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5張PPT)期末 素養訓練專題一 區域認知:世界典型區域的地理特征期末素養訓練[2024·廣東模擬] 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尚未建立本國的汽車工業,汽車消費來自進口。世界各大汽車廠商都把包括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在內的海灣市場當作展現汽車質量及最新產品的舞臺。近年來,該國汽車租賃行業出現了井噴式增長。下面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地理位置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 下列關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地理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A. 緯度位置低,有太陽直射現象B. 旅游業較為落后C. 農業發達,畜牧業規模大D. 石油、煤炭資源豐富2. 從自然環境條件考慮,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對進口車輛質量的要求主要有( )B①發動機散熱性能好 ②輪胎防滑性能好③空調制冷能力強 ④車體爬坡能力強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3.[2024·陜西中考] 下面為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位置示意圖及兩國簡圖。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比較兩國地理位置特點和自然環境特征。國家 匈牙利 塞爾維亞位置 地處____緯度地區、內陸國 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地形 平原為主 北部平原,南部山地河流 有______河(填河流名稱)穿過 中多瑙【區域認知】【區域分析】匈牙利屬于中等發達國家,是第一個與我國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歐洲國家。其首都布達佩斯位于歐洲中心,建有我國首家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2)簡要分析我國中歐商貿物流合作園區建在布達佩斯的有利條件。答案: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經濟較為發達;國家政策的支持。【區域評價】“多瑙走廊”是指塞爾維亞首都東部的快速公路,是歐洲國家路網的重要支線,屬中塞兩國“一帶一路”共建項目,沿線有許多文化歷史遺跡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建成后將打通塞爾維亞東部地區交通瓶頸。目前,項目沿線的停車場、加油站正在加緊建設。答案:可以開發當地旅游潛力;增強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連通性;可以促進礦產資源的開發,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當地投資環境等。(3)說明“多瑙走廊”的建設對塞爾維亞及周邊地區發展的意義。4. 巴西在木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雨林生態保護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某地理興趣小組開展了以“綠色巨人——森林資源的寶庫”為主題的探究活動。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巴西國樹——巴西木】巴西木是巴西的“國樹”,喜高溫、喜濕、畏寒凍,十分珍貴,質地細密堅韌、色澤溫潤,樹干內部火紅如炭,是一種天然染料,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曾是巴西重要的經濟來源。(1)巴西木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形區),當地的氣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亞馬孫平原全年高溫多雨(2)下列產品可能由巴西木制成的是________。①②④【中巴共建——巴拉那瓜港】巴拉那瓜港在中國企業幫助下重新煥發生機,現已成為巴西最大的農作物出口港和第二大海運港口,對內輻射巴西南部、東南部和中西部各地區,對外連接南美洲其他國家、歐盟與亞洲國家。(3)巴拉那瓜港預備出口到其他國家的農產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任舉一例)咖啡、大豆、玉米(4)簡析巴拉那瓜港重新煥發生機的意義。答案:便于國內貨物的外運,提升巴西農產品國際市場影響力;對巴西大部分地區都有輻射帶動作用,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強巴西與外界的交流與聯系。【“地球之肺”——熱帶雨林】某期刊指出全球重要的一些氣候臨界點并非孤立運作,而是具有長距離“遠程鏈接影響”的特征,可以形象地說:“巴西亞馬孫雨林的一棵樹被砍倒,萬里之外青藏高原的一層積雪可能就會因此消融。”(5)說明熱帶雨林的砍伐可能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答案:加劇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共16張PPT)期末 素養訓練專題三 地理實踐力:不同區域的實踐學習活動期末素養訓練夏威夷有獨特的自然風光,北京的小明計劃暑假去夏威夷旅游。讀夏威夷位置示意圖,完成1~3題。1. 小明從北京去夏威夷最便捷的交通運輸方式是( )DA. 公路 B. 鐵路 C. 海運 D. 航空2. 下列物品中,小明基本不需要攜帶的是( )BA. 旅行簽證 B. 羽絨服 C. 太陽鏡 D. 雨傘3. 在夏威夷,小明可以看到或體驗到的有( )①火山地貌 ②海上浮冰③熱帶水果采摘 ④游泳、潛水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D中國南極地區科考站工作人員借助LED燈給植物照明,利用嵌入式溫室控制系統等技術,讓科考工作者在南極地區也能吃上新鮮的蔬菜瓜果。下圖為南極溫室大棚圖片,據此完成4~5題。4. 在南極地區建設溫室大棚需要克服的困難有( )B①大風 ②暴雨 ③嚴寒 ④濕熱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 我國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 )B①彰顯出我國雄厚的綜合實力②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③是為了了解南極地區常住人口的分布狀況④為研究世界氣候變化提供重要參數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6.某學校地理課外小組在學習印度之后,開展了一次“紙上種田”活動。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活動目標: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印度種植業分布圖”中甲、乙兩個地塊種植小麥和水稻,并體驗農業生產過程。活動準備:水稻喜高溫、濕潤、光熱較好的平原,適宜的年降水量是700—1 600毫米。小麥是一種耐寒、耐旱的溫帶長日照糧食作物,適宜的年降水量是250—800毫米。(1)承包責任田:水稻宜種植在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條即可)(2)模擬田間管理:作物在生長期間,最容易遭受水旱災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乙氣溫高,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平原地區土壤肥沃等西南季風不穩定活動過程:(3)農業發展展望:印度和中國都是人口大國,保障糧食生產質量和數量均非常重要。請從科學技術的應用方面,給印度農業的發展提一條建議。答案:實現地區生產的專業化、生產過程和環節的機械化;推廣生物技術、耕作技術,培育優良作物品種,推廣節水技術;等等。(一條即可)7.[2024·濟南模擬] 某校開展“繪地圖,找產地”的實踐活動,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同學們繪制的三個國家都屬于______(發達/發展中)國家。(2)法國的________沿岸盛產葡萄,這里利于葡萄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達地中海夏季炎熱干燥,光照充足,冬季溫和多雨自古人們用葡萄釀造葡萄酒,至今法國的葡萄酒享譽全球。兩百多年前,一場突然來襲的霜害襲擊了德國葡萄園。為了減小損失,酒農將冰凍的葡萄壓榨、發酵酸酒。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釀成了酒體飽滿、風味獨特的佳釀——冰酒。(3)與法國相比,德國緯度較____。圖中葡萄種植地位于___________氣候和__________氣候的過渡地帶。受海洋影響,這里冬季__________(氣候特點),所以每三到四年才能碰到一次合適的天氣,有機會生產出產量極小的冰酒。高溫帶海洋性溫帶大陸性溫和多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尼亞加拉半島是世界冰酒的最佳產地之一。五大湖的調節作用使該產區的葡萄在冰雪來臨之前有足夠的時間充分成熟,隨之而來的嚴冬又能讓葡萄穩定結冰。(4)加拿大的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使得五大湖沿岸的尼亞加拉地區每年受來自______洋的冷空氣影響明顯,保證了冰酒釀造原料的穩定供應,成為世界冰酒最大生產國。西高東低,中東部地勢平坦廣闊北冰(5)從全球來看,南半球冰酒生產國少,你認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半球位于高緯度的國家較少,不具備生產冰酒的條件(共19張PPT)期末 素養訓練專題四 人地協調觀:不同區域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期末素養訓練[2024·西安模擬] 古埃及人發現尼羅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濫的規律,并找到與之相適應的農業耕作方式。他們將一年分為三季(每季4個月),即“泛濫季”“播種季”和“收獲季”。人們在尼羅河泛濫后的土地上耕作,在干旱的沙漠地區形成一條“綠色長廊”。下圖示意埃及概況,據此完成1~3題。1. 推測該地區每年“播種季”的月份是( )DA. 3月—6月 B. 5月—9月C. 7月—10月 D. 11月—次年2月由題意可知,埃及每年6月到10月為“泛濫季”,“泛濫季”后4個月為“播種季”,也就是每年“播種季”的月份是11月到次年2月。2. “綠色長廊”發展農業生產的水源主要來自( )BA. 降水 B. 河流水 C. 地下水 D. 冰雪融化3. 該地區盛產長絨棉的優勢條件是( )AA. 光照充足 B. 氣溫年較差大C. 雨熱同期 D. 年降水量豐富埃及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全年炎熱干燥,光照充足, 充足的光照是埃及盛產長絨棉的優勢條件,埃及大部分地區氣溫年較差小、雨熱不同期、年降水量少。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曾用鯨骨、獸角或海象骨制作保護眼睛的“雪鏡”(如圖),這是歷史上最早的“太陽鏡”之一。據此完成4~6題。4. 因紐特人戴“雪鏡”的主要目的是( )DA. 抵御狂風暴雨 B. 避免暴雪傷害C. 減輕低溫凍傷 D. 預防患雪盲癥北極地區因為緯度高,氣候寒冷,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因紐特人習慣戴“雪鏡”,是為了防止極地冰雪反射的強光對眼睛的刺激,預防患雪盲癥。5. 因紐特人生活的地區主要屬于( )BA. 高原高山氣候 B. 極地氣候C. 熱帶雨林氣候 D. 溫帶季風氣候讀題可知,因紐特人生活在北極地區,北極地區屬于高緯度地區,氣候類型為極地氣候。6. 因紐特人的傳統民居是( )AA. 冰屋 B. 蒙古包 C. 窯洞 D. 吊腳樓[2024·東莞模擬] “烏沙”是阿拉伯半島西南部地區獨特的傳統民居,用樹枝和泥土筑墻,捆扎的高粱稈做成圓錐形的屋頂。房屋前后各有一個門,室內下層用于生活起居,上層是木結構的頂棚,用于儲藏。左圖為阿拉伯半島西南部某城市的降水資料圖,右圖為“烏沙”民居景觀圖。據此完成7~9題。7. “烏沙”民居反映出當地大多時間是( )CA. 高溫多雨 B. 溫和濕潤 C. 炎熱干燥 D. 寒冷干旱8. “烏沙”房屋前后各有一個門,主要考慮的因素是( )BA. 排水 B. 通風 C. 保暖 D. 防曬9. 特色民居“烏沙”的設計主要體現了( )BA. 經濟特色 B. 人地協調 C. 國際合作 D. 文化融合[2024·廣州期末] 澳大利亞的庫伯佩迪鎮是一座地下小鎮,其民居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讀澳大利亞氣候圖和地下民居圖,完成10~11題。10. 下列關于澳大利亞氣候特點分析正確的是( )CA. 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最廣B. 氣候類型呈東西對稱分布C. 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在大陸中西部D. 西部熱帶雨林茂密11. 下列關于庫伯佩迪地下住宅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CA. 地下住宅易開挖,成本低B. 土地資源匱乏,向下擴大用地C. 位于熱帶沙漠氣候區,地下住宅較為涼爽D. 有利于存儲雨水,利于生產12.[綜合思維]中亞是世界棉花主產區之一,該地出產的長絨棉品質高,纖維細長、柔軟,廣受好評。下面是中亞棉花生產地分布圖和中亞棉花種植區的氣候資料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中亞棉花分布在______河和_____________河附近。阿姆錫爾(可互換)(2) 讀圖,完成下列中亞五國自然地理環境相關思維導圖。烏茲別克斯坦是個典型的綠洲國家,阿姆河從南部貫穿而過,該國棉花種植歷史長達2000年,生產的長絨棉品質優良,暢銷全球,被譽為“白金之國”。(3)烏茲別克斯坦種植棉花的有利條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較少;夏季熱量充足,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作物品質好;河流沿岸,灌溉便利(4)有人建議中亞進一步擴大棉花種植規模,但有環保工作者提出反對意見,請你從環保角度說明反對的理由。答案:中亞深居內陸,氣候干旱,生態環境脆弱,環境承載力有限,擴大種植面積可能加劇水源短缺問題,產生土地荒漠化問題。(5)咸海曾經是世界上第四大內陸湖泊,但如今面積已縮減了90%以上。請結合圖文,簡要歸納導致咸海面積萎縮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自然因素:__________________。人為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少,蒸發量大農業生產及城市人口生產生活用水量大(共16張PPT)期末 素養訓練專題二 綜合思維:不同區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期末素養訓練圖2地形是影響氣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對氣候類型的形成、分布和特點都有重要的影響。讀北美洲地形對氣候的影響圖(圖1)和北美洲局部氣候類型分布示意圖(圖2),完成1~3題。1. 北美洲西部地形高大崎嶇,受其影響形成了( )BA. 地中海氣候 B. 高原山地氣候C. 寒帶氣候 D. 亞熱帶濕潤氣候2. 受地形、地勢影響,北美洲中部地區( )DA. 降水自東向西減少B. 年平均氣溫自南向北降低C. 氣候類型復雜多樣D. 氣溫變化劇烈北美洲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縱貫南北的大平原,東部是低矮的山地和高原,地勢東西高,中部低。北美洲中部是縱貫南北的大平原,有利于來自墨西哥灣的暖濕氣流長驅北上,冬季來自極地地區的寒冷氣流也能到達墨西哥灣。因此中部地區氣溫變化劇烈,氣溫年較差大。3. 假如北美洲東、西部山地位置調換,則分布范圍明顯變大的氣候類型是( )CA. 高原山地氣候 B. 寒帶氣候C. 地中海氣候 D. 亞熱帶濕潤氣候[2024·聊城模擬] 南極洲自然環境獨特,是研究地球環境的“天然實驗室”。下圖示意南極洲三個緯度的多年氣溫統計資料,據此完成4~5題。4. 在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圖示資料能夠直接體現的有( )B①海陸分布 ②地球形狀 ③地球運動 ④人類活動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5. 圖示資料反映了南極洲自然環境特征中的( )DA. 暴雪 B. 狂風 C. 干燥 D. 酷寒6.[2024·青島中考] 南美洲亞馬孫平原的濕熱環境與阿塔卡馬沙漠的干旱環境,是各種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青島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以南美洲的“旱”與“雨”為主題,開展了案例探究活動。下圖示意南美洲部分區域及伊基托斯和利馬氣候資料。依據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探究一】南美洲“旱”與“雨”的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1)分析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一大河的自然原因,完成框圖內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安第斯山脈自西向東迎風熱帶雨林(較)大【探究二】南美洲“旱”與“雨”的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系阿塔卡馬沙漠部分地區年均降水量不到2mm,被稱為世界“旱極”。沙漠臨海地區低空全年大部分時間都被濃厚霧層籠罩,人們在該地設計安裝了巨大的捕霧網,從而解決了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問題。沙漠內部是世界最佳觀星地,世界上約40%的天文觀測都在這個地區進行。下圖示意捕霧網。(2)依據圖文材料,將字母代碼填入框圖中的相應位置。①___,②___,③___,④___。DABCA.晴天多B.大氣能見度高C.夜間人工燈光少D.解決水資源不足問題亞馬孫熱帶雨林占地約70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物種最多的熱帶雨林,具有巨大的生態效益。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亞馬孫熱帶雨林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下圖示意熱帶雨林破壞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3)依據圖文材料,概括熱帶雨林破壞對當地地理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答案:降水量減少、河流徑流量減少、含沙量增大、生物多樣性減少。【探究結論】(4)自然環境各要素與人類活動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人類在利用自然時,應該尊重自然規律,樹立__________(人地協調/人定勝天)觀。人地協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一 區域認知_世界典型區域的地理特征.pptx 專題三 地理實踐力_不同區域的實踐學習活動.pptx 專題二 綜合思維_不同區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pptx 專題四 人地協調觀_不同區域自然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