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變廢為寶有妙招》教學設計一、學情分析1.認知起點通過課前調查、分析發現,四年級的學生處于從中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期,他們已經初步具有保護環境意識,本課學生們通過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的各種各樣的垃圾,和它帶來了一些社會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廢棄物中有很多可再利用的寶貴資源,可是由于人們不充分利用,造成環境的污染和巨大的資源浪費。2.思維特點這一階段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直觀形象的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看待問題的角度重看到的、聽到的,缺少思考到的,其多維認知能力及獨立思考能力相對較差,容易受“輸入性”觀念的引導,因此,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帶領他們發現減少垃圾、變廢為寶的生活方式具有綠色環保的巨大價值,促使學生產生過綠色生活的迫切欲望。3.情感態度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尚不成熟,能夠進行一定的理性分析。自我意識正處在形成期,他們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現實的事例容易產生共鳴。二、教材解析(一)課標解讀課標如航燈,它決定了教師要把學生帶到哪里。2022 版新課標中最為明顯的是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本節課主要指向的核心素養為“責任意識”。聚焦核心素養內涵中責任意識的第二條擔當精神,課程目標中具體要求為“熱愛自然,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在總目標中進一步提出了“敬畏自然,保護環境,形成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意識”的要求。在核心素養和總目標的基礎上,學段目標細化為“熱愛自然,了解自然是我們生活的共同家園,懂得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同時,課程內容中規定學習環境保護的基本常識,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學業質量描述板塊規定勤儉節約,能夠理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自覺保護自然環境。(二)教材分析人與自然的和諧,是我們追求的理想生存境界。我國將“重構人與自然關系”的教育系統地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主要有三個目標:(1)引導學生親近自然,消解與自然的對立、對抗;(2)培養學生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習慣;(3)認識人、自然、社會的復雜關系,發展學生處理環境問題的理性能力。統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螺旋上升地編排了“人與自然”主題相關的4 個單元:《我和大自然》(一年級)、《綠色小衛士》(二年級)、《讓生活多一些綠色》(四年級)、《愛護地球 共同責任》(五年級)。四年級上冊《讓生活多一些綠色》這一單元,承接低年級“認識并懂得節約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資源,有保護環境意識,學習有創意生活”教學目標,進一步培養兒童的環保意識和綠色生活方式。《變廢為寶有妙招》是本單元第二課,是學生在學習《我們所了解的環境污染》認識到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的基礎上,側重引導學生明白垃圾其實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對垃圾分類、回收、循環再利用有重要意義,從而樹立新的資源觀,辯證地看待垃圾與資源問題。由此,本課確立了“學會有創意地節約資源和再利用資源,并逐步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的良好習慣,樹立環保意識,轉變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生活方式”的目標。三、教學目標1.學生通過觀看漫畫《明明的一天》思考解決辦法、總結經驗豐富《綠色行動指南》,知道減少垃圾的基本知識與方法。2.學生通過探究“這 20%的垃圾去哪了?”、觀看視頻《廚余垃圾的變身》、討論交流,認識垃圾分類、回收、循環再利用的意義,初步形成科學處理垃圾的意識。3.學生通過開展“變廢為寶”作品展,思辨“為什么不能放?”以及小組合作探究垃圾變身背后的秘密,學會有創意地節約資源和再利用資源,樹立生態環保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三個教學目標活動明晰、各有側重、層層遞進,最終指向“責任意識”這一核心素養的達成。四、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1.學生通過探究“這 20%的垃圾去哪了?”、觀看視頻《廚余垃圾的變身》討論交流,認識垃圾分類、回收、循環再利用的意義,初步形成科學處理垃圾的意識。2.學生通過開展“變廢為寶”作品展,思辨“為什么不能放?”以及小組合作探究垃圾變身背后的秘密學會有創意地節約資源和再利用資源,樹立生態環保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教學難點:學生通過開展“變廢為寶”作品展,思辨“為什么不能放?”以及小組合作探究垃圾變身背后的秘密學會有創意地節約資源和再利用資源,樹立生態環保意識,培養社會責任感。五、資源與工具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的資料,麻繩制作的掛件、學生變廢為寶的作品、評價表六、教學過程環節一:探索發現,智慧啟程1.回顧梳理:回顧之前進行的“植此青綠”主題探索,本節課繼續“辭廢迎新”的研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拿出評價表回顧之前的收獲,制定本節課的學習目標2.質疑課題: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呢?接下來咱們一起解決一下這些問題吧。【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承接上一探索活動和上一節課的內容,繼續開展辭廢迎新的研究性學習,上下勾連,讓整個單元有環環相扣的感覺。】環節二:生活總結,繪本檢測活動一:1.引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說,關于減少垃圾的小妙招你都知道哪些?2.繪本檢測:那生活當中,有個同學叫明明,他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你能幫著解決嗎?3.觀看《按下開學啟動鍵》小漫畫將所有的圖片匯總,回看剛才的小故事,用一個詞說出都總結出哪些減少垃圾的方法?4.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關于減少垃圾不僅我們在做,我們的國家、政府也在積極探索,想看看嗎?觀看社會減少垃圾的系列視頻引導學生觀看視頻說出自己的感受5. 展示《綠色生活指南》,貼到刊板上。這里可是收納了一些當下時尚又實用的一些“減廢指南”,還有一些空白頁,留著大家課后隨時補充、記錄,讓它能真正成為你養成“綠色生活”的健康指南。【設計意圖:本環節是對學生前期社會實踐和生活經驗的檢測與深化環節,首先檢測學生對于減少垃圾的方法認知程度。先用生活經驗喚醒已有認知,再通過一個小漫畫邊檢測邊強化,最后通過社會上現在減少垃圾的趨勢,使學生認識到減少垃圾已經是人人在做的事情,強化學生的責任感。最后送上綠色指南,學生在生活中可以繼續踐行減少垃圾的生活方式。】環節三:探究解決 問題引領活動一:引出 20%1.咱們的環保小指導員又給我們帶來了一組數據:展示數據:我們威海每天會產生生活垃圾大約 3300 噸。2.常用的處理方式一般有哪些,說說危害。3.認識到這些危害之后,我們的政府也在做著不斷的努力。出示,威海市2019 年和 2024 年垃圾填埋和焚燒的比例圖。你有沒有疑問,這 20%(寫在黑板上)去哪了呢?好,你猜。活動二:垃圾分類1.出示圖片:紙瓶 易拉罐 塑料 衣服 廚余垃圾 ……選一選,下面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也放進可回收垃圾的桶里,這樣行嗎?不行,怎么了?回收是為了更好地利用。2.你知道威海市一天會產生多少廚余垃圾嗎? 這些廚余垃圾都是哪里來的?活動三:廚余垃圾1.其實這個現象每個城市都有!而面對這么多的廚余垃圾,要怎樣把它變成“寶”,就成了當下每個城市面臨的重點課題。那你想看看咱們威海給出的“行動方案”嗎?瞧——課件出示: 廚余垃圾視頻2.出示數據:我們威海市一年回收的廚余垃圾約為(291.4 萬噸 )以一噸(收入 300 元)來算,一年就可以達到——五個億【設計意圖:本環節引入了大量現實性的資料,通過數據引發學生的疑問“消失的 20%去哪了?”學生經過一步步探究發掘這 20%背后的秘密。通過垃圾分類的小活動發現精準分類的意義,再經過威海方案中廚余垃圾的處理發現垃圾經過處理之后竟然也能變成寶,從而達成教學目標。環節四:創意變身 秘密解碼活動一:1.既然廚余垃圾可以變廢為寶,那其他垃圾是不是也可以通過這個變身路徑,成為“寶”呢?課前環保指導員給大家布置了一項實踐作業,大家都完成了嗎?來,舉起來,我看看。生舉作品。教師隨機點評2.小組交流每個小組里都有讓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統計一下:都有誰得到“創意作品星”?來,把作品貼到展板上來展示一下。活動二:思辨有個同學跟我說,當他把自己的創意作品給老媽看的時候,她好像并不太認可。怎么回事呢?一起來看——分析一下:這個媽媽為什么不讓他把作品放在家里?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原因有不夠好、不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原因尋找解決辦法:送給更需要的人,或者放到更需要的位置。在學校實踐展示室、班級展示角進行展示。提高自己的技術。學習達人的技巧、拓寬自己的創意。活動三:小組探究1.環保指導員專門給大家帶來了幾位師傅,你看看他們的作品,什么感覺?喜歡哪個?2.它背后的“秘密”就藏在這,需要我們自己去探究。來看任務單,要求在這里,視頻在下面。3.教師引導學生小組探究、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路探究下來,你發現從被丟棄的“廢”物到成為“寶”,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背后就藏著心靈手巧,科技加持、智慧創意、執著堅持、熱愛生活……4.推薦視頻號、抖音中點擊量很多的博主,大家多多關注,向他們學習。活動三:1.出示一張教師手里拿繩子的照片,講述繩子背后的故事。雖說不舍得扔,可放在家里又不好看,你們猜我怎么辦了?現場展示改造成品2.媽媽為什么這么高興,透過這個作品,看到了什么?掛在媽媽家墻上的成品作品變廢為“寶”的背后還藏著對童年的懷念、感情、藏著故事……活動四:出示綠色生活方式視頻在這個視頻中,你又發現了什么?通過交流,我們發現了視頻里的同學做得非常好,但也從大家的回答中發現大家也都是一群有責任心的孩子。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你發現這個變寶過程中的秘密了嗎?減廢減耗,其實就是在踐行綠色的生活方式,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宣傳、行動,就是在展現責任擔當!【設計意圖:本環節承接著上一環節對“20%去哪了?”這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究解決,解鎖垃圾變成寶背后到底藏著什么秘密?通過層層探究解密,學生在第一次探究中發現從被丟棄的“廢”物到成為“寶”,它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背后就藏著心靈手巧,科技加持、智慧創意、執著堅持、熱愛生活……在第二次探究中,學生發現這變廢為“寶”的背后還藏著回憶、濃濃的情感。在第三次探究中,學生發現這變廢為“寶”的背后還藏著綠色生活、責任擔當!進而有效達成目標。】環節五:共同行動 綠色未來1.回看本節課環保指導員帶我們走的這條“變寶”之路,你會發現并沒有終點,這條前行路,還需要我們不斷踐行、努力,就像習近平主席囑托我們的那樣,同學們,你們記住習近平主席的話了嗎?來看,這是什么?教師板書 >202.五年的探索,讓垃圾減少了 20%,這是個良好的開端,但不是“終端”,我們的終端是減少更多。——是呀,真正實現無廢家庭、無廢生活、無廢社會,這里需要我、需要你、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我們的主題展板已經初具雛形,課后,請大家繼續堅持打卡綠色生活,完善我們的“植此青綠”的主題展板。那到了下節課,咱們就將視野繼續拓寬,去看看我們地球母親,一起走進“碳索未來”的研究性學習,怎樣?好,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設計意圖:本環節是整堂課的提升環節,在習近平主席的囑托之下感受綠色生活是青少年的一種擔當和責任。踐行綠色生活對于個人、國家甚至整個地球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還注意到了課后作業的落實,設想通過課后的實踐作業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從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作業設計1.課前作業:廢棄物的“華麗大變身”從家里的廢棄物品中(如:紙殼、各種瓶子、易拉罐、各種塑料瓶、毛衣、衣物…… ),選擇一兩個進行創作,制作成一件有用、有趣的小手工。2.課中作業設計:小組活動: 《藏在變廢為“寶”背后的秘密》小組長打開平板,組織成員一起觀看垃圾“變身”的 5 個短視頻。組內交流自己觀后的感受。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務單”。3.課后作業設計:繼續踐行減少垃圾變廢為寶的實踐活動,完善主題刊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