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每小題2分,共24分)題5678910號1112答ABDD●DD案二、非選擇題13.(10分)(1)在社會生活的舞臺上,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每一種角色都意味著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抗洪救災中,武警、應急救援隊、各地企業和民眾、基層黨員干部,各司其職;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承擔應盡的責任,才能構建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每點2分,聯系材料答出2點即可,共4分)(2)服務社會體現人生價值;服務社會能夠促進我們全面發展。(每點1分,共2分)(3)要培養社會責任感,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堅守崗位,格盡職守;積極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為人民服務。(每點2分,答出2點即可,共4分)14(12分)(1)①國土安全:②網絡安全。(2分)(2)肖思遠堅持國家利益至上,心懷愛國之情,牢固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為了國家利益,有時不僅需要放棄個人利益,甚至要獻出自己的生命,肖思遠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維護了國家利益。(每點2分,共4分)(3)國家安全是實現國家利益的最根本保障: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與我們息息相關;事關社會發展進步,是民族復興的根基。(每點2分,答出3點即可,共6分)15.(14分)(1)①無心向學,多次曠課逃學的行為屬于不良行為(或者違紀行為)。②王某多次在學校附近路段及公交車站向同學要錢的行為屬于嚴重不良行為(或者違法行為)。③王某要錢不成就直接搶,甚至因為搶錢而多次把人打傷的行為屬于犯罪。(只要結合材料答出不良行為和犯罪行為即可,每點2分,共4分)(2)①王某多次搶錢,甚至因為搶錢而多次把人打傷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②王某的行為觸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條的規定,屬于搶劫罪。③王某的行為是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④王某年滿15周歲且搶劫,符合刑法第十七條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規定。(每點2分,三點即可,共6分)(3)①要謹慎交友,多交益友,不交損友,在交友中要懂得明辨是非。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③要學法懂法,懂得哪些是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要杜絕這些行為。④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每點1分,共4分)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質量監測道德與法治試題(開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共4頁,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將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的相應位置:3.所有答案均在答題卡上作答,在本試卷或草稿紙上作答無效。答題前,請仔閱讀答題卡上的“注意事項”,按照“注意事項”的規定答題。4.答選擇題時,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答非選擇題時,請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題區域內答題。5.道德與法治開卷考試,考生須獨立作答,不得討論,不得傳抄。6.考試結束時,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2024年4月26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加了“網絡保護”的相關內容。對網絡素養教育、網絡信息內容管理、個人信息保護、網絡沉迷預防和網絡欺凌防治等內容作了規定,力圖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據此回答下面1-2小題。1.增加“網絡保護”的相關內容是因為①沉迷網絡影響學習和生活②網絡存在虛假、不良信息③網絡疏離了人際交往④網絡給社會帶來恐慌和不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42.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修訂體現了A.規則一旦有漏洞,就不需要遵守B.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完善C.要積極為完善規則建言獻策D.我們要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3.親社會行為表現為謙讓、分享、幫助他人、關心社會發展等。以下屬于親社會行為的是①小冬:景區游覽時,在文物上悄悄刻“到此一游”②小茗:上學快遲到了,為節省時間翻越公路護欄③小玲:學習垃圾分類知識,為社區居民宣傳環保④小亮: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表演文藝節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下面四幅圖共同適用于環保志愿者愛的傳承①熱愛勞動教育②誠實守信教育③承擔責任教育④良好風尚教育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圖標法是我們日常學習中表示概念關系的重要方法。下列概念關系表示正確的是(規則傳統、道德美德(誠信主刑(附加刑違法犯罪行列行為①D②③④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界碑在我面前,人民在我身后,祖國在我心中,貴任在我肩上。”新春佳節,祖國北疆零下20多攝氏度的低溫中,陸軍某旅三角山邊防連巡邏官兵行至國門前,目光堅定地望向哨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道法參考答案.pdf 河北省安新縣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道德與法治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