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教學內容) 會動的線條 課時安排 1主備 蔣曉紅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在《我們身邊的線條》一課中,引導學生發現并關注自己身邊不同種類的線條、認識線條;通過《會變的線條》一課,學生了解線條除了種類、長短、粗細等豐富的變化外,自制線條時還有疏密的變化,并嘗試通過線條的豐富變化營造出美感;再到《畫中的線條》一課,了解了不同畫家繪畫作品中不同風格的線條。本課旨在將之前所學的線條知識進行梳理,深入挖掘線條豐富的表現力,將感性認識轉化、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習運用線條以及曲線的各種變化表現畫面動感的方法為今后能夠有目的的運用線條進行造型、表現夯實基礎。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線條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能夠辨別不同種類的線,知道線條有長短、粗細以及疏密等變化。在教學中通常會出現,學存在自信心不足,用鉛筆創作,會出現反復涂改現象。另一方面表現在創作時線條非常隨意、潦草,線條不受控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線條的變化對畫面動感產生的影響,從而掌握并運用讓線條為自己畫面服務的方法,在創作時意在筆先,完成一幅有動感的畫。同時,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夸張地運用線條表現所見所聞。教學目標 1:了解線條的變化對動感的影響,掌握用線條表現動感的方法,創作一幅有動感的畫。 2:學生在感受、體驗的過程中,通過對比,探究用線條表現動感的方法。 3:感受線條的魅力,促進學生學習線條造型的興趣。教學重難點 重點:了解線條的粗細、疏密等變化對動感的影響。 難點: 掌握用線條表現動感的方法,能夠有目的地運用線條表現動感。教學過程 二次備課一、激趣導入 師:老師邀請大家做一個游戲。看大屏幕上的游戲規則:請你蔣自己想象成一條線,隨著音樂按口令變化。當音樂停下的時候,馬上用你認為合適的線條在紙上表現期中一個動作。(播發音樂) 扭動---不規則線條 轉動---曲線 跳動---折線 這些線條表現出了不同的動感。 揭示課題:會動的線條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和肢體語言,體驗、感受線條變化表現出的不同動感,激發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 (一)聯系發現 師:會動的線條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去找一找。 1、(出示圖片)會動的線條藏在哪里?柳條招手的時候,我們知道風正走過了。 (柳樹的枝條被風吹拂,是曲線。) 2、(出示圖片)水面像我們剛才畫的哪種線?(木棍在水面的倒影,倒影是折線,波紋是曲線。) 河水起波紋的時候,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3、(出示圖片)華燈初上時,我們看到了流動著的繁華。 (設計意圖:發現生活中不同動態的線條,為學生在創作中主觀地運用線條進行創作作鋪墊。) (二)分析探究 1、方法一:動態(出示兩張跳舞的圖片) 2、方法二:添畫 A、觀察、分析敦煌320窟壁畫。 在這幅壁畫里有四身飛天,你發現了嗎? 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感覺她們在飛翔? (飄帶增強了飛動的感覺。) 師:古代藝術家只添畫了一條飄帶,就表現出飛天在空中輕盈的舞姿,在增強動感的時候,還給畫面帶來了美感。(板書:添畫) B、出示葉子 誰也沒有見過風,但是你能添畫出表現風的線條嗎?學生嘗試 C、欣賞《賽龍舟》 提問:觀察這兩幅作品哪艘龍船的速度快?指明學生說說 小結:線條排列的疏密不同,能夠表現出不同速度的動感。(板書:疏密) 3、方法三:方向 出示圖片:《海云追日》,提問:海浪向哪邊涌動?云往哪邊飄?你怎么看出來的?(表現海浪的曲線都向右傾斜。) 小結:線條的方向能夠表現運動的方向。 4、直線的作用 欣賞《蛟龍出海》《春天的旋律》《舞神》這么多動感畫面。 直線可以表現動感嗎?直線能否表現動感? 出示圖片,教師在黑板上演示。 三、藝術實踐 生活中的人物、動物、植物、景物等為我們提過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只要掌握方法,它們都能動起來。你想讓什么動起來? 四、展示評價 五、小結板書設計會動的線條 動態 添畫 方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