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 課后鞏固提升1.紹興市上虞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了一起團伙利用AI技術合成虛假視頻以牟取非法利益的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案,被告人張某某、陳某某均被判處有期徒刑。這表明 ( )A.張某某、陳某某違反了行政法律,受到了行政制裁B.張某某、陳某某違反了民事法律,承擔了民事責任C.張某某、陳某某違反了刑事法律,承擔了刑事責任D.張某某、陳某某的行為最本質的特征是刑事違法性2.在道德與法治課的學習過程中,小明通過圖示法加深對知識間關系的理解。小明對違法和犯罪關系的理解是 ( )①一般違法行為包含犯罪 ②犯罪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 ③兩者都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④犯罪一定是違法行為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3.依法追究“極惡少年”刑責成為法治的必然。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涉婦女兒童案件情況,指出近期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形勢依然嚴峻,校園暴力問題不容忽視。該文章指出,人民法院共審結已滿12不滿14周歲未成年人殺人、重傷害犯罪類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齡在12至13歲之間,被依法判處10至15年有期徒刑。這表明 ( )①法律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將從重處罰 ②依法追究“極惡少年”刑責能更好地對未成年人發揮法律的警示和威懾作用 ③依法追究“極惡少年”刑責充分展現刑法威嚴,可杜絕低齡未成年人違法犯罪 ④沒有不能管的“小霸王”,未成年人也須敬畏法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行為的最本質特征。為了用事實來說明,學生列舉了四個案例。其中最合適的案例是 ( )案例一:因老板拖欠工錢,在多次索要無果的情況下,張某綁架了老板的兒子。 案例二:曹某因幫助境外人員攜帶病毒入境獲刑。 案例三:劉某在高鐵衛生間內吸煙導致列車降速。 案例四:趙某因被人給差評在平臺上辱罵評價人。A.案例一和案例二 B.案例三和案例四C.案例一和案例四 D.案例二和案例三5.小斌和幾個同班同學15周歲了,他們多次糾集在一起,使用暴力、言語威脅等手段,搶劫其他未成年人財物,后被公安機關抓獲。經人民法院審理,小斌等人已滿14周歲,其行為構成搶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對此,你認為 ( )①實施法律禁止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未成年人違法應以批評教育為主,不用承擔法律責任 ③小斌等人違反了民事法律,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④小斌等人違反了刑事法律,構成犯罪,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閱讀下面的判決書,下列對判決書內容解讀正確的是 ( )判決書(摘選) 本院認為,被告人孫某在公共道路上醉酒駕駛機動車……據此,依照……之規定,判決如下:被告人孫某犯危險駕駛罪,判處拘役兩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①判決書中的“本院”指的是人民檢察院②處罰中的拘役是主刑,罰金是附加刑③判決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④被告人孫某的行為屬于民事違法行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2024莆田二模)陳某未經相關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非法制造、銷售假冒某知名品牌的運動鞋915雙,情節嚴重。經人民法院審理,陳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由此可見,陳某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是 ( )A.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B.行政拘留十日并處罰款人民幣兩千元C.口頭警告并書面保證下不為例D.停止非法侵權并沒收違法所得財物8.2024年2月23日,浙江杭州消防指揮中心接到報警:上城區婺江路天陽親子廣場一餐館廚房油煙管道發生火警。后續經過調查被認定為餐廳廚房操作人員李某操作不慎引起油鍋起火,釀成火災,造成一定金額的損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有關規定,決定給予李某拘留十日的處罰。這說明 ( )①李某承擔的是行政責任 ②一旦違法就必須承擔責任 ③違法行為都要承擔行政責任 ④犯罪行為會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9.預防就是保護,治理也是挽救。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總體呈上升趨勢,低齡未成年人犯罪占比上升這一現象,青少年應該 ( )①杜絕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 ②積極見義勇為,用法律制裁違法犯罪 ③嚴于律己,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④積極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0.“厭學→逃學→輟學→流浪社會→劣跡行為→違法犯罪”,是大多數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為軌跡。這警示我們 ( )①大錯不要犯,犯點小錯無所謂 ②要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 ③可以不重視品德修養,但要樹立法律信仰 ④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遵紀守法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1.江某某先后發布2條包含侮辱英雄烈士內容的微博,歪曲、丑化、褻瀆英雄烈士的事跡和精神。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江某某犯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據此判斷,江某某應受到的處罰是 ( )①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 ②繳交罰款200元 ③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 ④行政拘留15日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12.一段時間以來,多地發生未成年人校園霸凌事件,令人震驚!年齡不該成為“小惡魔”的“免責金牌”,也不該成為縱惡的“保護傘”,不能讓“未成年”成為“壞小孩”做“壞事”的借口。公眾呼吁:社會各方應共同發力,及時干預,讓被霸凌者有底氣勇敢“說出來”,讓霸凌者盡早“迷途知返”。這警示未成年人應 ( )①加強道德修養,尊重他人人身權益②善用法律,肆意而為不受約束③嚴于律己,尊法學法守法用法④提高防范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如圖漫畫《不歸路》給我們的警示有 ( )①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 ②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維護身體健康 ③依法自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 ④違法行為必將受到最嚴厲的刑罰處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小明在學習法律部分的知識時,看到書本上列舉了兩種違法行為:行為一: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屬于一般違法行為。 行為二:毆打他人,導致其輕傷、重傷甚至死亡的,屬于犯罪行為。對以上兩種違法行為的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 ②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都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③刑事違法性是犯罪與一般違法最本質的區別 ④一般違法與犯罪違反的法律相同,但處罰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近年來,校園欺凌事件令人擔憂,欺凌事件發生越來越頻繁、年齡越來越小、地域越來越寬,校園欺凌不再是校內小事,也不是學校教育問題,校園暴力研究也從生理學、心理學轉向社會研究,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司法大數據報告顯示,校園欺凌、暴力案件中,55.12%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引發,因為滿足個人私欲進行搶劫、侮辱、強奸、敲詐勒索等犯罪行為案件占18.08%。法律專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因素:社會環境的污染,使青少年不能明辨是非;自身素質不高,認知能力不足,法律意識淡薄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面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錯誤做法和態度也是縱容違法犯罪屢次發生的原因。(1)請你說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未成年人應該如何依法辦事,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違法犯罪。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情境一 李某欠朋友的錢,已經拖了四年,至今還沒還。情境二 為了趕時間,張某過馬路時闖了紅燈。情境三 陳某對他人大打出手,導致其重傷住院。(1)上述情境中分別是哪類違法行為 違反了何種類型的法律 應當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上述情境中的違法行為有什么危害 給我們什么警示 【詳解答案】1.C 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張某某、陳某某違法操作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的行為,表明他們的行為違反了刑事法律,承擔了刑事責任,A、B說法錯誤,C說法正確;張某某、陳某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即犯罪,犯罪最本質的特征是嚴重社會危害性,D說法錯誤。故選C。2.B 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含義及其分類。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即我們常說的犯罪,②符合題意;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違法行為,④符合題意;違法行為從性質上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是并列關系,而不是包含關系,①說法錯誤;只有嚴重違法行為(即犯罪)才受刑罰處罰,③說法錯誤。故選B。3.C 解析:本題考查遠離違法犯罪。國家高度重視未成年人的身心發展,題干中人民法院審結的案件,體現出依法追究“極惡少年”刑責能更好地對未成年人發揮法律的警示和威懾作用;沒有不能管的“小霸王”,未成年人也須敬畏法律。②④符合題意。法律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沒有從重處罰,①說法錯誤; “杜絕”說法絕對,③說法錯誤。故選C。4.A 解析:本題考查犯罪的含義和基本特征。張某綁架了老板的兒子,綁架他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刑法,屬于犯罪;曹某幫助境外人員攜帶病毒入境,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屬于犯罪;劉某在高鐵衛生間內吸煙導致列車降速,屬于行政違法行為;趙某因被人給差評在平臺上辱罵評價人,屬于民事違法行為。A正確,B、C、D錯誤。故選A。5.C 解析:本題考查法不可違、預防犯罪。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實施法律禁止的行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①符合題意;小斌等人的行為構成搶劫罪,這說明他們違反了刑事法律, 構成犯罪,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④符合題意;未成年人犯罪同樣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②說法錯誤;小斌等人違反了刑事法律,應當依法承擔刑事責任,③說法錯誤。故選C。6.B 解析:本題考查犯罪行為、刑罰的種類。題干中孫某被判拘役和罰金,這是刑事責任,孫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判決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處罰中的拘役是主刑,罰金是附加刑,②③符合題意;判決書中的“本院”指的是人民法院,①說法錯誤;被告人孫某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④說法錯誤。故選B。7.A 解析:本題考查法律責任。陳某未經相關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非法制造、銷售假冒某知名品牌的運動鞋915雙,情節嚴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行為,應該受到刑罰處罰。陳某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是有期徒刑兩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六萬元,A說法正確;B、C、D說法屬于行政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責任,與題意不符。故選A。8.A 解析:本題考查違法必須承擔責任。依據教材知識并結合題文材料可知,李某承擔的是行政責任;一旦違法就必須承擔責任。①②符合題意。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說法錯誤;李某的行為是行政違法行為,承擔行政責任,④不符合題意。故選A。9.B 解析:本題考查預防犯罪的要求。分析題文,青少年杜絕不良行為,遠離違法犯罪,能夠有效預防自身走向犯罪道路;自覺遵章守法,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有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降低犯罪的可能性。①③符合題意。青少年在面對違法犯罪時,首先要保護自身安全,不提倡盲目見義勇為,且制裁違法犯罪是國家機關的職責,②錯誤。④不是青少年自身能做到的,排除。故選B。10.D 解析:本題考查預防犯罪的相關知識。勿以惡小而為之,①說法錯誤;從 “厭學→逃學→輟學→流浪社會→劣跡行為→違法犯罪” 可以看出,不良行為與違法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我們要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遵紀守法,②④說法正確;我們既要樹立法律信仰,也要重視品德修養,③說法錯誤。故選D。11.C 解析:本題考查違法犯罪行為。江某某在微博上歪曲、丑化、褻瀆英雄烈士,被人民法院判處侵害英烈名譽、榮譽罪,江某某的行為是犯罪行為,江某某可能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①③說法正確;江某某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罰款和行政拘留屬于行政處罰,②④不符合題意。故選C。12.C 解析:本題考查嚴于律己。根據題文并結合所學可知,讓被霸凌者有底氣勇敢“說出來”,讓霸凌者盡早“迷途知返”,這警示未成年人應加強道德修養,尊重他人人身權益,嚴于律己,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防范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①③④說法正確;要遵守道德和法律,不能肆意而為不受約束,②說法錯誤。故選C。13.B 解析:本題考查嚴于律己。分析漫畫《不歸路》,一步步走向犯罪的道路警示我們,一般違法行為發展下去很容易走向犯罪,所以我們要依法自律,防微杜漸,避免沾染不良習氣,③符合題意;而吸毒的行為警示我們要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維護身體健康,②符合題意;一般違法與犯罪關系密切,二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①說法錯誤;刑事違法行為觸犯刑事法律,會受到刑罰處罰,④說法錯誤。故選B。14.A 解析:本題考查違法行為的分類。依據教材知識,法不可違,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都具有社會危害性,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都應當承擔法律責任,①②說法正確;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嚴重的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③錯誤;一般違法與犯罪違反的法律不同,犯罪違反刑法,一般違法行為違反行政法律和民事法律,處罰不同,④錯誤。故選A。15.(1)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2)①珍惜美好生活,認清違法犯罪的危害,依法自律,做自覺遵紀守法的人。②認清危害,增強法治觀念,時刻警惕違法犯罪,遠離違法犯罪。③明辨是非,杜絕不良行為。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增強自控力,嚴于律己,積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為,防患于未然。16.(1)情境一:民事違法行為,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情境二:行政違法行為,違反了行政法律規范,應當承擔行政責任。情境三:刑事違法行為,違反了刑事法律規范,應當承擔刑事責任。(2)危害:上述違法行為都會對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造成損害,都具有社會危害性。警示:我們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