe3+的氧化能力強于Cu2+,但Fe2+的氧化能力弱于Cu2+,所以Fe3+能氧化Cu,但Fe2+不能氧化Cu。試卷第1頁,共3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