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珍愛我們的生命第十課保持身心健康10.2 滋養心靈 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依據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本課對應課程內容為第四學段,“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主題中的“正確認識順境和逆境的關系,學會情緒調控,能夠正確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備迎接挑戰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尊重和敬畏生命,熱愛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對應學段目標為“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義,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信的人生態度,在生活中磨煉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形成主人翁意識,對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負責,提升學生對自己的責任感,增強擔當精神。”二、課時教材分析《滋養心靈》是部編版七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第十課《保持身心健康》第二課時的內容。本框主要闡述了在愛護身體的同時,為何還要滋養心靈,以及應該如何滋養心靈,指出良好的生命狀態既需要健康的身體,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豐富的精神。滋養心靈要從保持心理健康和豐富精神世界兩個方面著手。保持心理健康一方面需要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也需要掌握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我們磨煉意志,增強生命韌性。豐富精神世界,需要我們學知識、長見識、練膽識,在生活實踐中擴展生活閱歷,提升人生境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經過第八、第九課的學習,學生對生命也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明確了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掌握了守護生命安全的方法,但在實際生活中面對情緒、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問題還不能很好地解決,對心理健康知識還沒有深入的認識,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多地停留在物質世界,因此需要加以引導。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磨煉意志,增強生命韌性,形成良好的抗挫折能力。教學難點:在生活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核心素養目標道德修養:通過“我的精神奇旅”活動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熱愛生活。健全人格:通過“學鐵人榜樣,悟生命力量”“‘養心’經驗分享”等活動了解心理健康的表現,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正確方法;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挫折,在生活中磨煉意志,增強戰勝困難、抗挫折的能力。責任意識:通過“多彩校園護成長”探究,認識到良好的生命狀態既需要健康的身體也需要保持心理健康、豐富精神世界。形成對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負責的態度,提升對自己的責任感。六、設計意圖本課時以學生生活中的經歷和榜樣人物為情境材料進行設計,以“走進榜樣故事,探索心靈滋養”為總議題,從為何滋養、如何滋養、如何落實行動三個方面,結合情境設計“滋養心靈,充盈美好生命,用心探索,尋找“養心” 秘籍,持之以恒,踐行“養心”行動”三個子議題。引導學生結合校園生活明確保持心理健康的必要性,認識心理健康知識,借助榜樣的力量,戰勝生活中的困難與挫折,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七、教學過程:(1)課堂導入“何為健康?”從生活中這樣一個簡單而又不簡單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和關注,從中國古代和當下兩個角度解答對健康的認識,引導學生明確良好的生命狀態既需要健康的身體,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豐富的精神。從而引入主題。【設計意圖】問題導入,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心健康。(2)新課講授總議題“走進榜樣故事,探索心靈滋養”子議題一:滋養心靈,充盈美好生命 ——為何滋養【議學情境】多彩校園護成長觀看學校課間跑步、心理健康團體輔導、社會實踐活動圖片,思考問題。【議學任務】1、你參加過學校的這些活動嗎?學校還舉辦了哪些類似的活動?2、學校組織的這些活動,體現學校關愛我們哪些方面的成長?3、這些成長對于我們追求多彩生活有什么幫助?【議學小結】為什么要滋養心靈:1、良好的生命狀態既需要健康 的身體,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豐富的精神。2.擁有健康、和諧的內心世界,是我們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3.只有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豐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人際關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經歷,引導學生思考為何要滋養心靈,體會學校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愛,增強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子議題二:用心探索,尋找“養心”秘籍【議學情境】學“鐵人”榜樣、悟生命力量【議學任務】通過文字、視頻材料學習南充榜樣人物陳建清事跡。掌握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學習榜樣磨煉意志、堅強不屈的精神。【議學活動】一、我來學榜樣學生活動一:梳理榜樣人物陳建清的人生主要經歷,分析問題:1、陳建清經歷了哪些生命中的磨難?2、她是如何面對這些困難的?3、陳建清的故事對我們磨礪意志,戰勝困難有什么啟示?【議學小結】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我們磨煉意志,增強生命韌性。教師給出方法建議。(增強生命韌性的方法)學生活動二:雖然陳建清身患多種疾病,但她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現出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請你結合視頻內容,說一說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在她身上是如何表現出來的?【議學小結】心理健康的表現: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并能有效地激發個人潛能。【設計意圖】通過了解南充本地榜樣人物陳建清的事跡,學習陳建清戰勝困難,勇敢不屈的精神。了解心理健康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議學活動】二、“養心”經驗分享學生活動:結合生活中調節心理狀態、保持心理健康的經驗,與小組同學一起討論并分享保持心理健康的方式 、方法。【議學小結】怎樣保持心理健康:1、保持心理健康還需要我們磨煉意志,增強生命韌性。2、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自我調節的方法,必要時積極尋求專業幫助,都有助于我們改善心理狀況,促進心理健康。【設計意圖】從學生生活經驗生活出發,通過互相交流分享尋找切實可行的保護身心健康的方法。【議學活動】三、我的精神奇旅學生活動:認識作品《瓦爾登湖》,分享生活經歷。“你的生命歷程中有沒有哪一次經歷,讓你像梭羅一樣感受到了精神世界的極大滿足?請你與同學分享當時的經歷和內心的感受。”【議學小結】如何滋養心靈:1、滋養心靈,需要我們保持心理健康。2、滋養心靈,需要我們不斷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設計意圖】通過讀一本好書《瓦爾登湖》,引導學生探索在生活中豐富精神世界的方法。子議題三:持之又恒,踐行“養心”行動——滋養行動【議學情境】12月“養心”打卡行動【議學任務】參考給定項目,制作適合自己的12月“養心”打卡計劃表【議學活動】完成打卡表【設計意圖】通過“12月‘養心’打卡行動”這一活動,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落實到行動當中,在生活中踐行滋養心靈的行動。八、板書設計九、教學反思與改進本課時采用議題式教學,由于課時內容既涉及科學知識的普及也涉及價值觀的引導和行動的落實,因此議題情境的選擇要具有多樣性,本課時教學設計議題情境源于學生生活,活動設計可操作性強,但在學生思維深度的引導方面尚需加強,因而教師在課堂中需注意深化和引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