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歡迎來到音樂課堂琵琶,是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是彈撥樂器的首座。由木或竹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裝四弦,原先是用絲線,現多用鋼絲、鋼繩、尼龍制成。演奏時豎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彈奏,是可獨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樂器。先請同學們聆聽引子部分,回答:音樂中你聽到了哪些樂器?協奏曲(Concerto)是指一件或多件獨奏樂器與管弦樂隊協同演奏,顯示獨奏樂器個性及技巧的大型器樂套曲。協奏曲中有獨奏樂器單獨演奏的華彩樂段,以表現高度的演奏技巧。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選段草 原 放 牧聆聽《草原放牧》A樂段思考:這段樂曲的情緒是怎樣的?速度是怎樣的?速度:稍快情緒:歡快活潑分段欣賞——A樂段音樂有哪個民族的風格?表現了怎樣的場景呢?︵主題旋律分段欣賞——A樂段分段欣賞——A樂段612356分段欣賞——A樂段主題旋律分段欣賞——A樂段主題旋律出現了幾次?五次分段欣賞——A樂段分段欣賞——A樂段A請跟隨老師用輪指技巧感受B樂段,思考節拍、速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B樂段的情緒是怎樣的?表現了怎樣的場景?AB舒展優美抒情《草原小姐妹》故事梗概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發生了這樣一件真實的事情。一天,蒙古族小姐妹龍梅和玉榮利用假日自告奮勇為生產隊放羊,不料途中突遇暴風雪。羊群經不住暴風雪的襲擊,順著風勢越走越遠。姐妹倆冒著刺骨的風雪,一路保護著受驚的羊群。龍梅為救一只埋進雪里的羊,和玉榮、羊群失散了。等龍梅找到玉榮時,發現妹妹的一只腳已凍成了冰坨子。龍梅只好撕下袍子的一角,包好玉榮凍僵的腳,背著她艱難地往前走。幸虧鐵路工人和尋找她們的公社書記等人及時趕到,姐妹倆和羊群才得以脫險。龍梅和玉榮受到了共青團中央的表揚。這個故事感動了很多人。作曲家吳祖強、王燕樵和琵琶演奏家劉德海用琵琶協奏曲的形式表現了這個感人故事,成為音樂作品中的經典。《草原放牧》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是根據蒙古族兒童龍梅、玉榮小姐妹與暴風雪搏斗,保護集體羊群的英雄事跡創作的,由作曲家吳祖強、王燕樵和琵琶演奏家劉德海創作。全曲由“草原放牧”“與暴風雪搏斗”“在寒夜中前進”“黨的關懷記心間”“千萬朵紅花遍地開”五個樂章組成。“草原放牧”是第一樂章。草原小姐妹的故事弘揚了熱愛集體,不畏艱難的英雄主義精神,草原放牧的樂曲,也讓我們增進了草原文化的了解和認同,促進了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在下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還將深入草原,繼續走進蒙古族的音樂學習中,去體驗更多的民族音樂文化。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A樂段 截取視頻.mp3 B樂段.mp3 《草原小姐妹-草原放牧》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湘藝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pptx 協奏曲視頻_2024109141916.wmv 引子.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