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評估測試卷(總分:100分 時間:60分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1~10小題每題3分,11~12小題每題4分,共3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1.小贛同學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我不喜歡父母干涉我的事情。可是,當我遇到困難時,還是渴望他們出現!”你會勸說他 ( )A.勤奮學習,將所有抵觸埋藏在心中B.培養興趣愛好,用各種方式來宣泄煩惱C.敞開心扉,主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D.不必太在意,讓這些矛盾心理自動消失2.“異性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這種效應在青少年中更明顯,它可以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男女同學正常交往,可以淡化彼此對異性的好奇心,明白友誼與愛情的界限,對心理健康也有益處。這說明與異性相處 ( )A.是對我們的重大考驗B.需要我們堅持原則C.對我們的成長有積極意義D.不應該受到任何限制3.觀察下面漫畫,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暴飲暴食可以避免焦慮B.只能依靠他人幫助緩解焦慮C.可以不顧場合宣泄自己的情緒D.可以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來緩解焦慮4.(跨學科語文)下列名言警句反映的主旨內容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最可怕的敵人,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B.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于敢于攀登科學高峰的人C.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D.羞惡之心,義之端也5.巴黎殘奧會于2024年8月28日至9月8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當盲人運動員憑著聽覺、觸覺飛身投球的時候,當腦癱運動員奮力推舉的時候,當肢殘運動員邁開假肢大步跨越的時候……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殘疾人運動員 ( )①超越自我、自強不息的精神?、谧非蠼∶郎碥|、追求名利的渴望 ③樂觀向上、珍愛生命的態度 ④身殘志堅、砥礪前行的品格A.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6.(跨學科語文)“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薄盾髯印駥W》中的這句名言體現出的中華民族的思想是 ( )A.腳踏實地 B.敬業樂群C.與時俱進 D.革故鼎新7.(跨學科語文)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創作于詩人流放途中遇赦返回之時,描繪了詩人遇赦返回江陵途中江山之壯麗多姿,抒發了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出來的一種豪情歡悅。根據以上材料可知,李白創作的這首詩 ( )①將人的思想情感與外界景物融為一體 ②體現了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 ③只限于對景物景觀的描述?、苁菫榱私逃?、感化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為進一步增強全鎮廣大婦女的法律觀念和維權意識,營造關心關愛婦女兒童的良好氛圍,2024年8月,甘肅四族鎮婦聯積極組織開展“隴原巾幗普法鄉村行”——民法典進萬家宣傳活動。此舉有利于 ( )①公民了解民法典、認識民法典 ②杜絕違反民法典事件的發生 ③推進實施民法典、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④促進社會更加和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下表中對微行為的微點評正確的是 ( )選項 微行為 微點評A 學生小陳上網玩游戲時,偷偷用媽媽的手機支付3 800元買裝備 小陳行使了財產處分權B 媽媽懷疑小勇偷買手機上網,時常翻看小勇的書包 小勇的隱私權受到了侵犯C 小花將自己的零花錢捐給地震災區 小花行使了財產使用權D 小明把同桌的照片制成表情包,在網絡群聊中使用 小明侵犯了同桌的財產權10.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時有發生,并呈現低齡化趨勢。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刑事責任年齡進行了個別下調,規定12周歲至14周歲的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在符合限制性條件時應當承擔刑事責任。這告訴我們 ( )①要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②要認清犯罪危害,遠離違法犯罪③要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④未成年人不再受法律的特殊保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被告人李某某、王某某等27人在成都街頭故意制造剮蹭、追尾等交通事故34起,伙同負責定損和修理的廠家進行定損維修,通過“假事故真定損,真事故高定損”的方式,騙取保險公司保險理賠金共計225萬余元。人民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李某某、王某某等27人均已構成保險詐騙罪,依法判處10年6個月至8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各處罰金?;卮?1~12題。11.此案中,李某某、王某某等27人 ( )A.騙保的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B.被判處的有期徒刑和罰金都屬于主刑C.違反了刑法,其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D.違反了民事法律法規,應只承擔民事責任12.上述案件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公民應增強法治觀念,做到依法自律?、谌魏芜`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刑罰處罰?、畚覀儜撟杂X遵章守法,徹底根除違法犯罪行為?、芊墒亲顒傂缘纳鐣巹t,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13題18分,14題22分,15題22分,共62分)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8分)材料一 《老子》中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強調人類應當效法天地自然,遵循自然規律。這意味著在生產生活中,人們應該順應自然、合理利用資源,避免過度開發和破壞生態環境。同時,《孟子》中也提到“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強調合理采伐林木的重要性,反對亂砍濫伐。材料二 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中國人常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面對變化,我們是善于應變的。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雖已擺脫了“窮”的境遇,但是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改革,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1)材料一體現了古人怎樣的思想理念 (10分)(2)從思想理念的角度,談談對“改革”的理解。(8分)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材料一 一個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鞋子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便花100元買下了鞋子,并鄭重地說:“你和我一樣,都是商人?!睅啄旰?鞋子推銷員經過自己的努力不斷走向成功。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偶遇了這位商人,并感激地說:“您就是那位重新給了我自尊的人。我以前一直是個推銷鞋子的乞丐,直到您親口對我說,我和你一樣是商人?!?br/>(1)材料一是如何體現自尊的人的表現的 (6分)材料二 古希臘著名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結巴,語音微弱,演說時常被人喝倒彩。他始終對自己信心百倍,為了克服疾病,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練習,終于成為口若懸河、辯駁縱橫的演說家。(2)德摩斯梯尼成為演說家的事例告訴我們哪些道理 (8分)材料三 新時代好少年馬奕菲三歲時因病失明。因為喜愛音樂,她十幾年堅持不懈,用自強不息演繹生命真諦。面對繁重的學業和生活困難,馬奕菲不但能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還經常開導父母,幫助同學。她充滿陽光,是同學們的“開心果”;她積極向上,是同學們的“標桿”,總能帶著他們走出身體缺陷的障礙,樂觀面對人生。(3)結合材料三,運用“自強”的有關知識,對馬奕菲的事跡進行點評。(8分)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2分)材料一 放學回家路上,小紅被幾個不法分子勒索50元“保護費”,聲稱不給便要打她。于是,她只好把錢給了他們。她不敢報警,心里既害怕又無助。她的好朋友小倩和冬冬知道此事后,都說出了自己的建議。 小倩:小紅,你越害怕、越不敢說,他們就會越欺負你! 冬冬:當時把錢給他們是對的,不然肯定要被打。但是要記住他們的長相,事后再報警。(1)根據小倩和冬冬的建議,請你為大家總結,面對違法犯罪,我們該怎么做 (8分)材料二 李某到某餐廳吃飯后,將手機遺忘在餐廳。李某離開后突然發現手機遺忘,立即返回餐廳尋找,但未找到,通過調取監控確定拾取手機者為張某。李某多方找人勸說協調,張某拒絕歸還手機。李某無奈訴至人民法院,要求張某退還拾得手機或照價賠償。法律連線 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 ——摘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2)案例中民法典的規定保障了公民的什么權利 請你說一說法律保護公民這一權利的原因。(8分)材料三 2024年9月10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召開發布會,向社會發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與矯治教育工作機制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主要是通過總結未成年人犯罪特點,借鑒未成年人刑事審判中已有的犯罪防治經驗,將犯罪預防工作重心前移,關注涉未成年人民事、行政案件中的“苗頭問題”,分析原因并給予必要的干預、指導。(3)運用所學知識,請談一談青少年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6分)【詳解答案】1.C 解析:本題考查調節心理矛盾。面對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我們應該敞開心扉,主動與父母溝通和交流,學會換位思考,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C符合題意;將所有抵觸埋藏于心中不利于解決矛盾,應該敞開心扉,A說法錯誤;隨意宣泄煩惱會影響他人,B說法錯誤;青春期的矛盾心理不會自動消失,我們要學會關注和調適青春期的矛盾心理,D說法錯誤。故選C。2.C 解析:本題考查異性交往的意義?!爱愋孕奔ぐl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淡化彼此對異性的好奇心,明白友誼與愛情的界限,對心理健康也有益處,說明異性相處對我們的成長有積極意義,C符合題意;題文中體現的是異性交往的作用,“重大考驗”“堅持原則”在題干中沒有體現,A、B與題意不符;異性相處要注意分寸,注意場合,并不是不受任何限制,D錯誤。故選C。3.D 解析:本題考查調節情緒的方法的知識。我們要合理飲食,而不能暴飲暴食,A說法錯誤;“只能”說法太絕對,我們可以依靠他人幫助緩解焦慮,B說法錯誤;宣泄自己的情緒要注意場合,C說法錯誤;依據教材知識可知,我們可以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來緩解焦慮,D說法正確。故選D。4.D 解析:本題考查自強?!白羁膳碌臄橙?就是自己沒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強調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困難只能嚇倒懦夫懶漢,而勝利永遠屬于敢于攀登科學高峰的人”指出勝利屬于敢于攀登科學高峰的人,即要有勇敢面對困難的精神;“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表明立大事者要有堅忍不拔之志。A、B、C都在強調面對困難、成就大事需要具備堅定的信念、勇敢的精神和堅韌的意志,即自強?!靶邜褐?義之端也”意思是羞恥心就是施行義的開始,強調行己有恥??芍狣與其他三項不同。故選D。5.C 解析:本題考查人生當自強。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上的奮力拼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①③④符合題意;殘疾人運動員在賽場拼搏不是為了追求健美身軀、追求名利,②說法錯誤。故選C。6.A 解析:本題考查思想理念?!安环e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币馑际遣环e累小步,就無法遠達千里;不匯聚細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這告訴我們做事情要腳踏實地,一點一點積累,A正確; B、C、D與該名言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A。7.A 解析:本題考查對人文精神的理解。根據題干對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創作背景的描述,可知①②正確;③的說法片面;④的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A。8.D 解析:本題考查民法典。向人民群眾宣傳民法典,有利于公民了解民法典、認識民法典,有利于推進實施民法典、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促進社會更加和諧,①③④符合題意;“杜絕”一詞說法絕對化,②排除。故選D。9.B 解析:本題考查隱私權、財產權、肖像權等。小陳的做法錯誤,不是正確行使權利,排除A;媽媽侵犯了小勇的隱私權,B正確;小花向災區捐款行使的是處分權,C錯誤;小明侵犯了同桌的肖像權,D錯誤。故選B。10.A 解析:本題考查預防違法犯罪。刑法修正案(十一)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刑事責任年齡進行了個別下調,啟示我們要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意識,要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要認清犯罪危害,遠離違法犯罪,①②③說法正確;未成年人受法律的特殊保護,④錯誤。故選A。11.C 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刑罰的種類。騙保的行為違反了刑法,已構成保險詐騙罪,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是犯罪行為,A、D說法錯誤,C說法正確;罰金屬于附加刑,B說法錯誤。故選C。12.B 解析:本題考查法不可違。題干中李某某、王某某違法騙保,被處罰,告訴我們公民應增強法治觀念,做到依法自律,①說法正確;只有觸犯刑法的犯罪行為,才會受到刑罰處罰,②說法錯誤;③說法太絕對,排除;題干中李某某、王某某因犯保險詐騙罪被依法懲處,這告訴我們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④說法正確。故選B。13.(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華民族對人與天地萬物的關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主張尊重、順應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共生。(2)體現了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思想。中華民族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斷變化的。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創造與創新。14.(1)①自尊的人能認可自己。鞋子推銷員能認可自己,肯定自己的價值,積極表現自己。②自尊的人知廉恥、明是非。鞋子推銷員明白是非對錯,培養積極進取的道德品行。(2)①自信就是相信自己。②自信讓人樂觀堅定,讓我們充滿希望和力量,面對困難和失敗不輕言放棄,朝著既定目標勇毅前行。③自信讓人遠離自卑。④做自信的人,要找準定位,揚長避短,專注當下,積極行動,勇于探索,增強底氣。(3)①新時代好少年馬奕菲的事跡體現了自強的品質和精神狀態,說明自強使人自主自立,使人奮發向上。②我們要向馬奕菲學習,做自強的人,樹立遠大理想,求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在苦干實干中磨礪成長,砥礪前行。15.(1)①在社會生活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尋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②要善于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2)財產權。①我們擁有的合法財產,是實現其他權利的物質基礎。②切實保護合法財產的所有權,對于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激勵人們創造和積累財富、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3)①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我們要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②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