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乘火車》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學生能熟練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和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準確計算結果。能根據火車車廂載客等實際問題,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列出乘法算式并求解,提升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嚴謹的數學思維和耐心細致的計算習慣,體會數學在交通等領域的重要應用,激發對數學的探索精神。二、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連續進位的乘法筆算方法,牢記進位規則,正確計算兩位數、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結果。難點在連續進位計算過程中,準確處理每一步的進位數字,避免遺漏或錯誤相加,理解復雜乘法運算的算理。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火車車廂及載客信息的圖表、動畫等多媒體資料,直觀展示問題情境;準備一些計數器、小方塊等學具,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連續進位乘法的算理,輔助教學過程。四、教學環節1、問題導入教師展示火車車廂的信息,包括臥鋪車廂和硬座車廂的節數以及每節車廂可乘坐的人數。提問:“同學們,根據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索欲望,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2、算法探究計算 5 節臥鋪車廂可乘坐的人數,即 72×5。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學生可能會用拆分的方法:70×5 = 350,2×5 = 10,350 + 10 = 360。教師接著演示豎式計算:從個位算起,2×5 = 10,向十位進 1,個位寫 0。再算十位 7×5 = 35,加上進位的 1 得 36,結果為 360。教師詳細解釋每一步的計算過程和進位原理,強調兩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筆算方法。計算 7 節硬座車廂可乘坐的人數 118×7。教師引導學生類比前面的方法進行計算:100×7 = 700,10×7 = 70,8×7 = 56,700 + 70 + 56 = 826。在豎式計算過程中,教師著重強調每一位相乘滿幾十都要向前一位進幾,且前一位乘得的積一定要加上進上來的數,讓學生理解三位數乘一位數(連續進位)的算理。3、練習鞏固情境提問:在 “采蘑菇” 的情境中,鼓勵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并解決兔媽媽和小兔分別采了多少個蘑菇,運用所學乘法知識進行計算,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應用意識。計算鞏固:學生完成一系列乘法豎式計算,如 46×3、28×4 等,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學生的錯誤并進行個別輔導,確保學生熟練掌握連續進位的乘法計算。綜合應用:通過 “參觀海洋館” 的實際問題。讓學生計算兩個班買門票的費用,以及在優惠條件下的總花費,綜合運用乘法和加法運算,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4、課堂總結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同學們,在筆算乘法時,一定要理解每一步的意義哦,誰來說說計算過程中進位的要點呢?” 通過提問和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總結和補充,強化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記憶。5、課后作業教師布置課后作業:“同學們,課后完成練習冊本課時的習題,并且尋找生活中需要用連續進位乘法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下節課一起交流。” 這樣的作業設計促使學生在課后繼續探索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應用能力。五、教學反思教學過程中,借助火車情境學生對連續進位乘法有了一定認識,部分學生能完成計算。但仍有學生在連續進位環節頻繁出錯,表明對算理理解有困難。后續需設計更多層次的練習,從簡單到復雜逐步鞏固。同時,加強對算理的剖析,可通過小組討論、對比分析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進位過程,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