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步舞曲教學設計教材分析: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四年級下冊,第一課:跳起來。聆聽《小步舞曲》。小步舞曲是17至18世紀的作曲家巴赫為自己的孩子們寫了一些短小簡易的、用羽管鍵琴(類似今天的鋼琴,鋼琴的前身)彈奏的樂曲,那就是《小步舞曲》。其中11首被后人收集在《巴赫初級鋼琴曲集》中,成為鋼琴學生的啟蒙教材。其中第一首《G大調小步舞曲》又是最為人熟知的一首。樂曲為二段體帶再現的結構。第一段旋律以音階為基礎進行發展的,連音與頓音相間,十分生動活潑。第二段與第一段調式發生了變化,隨后又回到了原調,此外音區提高,力度增強,情緒更為明朗。樂曲充滿柔和、典雅的氛圍,仿佛是小溪在緩緩地流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感知3/4拍起伏流暢的旋律特點,通過伴奏、律動及表演來感受音樂、表現歌曲。過程與方法:通過游戲節奏訓練,演唱感知3/4特點。通過學做舞蹈動作和跳一跳的形式感受小步舞曲的風格特點。情感與價值觀:通過欣賞《G大調小步舞曲》體驗優雅高貴的旋律和輕盈明快的節奏,感受舞曲表達的歡樂情緒。教學重點:感知3/4拍節奏特點。教學難點:小步舞曲的風格特點。教學用具:沙錘、三角鐵、鋼琴、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1、 導入:游戲節奏訓練,事先在每位學生的桌子上準備沙錘和三角鐵作為游戲道具。將學生分為兩組,第一組用沙錘,第二組用三角鐵。游戲1、第一組敲擊一下三角鐵,第二組同學敲擊兩下沙錘,形成三拍子強弱弱的感覺。游戲2、第一組敲擊一下三角鐵,第二組連續敲擊三下沙錘。形成一組 X XX X 的節奏型。游戲3、將兩組節奏型連接起來,形成一組新的節奏型并能熟練的演奏。通過游戲使學生知道三拍子及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從而導入新課。2、 講授新課:欣賞小步舞曲。1、 師:介紹小步舞曲的歷史背景。2、 初聽:師:彈奏樂曲。生:帶著問題欣賞。樂曲分為幾段?生:回答。師:講解帶再現的二部曲式:A B A 。3、 欣賞A段:出示A段主題旋律。(1) 師:彈奏A段主題旋律。生:用LU分組模唱,模唱后回答問題。A段主題旋律有無對比?對比在哪里?(2) 師:再次彈奏主題旋律。生:回答問題。問題:旋律是以什么形式為基礎進行發展的?師:講解并彈奏主題旋律。引導學生得知主題是以音階為基礎進行發展的。4、 欣賞B段。出示B段主題旋律。(1) 師:彈奏B段主題旋律。生:分組用LU模唱。模唱后回答問題:B段與A段旋律有何不同?(2) 師:分別彈奏A段和B段前兩小節主題旋律,引導學生得知音高有何變化?(3) 師:再次分別彈奏A段和B段前兩小節主題旋律,引導學生得知力度有何變化?(4) 師:分別彈奏A段和B段主題旋律,引導學生得知調式有何變化?(5) 師:彈奏B段副主題旋律。生回答問題。B段副主題與B段主題相對比有何變化?師:分別彈奏B段主題和副主題最后四小節旋律,引導學生得知B段副主題又回到了原來的調式上了。5、 通過欣賞得知小步舞曲的風格特點是什么?生:三拍子節奏明顯、樂曲柔和典雅、具有舞蹈性。3、 學習小步舞曲基本舞步。1、 欣賞宮廷小步舞曲舞蹈視頻。使學生感受小步舞的魅力。2、 師:做舞蹈示范。3、 生學習小步舞。四、師生伴隨音樂以優美的舞姿在快樂中結束本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