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短歌行》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通過課前預習,能說出曹操的生平及創作背景。2.參考課下注釋,掌握詩中所用典故,能讀懂詩歌大意。3.結合創作背景,分析詩中引用典故所表達的情感。【學習重難點】重點:掌握詩中所用典故,讀懂詩歌大意。難點:分析詩中引用典故所表達的情感。【知識鏈接】1.作者介紹曹操(155-220),一代梟雄流千古。字孟德,東漢人。東漢末年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二十歲舉孝廉,參加鎮壓黃巾起義,升為濟南相。后來起兵討伐董卓,迎漢獻帝遷都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權,官至丞相及大將軍,封魏王。曹操“外定武功,內興文學”,能文善詩,文章風格清峻,簡約嚴明。是建安(漢獻帝年號)文學的開創者和組織者,其詩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他的創作一方面反映了社會的動亂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現了統一天下的理想和壯志。氣魄雄偉,格調慷慨悲涼,有很高的藝術性。作品集是《曹操集》,代表作是詩歌《蒿里行》、《龜雖壽》、《觀滄海》。2.相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列陣長江,欲一舉蕩平“孫劉聯盟”,一統天下。這一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當空,江面風平浪靜,曹操乘船察看水寨,后置酒宴請諸將,飲至半夜,忽聞烏鴉往南飛鳴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橫槊賦詩,吟唱了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補充:這年冬天,他在赤壁之戰中失利,被周瑜殺得大敗而歸。當時的曹操已經53歲了,面對戰亂連年,統一中國的事業仍未完成的社會現實,因而憂愁幽思,苦悶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統一天下為己任,決心廣泛延攬人才,招納賢士致力于建功立業。3.用典用典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分為用事和引用前人詩句兩種。用事是借用歷史故事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對現實生活中某些問題的立場和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詩句,目的是加深詩中的意境,促使人聯想從而達到言出意外的作用。【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一)自學檢測1.走進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東漢人。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初中學過他的代表作品有《觀滄海》《龜雖壽》等。2、給加點字正字音青青子衿(jīn) 呦呦鹿鳴(yōu) 契闊談讌(yàn)繞樹三匝(zā) 周公吐哺(bǔ)(三)反復朗讀詩歌,理解詩歌大意。請用自己的話描述詩歌主要內容。《短歌行》是曹操的經典四言詩,詩歌主要內容如下:“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詩人曹操在宴會上對著美酒高歌,感嘆人生短暫,就像清晨的露水轉瞬即逝,逝去的日子太多,心中滿是憂愁。而能夠緩解這種憂愁的,似乎只有美酒。這里體現了曹操對時光易逝、人生有限的深沉感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曹操借用《詩經》中表達女子對男子思念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來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望與思念,說因為賢才的緣故,自己一直沉吟思索。又以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描繪出想象中賢才到來時的熱鬧歡快場景,表現出他對賢才的熱情歡迎與期待。“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曹操將賢才比作明亮的月亮,感嘆不知何時才能將其招致麾下,這種求賢不得的憂愁難以斷絕。接著他想象賢才們不遠千里,穿過縱橫交錯的田間小路來拜訪自己,大家久別重逢,一起歡飲暢談,心中念著往日的情誼,進一步表達出對賢才的渴求和對與賢才相聚的期盼。“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在這幾句中,曹操以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的景象,比喻當時天下的賢才們在亂世中徘徊,尋找可以依托的明主。然后他以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自比,表明自己像高山大海一樣,廣納賢才,永不滿足。最后以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表明自己要像周公那樣,禮賢下士,讓天下的賢才都能歸心于自己,從而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展現出曹操的政治抱負和寬廣胸懷。四、合作學習通過反復誦讀和對詩歌大意的理解,我們《短歌行》主要引用典故來表達作者求賢若渴、賢才難得的心情。請找出詩中一共運用了幾個典故?分別表達了作者什么情感?并完成下表。詩句 典故出處 原意 情感與作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詩經 鄭風 子衿》 原寫姑娘思念情人,表達女子對男子的深情 曹操借此表達對賢才的深切思念與渴望,含蓄地傳達出他求賢若渴的心情,希望賢才能夠主動來歸附自己“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詩經 小雅 鹿鳴》 原詩是宴客詩,描寫貴族宴飲賓客的情景,表現主人對客人的熱情款待 曹操用此典故,想象賢才到來時,自己將以隆重的禮節和熱情的態度來招待他們,營造出一種歡快融洽的氛圍,表達對賢才的歡迎與期待,同時也暗示了自己會像詩中的主人一樣,對賢才禮遇有加“周公吐哺” 《史記 魯周公世家》 周公為了接待賢才,吃飯時多次吐出食物,起身相迎,唯恐失去天下的賢才 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要像周公那樣,虛心納士,禮賢下士,竭盡全力招攬人才,體現出他為了實現統一天下的大業,求賢若渴、廣納賢才的決心和胸懷,希望天下賢才都能歸附自己,為自己所用三、當堂檢測閱讀下面這首古詩,請從用典的角度簡要賞析其表達效果。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注]《后庭花》:樂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而以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所作最為有名。因陳后主溺于聲色,作此曲與后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后人把他所喜愛的《玉樹后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泊秦淮》一詩中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運用了典故,以下是從用典角度對其表達效果的賞析:典故內容及出處:“《后庭花》” 指的是《玉樹后庭花》,是南朝陳后主陳叔寶所作的樂曲。陳后主沉迷于聲色,不理朝政,最終導致國家滅亡,《玉樹后庭花》也被后人視為亡國之音。以古諷今:詩人借商女唱《后庭花》這一行為,將矛頭指向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表面上是說商女不懂亡國之恨,還在演唱亡國之曲,實際上是在諷刺那些達官貴人、官僚豪紳們,他們如同南朝陳后主一樣,沉迷于享樂,不顧國家安危,對國家的命運漠不關心,表現出詩人對晚唐社會現狀的憂慮和憤慨。深化主題:通過這一典故,詩歌的主題得到了深化,不僅僅是對眼前所見所聞的描寫,更是對歷史教訓的深刻反思和對現實的批判。從對商女唱曲這一具體場景,上升到對整個社會風氣和國家命運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前途的深深擔憂,暗示了如果統治者繼續這樣醉生夢死,國家將會重蹈覆轍,走向滅亡。增添文化底蘊:運用《玉樹后庭花》這一典故,為詩歌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厚重感。使詩歌在簡潔的語言中,蘊含了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引發讀者對歷史和現實的聯想與思考,讓詩歌更具藝術感染力和思想深度。四、課堂小結本首詩歌使用了哪些典故?分別有什么作用?(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短歌行》使用的典故及作用如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詩經 鄭風 子衿》,原句表達女子對男子的思念。曹操借此表達對賢才的渴慕與牽掛,委婉地傳達出希望賢才主動來歸的心情,體現他對人才的重視與渴望。“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源自《詩經 小雅 鹿鳴》,原詩是貴族宴客時的樂歌,展現主人對賓客的熱情款待。曹操用此典故,想象出賢才到來時賓主歡宴的場景,表達對賢才的熱烈歡迎,暗示自己會對賢才以禮相待,營造出求賢若渴、渴望與賢才共襄盛舉的氛圍。“周公吐哺”:出自《史記 魯周公世家》,講的是周公為了接待賢才,吃飯時多次吐出食物起身相迎。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要像周公那樣竭誠禮賢下士,體現他為成就大業廣納賢才的決心,表達希望天下賢才都能歸附自己,助力自己實現統一天下理想的愿望。【課后作業】1.復習初中學過的曹操的詩歌,并準確默寫。2.嘗試寫出用典與引用的區別。《龜雖壽》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2. 用典與引用的區別概念不同用典:是指引用歷史故事、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前人詩句等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以達到含蓄、委婉、典雅等表達效果,使文章或詩歌更具說服力和表現力,增強作品的文化底蘊。引用:是指在說話或寫作中引用別人的話、語句、數據、資料等,以支持自己的觀點、說明問題或豐富內容,引用的內容可以是名言警句、經典著作中的語句等。目的不同用典:通常是為了借古諷今、托古言志,通過典故中的人物、事件等來影射、類比現實中的人或事,表達作者難以直接言說的情感、觀點或想法,使作品具有更深層次的含義和寓意。引用:主要是為了增強文章的可信度、權威性,或者是為了引出自己的觀點,使自己的表達更加準確、生動、有說服力,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觀點。表現形式不同用典:往往對典故進行靈活運用,不一定直接引用原文,可能會對典故進行概括、變形、改造等,使其與作品的內容和風格相融合,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和聯想能力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引用:一般會盡可能保持所引用內容的原貌,通常會用引號等標點符號明確標識出來,讓讀者清楚地知道這是引用的別人的話或內容,比較直接和明顯。《短歌行》【學習目標】1.通過反復誦讀,能夠準確背誦并默寫詩歌。2.品味詩歌語言,分析并寫出詩歌采用的抒情方式。3.以“憂”為線索,能夠歸納出詩歌當中的情緒變化,并體會作者曲折表達自己渴望招納賢才以建功立業的心情。【學習重難點】重點:分析并寫出詩歌采用的抒情方式。難點:歸納出詩歌當中的情緒變化。【學習過程】一、自主學習1.詩中詩人所抒發的“憂”的內容是什么?(請結合課文內容來談)憂人生苦短詩中開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以朝露為喻,感嘆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樣短暫,轉瞬即逝。當時曹操已年過半百,雖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群雄并起的東漢末年,他深感時光匆匆,要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時間緊迫,奮斗的艱難和時光流逝的無情給他帶來了沉重的壓力,所以會發出這樣對人生短暫的憂嘆。憂求賢不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曹操借用《詩經》中的詩句,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望,就像女子思念情人一樣。“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則直接抒發了求賢不得的焦慮和痛苦。當時各諸侯都在招攬人才,曹操雖已有不少謀士猛將,但他想要完成統一天下的宏偉功業,希望天下所有賢才都能為自己所用,而賢才不能盡歸其麾下,這讓他憂愁不已。“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以烏鵲繞樹尋找棲息之所,來比喻賢才們在亂世中徘徊,不知該歸附于誰,也暗示了曹操對賢才的擔憂和關切,渴望他們能來到自己身邊。憂功業未就曹操一生以統一天下為己任,但在寫《短歌行》時,赤壁之戰前景未卜,天下尚未統一,各方勢力依然割據。“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要像周公那樣禮賢下士,使天下人誠心歸附,但現實是功業未竟,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人生苦短之憂和求賢不得之憂,從根本上來說,都是源于他對功業未就的憂慮,因為只有擁有足夠的時間和人才,他才有可能實現統一天下的目標。2.“詩言志,歌詠懷”。結合曹操的憂,說說詩人抒寫了什么志?渴望統一天下的宏圖大志:曹操一生以統一天下為己任,詩中的 “憂” 很大程度上來源于 “功業未就”當時天下尚未統一,各方勢力割據,赤壁之戰前景未卜,他深知要實現統一大業困難重重,時間緊迫,故而產生深深的憂慮這種 “憂” 正襯托出他想要蕩平諸侯、實現天下大一統的宏偉志向,如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就直接表明了他要像周公那樣,使天下人誠心歸附,建立一個統一安定的國家。廣納賢才的求賢之志:曹操在詩中流露出對賢才的強烈渴望以及求賢不得的 “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等句,借用《詩經》典故,表達對賢才的思念與歡迎瑞文網。“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則將賢才比作難以摘取的明月,形象地寫出求賢的艱難,“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更體現出這種求賢不得的憂愁之深。由此可見,他有廣納天下賢才為己用,借助賢才的智慧和力量來成就大業的志向,希望眾多賢才能夠聚集在自己身邊,共同為實現統一事業而努力。珍惜時光、積極進取的奮進之志:詩的開篇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將人生比作朝露,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他意識到生命的有限,擔心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完成心中的大業,所以產生了對時光流逝的 “憂”。這種 “憂” 反映出他珍惜時光、不甘虛度光陰,想要在有生之年積極進取,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建立不朽功勛的志向,體現出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態度和奮發有為的精神風貌。二、合作學習通讀全詩,請結合上節課所學和課文內容來分析詩人是如何抒發他的“憂”的?要求:①先自己思考一分鐘②起立和小組討論5分鐘③發言人組織好語言《短歌行》中詩人曹操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抒發他的 “憂”:直接抒情詩中直接出現 “憂” 字,如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憂從中來,不可斷絕”,直抒胸臆,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憂愁毫不掩飾地表達出來,讓讀者強烈地感受到他憂愁的深沉與濃烈,突出了憂愁的程度之深和難以排解運用比興和比喻以朝露喻人生:“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詩人以早晨的露水比喻人生,形象地表達出人生的短暫和易逝,流露出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感慨與憂愁以明月喻賢才:“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把賢才比作天上的明月,生動地寫出了賢才的可望而不可及,表達出求賢不得的憂慮以烏鵲喻賢士:“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用烏鵲繞樹尋找棲息之所,來比喻賢才們在亂世中徘徊,不知該歸附于誰,既表達了對賢才的關切與擔憂,也暗示了自己渴望賢才來歸的心情。借用典故引用《詩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原是表達女子對男子的思念,曹操借此來表達自己對賢才的渴望,如同女子思念情人一般殷切。“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原詩是宴客之詞,曹操用此典,表明自己對賢才的熱情歡迎,渴望賢才來歸,與自己一同成就大業,而賢才未得的現實讓他憂愁以周公自比:“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以周公 “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 的典故自比,表明自己要像周公那樣禮賢下士,使天下人才都能誠心歸附,但天下尚未統一,賢才尚未盡歸,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更強化了他功業未就的憂愁營造氛圍借酒消愁:“對酒當歌”“唯有杜康”,酒在古代詩歌中常與憂愁聯系在一起,曹操借酒來排解憂愁,營造出一種憂愁難解的氛圍,展現出他內心的苦悶。夜景烘托:“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描繪了一幅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的夜景圖,渲染出一種空曠、寂寥、凄涼的氛圍,襯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憂愁。三、當堂檢測1、下列對詩句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幾句詩表達了功業未成的曹操悲觀厭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運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達作者求賢若渴的愿望。C、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詩人“憂從中來”的“憂”來自于壯志末酬卻已年過半百的憂慮,來自于社會動蕩,國家統一前途未卜的擔憂等等D、“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兩聯借烏鵲繞樹表達“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賢土歸于自己。2.理解性默寫(1)漢樂府民歌《長歌行》詩中“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的詩句,來表現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2)《短歌行》中“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寫詩人在酒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難遣,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四、課堂小結1.詩人“憂”什么?2.詩人如何抒發“憂”?【課后作業】1.背誦并默寫《短歌行》。2.歷史上,對曹操的評價眾說紛紜,他曾討董卓為漢除奸;他曾挾天子以令諸侯,叱咤風云;他曾廣聚賢才,橫槊賦詩。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惡,今天我們應當如何評價曹操?(寫一篇不少于300字的內容)曹操是一個極具復雜性和多面性的歷史人物,對其評價不能簡單地以 “奸”“忠”“善”“惡” 來定論,而應從多個角度客觀、全面地分析。從正面來看,曹操有著諸多顯著的功績。在政治上,他推行屯田制、興修水利,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還抑制豪強,加強中央集權,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軍事方面,他軍事才能卓越,官渡之戰以少勝多擊敗袁紹,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還平定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和穩定。用人上,曹操唯才是舉,打破門第觀念,廣納賢才,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晉升機會,讓眾多有識之士能為其所用。文學領域,曹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其詩作如《觀滄海》《短歌行》等,風格豪放、激昂,展現出非凡的文學才華和廣闊胸懷。但曹操也有被人詬病之處。他在征戰中存在屠城行為,如征討徐州時,造成大量無辜百姓死亡,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災難。為滿足軍事和建設需要,他還曾濫用民力、粗暴遷民,使得百姓怨聲載道,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遭到破壞。而且曹操生性多疑,為維護統治地位,采取過殘酷手段鎮壓異己。總之,曹操有功有過。我們應站在歷史的角度,客觀全面地看待他,肯定其在政治、軍事、文學等方面的貢獻,也正視其過錯,這樣才能對曹操有一個準確、全面的認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短歌行》.docx 《短歌行》第一課時.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