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3 做個“開心果”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課題“做個‘開心果’”處于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該單元主題圍繞“讓我試試看”展開,旨在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新事物,培養(yǎng)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這一課聚焦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快樂點滴,明白自己可以成為給他人帶來快樂的“開心果”,教材通過生動有趣的插圖、貼近兒童生活的事例,如家庭聚會、校園課間等場景,展現(xiàn)了不同角色如何制造歡樂,幫助學生理解開心果的內(nèi)涵,并啟發(fā)他們在實際生活中主動踐行,對于低年級學生初步形成友善待人、熱愛生活的價值觀有著重要奠基作用。二、核心素養(yǎng)目標政治認同:感受生活在溫暖集體、幸福家庭中的美好,認同樂觀友善能讓生活更和諧,增強對積極生活方式的熱愛。道德修養(yǎng):懂得關(guān)心他人感受,在日常交往中有意識為他人帶來快樂,養(yǎng)成主動分享、樂于助人的品德。法治觀念:初步了解人際交往中的基本禮貌和尊重原則,明白讓別人開心要建立在合法合情合理基礎上。健全人格:培養(yǎng)開朗自信性格,面對困難挫折不氣餒,嘗試用樂觀心態(tài)轉(zhuǎn)化情緒,并傳遞正能量影響身邊人。責任意識:意識到自己作為集體、家庭一員,有責任為營造歡樂氛圍出力,提升對生活環(huán)境的擔當精神。三、教學重點理解“開心果”的含義,即能敏銳捕捉他人需求,用恰當言行傳遞快樂。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講述自己或身邊人當“開心果”的經(jīng)歷,激發(fā)主動分享快樂的意愿。四、教學難點讓學生領悟如何根據(jù)不同場景、人物特點精準地做出讓人開心的舉動,提升人際交往智慧。幫助學生將一時的助人熱情轉(zhuǎn)化為持續(xù)的生活習慣,形成穩(wěn)定的樂觀友善人格特質(zhì)。五、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課文相關(guān)圖片、動畫視頻,如小朋友逗爺爺奶奶開心的溫馨短片、校園里同學互助歡笑的場景剪輯等,以直觀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制作“開心果行動卡”,上面印有簡單提示,如“當同學生病時,我可以……”,用于課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并記錄助人點子。準備一些代表快樂元素的小道具,如笑臉徽章、彩色氣球,獎勵課堂表現(xiàn)積極的學生,營造歡快氛圍。六、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家庭、學校等多元生活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開心果的作用,如模擬家庭生日派對,問學生怎樣增添歡樂,使抽象知識具象化。故事引導法:講述名人傳遞快樂的故事或班級同學真實趣事,以生動情節(jié)引發(fā)共鳴,開啟話題討論,激發(fā)學生表達欲。小組合作法:組織小組交流分享經(jīng)歷、討論助人策略,培養(yǎng)合作能力與思維碰撞,如分組探討“如何幫老師減輕疲憊”,集思廣益。實踐體驗法:安排課堂小任務,像制作慰問卡送給他人,促使學生將所學即刻運用,強化知行合一。七、教學過程趣味導入展示課件:播放一段孩子們在游樂場歡笑玩耍的視頻,畫面里有小朋友互相推秋千、分享冰淇淋,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快樂。教師引導:“小朋友們,看了這個視頻,大家是不是也覺得心里暖乎乎、樂滋滋的?在生活里,就有這樣一群像小太陽一樣的人,能把快樂播撒到各個角落,讓身邊人都開開心心的,你們知道他們被叫做什么嗎?”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做個‘開心果’”。設計意圖:利用充滿童趣、歡樂氛圍的視頻,瞬間抓住低年級學生注意力,從熟悉的游樂場景切入,自然引出“開心果”概念,激發(fā)學生對新課的好奇與探索欲。課文探秘翻開課本,觀察第一幅插圖:畫面是在客廳里,小女孩戴著滑稽的帽子,給爺爺奶奶表演節(jié)目,爺爺奶奶笑得合不攏嘴。教師講解:“瞧,這位小女孩發(fā)現(xiàn)爺爺奶奶在家有點悶,就想出個妙招,穿上有趣的衣服,又唱又跳。大家想想,爺爺奶奶為什么這么開心呀?”引導學生從老人的情感需求、表演帶來的新鮮感等角度分析。互動交流:邀請幾位學生分享自己在家為長輩做過的類似逗樂事兒,教師及時表揚肯定,如“你真貼心,給爺爺?shù)耐砟晏砹撕枚嗖省薄?br/>接著看第二幅校園場景圖:課間,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摔倒,書本散落一地,周圍同學紛紛跑來,有的幫忙撿書,有的扶起他,還講笑話逗他別哭。教師提問:“在校園里,這位摔倒的同學心情本來糟透了,可后來卻笑了,是什么魔法改變了他的心情?如果你是其中幫忙的同學,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組織小組討論后匯報。設計意圖:深入剖析教材插圖,將課本故事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一方面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呈現(xiàn)的不同“開心果”場景,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回憶自身經(jīng)歷,搭建知識與生活的橋梁,提升共情與表達能力。深化認知播放動畫:一段小動物們在森林里籌備“歡樂節(jié)”的動畫,每個小動物都依據(jù)自己特長為節(jié)日助力,啄木鳥醫(yī)生幫大樹檢查身體,讓樹木健康成長,小兔子采摘鮮花裝飾場地等。教師引導:“森林里因為小動物們各顯神通,變得熱鬧非凡。在我們生活的大集體里,無論是班級、社區(qū),也需要大家發(fā)揮本領,當‘開心果’。大家想想,咱們能做些啥?”頭腦風暴:開展全班討論,教師把學生想法寫在黑板上,如為班級打掃衛(wèi)生讓教室整潔、給鄰居老人送自制賀卡等,拓寬學生思維廣度。設計意圖:借助趣味動畫,將視角從家庭、校園拓展到更廣闊集體生活,以動物形象降低理解難度,引導學生類比遷移,挖掘更多成為“開心果”的途徑,深化對責任擔當?shù)恼J知。實踐行動發(fā)放“開心果行動卡”,卡片示例:“同桌考試沒考好很沮喪,我會______”“媽媽下班很累,我打算______”,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常見情境填寫具體做法。小組內(nèi)交流行動卡內(nèi)容,互相點評補充,推選代表上臺分享,如“我會給同桌講勵志小故事,鼓勵他下次加油”,教師引導全班掌聲鼓勵。設計意圖:通過實踐填寫卡片,將知識轉(zhuǎn)化為可操作行動指南,小組交流完善則強化互助學習,上臺分享鍛煉表達勇氣,同時讓學生在分享中汲取更多助人智慧,強化主動實踐意識。總結(jié)升華回顧板書:教師指著黑板記錄的各種“開心果”行為,與學生一起重溫重點,“小朋友們,今天咱們學習了好多讓身邊人開心的妙招,無論是逗長輩笑,還是幫同學解難,都藏著大家滿滿的愛心。”情感升華:“希望大家以后每天都帶著這份溫暖力量,到處播撒快樂種子,讓咱們生活的地方處處開滿幸福花,大家能不能做到?”學生響亮回答“能”。設計意圖:系統(tǒng)梳理知識,強化記憶,以激昂的情感號召收尾,將課堂熱情延續(xù)到課外生活,激勵學生持續(xù)踐行友善樂觀理念,助力健全人格養(yǎng)成。八、板書設計做個“開心果”家庭:逗長輩歡樂表演、貼心陪伴校園:同學互助、分享快樂集體:發(fā)揮特長、營造溫馨生活處處有愛心,我是快樂傳遞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