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5.3 善用法律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八年級上冊教材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本場域,以社會生活、社會規則、責任奉獻和家國情懷為主題,四個單元的層次循序漸進。“善用法律”所在第二單元從社會規則的功能入手,引導學生懂得社會規則對個人、社會的價值和意義,理解道德和法律是調節人們行為的兩種主要社會規則,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治意識,推動社會進步。其落腳點在于增強學生依法維權、依法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意識和本領。二、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識,懂得依法維權,但對于怎樣依法維權、依法維權的途徑有哪些卻比較模糊的;對學習法律知識有濃厚的興趣,但法律知識比較匱乏。八年級的學生心智還不夠成熟,與違法犯罪作斗爭存在兩種普遍的情形:一是膽怯,另一是魯莽,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的方式方法還比較欠缺。三、教學目標(1)政治認同:通過對未成年人游戲充值的分析,培養學生增強法治意識,增強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政治認同。(2)法治觀念:通過分析案例,樹立依法維權意識,知道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懂得要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3)責任意識:通過探究活動,明白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四、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遇到身邊的不法侵害,如何學會依法求助。(2)教學難點:結合實際社會生活,學會有勇有謀,應對身邊的違法犯罪。五、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近日,一款名為“蛋仔派對”的游戲在青少年群體中風靡一時,而詐騙分子也抓住了這款游戲的吸引力為青少年群體“量身定制”騙局以“免費贈送皮膚、裝備”等名義誘騙未成年,上當受騙。當面臨網絡詐騙時,我們該怎么做呢?這節課我們一起通過此案件學習“善用法律”。設計意圖:借助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初步體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2)自主學習:(3)新課講授環節一:聚焦熱點 解析法律救助教師:暑假期間,不少未成年人接觸手機游戲的時間增多。近年來,一款名為“蛋仔派對”的游戲在青少年群體中受到熱捧。然而近日,在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一名10歲的小華就被騙子以免費送“蛋仔派對”皮膚為誘餌,被騙走8萬多元錢。她的父母一時之間不知道議一議:面對這個問題,小華一家忍還是不忍呢?學生:不能忍,在我們的權益收到侵害時,要積極的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師總結:1.遇到侵害,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①在遇到法律問題或者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教師:小華的父母也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奈何不知道通過什么途徑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現請你為他們支支招。議學提示:可以找律師,也可以去中國法律服務網上進行咨詢。教師總結:1.遇到侵害,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通過法律服務機構來維護合法權益。我們要了解一些能夠提供法律服務和幫助的機構,如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等,在遇到法律問題時獲得及時有效的法律幫助。法律服務站的工作人員,能夠幫助我們解釋法律問題,代寫法律文書,幫助我們出主意,甚至替代們解決涉及法律的事務。律師熟悉法律的專業人士。能回答我們的法律問題,為我們出主意,想辦法,給我們當法律顧問,替我們處理涉及法律的事務。他們還能受委托打官司,當辯護人。如果有經濟困難,無力支付法律服務費用,又需要打官司來討回公道,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請求援助。公證員能夠依照法律和事實,證明合同、遺囑、親屬關系、身份、學歷、出生日期、婚姻狀況等情況的真實性、合法性。教師:經過大家的科普,小華的父母了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九條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所以,這筆錢是可以追回的。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小華的父母這時該怎么做?學生:小華的父母可以到公安機關去報警。教師總結:1.遇到侵害,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③受到非法侵害,還可以尋求國家的法律救濟。我們可以依法到公安機關、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中的任何一個機關控告、舉報。必要時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使用訴訟手段,通過打官司討回公道。教師:事情最終被揭露,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法院介入調查。法院經審理后,判處蘇某有期徒刑六個月,符某則被判處拘役五個月,并各自處以罰金。這起事件引發了公眾對網絡安全和未成年人保護的關注。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小華的父母是通過什么方式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學生: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教師總結:2.訴訟的含義、地位和類型?①含義:訴訟是人民法院在訴訟當事人參與下,依照法定程序解決糾紛和沖突的活動。②地位:訴訟是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最有效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③類型: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刑事訴訟設計意圖:通過案例分析,樹立依法維權意識,知道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懂得要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過渡語:那在生活中該怎么做呢?環節二:智慧眾籌 共斗違法犯罪教師:人民網消息,一名便衣女警追捕蛋仔派對網絡詐騙犯時意外摔倒,路邊小伙平安見狀,突然一個“掃堂腿”將網絡詐騙犯撂倒,網絡詐騙犯成功被擒。隨后,平安默默離開。平安的行為被媒體報道后,受到了廣泛的贊譽。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平安的行為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學生: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等。教師總結:3.為什么要善于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原因)①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包括我們青少年在內的全體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②見義勇為作為高尚的品質,歷來受到全社會的褒揚和敬佩。【責任所在】③我們身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違法犯罪。【自身原因】教師:暑假一姐姐親自舉報了弟弟,這是怎么回事呢?“我弟弟才12歲就偷偷拿我媽媽的手機,充值將近8萬塊錢,數額還是蠻大的。昨天我看了媽媽的手機上有個賬單流水比較大,我就有點懷疑,我媽媽也不太清楚,我就問我弟弟是怎么回事,他說他充值游戲了。發現之后我們就立刻報警了”。議一議:結合議學情境,請你談談我們可以從姐姐的身上學習到什么 學生:敢于并善于依法維護正當權益。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教師總結:4.如何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①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②我們要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觀念,做到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努力成為一名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者。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明白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是每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過渡語:平時我們如何增強自己的法治意識呢?環節三:感悟提升 做守法的公民【議學延伸】法治意識根植于人們的頭腦深處,但當今社會,諸如欺詐搶劫或者校園霸凌等負面報道層出不窮,侵權行為屢見不鮮。為進一步提升同學們的法治意識和素養,強化維權意識,明確維權途徑,全校將開展一場‘我的權利我做主’的維權宣傳活動。現請你完成校園維權宣傳活動方案中的目的和具體維權方式部分。設計意圖:學以致用,通過課后拓展活動,引導學生學會有勇有謀,應對身邊的違法犯罪。板書設計七、課堂小結作為未成年人,體力不具優勢,心智尚未成熟,在面對違法犯罪行為時,如果魯莽行事,自己極易受到傷害,也不利于制止犯罪。因此,在面對違法犯罪時,我們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同違法犯罪作斗爭。八、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依法維權的途徑,認識到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法律賦予每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既要勇敢,又要機智,要注意保護自己。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有所啟發,在能力上有所拓展,在知識上有所收獲。教學設計貼近學生生活,選取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案例和情境為背景,設置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