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教材分析】 “天氣”單元一個重要的目標是指導學生收集、記錄和解釋自學習本單元以來將近一個月的當地的天氣信息。本課即是對學生記錄的天氣數據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這一段時間里當地天氣情況做出恰當的解釋和概括。【學情分析】 經過蘇教版第5單元《觀測天氣》的學習,學生通過運用多種感官和簡易工具,收集了大量關于天氣的信息,知道了如何去讀取氣溫計,如何進行云量和雨量、風向和風力的描述。這節課將對收集到的所有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并總結出這一段時間里的天氣情況,但三年級學生對于數據統計的方法和分析的角度還不夠清晰,需要教師引導和幫助。同時學生對于天氣和氣候概念的區別比較模糊,在教學中可利用描述天氣和氣候的詞語和圖片來區分天氣和氣候,從而建立天氣和氣候的概念。【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 1.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天氣變化有一定的規律。 2.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 3.氣候和天氣的概念不同,氣候是一個地區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 科學探究: 1.統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 科學態度: 1.感受到長時間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的重要意義。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1.了解并意識到天氣的變化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教學重點】 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教學難點】 分析、概括天氣變化的規律。【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教學課件、統計記錄表。 學生材料:天氣日歷、活動記錄單。【教學時間】 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探究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探究意圖一、復習回顧 1.教師引領學生對蘇教版最后一個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和復習,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思維導圖。 2.提出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記錄了很多的天氣信息,對搜集到的天氣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有什么好處呢? 3.小結:整理天氣信息能幫我們了解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都有指導意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 學生交流回答,并根據討論結果對最近的天氣信息進行交流。 引導學生回答:認識天氣,找到規律。可以幫助農民伯伯種菜,指導穿衣等等。 [通過師生互動回顧這一階段對天氣單元的學習過程,分享他們的學習成果,激發學生整理天氣信息的學習興趣。]二、探索(一) (一)整理天氣日歷時要統計的天氣要素。 1.提出問題: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整理和總結天氣日歷呢?看看我們這一段時間大家學習了天氣的哪些信息呢? 2.出示并小結:現在我們就從云量、風力、風向、降水量、氣溫這些方面來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 (二)整理分析“云量”天氣信息 1.師:請同學們拿出天氣日歷,上面的哪些信息可以反映“云量”這個天氣情況的。 2.出示云的情況統計表。提出問題:在我們的記錄中,晴天、陰天和多云的天氣分別有多少天呢?如何快速準確地統計“云量”信息呢? 3.師小結統計方法:可以由兩個人(一個讀卡、另一個監督)負責逐個讀出記錄卡上的息,其他人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天數,最后把統計的數據匯總到“云的情況統計”表中。再對這段時間里云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概括。 (三)整理分析“風”天氣信息 1.(教師出示風的統計記錄單)提出問題:哪一天的風速最大?刮風的有幾天?不刮風的有幾天?這段時間主要刮什么風向? (三)分析氣溫的變化 1.教師出示氣溫柱狀圖例圖。請看氣溫柱狀圖,橫坐標表示的是日期,縱坐標表示氣溫。請同學們找出一個月以來的請同學們找出一個月以來的最高溫和最低溫。 3.請同學們對照柱狀圖,再看看氣溫是怎么變化的? (四)分析降雨量的變化 1.(教師出示降雨量柱狀圖范例)請看,這是降雨量柱狀圖,橫坐標表示的是日期,縱坐標表示降水量。 2.請同學們找出一個月以來的降雨的天數有幾天,哪天降雨量最大?這一階段的降雨有什么特點? 3.小結:剛才同學們就像小小氣象員一樣,一起分別從云量、風、溫度、降水量等四個方面來了解了這一個月以來的天氣特征,大家也學會了整理分析天氣數據。 回答預設:云量、風力、風向、降水量、氣溫等。 生預設回答:晴天、陰天、多云。 學生交流討論,預設回答:(合作,用唱票的方法,同桌兩人之間一人讀,一人記,記錄次數時可以采用“正”的計數方法。) 學生根據記錄的天氣日歷統計,交流獲取的信息,如這段時間,大部分時間是雨天。 學生按照統計“云量”的方法對風進行統計。 生交流反饋。 看圖查找并回答。(預設:最高溫30℃,最低溫20℃) 生交流本月的氣溫規律:(例如:這個月氣溫較為平均,大致保持在25℃,溫度適宜) 學生根據自己的降水量圖初步說出自己的看法。 學生交流:(例降雨天數有21天,降雨量在15、16號最大,這一階段降雨量比較多,天氣濕潤多雨) [讓學生明確天氣信息整理的方向。讓學生學會統計“云量”的方法,能夠統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三、研討 (一)天氣變化的規律 1.提出問題:經過統計和分析,我們怎樣描述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 (二)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1.提問:天氣和氣候有區別嗎?區別在什么地方? 2.小結: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段內的天氣狀態;氣候是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變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 3.(教師出示天氣情況的詞語。對應相應的詞語傾盆大雨,烈日當空、常年干旱、四季如春)。請同學們判斷這些詞描述的是天氣還是氣候。 4.提問:天氣情況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呢? 6.小結:天氣情況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學生從云量、風、降水量、氣溫等角度來概括這段時間本地的天氣情況。 學生回答預設:天氣是短時間的天氣,氣候是長時間的天氣情況。 生回答(預設:傾盆大雨,烈日當空描述的是天氣現象;常年干旱、四季如春描述的是氣候) 學生討論回答:出門帶雨傘,增減衣物,種植莊稼澆水,晾曬水稻、航行時要考慮風向和風速等等。 [利用分析所得的數據和結果學會歸納整理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通過交流討論,使學生知道天氣情況的變化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四、拓展 1.古人長期觀察記錄天氣情況,整理天氣信息,整理出能夠指導農業生產的二十四節氣,而且這些節氣至今還在使用呢,讓我們一起來見識古人的智慧吧。請看二十四節氣歌(出示二十四節氣歌),大家一起讀一遍。 2.師:二十四節氣是如何指導農業生產的呢?哪些節氣你們是認識的? 3.同學們說得對不對呢,讓我們一起看一段視頻,了解二十四節氣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 5.看完視頻,大家有哪些收獲呢,同學們可以說說看。 6.小結:《二十四節氣歌》是中國古代人民根據氣候不同劃分出來的,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也希望同學們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關注二十四節氣,看看視頻介紹的與實際生活是否一致。 學生朗讀。 交流預設:我知道春分,表示要播種,我認識夏至,表示夏天到了。 學生觀看視頻,更全面地了解天氣情況對人們生活生產的影響。 生交流討論。 [《二十四節氣歌》是中國古代人民根據氣候不同劃分出來的,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參考。此資料能夠讓學生感受天氣的變化、氣候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板書設計】 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 云量、風、降水量、氣溫附:活動記錄單 表一: 云的情況統計( )月 ( )日 -( )月( )日 姓名:各種天氣狀況最常見的天氣( √ )晴天( )天晴天□ 陰天□ 多云□ 其他□陰天( )天多云( )天其他( )天其他( )天表二: 風的統計 ( )月( )日 -( )月( )日 刮風的天數不刮風的天數風最大那天的風速和風向風速: 風向: 時間:表三: 氣溫的統計 ( )月 ( )日 -( )月( )日 最低氣溫最高氣溫這個月氣溫的變化規律日期: 溫度:日期: 溫度:表四: 降雨量的統計 ( )月 ( )日 -( )月( )日 降雨的天數不降雨的天數最大降雨量降雨量: 時間:【練習】 一、填一填 1.天氣日歷包括( )、( )、( )、( )等方面的天氣信息。 二、判一判 1.記錄天氣日歷時可以每隔一天記錄。( ) 三、選一選 1.班級要組織爬山活動,根據以下的天氣預報情況,你建議班級哪一天外出游玩比較合適( )。 A.8月2日 B.8月3日 C.8月4日 D.8月5日 2.右下圖是小明統計的一周的天氣信息,根據下圖的信息,以下對這周的天氣總體情況說法錯誤的是( ) A.這周的風力都是微風。 B.本周的氣溫還不適合穿短袖。 C.降雨時氣溫會降低。 D.這周天氣以雨天為主。 3.下列屬于描述氣候現象的詞語是( )。 A.終年炎熱 B.烏云密布 C.大雨傾盆 D.狂風大作 參考答案:一、1.云量、風、氣溫、降水量、濕度、空氣指數等 二、1.× 三、B D 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