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風吹竹葉》教案教材分析:這是一首流傳于福建長汀的閩西客家山歌,采用分節歌形式,歌詞語言質樸,通俗易懂,順口好唱。全曲八個小節,由兩對上下句構成,后兩句是前兩句的變化重復。每句僅兩小節,前緊后松的節奏型,各樂節之間首尾相連,環環相扣,起伏有致,發展自然。句尾襯詞“噢”字的運用,加強了停頓感,也加重了語氣,而且加強了前后的呼應。全曲音調高亢開闊,歌詞生動形象,意境幽美,展現了居住在竹林深處的客家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教學目標:能用優美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風吹竹葉》,從中感受和體驗歌曲的韻律和情感。通過相互合作,用柔美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領略合唱的魅力。能用輕巧、跳躍的聲音演唱低聲部,并且唱準節奏。通過學習歌曲,可以模擬大自然的聲音,并且創編歌詞加入歌曲中。教學重點:能用優美的聲音演唱《風吹竹葉》教學難點:用柔美和諧的聲音合唱歌曲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師:觀看視頻,你見過視頻中的這樣的建筑嗎?建筑是什么形狀的呢?【觀看視頻】師:看完視頻以后,你有答案了嗎?生:建筑是圓形的~師:這個視頻是電影大魚海棠中的一部分,你看過這部電影嗎?在看電影的時候,你有注意過電影中的建筑嗎?視頻中的建筑就是——土樓,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部,以土、木、石、竹子為主要建筑材料,土樓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稱為中國傳統民居的瑰寶。【介紹土樓】二、講授新課師:了解了福建的土樓,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福建歌曲,老師先不告訴大家是什么名字,我們先來聆聽歌曲,這首歌曲演唱了怎樣的場景呢?請大家認真聆聽歌曲,聽完以后給老師講一講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場景?【聆聽歌曲+描述畫面】師:風吹過幽靜竹林,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表現了恬淡寧靜的生活畫面。這首好聽的歌曲為長汀客家山歌,具有濃郁的長汀地方色彩,押韻順口,言簡意賅,富有生活情趣和鄉土氣息。它的名字就叫《風吹竹葉》。師:接下來我們再聽一次歌曲,歌曲節奏輕快,旋律婉轉,你注意到歌曲是幾幾拍的了嗎?生:四三拍師:聰明的同學們都認識四三拍,四三拍的強弱規律大家還記得嗎?生:強 弱 弱師:接下來讓我們通過這條節奏來熟悉四三拍吧。【念節奏+聲勢律動】師:讓我們跟隨小竹葉的飄動,感受歌曲旋律【跟隨旋律線聆聽歌曲(可多次聆聽)】師:接下來觀察歌曲,兩個樂句旋律什么異同呢?生:回答師:看來大家都發現啦,兩個樂句只有開頭不同,其他節奏相同、旋律相同。師:讓我們一起學唱歌曲吧,在演唱時要注意,注意每句結尾的長音的演唱哦。彈琴逐句教唱學生跟音樂演唱+教師指導師:聆聽歌曲,這首歌曲用了什么演唱形式呢?生:合唱師:你能聽出來有幾個聲音嗎?生:回答師:看來同學們都聽到了,這首歌是三聲部合唱。讓我們一起挑戰學習一下三聲部吧,首先觀察第二聲部和第一聲部,你能發現什么?生:與第一聲部節奏完全相同。【學唱二聲部】彈琴學唱二聲部兩個聲部先進行分組合唱+教師指導。師:大家的演唱真好聽,但是呢還缺少歌曲中一個特別重要的聲音,是什么聲音呢?生:沙沙沙師:低音聲部是在模仿什么聲音呢?生:風的吹動竹葉的聲音(沙沙沙)師:讓我們先進行一個節奏小練習,歌曲中是用什么節奏模仿風的吹動竹葉的聲音呢【節奏練習+休止符講解】節奏練習,加入聲勢律動加入“沙沙沙”歌詞練習師:在低音聲部還加入了頓音記號。加入頓音記號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講解頓音記號】師:讓我們一起學習第三聲部,讓歌曲更加豐富【學唱第三聲部】師:在演唱時,聲音要輕巧,模仿風吹過竹林發出的聲音。體現頓音記號的作用哦。師:學會演唱后,讓我們用沙錘為歌曲加入竹林的沙沙聲吧。【部分學生加入沙錘伴奏】師:現在讓我們把三個聲部融合,一起學唱歌曲吧。分組3組演唱,低音聲部加入沙錘,完整演唱歌曲教師指導合唱技巧,學生體會聲音的和諧之美。互換聲部練習。師:大家演唱得真好聽,你想象一下竹林里除了風聲還有什么聲音呢?生:水流聲、鳥鳴聲、蟲鳴聲等聲音。師:你可以加入大自然的聲音嗎?【學生創編歌詞】師:讓我們加入大自然的聲音再次演唱歌曲吧。【演唱創編歌詞】三、總結《風吹竹葉》這首歌曲展現了竹林深處的客家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在生活中,有很多美麗的風景,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