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3 當沖突發生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當沖突發生》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三課的內容。本單元聚焦同伴交往,本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沖突,了解沖突產生的原因,掌握化解沖突的方法,培養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友善待人、理性溝通、協商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教材通過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多場景呈現沖突事例,貼近學生實際,易于引發學生共鳴,促使他們深入思考應對之策。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引導學生明白和諧有序的社會生活需要人們相互尊重、理解、包容,認同友善交往、化解沖突對構建美好社會的重要意義。道德修養:培養學生在沖突面前保持冷靜、克制,懂得體諒他人,以友善、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提升自身道德品質。法治觀念:讓學生初步了解在沖突中涉及的一些法律法規常識,知道依法解決問題是維護自身權益的重要保障,樹立法治意識。健全人格: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沖突,增強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塑造健全人格。責任意識: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在沖突處理中的責任,主動承擔化解沖突的任務,促進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沖突產生的原因,如性格差異、利益爭奪、觀點分歧等。讓學生掌握化解沖突的基本方法,包括溝通協商、換位思考、冷靜克制等。四、教學難點如何引導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靈活運用所學方法化解沖突,尤其是面對較為復雜、情緒激動的場景。培養學生在沖突發生后主動反思、總結經驗教訓的意識,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人際交往能力。五、教學準備收集校園、家庭、社區等場景中有關沖突的圖片、視頻資料,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準備若干張卡片,用于課堂活動記錄。設計沖突情境小劇本,供學生課堂表演。六、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創設豐富多樣的生活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沖突,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培養團隊協作精神,促進思想碰撞,集思廣益解決沖突問題。角色扮演法:讓學生通過扮演沖突中的角色,親身體驗不同角色的感受與想法,深化對沖突處理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法:選取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從中提取經驗教訓,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一段校園課間同學們玩耍時因爭搶玩具而發生爭吵的視頻。視頻中,兩個同學面紅耳赤,互不相讓,周圍同學圍觀。播放結束后,提問學生:“同學們,看了這個視頻,你們有什么感受?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也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呢?”設計意圖:通過播放貼近學生校園生活的沖突視頻,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他們對沖突現象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教學活動做好鋪墊。引導學生分享自己親身經歷或見到過的沖突事件,可以是在學校、家里或是社區等地方發生的。請幾位同學簡單講述,教師在黑板上簡要記錄事件關鍵詞。設計意圖:讓學生聯系自身實際,講述身邊的沖突,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沖突就在身邊,同時也為后續分析沖突原因積累素材。(二)認識沖突展示教材中的幾幅圖片,圖片涵蓋校園中因值日分工不均同學間產生矛盾、家庭里因看電視節目選擇不同孩子與家長起爭執、社區中因車輛停放問題鄰里鬧不愉快等場景。逐幅展示圖片,向學生提問:“在這些圖片里,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這樣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細節,分析沖突產生的緣由。設計意圖:利用教材中的直觀圖片資源,進一步拓展學生對沖突場景的認知,培養學生觀察細節、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生活場景了解沖突的多樣性。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結合剛才分享的自身經歷和教材圖片,總結沖突產生的原因有哪些?給每個小組發放卡片,讓小組學生將討論出的原因寫在卡片上,教師巡視各小組討論情況,并適時給予引導。討論結束后,邀請各小組代表上臺展示卡片內容,教師將相同或相似的原因歸類整理在黑板上,如性格原因(急躁、固執等)、利益沖突(爭搶玩具、爭奪看電視時間等)、觀點分歧(對事情看法不同,如值日安排的合理性)、溝通不暢(沒有說清楚想法、誤解對方意思)等。設計意圖: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讓學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維火花,全面總結沖突產生的原因。通過上臺展示環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與表達能力,黑板上的歸類整理則能讓學生更清晰、直觀地認識到沖突根源的多樣性。(三)沖突的影響繼續以之前的校園課間爭搶玩具沖突視頻為例,提問學生:“這場沖突發生后,對這兩個同學自己、周圍同學以及班級氛圍有什么影響呢?”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如對當事人情緒上的影響(生氣、傷心)、關系上的破壞(可能不再是好朋友),對周圍同學帶來的不安感,對班級和諧氛圍的破壞等。設計意圖:以具體案例深入剖析沖突帶來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沖突不僅傷害當事人,還會波及周邊,從而引導學生樹立避免沖突、積極化解沖突的意識。開展“頭腦風暴”活動,讓學生快速思考并舉手發言,說一說還能想到的沖突帶來的其他不良影響,教師在黑板上簡單記錄。可以涉及家庭關系緊張影響生活質量、社區鄰里不和導致居住環境不舒心等方面。設計意圖:“頭腦風暴”激發學生思維活躍度,促使學生廣泛聯想,充分認識沖突的危害,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為后續學習化解沖突方法提供內在動力。(四)化解沖突的方法呈現教材中校園沖突解決的案例:兩位同學因在走廊上奔跑相撞,書本散落一地,一方正要發火,另一方卻馬上說“對不起,我跑得太快了,沒注意”,原本可能升級的沖突瞬間化解。引導學生閱讀案例后思考:“在這個故事里,沖突是怎么被化解的?如果是你,你還能想到什么辦法?”組織學生同桌交流,分享看法。設計意圖:借助教材典型案例,引出化解沖突的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道歉在緩和矛盾中的作用,同桌交流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角色扮演活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放一個簡單的沖突情境小劇本,如“公交車上因擁擠兩人不小心踩到腳發生爭吵”“小組合作學習時因分工意見不合產生矛盾”等。要求學生分組排練并表演,表演結束后,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重點指出他們在化解沖突中運用的方法是否得當,還有哪些改進之處。教師在各小組表演過程中觀察指導,適時引導學生思考不同情境下更合適的應對策略。設計意圖:角色扮演讓學生親身體驗沖突場景,深刻理解各種化解沖突的方法在實際運用中的效果,如溝通、換位思考、妥協等。同學間的互評促使學生相互學習,進一步強化對方法的掌握,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總結并系統講解化解沖突的常用方法:保持冷靜:在沖突發生瞬間,先深呼吸,讓自己情緒平穩,避免沖動行事,舉例說明沖動可能導致矛盾惡化。換位思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理解對方的處境和感受,講述一些因換位思考成功化解沖突的小故事,加深學生印象。坦誠溝通:鼓勵學生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時認真傾聽對方意見,強調傾聽在溝通中的重要性,可通過模擬對話場景讓學生練習。尋求幫助:當自己無法解決沖突時,要及時向老師、家長、同學等身邊人求助,列舉向不同人求助的合適場景。設計意圖:教師的總結講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將學生在活動中零散的感悟系統化,結合生動案例和實踐練習,讓學生全面深入掌握化解沖突的方法,為應對生活中的沖突儲備知識技能。(五)實踐運用創設復雜沖突情境:假設在學校運動會上,班級接力賽因為一名同學掉棒,導致班級沒有取得好成績,部分同學指責掉棒同學,掉棒同學很委屈大哭,大家鬧得很不愉快。將學生分成小組,討論如何化解這場沖突,要求運用所學方法,制定詳細的解決方案,并推選一名代表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出來。設計意圖:設置更具挑戰性的復雜情境,檢驗學生對化解沖突方法的綜合運用能力,促使學生深入思考,靈活應變,在實踐中提升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同時強化團隊協作,共同攻克難題。展示結束后,全班投票評選出最佳解決方案,并請該小組分享成功經驗。教師針對各小組表現進行點評,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再次強調關鍵的化解沖突要點。設計意圖:投票評選激發學生競爭意識,促使他們精益求精;分享經驗讓優秀做法得以推廣,教師點評為學生提供專業反饋,助力學生不斷完善沖突處理技巧。(六)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包括沖突產生的原因、帶來的影響以及化解沖突的方法等,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進行串講,如“同學們,誰來說說沖突為什么會發生呀?”“那沖突會給我們帶來哪些不好的事呢?”“最后我們學會了哪些讓沖突消失的妙招呢?”,邀請學生舉手回答。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總結,強化學生記憶,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將零散知識系統化,加深對整節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為知識的長期儲存奠定基礎。鼓勵學生在今后生活中,當遇到沖突時,冷靜思考,積極運用所學方法去化解,做一個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人,同時提醒學生要不斷反思自己在沖突中的表現,持續提升人際交往能力。設計意圖:課堂結尾點明學習的實踐意義,引導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行動,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促進學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養成,達成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目標。八、板書設計當沖突發生(一)沖突產生原因性格差異利益爭奪觀點分歧溝通不暢(二)沖突的影響傷害當事人關系破壞周圍氛圍(三)化解沖突方法保持冷靜換位思考坦誠溝通尋求幫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