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1 挑戰第一次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挑戰第一次》是統編版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開篇課,本單元主題為“讓我試試看”,聚焦于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勇氣與嘗試。這一課旨在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第一次經歷,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從中體會挑戰帶來的成長,幫助學生克服恐懼心理,樹立勇于嘗試的信心,為后續培養積極樂觀面對生活的態度奠定基礎。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以童趣化的插圖、生動的故事等形式呈現,如文中的“小馬過河”故事,能引發學生共鳴,讓他們聯想到自己面對未知時的猶豫與抉擇,便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與交流。二、核心素養目標道德修養:懂得在生活中要勇敢面對新事物,不膽怯、不退縮,培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體驗挑戰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沮喪,明白失敗也是成長的機會,學會以平常心對待。法治觀念:初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規則是保障嘗試安全有序進行的基礎,明白在挑戰過程中要遵守規則,不做危險、違規之事。健全人格:在回憶和分享第一次經歷中,認識到自己有嘗試新事物的能力,增強自信心;面對挑戰困難時,能自我鼓勵,培養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責任意識:意識到自己對挑戰行為負責,思考行為帶來的后果,做出明智選擇,不給他人添麻煩。三、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第一次經歷,感受挑戰帶來的不同情緒體驗。讓學生明白挑戰的意義,樹立敢于嘗試的勇氣和信心。四、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正確看待挑戰失敗,將失敗轉化為再次嘗試、成長進步的動力。引導學生在今后生活中,能主動辨別挑戰行為的合理性,依據實際情況做出恰當選擇。五、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包含學生常見的第一次經歷圖片、動畫視頻(如小動物挑戰新技能片段)、相關故事音頻等;準備“挑戰樹”道具,用于課堂總結展示;收集生活中因挑戰成功或失敗帶來不同結果的案例資料。學生準備:提前回顧自己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次經歷,可簡單記錄下來,如第一次獨自睡覺、第一次騎自行車等,帶到課堂分享。六、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創設豐富多樣的生活情境,如模擬“勇敢者挑戰樂園”、角色扮演等,讓學生置身其中,親身體驗挑戰的感覺,激發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故事啟迪法:講述如“小馬過河”等經典故事,以及學生身邊真實的挑戰故事,以故事蘊含的道理啟發學生思考,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小組合作法:組織學生分組交流分享自己的第一次經歷,促進思維碰撞,培養合作交流能力,讓學生在傾聽他人故事中拓寬視野。實踐體驗法:設計簡單的課堂小挑戰,如“疊紙飛機大賽”等,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真切感受挑戰過程,積累應對挑戰的直接經驗。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播放歌曲《我還有點小糊涂》,師生同唱,營造輕松氛圍。歌曲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就像歌里唱的,有時會有點小糊涂,會遇到好多陌生的、沒做過的事兒。你們回憶一下,有沒有這樣的時刻,突然要去做一件從來沒做過的事呀?”引導學生自由發言,分享生活中遇到新事物的瞬間感受,如緊張、好奇等。設計意圖:利用熟悉的動畫歌曲開篇,能迅速抓住二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拉近距離,同時基于歌曲內容自然引出“第一次”話題,讓學生從自身感受出發,開啟課堂思考,為后續深入學習鋪墊情緒基礎。教師展示一些生活常見“第一次”場景圖片,如第一次系鞋帶、第一次洗碗、第一次上臺表演等,追問:“看到這些圖片,有沒有勾起你們的回憶?誰來跟大家講講你印象最深的那個第一次?”鼓勵學生舉手講述經歷,教師適時給予肯定與回應,如“你真勇敢,邁出這第一步可不容易”“聽起來就很有趣,當時心里是不是既興奮又有點怕怕的”。設計意圖:直觀的圖片展示進一步喚醒學生記憶,拓展思維廣度,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挖掘生活中的第一次,而教師的積極反饋能增強學生分享欲,營造開放活躍的課堂開端,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經歷是寶貴且受重視的。(二)故事明理:小馬過河教師生動講述“小馬過河”故事:“小馬幫媽媽做事,要把半口袋麥子馱到河對岸的磨坊去。可是一條小河擋住了去路,老牛說河水很淺,剛沒小腿,松鼠卻說河水很深,還淹死過它的伙伴。小馬很為難,不知道該怎么辦,最后它決定自己去試試,小心翼翼地過了河,發現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么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么深。”講完后提問:“同學們,小馬遇到了什么挑戰?它一開始害怕嗎?后來又是怎么做的?”引導學生分析故事細節。設計意圖:經典故事貼合學生認知水平,以情節吸引學生深入思考,通過剖析小馬的挑戰過程,初步讓學生感悟面對未知時他人經驗只能參考,關鍵要自己勇敢嘗試,從故事主角身上汲取挑戰的智慧,為聯系自身經歷過渡。組織小組討論:“如果你是小馬,面對老牛和松鼠截然不同的說法,你心里會想什么?要是不敢過河,會錯過什么?勇敢過河又可能收獲什么?”每組選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成果,教師總結點評:“大家說得都很棒,小馬要是不敢嘗試,就沒法幫媽媽完成任務,自己也學不會過河本領;勇敢一試,不僅順利過河,還明白了不能光聽別人說,要親自實踐。這就是挑戰帶給它的成長!”設計意圖:小組討論激發學生合作探究精神,從不同視角豐富對故事理解,代入角色思考強化情感體驗,深刻體會挑戰與成長關聯,教師總結升華故事內涵,點明主旨,助力學生思維拔節。(三)回憶分享:我的第一次教師引導:“故事里小馬勇敢挑戰,邁出了成長一步。咱們同學在生活中也有好多第一次,現在就請大家在小組里,把自己準備的第一次經歷細細講給小伙伴聽,說說當時遇到什么困難,心情怎樣,最后成功沒。”學生分組交流,教師巡視傾聽,適時參與個別小組討論,給予鼓勵引導,如“你當時能堅持下來,太了不起了”“別灰心,失敗了咱找找原因,下次準行”。設計意圖:小組分享構建交流平臺,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機會,在熟悉同伴面前袒露經歷更自在,能深入挖掘內心情緒,教師巡視參與增強互動性,關注個體差異,給予針對性支持,確保分享質量與全員參與深度。每組推選代表上臺,向全班講述最精彩的第一次故事,其他同學認真傾聽,聽完可提問互動,如“你第一次炒菜沒炒熟,后來再做有進步嗎?”“你上臺表演忘詞兒,怎么克服緊張接著演的?”教師最后點評:“同學們,聽了大家的故事,老師特別感動,你們在第一次嘗試里有歡笑、有淚水,不管結果如何,都在成長路上前進了一大步!成功的同學,恭喜你們收獲自信;失敗的同學,你們的勇氣更值得稱贊,因為每一次失敗都是積累經驗,為下一次挑戰蓄力!”設計意圖:全班分享將個體經驗放大,多元故事碰撞激發更多思考,提問互動增進傾聽效果與課堂參與感,教師總結從整體高度肯定全體學生,強化成功喜悅與失敗價值雙重認知,為后續樹立挑戰信念強基固本。(四)辨析導行:挑戰大討論教師展示一些生活場景案例,如“看到公園里有人玩輪滑很酷,自己也想試試,可從沒學過,要不要馬上租鞋上場?”“學校組織書法比賽,你從沒參加過,字寫得一般,要不要報名?”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個案例,分析行為的可行性、潛在風險與應對方法,教師巡視指導,提示思考方向:“想想自己有沒有相關基礎,現場條件安全不,要是失敗能不能接受后果。”設計意圖:真實情境案例將知識應用落地,分組辨析培養學生理性分析生活問題能力,從多維度權衡挑戰利弊,教師引導思考方向助力學生有條理剖析,避免盲目抉擇,提升生活智慧。每組匯報討論結果,教師結合學生發言引導總結:“同學們,挑戰新事物是好事,但不能沖動。像輪滑,沒基礎又沒防護貿然上場容易受傷,得先學基礎、做好防護;書法比賽,想參加就利用課余練起來,即便不獲獎,書寫水平也能提高。所以,挑戰前要做好準備,考慮后果,選合適的挑戰,這樣才能穩穩成長。”設計意圖:匯報總結環節梳理思路,教師升華引導將零散觀點系統整合,明晰挑戰原則,讓學生內化知識為行動指南,面對生活抉擇有法可依,實現從認知到實踐的跨越。(五)實踐體驗:小小挑戰賽教師宣布課堂挑戰活動:“接下來,咱們來個‘疊紙飛機大賽’!看看誰能在規定時間內,把紙飛機疊得又快又好,飛得又遠又穩。這是大家都沒做過的課堂挑戰,有沒有信心?”給學生發放紙張,講解簡單規則,如限時5分鐘疊飛機,到教室后方空地試飛等,鼓勵學生動手嘗試,過程中教師巡視觀察,為遇到困難學生提供技巧指導,如“對折時對齊邊,壓平折痕,飛機飛得更穩”。設計意圖:趣味疊紙飛機挑戰契合二年級學生好動愛玩天性,親身體驗讓學生直面挑戰實操,在緊張有趣競賽氛圍中調動全身心投入,教師指導保障活動有序推進,助力學生積累挑戰過程直接經驗,深化理解課堂所學。挑戰結束,評選出“最佳速度獎”“最遠飛行獎”“最美造型獎”等,為獲獎學生頒發小貼紙獎勵,邀請他們分享挑戰心得:“拿到獎啥心情?疊飛機遇到難題咋解決的?”其他同學也可補充感受,教師總結:“今天大家在小小紙飛機挑戰里都超棒!有同學手忙腳亂慢慢鎮定,有同學反復試飛找竅門,這都是成長。希望以后不管啥挑戰,大家都像今天一樣,勇敢沖、巧應對,不斷進步!”設計意圖:頒獎分享環節強化成功體驗,激勵獲獎者同時為全體樹立榜樣,分享心得促進經驗交流,教師總結從挑戰延伸至未來生活,回扣課程核心,鞏固教學成果,將挑戰精神深植學生內心。(六)課堂總結教師拿出“挑戰樹”道具,上面掛著寫有學生名字的小卡片,說:“同學們,這堂課咱們一起回顧、體驗了好多挑戰,現在請大家把自己這節課最大的收獲寫在小紙條上,貼到咱們的‘挑戰樹’上,讓它結滿成長的果實。”學生書寫收獲并貼紙條,教師引導觀察滿樹紙條感慨:“瞧,咱們的‘挑戰樹’碩果累累,這都是大家成長的印記!每一次挑戰,無論成敗,都是寶貴財富,未來日子,愿大家帶著勇氣、智慧,去開啟更多精彩第一次!”設計意圖:“挑戰樹”創意總結形式具化學習成果,書寫收獲強化反思,張貼紙條增添儀式感,集體見證成長激發奮進力量,教師深情寄語升華情感,為課堂畫上圓滿句號,送學生踏上持續成長新征程。八、板書設計挑戰第一次成長嘗試新事物勇氣面對失敗樂觀堅持收獲成功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