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4張PPT)腦筋急轉彎草地上來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稱)然后又來了一群狼。(打一水果名稱)轉彎腦筋急轉彎蟬螳螂黃雀樹汁蛇鷹有趣小學科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生物和棲息地的食物鏈小學科學蘇教版活動一:小組大比拼在自然界中,你還知道哪些生物之間也存在“吃與被吃”的食物關系呢?小組討論,將小組的討論結果寫在我們的報到單上。小學科學蘇教版活動二:猜猜我是誰鯊魚蛤蜊鱈魚硅藻活動二:猜猜他是誰硅藻鯊魚鱈魚蛤蜊活動二:猜猜他是誰活動二:頭腦大風暴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我們的這幾組食物鏈,它們有什么共同點?我們發現:每條食物鏈的源頭都是植物,終點都是兇猛的動物。大多數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們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以葉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為原料,生產出糖類和氧氣,這就是光合作用。小學科學蘇教版活動二:猜猜我是誰(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產者;(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的動物叫消費者;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生產者消費者霉菌甲蟲蚯蚓蘑菇分解者小學科學蘇教版活動二:猜猜我是誰農民活動四你知道嗎?一條蛇一年能吃400只老鼠,一只老鼠一年糟蹋5千克糧食,據統計我們人類要非科學用途屠殺掉200萬條蛇,那么一年下來,等于放 過多少只老鼠?損失多少糧食?老鼠:2000000×400=800000000(只)糧食:800000000×5=4000000000(千克)設計生物防治方案松毛蟲專吃松葉,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把整棵樹的樹葉吃光,使松樹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枯死。松毛蟲一年中能生四代,危害松樹的主要是幼蟲,一年中數九月份危害最大。大量的松毛蟲甚至會給松樹帶來滅頂之災。請你們想想辦法救救松樹吧!謝謝觀看《有趣的食物鏈》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在本課教學中,讓學生進一步體驗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認識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的,特別是認識到一種動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種動物或植物的生存所依賴的條件。進而在學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意識,初步體驗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本節主要教學內容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誰吃誰。教材首先提出“圖中的這些生物分別吃什么?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然后通過展示腦筋急轉彎,引導學生理清動植物間誰被誰吃的關系,知道生物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第二部分:利用所總結的規律進行實際訓練,通過游戲畫出海洋生物的食物鏈。并在此基礎上總結食物鏈的起始與結束時的原則:從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再出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定義,思考三者的作用,并提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食物網。教材通過展示稻田里的生物,讓學生找出這些生物之間存在的食物鏈,再用毛線模擬這些交接在一起的食物鏈,使學生形象的認識食物網,通過對食物網的分析與理解。【學習目標】通過分析討論發現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影響;知道草原、海洋等生態系統中動植物之間存在著食物能量交換關系;知道食物鏈和食物網的含義。【重點與難點】重點:研究動植物間的食物關系,認識食物鏈和食物網。難點:初步建立生態系統的概念,形成“生物與生物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一個整體”的認識。【教學準備】腦筋急轉彎的圖片,海洋生物圖片,稻田里的生物名簽、幾十根毛線。【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一)誰被誰吃1.出示腦筋急轉彎的圖片,交流這里有哪些生物。提問:它們分別吃什么?這些生物在一起又會發生怎樣的關系呢?如果將食物關系按“誰被誰吃”的順序把它們連接起來,你打算用什么符號?在這里箭頭表示什么意思呢?箭頭朝向誰?2.揭示概念:生物之間普遍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這種關系像鏈條一樣,把一些生物緊密地聯系起來,生物學家把生物之間的食物聯系叫做食物鏈。[意圖解析:因為草,羊,狼是草原常見的生物同時也是學生熟悉的生物,它們有的是相互合作的“伙伴”,有的是敵對的“競爭者”通過討論“這些生物在一起又會發生怎樣的關系呢?”激起學生對食物關系的探究,由此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著吃與被吃的關系,并揭示食物鏈的概念。](二)畫出食物鏈教師出示海洋生物圖片,你能畫出這些海洋生物的食物鏈嗎?提問:食物鏈一般從什么生物開始,再到什么生物結束呢?[意圖解析:學生利用所總結的規律畫出他們最感興趣的海洋生物的食物鏈。成就感滿滿的同時繼續分析食物鏈的起始與結束時的原則(從綠色植物開始到兇猛的肉食動物結束)并注意箭頭方向向著強者的那一方。](三)稻田里的食物網1.出示稻田的圖片,你能利用食物鏈的知識找出它們之間的食物鏈嗎?[意圖解析:通過尋找更多食物鏈的方式,讓學生感知食物鏈的縱橫交織,從而對食物網有更具體、直觀的認識。]2.游戲模擬食物網的變化。(1)選取上圖中的一種生物制作名簽,每個同學抽取一張并代表該生物。(2)握住幾根毛線的一頭,另一頭遞給與你代表的生物存在食物關系的其他“生物”。以此類推,嘗試使每個同學都有毛線與其他同學相連。(3)當去除“食物網”中的一種“生物”后,代表該生物的同學把毛線放下。提問:①連接起來的毛線像什么?②去除一種生物后有多少種生物受到影響?③這個活動說明食物網中的生物各起什么作用?3.老師提供生物名簽和毛線。①發放生物名簽和毛線,學生動手尋找自己的食物鏈;②學生匯報,自己的食物鏈,特別指出從什么生物開始,再到什么生物結束,自己模擬的生物在網狀結構中起什么作用。[意圖解析: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基于當前對食物鏈、食物網的的認識進行合理的推理,從而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他們對大自然的認識能力。同時,學生也認識到掌握科學知識后將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在食物網內一種生物的生存狀況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他生物的生存,最終影響整個食物網的確定性。(四)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揭示概念:(1)在自然界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植物叫生產者;(2)在自然界中,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的動物叫消費者;(3)在自然界中,有一類生物專門以動植物殘骸、垃圾甚至糞便為食,它們代謝的物質又可以被植物吸收,成為植物重要的營養來源,這類生物被稱為分解者。提問:如果沒有分解者,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4)大多數植物可以制造“食物”,它們利用太陽光的能量,以葉子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根吸收的水為原料,生產出糖類和氧氣,這就是光合作用。[意圖解析:通過出示光合作用的概念,讓學生感受到植物的生長離不開周圍的生物環境,為下一節課《做個生態瓶》做知識儲備。通過揭示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概念,幫助學生既鞏固知識,又培養他們對自然界生物生存的條件進行思考的能力。]【板書設計】有趣的食物鏈(課題)食物鏈生產者食物網 消費者分解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有趣的食物鏈》教學設計.docx 有趣的食物鏈(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