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5它們吃什么教學設計 一年級科學下冊教科版【教材簡析】本課為本單元第 5 課,對應課標學習內容 5.2.2——“說出生活中常見動物的名稱及其特征,說出動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和 6.2.2——“舉例說出動物可以通過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環境”。前幾課中,學生對蝸牛、魚等動物的形態、進食、運動、應激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細致地觀察和描述,也掌握了一些觀察研究動物的方法。本課, 學生將再次走出教室,尋訪校園里的螞蟻,在真實的環境中觀察螞蟻對食物的反應,進而了解動物如何使用器官感知環境,知道動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本課由四個板塊組成。聚焦板塊,通過簡單交流,引導學生聚焦動物對食物的需求。探索板塊, 說一說蝸牛和小魚是怎樣進食的,并通過觀察螞蟻遇到食物的反應,怎樣搬運和吃食物的,理解動物與環境之間的密切聯系。研討板塊, 交流發現,進一步了解螞蟻是如何依靠感覺器官感知食物的,以及其他有趣或獨特的行為。拓展板塊, 教材還安排了觀察其他動物吃什么的活動,拓寬學生對不同動物食性的了解,同時滲透可以根據食性對動物分類的概念。【學生分析】一年級的學生從小就對身邊的動物充滿了好奇,在成長過程中也時刻有意無 意地進行著觀察。但是這些無目的、隨意地觀察能獲得的信息比較有限,有些認 識甚至是錯誤的。本課,教師將帶領學生用科學的方法,借助一定的工具,到校園里安靜地、長時間地觀察螞蟻。在觀察中,學生將學習用簡圖記錄下螞蟻對食 物的反應,了解它們是如何搬運和吃食物的,感受動物與環境的關系,進一步提高記錄水平,養成良好的觀察記錄習慣,產生探索更多動物特征的興趣。【教學目標】科學觀念目標知道蝸牛、魚、螞蟻等動物需要通過進食來維持生活, 認識到食物對動物的重要性。科學思維目標通過觀察動物覓食,能推理螞蟻為什么用觸角觸碰食物。1探究實踐目標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通過實物觀察螞蟻對食物的反應,觀察螞蟻尋找、搬運 食物,能用圖畫來記錄動物對食物的反應。態度責任目標通過對動物的觀察,逐步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樂于表達、分享自己的觀察 發現,愿意傾聽他人的觀點,增進喜愛動物、保護動物的情感。【教學重難點】重點:細致地觀察螞蟻對食物的反應,以及螞蟻如何搬運食物。難點:通過對螞蟻進食的觀察和描述,認識到動物需要食物,動物與周圍環 境緊密相連。【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教學課件、班級記錄表、觀察組號牌。為學生準備:放大鏡、面包碎屑、餅干碎屑、白糖顆粒、記錄單。 【教學過程】課前教師最好在校園里找到螞蟻經常活動的區域,可以提前準備些螞蟻愛吃 的食物,放在觀察點,引誘、聚集螞蟻,便于學生進行觀察。一、聚焦1.導入:你們看到了什么?(課件出示大白鷺捕魚的圖片) 學生結合圖片說出大白鷺在吃魚。2.提問:自然界中的動物與我們一樣,都需要吃食物,動物們吃什么?它們 是怎樣吃的呢?(板書課題)設計意圖:根據大白鷺捕魚的圖片,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動物吃什么食物 上來。圖片也揭示了動物從周圍的環境中獲取食物, 強化動物生存需要食物的認 識,隱含了動物與周圍環境密不可分的關系。二、探索(一)回顧蝸牛與小魚的進食1.出示教科書第 41 頁的兩張圖片,組織學生先觀察圖片,根據前幾課的內 容回憶小魚與蝸牛的進食。2.提問:讓我們回顧一下蝸牛吃什么?蝸牛是怎么吃的?學生先觀察圖片,教師還可利用視頻,讓學生仔細觀察蝸牛是怎么吃食物的。2用比較科學的語言說一說,或用動作模仿。3.提問:你知道小魚喜歡吃什么嗎?小魚是怎么吃食的? 4.學生用語言說一說,用動作模仿一下。5.教師出示視頻等資料激發興趣,拓寬和加深學生對魚的食性的了解。 6.提問:動物吃食物對他們有什么好處?設計意圖:選擇熟悉的小魚和蝸牛導入,有利于學生維持興趣,遷移方法和 經驗。由此再引入觀察更多動物吃哪些食物、怎么吃食物的學習任務。(二)螞蟻對食物的反應及如何搬運食物 1.說一說:螞蟻吃什么食物?(1)出示螞蟻的圖片。(2)提問:你們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食物嗎?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說出螞蟻可能喜歡的食物。教師總結拓展, 螞蟻 喜歡的食物很多,除面包、餅干、糖等甜食外,它們也喜歡一些昆蟲的尸體等, 是雜食動物。設計意圖:螞蟻喜歡的食物很多,如食物殘渣、小昆蟲的尸體等。課堂上教 師所給的食物有限,可先讓學生說一說螞蟻喜歡的食物,教師再拓展、豐富, 不 僅可以了解學生的前概念,也可以讓學生意識到動物對食物的攝取具有多樣性。2.探索:觀察螞蟻對食物的反應。(1)出示螞蟻發現食物的圖片。(2)提問:螞蟻是用什么發現食物的?它們是用眼睛發現食物的嗎?(3)學生進行猜測。學生可能會說是眼睛、觸角等, 教師不給出正確答案,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4)教師指導:我們把食物悄悄地放在螞蟻面前,觀察螞蟻的反應。看一 看,螞蟻到底是用什么發現食物的。設計意圖:教師在學生觀察螞蟻活動開始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觀 察,學生觀察的指向性更高。3.探索:觀察螞蟻如何搬運食物。(1)出示螞蟻搬運食物的圖片。(2)提問:你們知道螞蟻是如何搬運食物的嗎?它們是用身體的什么部位 搬運食物?3(3)學生進行猜測。學生可能猜測是腳、嘴等。教師先不給出正確答案,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探索。(4)溫馨提示:① 按小組找到自己的觀察點。② 不要大聲喧嘩,到處亂跑。③ 帶著問題仔細觀察。④ 將觀察到的現象及時記錄在記錄單上。 4.實地觀察活動。(1)課前準備:一年級學生到了室外,可能會到處亂跑,為了提高學生觀 察的效率,教師可在螞蟻比較集中的地方,提前為每組安放好組牌,便于學生更 快發現更多的螞蟻。(2)材料分發:教師給小組分發材料(面包、餅干、白糖或死掉的蒼蠅等),人手一個放大鏡和一張觀察記錄單。觀察螞蟻遇到食物后的反應和如何搬運食物, 邊觀察邊用簡單的語言或者圖畫做好記錄。設計意圖: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觀察,一邊觀察一邊記錄觀察到的細節,讓學 生從開始就逐步養成良好的科學觀察習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三、研討:1.螞蟻觀察活動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有序回到教室,進行組間交流。 2.提問:螞蟻是用眼睛發現食物的嗎?學生交流分享觀察和記錄的結果,螞蟻不是用眼睛發現食物的,而是用觸角。 3.提問:螞蟻還有哪些有趣的行為?學生分享觀察結果,教師邀請學生上臺展示,描述自己觀察到的螞蟻對食物 的反應以及它們是如何搬運食物的。4.補充分享:螞蟻會用觸角與同伴交流信息;螞蟻的力氣很大,可以搬起比 自己重很多的食物;螞蟻搬運食物時,排得很整齊,很有秩序,井井有條……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螞蟻對食物的反應和如何搬運食物,認識 到動物需要食物,動物的生存與環境息息相關。把觀察獲得的有趣細節與同學分 享交流,不僅可以豐富知識,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四、拓展:觀察其他動物吃什么1.提問:其他動物也需要食物。圖片中的動物在吃什么?請同學們說一說。4(出示圖片)2.學生交流,教師總結并補充說明。3.教師出示更多動物吃食物的視頻,讓學生意識到動物和人一樣,每天需要 攝入各種食物,從食物中獲取營養,維持生命。設計意圖:教材中呈現了學生較熟悉的烏龜、蝴蝶、大熊貓、鶯等動物吃食 物的情景。一般學生對蝴蝶、大熊貓的食性比較熟悉, 對烏龜、鶯的食性可能相 對陌生,教師可以補充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 還可以補充更多的動物吃什么的 資料,有助于豐富動物生存需要食物的認識。五、小結1.談話:今天的課,我們的表現如何呢?讓我們評一評。(出示表2“它們 吃什么”自我評價和表 3“它們吃什么”觀察活動評價)2.學生自我評價。 【相關練習】1.下列選項中,( )不可能是蝸牛喜愛的食物。A.青菜葉 B.蘋果 C.辣椒答案:C解析:辣椒刺激性比較強,蝸牛并不喜歡。因此本題選 C。2.螞蟻的視力不太好,它們主要是靠( )去辨別食物的。A.眼睛 B.觸角 C.口器答案:B解析:螞蟻依靠頭部的觸角輕輕觸碰食物來感知和辨別食物。因此本題選 B。 3.當螞蟻遇到比自己身體大很多、重很多的食物時,它們搬運時會( )。 A.去找其他伙伴一起搬運食物B.獨自搬運,搬不動時就會放棄走開C.直接在原地把食物吃掉 答案:A解析:當食物為固體且體積較小時,螞蟻會使用口器直接搬運食物;但當食 物為固體且體積較大時,螞蟻會呼喚同伴將食物分割為小塊,合力搬運;當食物 為液體,螞蟻會先將食物儲存在體內,再運回巢中。因此本題選 A。4.動物都需要吃食物,因為食物中含有營養。( )5答案: √解析:動物和人類相同,需要每天攝入各種各樣的食物,因為食物中含有營 養,供其生長發育。因此本題是正確的。5.動物生存的環境各不相同,所以它們獲取的食物也各不相同。( )答案: √解析:動物從周圍環境中獲取食物,因為環境各不相同,所以各種動物的食 物也有所不同。因此本題是正確的。【板書設計】它們吃什么 食物→營養【相關表單】表 1 螞蟻觀察記錄單6表 2 “它們吃什么”自我評價評價維度 評價內容 能做到的打“ √ ”我會聽 能安靜地傾聽我會想 能開動腦筋認真思考我會做 會仔細觀察動物是怎樣吃食物的能用簡單的語言或者圖畫記錄動物是怎樣吃 食物的我會說 能積極發言,與同學分享交流觀察中的發現表 3 “它們吃什么”觀察活動評價評價維度 得星數量 (自評) 得星數量 (師評)能認真仔細觀 察螞蟻對食物 的反應 不能安靜、 有序觀察 能夠觀察到 螞蟻簡單的 信息 能夠觀察到 螞蟻用觸角 觸碰和感知 食物的現象 ( )星 ( ) 星能用畫圖的方 式,記錄螞蟻 如何搬運食物 不能用圖畫 記錄 能夠用簡單 的圖畫記錄 能夠比較詳 細地用圖畫 記錄 ( )星 ( ) 星能夠用語言或 動作描述一些 常見螞蟻的進 食特點 不能描述或 描述不清 能夠簡單描 述,但形式單 一 能夠用語言 和動作等多 種形式描述 ( )星 ( ) 星小組分工合作 不能與小組 成員合作觀 察 能夠參與小 組觀察,但協 作效率較低 分工明確,相 互合作,效率 較高 ( )星 ( ) 星總得分 ( )星 ( ) 星7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