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預防犯罪》教學設計課題 預防犯罪教材分析 《預防犯罪》是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五課第二框題內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學生通過《法不可違》的學習對違法行為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礎上,介紹最嚴重、社會危害性最大的一種違法行為,而本課第三框《善用法律》的學習,也需要在對違法犯罪的危害有更清晰、全面的認識的基礎上展開。教學目標 核心素養目標: 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尊嚴,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通過對案例的理性分析、辨別,對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有更全面的認識。 知識目標: 能夠準確判斷犯罪行為,表述其基本特征、刑罰種類。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熟知犯罪的特征 教學難點:如何預防犯罪教法與學法 講授法、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教 學 過 程 批注【導入新課】 播放近十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大案例資料合集視頻。 教師:震驚、悲憤的同時思考未成年人犯罪形勢嚴峻的原因,發現未成年人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欠缺是一個重要原因。本節課,我們以“以法為度,向陽而生”為總議題,探究青少年如何預防犯罪。 【講授新課】 要預防犯罪,首先的了解什么是犯罪。 議題一、青春不迷茫——了解罪與罰 出示議學情景一 大屏幕呈現兩則毆打他人受處罰的新聞。(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具體案例) 出示議學任務: (1)讓學生根據上節課所學,判斷上述兩則新聞當中當事人的行為分別為哪一類型的違法行為。 (2)嘗試概括犯罪的含義。 議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進行議學小結。教師根據學生觀點總結概括出犯罪的含義及特征。 犯罪的含義:犯罪是指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犯罪的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犯罪的最本質特征 刑事違法性————犯罪的法律標志 應受刑罰處罰性——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過渡:根據犯罪的特征中應受刑罰處罰性,進入到刑罰的學習。 出示議學任務: (3)自主學習教材54頁正文及相關鏈接內容,理解刑罰的含義和分類。 學生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聽取學生觀點,在此基礎上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刑罰的相關知識。 刑罰的含義: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刑罰的分類:主刑(管制、拘役、有期、無期、死刑) 附加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 出示議學情景二 你是法官:判一判 根據議學情景一中邱某某和蔡某某的犯罪行為,讓同學們身份帶入,如果自己是法官,該如何判決? 學生議學活動后,教師提出疑問:怎么判由誰說了算?判刑有沒有量刑依據? 教師答疑解惑,進行議學小結。學生知曉刑法的作用和內容。 刑法的內容:刑法是規定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的法律。 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過渡:思考蔡某某和邱某某的行為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學生分享觀點之后,教師引導:犯罪后果我們無法也無力承擔,所以我們要預防犯罪。 議題二、青春向陽生——自我強防范 出示議學情景三 教材第55頁陳某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出示議學任務: (1)簡要繪制陳某走上犯罪道路線路圖。 (2)結合陳某案例思考我們應如何預防犯罪。 議學活動結束之后,學生進行議學成果分享。教師在學生成果之上引導學生認識到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青少年一定要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 總結未成年人預防違法犯罪,加強自我防范的做法: 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 ③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 ④從小事做起 ,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議學提升 學生嘗試描繪陳某的青春向陽之路,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生沒有如果。 出示習近平總書記:青年一代,必將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所以我們要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遠離犯罪陷阱,讓青春向陽而生。 【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設計進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