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案教材分析:《大陽出來喜洋洋》是一首描繪上山砍柴、愉快勞動的四川民歌。歌曲形式簡單、樂觀、爽朗,表達了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按照民歌的分類,它屬于山歌中的一種。其音樂清新質樸,旋律較自由。全曲音域只有六度,歌曲大多一字一音,節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長音抒發情感,音樂悠長舒展。句間夾用的襯詞 “啰兒”“郎郎扯光扯” 等,來自趕牛的吆喝聲和鑼鼓聲,流露出歌者愉悅自得的心情,使這首山歌更加生動形象。作曲家黎海英將它改編為獨唱曲。歌唱家們富有熱情和濃郁的四川鄉土氣息的演繹,更是讓這首民歌成為音樂舞臺上常演的曲目之一。教學目標:1、能用清晰、明亮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演唱重慶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2、了解山歌的特點,并能夠結合山歌風格特點演唱,體驗同一首民歌的不同演唱形式,帶來的不同風格。3、學唱簡譜及樂譜中出現的“上波音”、“連音線”等樂理知識。4、在學唱歌曲的過程中知道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并喜愛民歌,明白我們幸福的生活是要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的。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難點:了解山歌的特點,并能夠結合山歌風格特點演唱上波音的演唱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中國地大物博,富源遼闊,我們有萬里長城,我們有長江黃河,56個民族團結一家、安定祥和,因為受生活地域性和風俗人情的影響,他們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歌唱風格,我們把各民族帶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歌曲稱為“民歌”。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了哪些地方的民歌?你們了解民歌的具體分類嗎?中國的民歌按照體裁形式可以分為三大類:勞動號子、小調、山歌【講解勞動號子】(設計意圖:可以展開講解,也可以簡單講解)同學們,我們從這種類型的名稱中就可以得知,勞動號子就是勞動人民在勞動過程中編唱并直接服務于勞動的歌曲。它的音樂大多堅實有力,粗獷豪邁,歌詞一般比較簡單,但節奏感強,勞動者可以隨著節奏調整身體的協調性。也是在民歌中產生最早的一種。比如:民間的“打夯歌”“劃船歌”等等。小調:小調是產生在群眾日常生活的休息、娛樂、集慶等場合中的民間歌曲,這種類型是流傳最廣泛、普遍的一種形式。小調歌曲大都抒情細膩、婉轉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江蘇等地的“茉莉花”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二、講授新課師:我們簡單了解了不同種類的民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同學們請你們聆聽歌曲,你來聽一聽并總結,山歌演唱有怎樣的特點?【聆聽歌曲】生:聆聽并總結【講解山歌】山歌是產生于山野勞動和遼闊寬廣的大自然環境中,聲調高亢、嘹亮、節奏自由、較為熱情奔放抒發感情特點的民歌。代表作品有:陜北的“信天游”、甘肅、寧夏、青海的“花兒”等。師:請同學們討論歌詞中表達了怎樣的場景?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呢?生:回答師:《太陽出來喜洋洋》,是重慶兒童上山砍柴時唱的山歌,音樂清新質樸,旋律較自由,節奏明快;表達了兒童們樂觀爽朗,熱愛勞動、熱愛山區生活的情感。師:了解了歌曲的所表達的場景,大家思考一下,為什么重慶人們聽到“太陽出來”的消息會感到“喜洋洋”呢?生:討論回答師:重慶又被稱為“霧都”“山城”,市區依山而建,冬暖夏熱,雨量充沛也因濕度大而多霧。師:聆聽歌曲,你注意到括號里的歌詞了嗎?【聆聽歌曲】生:襯詞師:歌曲中的“啰兒”“郎郎扯匡扯”當地的民族特色語言。模仿吆喝聲和鑼鼓聲的象聲詞。我們來模仿一下吧。【模仿+講解襯詞作用】師:我們先來朗讀一遍第一段歌詞,感受歌詞中帶有地方特色的語言習慣。接下來我們再次聆聽歌曲,在襯詞處加入拍手律動吧。【聆聽歌曲+律動】師:剛才通過歌詞語言習慣,我們已經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熱情與豪邁之情,在剛才的律動中,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個音樂記號呢?【講解上波音】師:那么加入上波音后,歌曲情緒有什么變化?【聆聽對比旋律】生:描述感受師:觀察歌曲這兩句歌詞,你覺得去勞動的路途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來觀看一個小視頻,了解“山城重慶”的獨特魅力。【觀看視頻】師:還有一個音樂知識叫做連音線。【講解連音線】師:你們想來學一學,感受山歌的無窮魅力嗎?【教師逐句教唱歌曲簡譜,注意教學重難點】彈琴教唱,學生跟唱強調休止符的演唱,跟琴完整演唱演唱時情感指導,結束句帶有呼喊性分組練習,男女生旋律和襯詞分組演唱師:同學們,你們說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辛苦嗎?可他們還唱著豪邁、熱情的山歌,我們可以看出樵夫們身上怎樣的品質?(樂觀、積極地人生態度)。師: 歌詞最后一句說:只要我們多勤快,不愁吃不愁穿,說明什么?生:我們的幸福生活是要我們通過自己的雙手來創造的。總結我們通過歌曲學習山歌《太陽出來喜洋洋》了解到重慶兒童樂觀爽朗,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的情感。山歌還有許多其他種類例如:陜北的“信天游”、甘肅、寧夏、青海的“花兒”等,希望大家課后可以繼續了解山歌的魅力。【齊唱歌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