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學年第一學期學業水平測試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和地理一、判斷題(本大題有8小題,每小題1分,共8分)12568FTTFTFTF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9101112131415161718ACBCDACCBB19202122232425262728ADA0AtD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按序為8分、8分、12分、12分、12分,共52分)29.(8分)(1)周四(1分)(2)A:陡崖。(2分)原因:地形平坦、交通便利。(1點1分,共2分)(3)L1:(1分)L1路線的等高線較為稀疏,坡度較緩較安全。(2分)30.(8分)(1)歐洲:稠密(2分)(2)青藏高原(1分),地勢高/海拔高(1分),氣候寒冷、空氣稀薄(1分)(3)趨勢:逐年增加(1分),資源消耗多、就業困難、貧困等問題(任答兩點給2分,言之有理即可)》31(12分)(1)展館2:秦始皇、漢武帝(都進行了制度的創新:或答都統一了貨幣或度量衡,鞏固了統治:或答都采取了統一的措施)(人物2分,歸類原因1分)展館3:祖沖之、蔡倫(都推動了科技的發展)(人物2分,歸類原因1分)(2)(人物時代1分,身份地位1分,主要貢獻2分)老子:春秋時期思想家,以“道”為核心,提出要順應事物內在規律;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經典。孔子:孔子,春秋時期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仁者愛人”,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將仁作為處理人與人關系的最高準則和道德規范;反對苛政,提出“為政以德”,實行德政:興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打破貴族壟斷教育局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提出了因材施教、舉一反三等教學原則和方法,影響深遠;精心整理和修訂重要典籍,為傳承古代文化經典和學術思想做出貢獻。司馬遷:司馬遷,西漢時期史學家。寫成《史記》,記述了從傳說中的黃帝道漢武帝時的史事,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3)杰出人物的推動:科技的進步(科技創新):思想文化的繁榮(思想解放):制度創新:改革的推動(1點2分,任答2點,共4分)32.(12分)(1)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續的,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斷傳承的。在生命的傳承中,人類的精神不斷積淀和豐富。(二選一即可,2分)浙江人重視家譜,講好“家的故事”有利于更好地了解自己生命的來源,傳承家族文化。(2)生命是脆弱的/艱難的。(二選一即可,2分)我們應關注臺風信息、儲備應急物資,提高危險預判能力:臺風來臨時,關閉門窗和電子設備、加固門窗,必要時轉移至安全地帶,提高避險和逃生能力。(任選一點得2分)(3)青春要有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青春要端正人生態度,在逆境中迎難而上。(一點2分,共4分)33.(12分)(1)北民南遷,帶來大量勞動力:中原先進生產技術的應用(或者高級栽培技術):大量修筑水利工程;南方地區政局相對穩定。(任寫2點,共4分)(2)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2分)。孔勝東通過勞動為公交和公益事業作出貢獻,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得到社會的尊重和積極評價。(2分)或一個人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是衡量其人生價值的尺度(2分)。李振聲通過勞動為我國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為社會創造了價值,得到社會的尊重和積極評價。(2分)(3)示例:樹立勞動觀念:學習勞模精神:主動承擔家務:參與學校勞動:積極服務社會等(2分一點,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024學年第一學期學業水平監測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考生須知:1.本科日為閉卷考試。2.本試卷滿分為100分,考試時間為100分鐘。3.答題前,必須在答題卷的密封區內填寫校名、姓名和準考證號碼。4.必須在答題紙的對應答題位置上答題,寫在其他地方無放,答題方式詳見答題紙上的說明。5.考試結束后,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上交。試題卷一、判斷題(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選“T”,錯誤的選“F”,每小題1分,共8分)1.地球比火星距日更遠,因而其表面平均溫度更低。2.歐洲的平均發展水平很高,是目前發達固家最多的大洲。3.炎帝和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4.西周實行分封制,這是一種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5.文景之治和光武中興都是漢代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的治世局面。6.青少年在初中階段已形成成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7.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8.初中生的友誼都可以超越物質條件等因素,實現心靈的溝通與契合。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地理實驗是探究地理現象的重要方法。讀圖,完成9-10小題。④①慈球公轉迎③圖1地球自轉演示圖2地球公轉演示9.進行地球自轉實驗時,用手電模擬“太陽”,此時撥動地球儀的正確方法是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C.自北向南D.自南向北道德與法治·歷史和地理試卷·第1頁(共8頁)10.觀察圖1的晝夜分布,判斷此時地球在圖2中的位置及可能產生的地理現象A.①一此時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現象B.②一此時太陽直射點位于赤道附近C.③一此時南極洲為一年中最暖時節D.④一此時北半球萬物復蘇(溫同升2024年11月24日印度尼西亞正式取消雅加達的首都地位,新首都設立在努山塔拉。讀圖,完成11-12小題。亞歐板塊雅加度洋板塊圖4印度尼西亞區域圖)地震帶火山一板塊邊界圖3板塊分布示意圖(局部)11.下列關于雅加達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A.位于西半球B.位于努山塔拉西南方C.位于北溫帶D.東側瀕臨的是大西洋12.觀察地圖,推測印度尼西亞取消雅加達首都地位的原因是①位于板塊張裂處,形成裂谷,地殼比較活躍②位于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不夠安全③所處島嶼面積狹小且多山地,發展空間不足④所處島嶼將逐漸與亞歐大陸分離,發展不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傳統民居是人類順應自然環境的體現。下圖為某校開展的尋訪傳統特色民居研學路線圖。讀圖完成13-14小題。甲地穹頂冰屋hd乙地湖上蘆葦屋丙地斜頂竹樓 形再林氣市R氣候園0■海性氣銀溫帶大陸世氣候101丁地平頂土樓衫猴熱雨球原氣酸 熱雨沙氣餐圓地中海氣閥 溫形季R氣裝事州氣線酒商原山生氣恨★線路起點●線路終點一門/研學路線某地氣候資料圖道德馬與法治·歷史和地理試卷·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道德與法治·歷史和地理試題.pdf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