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1課時《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學設計一、學習內容本次課程內容選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1課時,主要圍繞復式條形統計圖展開,位于教材第82-83頁。這部分內容旨在引導學生在已有統計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提升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二、教材分析(一)關聯的核心素養剖析1.數據意識培養:課程伊始,學生針對“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這一問題進行猜想,不同學生基于自身經驗給出多樣答案,如有人認為單手投球遠,有人覺得雙手投球遠,還有人考慮到球的大小和質量因素。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要得出準確結論需依靠數據,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用數據說話的意識。在數據整理階段,當發現表格法難以直觀對比單手和雙手投球數據時,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從繪制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逐步過渡到合并形成復式條形統計圖,深刻體會到根據問題選擇合適數據整理方式的重要性。最后,依據復式條形統計圖呈現的數據進行描述、分析和判斷,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2.應用意識提升:生活中諸多實際問題的解決都離不開統計方法。在本節課中,創設投球游戲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完整經歷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繪制統計圖以及讀取圖表信息的統計流程,實質是引導學生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明白統計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實用性。(二)核心任務解析“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是本節課的核心任務。教材圍繞這一任務精心設計了四個層層遞進的問題:第一個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使學生產生統一判斷標準的意識;第二個問題提出整理數據的要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有效處理收集到的數據;第三個問題幫助學生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這一重要的數據可視化工具;第四個問題則要求學生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通過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學生逐步完成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統計過程,最終解決核心問題,實現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應用。三、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已初步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對統計表、單式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等統計方式有一定的認識,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讀取信息并解決簡單問題。基于此,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進一步建立統計觀念和數據意識。四、學習目標1.借助投球游戲情境,學生能夠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清晰了解其特點,并熟練運用簡單的復式統計圖對數據進行準確描述。2.學生全程參與數據的收集、整理、表達、描述和分析過程,深刻體會復式統計圖在比較和描述數據方面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3.在統計學習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觀念,激發學生對數學統計領域的學習興趣。五、學習重難點1.學習重點:全面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深入理解其特點,包括圖表的構成要素、不同顏色或圖案代表的含義以及如何通過圖表直觀比較數據等。2.學習難點:從復式條形統計圖中獲取豐富、準確的信息,不僅能看到表面的數據差異,還能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規律和趨勢,進行深入的數據分析和解讀。六、學習過程(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1.情境創設: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與學生親切互動,詢問學生在上體育課時玩投球游戲的習慣,是習慣單手投球還是雙手投球。通過這樣的話題,迅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同時引發學生對投球方式的回憶和思考。2.引出問題:緊接著,教師提出關鍵問題“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大膽猜想,并思考如何驗證自己的猜想。此時,學生們的思維被充分激活,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有的學生猜測單手投球遠,有的學生則認為雙手投球遠,還有的學生提出球的大小和質量可能會影響投球距離。在學生們各抒己見后,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要確定哪種投球方式更遠,不能僅憑猜測,需要用數據說話,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收集數據的必要性,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據意識。(二)解決問題,探索新知1.繪制統計圖并引出復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第一小組投球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求學生分別畫出單手投球和雙手投球兩種情況的統計圖。在學生繪制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縱軸畫得過長,不懂得對縱軸下方部分進行折疊,導致圖表不夠簡潔美觀。這也為后續的教學提供了契機,教師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指導和講解。當學生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計圖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個統計圖。學生們會發現,在對比單手投球和雙手投球的數據時,需要頻繁地左右切換觀察,非常麻煩。此時,教師順勢提出問題:“可以合并嗎?大家嘗試自己畫一畫。”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探索將兩個統計圖合并的方法。在學生嘗試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規范的情況,如繪制的條形統計圖沒有表頭、缺少圖例,或者縱軸一格表示的單位不合理(相比之下,一格表示0.5m會使數據展示更精確)。通過這些實踐和探索,自然地引出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師詳細介紹復式條形統計圖,強調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色條分別代表單手投球和雙手投球的距離。通過直觀展示和講解,讓學生初步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構成和特點,體會到這種統計圖在數據整理和對比方面的優勢,即能夠更直觀地比較兩種投球方式的距離差異,讓學生初步認識復式條形統計圖。2.分析復式統計圖中的信息教師要求學生獨立觀察復式統計圖,思考從圖中能獲取哪些信息,并在大多數情況下判斷哪種投球情形距離更遠,同時將結果與自己之前的猜測進行對比。在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的思考進度和存在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同桌間的互相分享,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維的火花,互相啟發,從不同角度發現統計圖中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能夠學會傾聽他人的觀點,拓寬自己的思路。進行集體交流匯報,學生們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發現。可能會出現多種情況,如只有4號同學雙手投球比單手投球遠;只有6號同學兩種投球方式的距離一樣遠;2號同學和5號同學單手投球的距離比雙手投球的距離遠得多,而其他同學兩種投法相差不大;在大多數情況下,單手投球距離遠一些(部分同學的猜測與實際結果不符)。通過這樣的交流匯報,學生們能夠全面、深入地分析數據,學會從統計圖中獲取盡可能多的信息,同時養成反思自己思考過程的意識,進一步培養數據分析觀念。(三)練習應用,鞏固提升課本練一練第1題:1.教師提出問題:“如何比較今年和去年哪年的空氣質量好一些呢?與同伴說說你的想法。”引導學生思考比較空氣質量的方法,激發學生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2.展示某城市2011年和2012兩年69月空氣質量達到優良情況的統計圖,讓學生觀察統計圖,并思考從圖中能得出哪一年的空氣質量情況更好。鼓勵學生與同伴進行交流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和分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將所學的復式條形統計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時通過再次經歷統計的全過程,加深對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重要性的理解,培養應用意識。(四)總結延伸,反思學情1.總結學習內容:在課堂接近尾聲時,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強調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需要統計數據的情況,而復式條形統計圖能夠讓數據更加直觀明了,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嘗試運用復式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統計。2.反思學習過程:教師帶領學生回顧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的學習過程,詢問學生是否掌握了相關知識和技能,是否還有疑問。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思路,積累學習經驗,培養學生總結反思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統計意識。七、課后反思(一)注重學習體驗,強化統計核心素養本節課以“單手投球遠還是雙手投球遠”這一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為切入點,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用數據說話,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理性。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完整地經歷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繪制統計圖、讀取圖表信息以及做出簡單判斷的活動,充分體驗了統計的全過程。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的統計意識和數據分析觀念得到了有效發展,這正是學習統計知識的核心所在。當學生掌握了統計知識后,他們能夠從更科學、全面的角度去分析數據,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緊密聯系生活,培養應用意識現實生活中,大量的實際問題都需要借助統計方法來解決。因此,將統計知識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至關重要。在本節課中,無論是課程開始的投球游戲情境,還是練習環節中關于空氣質量的統計問題,都選取了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現實素材。通過這些生活情境,學生充分感受到統計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在多次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和熟悉了統計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統計活動經驗,切實提升了應用意識,讓學生真正學習到“活生生”的統計知識,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和價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