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草原就是我的家》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學生初步探索并深入理解蒙古族獨特的風土人情,通過聆聽和感受蒙古族的音樂,學生將能夠親身體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并對此產生濃厚的興趣與熱情;2.引導學生帶著對蒙古族文化的熱愛和尊重,用真摯的情感演唱《草原就是我的家》,充分展現歌曲中蘊含的深厚情感;3.鼓勵學生運用個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通過一系列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以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一步表達和展現這首歌曲的主題和情感,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教學重、難點:1.掌握并熟練運用歌曲中的八度音程和附點節奏;2.根據歌曲詞的內容創編不同的動作,小組合作進行表演。教學環節:組織教學用科爾文手勢帶唱,對學生進行音高的常規訓練:1.音階訓練2.音程關系訓練3.旋律音程訓練二、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五一小長假剛剛過去,我相信大家都度過了一個愉快而充實的假期。那么,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們都去了哪些地方玩耍,有哪些難忘的回憶呢?生:(學生們熱烈討論,分享著各自的旅行經歷)師:(等學生們稍微安靜下來后,總結)大家的旅行經歷真是豐富多彩啊!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魅力。從繁華的都市到寧靜的鄉村,從巍峨的高山到遼闊的大海,每一處都承載著我們的記憶和情感。今天,我們的課堂也要進行一次特別的“旅行”。我們將跨越千山萬水,走進那廣袤無垠的大草原,去參加他們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去感受那里的藍天白云、綠草如茵,還有那些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美食。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出發吧,走進《草原就是我的家》這堂音樂課,去領略草原的魅力和風情!【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經歷,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圍繞那達慕大會構建的真實情境,如同植入一個真實語言學習場域,引領學生從初步接觸逐漸深入,歷經認知的階梯,步步攀升。在這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是被動者,更是參與者與創造者,為接下來的新課學習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其思維與情感隨情境的深化而豐富,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有機融合及全面提升。三、課程新授1.看一看師:從歌曲的譜面看到了哪些音樂要素?生:節拍、情緒等····師:總結拍的強弱規律和指揮圖示;2.聽一聽①學生初次聆聽,過程中要求加上拍的強弱規律;②學生再次聆聽,過程中要求加上拍的指揮圖示;③聽完以后分享感受(可以從旋律、歌詞和情緒等幾個維度展開);3.唱一唱歌譜教學:①教:用琴帶著學生進行逐句跟唱歌譜;過程中發現問題,通過畫旋律線條,找出本首歌曲的難點音程,并解決八度的音高跨度和大附點的節奏;②扶:用琴輕聲跟著學生唱歌譜;在八度音程和大附點節奏處加重琴的聲音給學生提示,以助力學生平穩邁過難點的檻;③放:通過對重難點的多次訓練,學生獨立唱歌譜。歌曲熟練:①提前分析歌詞,并帶入演唱,讓學生知道每句歌詞的關聯性,從而更好的理解歌曲;②通過男女輪唱、小組接龍等方式,多次進行演唱,讓學生熟習曲調的同時熟記歌詞;【設計意圖】:通過逐句跟唱、模唱、輕聲演唱、師生對唱、律動演唱等形式,使學生快樂的學唱歌曲。在教唱過程中,通過大屏幕將歌曲中的難點樂句“揮動鞭兒唱起歌”進行了重點講解,并用旋律線清晰直觀的將音高展示給學生,便于正確掌握音高,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體態語言或手勢語言輔助強化對八度音程的迅速轉換演唱。再由教師指導唱、學生自由唱、分小組演唱解決了本課難點樂句又加強了歌詞記憶,避免連貫演唱中出現不準確的現象。這樣用清晰簡單直觀的方式讓學生輕松地掌握了八度的正確演唱,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孩子們的自信心又有效地突破了難點,進一步增強學生對蒙古族歌曲演唱的興趣。四、創意實踐1.學一學:根據歌詞內容給學生講解蒙古經典的舞蹈動作;2.編一編:分小組進行合作,對于整首歌曲進行演唱和創編, 要求:可以選擇加入樂器(串鈴、小鼓、木魚、鈴鼓);一人指揮;剩余組員演唱并加表演動作;3.演一演:小組成員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創編,上臺展示;4.評一評:根據上臺展示同學的表演,臺下的學生作為評委,通過速度、力度、音色、情緒這四個維度進行評價。選出可以參加那達慕大會的小組。【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示范、學生模仿,學生大膽創新,充分展示,用歌聲,舞姿融入到歡快的草原盛會中,感受該民族的歌舞特點,同時學生自信大膽的表演,教師及時表揚鼓勵,尊重他們的個性,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力都得到發展,讓他們愛上充滿魅力、活力的音樂課堂,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五、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一首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這首歌以寬廣的旋律和生動的歌詞,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的遼闊與美麗,以及草原上人們熱情奔放的生活。通過小組合作,大家相互傾聽、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了這首美妙的歌曲,讓我們帶著那達慕大會的入場券,一起去感受大會的熱情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