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地理 湘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九章 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1.運用資料,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2.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歸納我國的區域特色。3.運用資料,認識我國經濟社會建設的成就及我國與世界的聯系。4.運用資料和聯系現狀,理解我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學習目標基本國情知識點一地形復雜多樣青藏高原 地勢崎嶇,峰林眾多內蒙古高原 溝壑縱橫,支離破碎黃土高原 雪山連綿,冰川廣布云貴高原 地勢坦蕩,一望無際四大高原的名稱叫什么?各自有什么特征?中國干濕地區中國溫度帶氣候類型多樣季風氣候典型中國氣候類型指 標 1978 1990 2000 2005 2010 2011GDP居世界位次 10 11 6 5 2 2人均國民總收入居世界位次 175 178 141 128 121 114閱讀下列資料,你有怎樣的體會?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閱讀下列資料,你有怎樣的體會?國土面積 礦產資源 耕地面積 徑流量 森林面積中國總量居世界的位次 3 3 4 6 6中國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較少。喀 什重 慶三 亞蘭 州沿海地區沿邊地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區域特色知識點二1.沿海地區京津唐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1)海岸線漫長,多優良港口和島嶼,交通便利。遼中南工業基地(2)最先對外開放海南省推進國際旅游島發展戰略,大力開發以熱帶海島風情為主要特色的生態觀光旅游,成為中國南部海疆一顆充滿魅力的璀璨明珠。深 圳 經濟特區 世界之窗2.沿邊地區(1)少數民族相對集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2)利于與鄰國開展邊境貿易。霍爾果斯霍爾果斯口岸位于 (省區),相鄰的國家是 ,一貨運列車從該國首都阿拉木圖出發,向東進入我國境內,該貨運列車最有可能運送下列貨物中的( )。A.焦煤 B.海產品 C.氈毯 D.皮革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薩克斯坦C二連浩特 通往蒙古國口岸紅其拉甫口岸 新疆喀什通往中亞各國口岸3.沿江區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新亞歐大陸橋的開通,眾多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設,全面地改善了黃河流域的對外交通聯系。長江上(重慶為核心的上游)、中(武漢為核心的長江中游)、下游(上海為核心的長三角)產業帶形成,加上黃金水道和諸多港口的建設,正使長江成為一條綜合實力雄厚的產業巨龍。重 慶 朝天門碼頭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物,加入了許多國際組織,如聯合國(UN)、世界貿易組織(WTO)、亞太經合組織(APEC)、舉辦奧運會,及世界博覽會等。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中國與世界知識點三(1)“一帶一路”中的“一帶”指的是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由我國出發,從東向西依次經過了太平洋、 海峽、 印度洋、紅海、 運河、地中海,最后到意大利,聯系著亞洲、 洲和 洲。絲綢之路經濟帶馬六甲蘇伊士非歐中國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濫砍亂伐大氣污染水污染自然災害水土流失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日本,居世界第2位,但與居世界第1位的美國相比,存在顯著差距。中國人均GDP居世界第121位。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資源、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中國工業污染、生活污染等問題仍很突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可謂任重道遠。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但生產的多為勞動密集型和低附加值的產品,許多核心技術不得不依賴進口,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亟等加強。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知識點四(1)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我們經濟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我們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2)科技創新,減少能耗、污染。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垃圾回收站綠化課堂小結美麗中國基本國情自然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區域特色中國與世界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沿海地區、沿邊地區、沿江地區——“一帶一路”1.下列農業生產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是( )A.東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種植甘蔗B.我國東部沿海灘涂發展水產養殖業C.長江中下游地區圍湖造田,擴大耕地面積D.內蒙古地區開墾草原,發展種植業2.下列說法符合可持續發展觀點的是( )A.陡坡開荒 B.圍湖造田 C.不準開荒 D.實行“休漁”制度3.關于我國地理國情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濟建設成就巨大,已經成為發達國家 B.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充足C.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 D.地區發展差異不明顯隨堂練習BCD(1)傳統民居可以體現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如圖為我國不同地區的民居景觀,其 中位于南方地區的民居是(填序號)(2)②民居在 (地形區)很常見,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3)③民居屬于 族的傳統民居。(4)南方的民居一般屋頂坡度較大,主要原因是什么?①④黃土高原蒙古南方地區降水較多,屋頂坡度大有利于排水。①②③④4.讀圖,回答問題。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