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2 學做“快樂鳥”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學做“快樂鳥”》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二課,本單元主題圍繞“讓我試試看”展開,旨在鼓勵學生勇于嘗試新事物,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一課承接第一課《挑戰第一次》,在學生初步有了嘗試新事物的意識后,引導他們學會在生活中面對各種情況時如何保持快樂心境,掌握調節情緒、應對煩惱的基本方法,為后續成長奠定良好心理基礎。課文通過多個生動有趣的板塊呈現內容?!拔液芸鞓贰本劢褂趯W生日常生活中的快樂瞬間分享,喚起他們內心積極情緒體驗,感受快樂無處不在;“也有不開心的事”則直面生活現實,引導學生傾訴煩惱,認識到不開心是生活常態,關鍵是如何化解;“把不開心變成開心”給出了實用的轉換情緒方法,如傾訴、轉移注意力、換個角度看問題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自我調適。教材編排緊密貼合二年級學生心理特點,以直觀圖文、童趣語言引導學生思考探索,極具啟發性與操作性。二、核心素養目標政治認同:引導學生認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是美好生活基石,感受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明白身邊諸多美好事物是幸福源泉,初步樹立熱愛生活、珍惜當下的情感。道德修養:培養學生遇到不開心能主動調節情緒的道德意識,懂得體諒他人、友善待人,在分享快樂、分擔煩惱過程中提升與人交往的品德修養,形成樂觀向上、團結友愛的精神品質。法治觀念:滲透在集體生活、人際交往中遵守規則能帶來和諧快樂的觀念,如有序分享、尊重他人傾訴等,讓法治意識在日常互動中萌芽。健全人格:幫助學生認識自身情緒,建立自信,面對困難挫折不氣餒,以“快樂鳥”心態勇敢前行,塑造堅韌、開朗的健全人格。責任意識:啟發學生意識到自身情緒管理不僅關乎個人,還影響身邊人,培養對自己、對他人負責的態度,主動為營造快樂氛圍盡力。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顧生活點滴,清晰闡述讓自己快樂的事,感受快樂多樣來源,強化積極情緒體驗。讓學生掌握把不開心轉化為開心的幾種實用方法,如傾訴、做喜歡的事、換角度思考等,并能在實際情境中運用。四、教學難點針對二年級學生理解局限,如何深入淺出地讓他們理解“換個角度看問題”背后蘊含的思維轉換,切實應用到化解煩惱中。引導學生養成主動察覺情緒、及時自我調節的習慣,將課堂所學內化為持久穩定的心理應對機制。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包含學生日常生活歡樂場景圖片、動畫短片展示情緒轉換實例;準備“心情樹”道具,用于張貼學生心情卡片;搜集相關繪本故事,如《我的情緒小怪獸》,輔助教學理解情緒。學生準備:提前回想近期一件讓自己快樂和不快樂的事,準備課堂分享;自帶彩筆、畫紙,用于繪制心情表達畫作。六、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創設“快樂森林之旅”情境貫穿課堂,將各個教學環節融入森林場景,如“快樂分享屋”“煩惱樹洞”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情緒變化,激發參與熱情。體驗式教學:安排角色扮演、心情繪畫、小組討論分享等活動,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體悟情緒,加深知識理解,提升實踐運用能力。故事引導法:講述貼近兒童生活的故事,借故事主角的情緒應對啟迪學生思維,以生動情節吸引學生專注,輔助突破教學難點。多媒體輔助:利用圖片、視頻直觀呈現抽象情緒概念,動態展示情緒調節過程,適應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主導特點,增強教學趣味性與實效性。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開啟快樂森林之旅教師:(播放歡快鳥鳴聲,展示森林圖片)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一個神奇的地方——快樂森林!在這片森林里,住著許多快樂的小動物,它們每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你們想不想去看看呀?(學生興奮回應)不過,進入森林前,得先拿到“快樂通行證”,只有能說出讓自己快樂的事兒的小朋友才有哦。誰先來試試?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充滿奇幻色彩的“快樂森林”情境,瞬間抓住二年級學生好奇心,激發其參與課堂積極性。以獲取“快樂通行證”方式引導分享快樂事,自然引出課題,同時讓學生快速回顧自身快樂體驗,為后續教學鋪墊。(二)我很快樂:分享生活中的喜悅學生自由發言,講述近期快樂的事,如生日收到心儀禮物、和家人出游、學會新游戲等。教師引導學生說清楚事情經過、當時心情感受,適時追問細節,如“收到禮物時你心里怎么想的”“出去玩看到什么好玩的讓你這么開心”,并給予肯定鼓勵,如“哇,聽起來就超有趣,你肯定樂壞了”。教師:(展示教材“我很快樂”板塊相關圖片)瞧,課本里的小朋友也和大家一樣,有好多快樂的事兒。有的因為養的小植物開花開心,有的是幫媽媽做家務得到表揚快樂。大家看看,是不是快樂就在咱們身邊的點點滴滴里呀?(學生點頭認同)咱們把這些快樂的事寫在小卡片上,貼到咱們的“心情樹”上,讓快樂開枝散葉。設計意圖: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空間,尊重其生活體驗,強化積極情緒感受。結合教材圖片拓展思路,讓學生意識到快樂來源廣泛。制作“心情樹”活動將抽象快樂具象化,營造溫馨課堂氛圍,增強集體歸屬感。(三)也有不開心的事:正視生活煩惱教師:(畫風一轉,播放低沉音效,展示烏云籠罩森林圖片)可是,快樂森林偶爾也會陰天。小朋友們,你們在生活中有過不開心的時候嗎?現在,咱們來到“煩惱樹洞”,把心里的煩心事悄悄說給樹洞聽,說不定樹洞能幫咱們趕走煩惱呢。(學生依次傾訴,如和小伙伴吵架、考試沒考好、心愛的玩具壞了等)教師認真傾聽,選擇典型煩惱記錄在黑板上,如“被朋友誤會不理我了”“跳繩總跳不好”,輕聲安撫學生情緒,“別著急,咱們一起想想辦法”,引導全體學生正視煩惱普遍性,明白人人都會遇到不開心。設計意圖:營造安全私密傾訴空間,呵護學生敏感心靈,鼓勵他們敞開心扉。收集整理典型煩惱為后續解決方法探討提供素材,讓教學緊密聯系學生實際,學生在傾聽他人煩惱中產生共情,緩解自身負面情緒。(四)把不開心變成開心:探尋情緒轉換之道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學生分組,針對黑板上列出的煩惱商討解決辦法,提示可結合自身經歷、開動腦筋想妙招,如“要是你被朋友誤會,會怎么做讓他明白”。每組推選代表發言,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小組交流,鼓勵創新思維。方法分享與實踐:傾訴法:教師結合學生發言強調,“就像剛才大家在煩惱樹洞傾訴后是不是感覺好多了?把心里話告訴爸爸媽媽、老師、好朋友,他們能幫咱們分擔,這就是傾訴的魔力”?,F場模擬場景,讓學生兩兩一組練習傾訴與傾聽,教師指導正確溝通姿態、眼神交流,強化體驗。轉移注意力法:教師展示教材中小女孩因畫畫忘記不開心的圖片,“看,這個小朋友不開心時就去做喜歡的事,沉浸畫畫里煩惱就溜走了。大家不開心時喜歡做什么呀?”引導學生說出畫畫、看書、聽音樂等愛好,布置“煩惱消失術”小任務,讓學生閉眼想象用愛好驅散煩惱,再睜眼分享感受。換個角度看問題:教師講述故事《半杯水的不同看法》,同樣半杯水,悲觀者覺得只剩半杯,樂觀者感恩還有半杯。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類似情境,如考試沒考好但發現知識漏洞可彌補,“大家想想,你們遇到的煩心事換個想法是不是就沒那么糟啦?”組織學生重新審視黑板上煩惱,用新視角改寫,對比前后心情變化。設計意圖:小組討論培養合作探究、溝通交流能力,自主尋求解決之道提升學生問題解決意識。分方法教學,從理論到實踐,結合故事、模擬、想象等多元手段,將抽象情緒調節方法直觀化、趣味化,助力學生理解內化,切實掌握情緒轉換技能。(五)快樂魔法秀:鞏固拓展教師:(恢復歡快音樂,森林重見陽光圖片)哇,咱們找到了這么多快樂魔法,現在森林又充滿歡笑啦!接下來是“快樂魔法秀”時間,每個小組用剛才學到的方法,表演一個把不開心變開心的短劇,看看哪個組魔法最厲害。(學生分組排練、表演,劇情涵蓋同學矛盾化解、比賽失利振作等)全班投票評選“最佳魔法小組”,頒發小獎品,教師總結:“小朋友們,今天咱們在快樂森林學會好多讓自己開心的本領,希望大家以后不管遇到啥事兒,都能像快樂鳥一樣,展翅高飛,把煩惱拋掉,讓快樂常伴!”設計意圖:短劇表演為學生提供綜合運用知識、展現創意平臺,在表演創作中深化情緒調節運用能力,強化團隊協作。評選獎勵增添趣味競爭氛圍,總結升華將課堂所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激勵學生持續踐行樂觀生活態度。八、板書設計快樂森林之旅——學做“快樂鳥”我很快樂:生日驚喜、出游、學新本領…(貼快樂卡片)也有不開心:吵架、考試失利、玩具壞了…(寫煩惱)快樂魔法:傾訴→分享心情轉移注意力→做喜歡的事換個角度→樂觀思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