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11 我是一張紙》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三課,本課是在《小水滴的訴說》《清新空氣是個寶》兩課的基礎上,聚焦與學生天天打交道的文化用品——紙,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旨在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觸手可感的資源出發,了解紙張的來源及紙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明確紙張來之不易,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課在設計思路上與第九課一致,采用了擬人和童話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明白紙的來之不易、從讓朋友——紙開心快樂的角度,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性地落實節約用紙的行為。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我和大自然》單元的基礎上,已初步了解人是地球的一部分,與大自然是共生關系。二年級的學生也在日常生活感受和體會過水資源、空氣的重要性,但是對紙張來源于樹木、樹木對人的生活影響巨大體會還不夠深刻。由于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也較少,在他們的意識中,紙是最普通平常的東西,而不明白紙張的來之不易以及浪費紙產生的環保問題,以及為了保護環境,社會、個人應該如何節約使用紙張。目標確定 《我是一張紙》依據課程標準“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中第8條:“愛護動植物,節約資源,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動手動腦,有創意地生活”中第六條“學習用觀察、比較、調查等方法進行簡單的生活和社會探究活動”以及第7條“能與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過程或成果”。 本課的目標是:1.理解紙與環境保護的密切關系,樹立節約用紙、保護環境的意識;2.知道如何節約用紙,在生活中能珍惜紙張,合理使用。學習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了解紙與環保的密切關系,認識節約用紙的行為和方法。難點:培養環保意識,在生活中運用所學,養成節約用紙的習慣,愛惜資源。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環節一:復習導入教師活動 師: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一位新朋友,它每天陪伴我們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大家還記得它是誰么?沒錯,我們今天繼續學習第11課——《我是一張紙》。 師:紙張陪伴在我們身邊,卻常常被我們忽視。如果沒有了紙,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怎樣? 學生活動 生:通過情境回顧舊知。 生:思考、回答。認識到在我們的生活中,紙張廣泛存在,作用巨大。設計意圖 紙張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正因如此,學生反而容易忽視紙的重要性。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關注到生活離不開紙,紙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環節二:重點探究教師活動 師:紙真是方便又好用。但是我們的好朋友最近遇到一些煩惱。 出示課件,發送優學派練習題,請學生辨別、選擇浪費紙的行為。 師提問:浪費一張紙重要嗎? 師提供數據,浪費的紙轉換為樹木。 引入視頻,展示樹木被破壞后對環境的危害。 學生活動 生:通過練習思考:浪費紙的行為有哪些。 生:了解“積少成多”的道理,認識到浪費紙張的嚴重性,直觀體會紙張與環保的關系。設計意圖 通過數據引導學生認識到浪費紙張的后果,通過圖片與視頻資料較為直觀地讓學生了解紙張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解決教學重點。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紙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如果不突破,“讓學生形成節約用紙的環保意識”就會變成一句空話。環節三:難點突破教師活動 師提出問題:怎樣可以讓好朋友開心起來(如何節約用紙)? 師給出錦囊,總結、歸納節約用紙的行為和方法。 學生活動 生自讀教材,同桌交流、分享:哪些行為是節約用紙、保護資源的。 生匯報。 生:知道為環境保護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設計意圖 在前一環節的基礎上,學生已經認識到紙張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本環節的設計就是進一步進行行為指導,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生活中落實節約用紙的行為。板書設計 11 我是一張紙 作用大 不浪費 愛惜它作業與拓展學習設計 課后任務:(1)設計一張節約用紙的宣傳語。(2)想一想,你還有哪些節約用紙的好辦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