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拉德斯基進行曲》教案教材分析:《拉德斯基進行曲》由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 施特勞斯作于 1848 年,是老約翰最著名的代表作,經常作為通俗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最后一首曲目。一年一度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并已成為一種傳統。這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題,仿佛讓人們看到了一隊步兵輕快地走過大街。反復一遍之后,音樂經過一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后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音樂最后在反復第一部分的主題后結束。教學目標:能認真聽賞管弦樂《拉德斯基進行曲》,了解管弦樂的基本排列和基礎概念。2、能專注聆聽歌曲,利用圖形譜、身體律動、加入樂器體驗、探究等方法,欣賞音樂。3、能夠聽辨樂曲的主題,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旋律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理解樂曲的曲式結構,感受進行曲的風格特點。4、感受《拉德斯基進行曲》的風格特點,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審美的品位和修養,拓寬學生欣賞視野,激發欣賞音樂的興趣。教學重點:感受、體驗《拉德斯基進行曲》歡快、幽默、詼諧的情緒特點,進行身體律動。教學難點:基本理解樂曲復三部曲的曲式結構。源:Z。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今天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在日常的活動,例如做操或者集合整隊的時候,體育老師會怎樣整理隊伍,讓大家步伐整齊呢?生:喊口號、吹口哨。師:為了讓隊伍整齊,體育老師用了很好的辦法,那么你們覺得如果音樂老師想要整理隊伍會怎樣做呢?生:猜測。師:看來聰明的同學已經猜到了,老師會運用音樂來整理隊伍。那么老師準備了兩首音樂,你覺得下面兩首音樂,哪首適合整理隊伍呢?(大家可以跟著一起來動一動)【播放音樂+引導學生踏步】(設計意圖:音樂對比時選擇了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藍色多瑙河》也為后續圓舞曲音樂拓展打下基礎。)生:聆聽音樂做選擇。二、講授新課師:看來大家都感覺第二首比較適合整理隊伍,那么這首樂曲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歌曲《拉德斯基進行曲》。什么叫進行曲呢?【講解進行曲】師:這首樂曲的作曲家是由老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介紹作曲家,區分圓舞曲之父和圓舞曲之王】(設計意圖:六年級學生,應該必備分辨圓舞曲之父和圓舞曲之王的基本常識。)師:接下來聆聽樂曲,你覺得樂曲適合在哪種場合使用呢?運用了什么樣的演奏方式呢?【播放視頻】師:聆聽后,你覺得你覺得樂曲適合在哪種場合使用呢?為什么你會覺得適合這種場合呢?生:回答師:樂曲剛勁有力,鏗鏘有力,詼諧幽默,適用于音樂會壓軸,各種喜慶、歡快的場合。師:剛才播放的視頻中,運用了什么樣的演奏方式呢?生:管弦樂隊師:看來我們在之前已經見過這種演奏方式了。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管弦樂隊。【介紹管弦樂隊】師:了解管弦樂隊后,大家來看一看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組,有沒有你們熟悉的樂器吧?【認識不同樂器組,學生辨認樂器】師:接下來我們來聆聽樂器第一主題,聽一聽音樂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呢?生:描述感受。師:大家的感受到樂曲節奏也比較快,那么你注意到這些音樂符號了嗎?有我們學習過的頓音、休止符、倚音,正是因為這些音樂符號的運用形成了第一主題歡快跳躍的旋律。師:接下來讓我們跟隨音樂節奏律動,感受音樂。【教師帶領學生律動】師:剛剛我們通過身體律動感受了進行曲的節拍,接下來,老師為大家準備了兩種樂器,我們試試大家可以把樂器加入音樂中嗎?【分伴奏組+身體律動組】師:接下來我們來聆聽樂曲的第二主題,你來聽一聽如果讓你用圖形來表示這段音樂,你會選擇哪種形狀呢?生:表達想法師:那么我們來看一看老師用哪些形狀來表示呢?我們一起來畫一畫。【跟隨音樂畫一畫】師:剛剛我們用形狀來感受了第二主題的音樂,和第一主題相比,你覺得音樂有怎樣的變化呢?生:描述感受。師:觀察樂曲,你有沒有發現這個主題用到了哪些音樂記號呢?生:連音線。師:音樂中運用連音和顫音,使音樂較為柔美、舒展的,與第一樂段形成鮮明對比。看來不同音樂符號的運用,會改變音樂的風格哦。師:接下來聆聽全曲,你來聽一聽樂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呢?【教師引導學生做身體律動】師:看來同學們已經發現了,樂曲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三部分和第一部分有什么聯系嗎?生:回答師:第三部分的旋律和第一部分一樣,像這樣的結構也是音樂中常用的結構。三、總結師:《拉德斯基進行曲》是每年一度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壓軸曲,是老約翰·施特勞斯的經典之作,以它膾炙人口的旋律,鏗鏘有力的節奏,獨特的音樂感染力和較強的劇場效果,征服了廣大聽眾,成為最為流傳的進行曲,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這次三個部分我們來做不同的動作。【完整聆聽+按要求加入動作】四、課外拓展師:感受了圓舞曲之父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感受圓舞曲之王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藍色多瑙河》,體會他們不同的音樂風格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