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巴中市2024年秋七年級上冊期末考試歷史道德與法治試卷巴中市2024年秋七年級期末考試歷史·道德與法治試卷(滿分200分120分鐘完卷)班級:姓名: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班級、姓名填寫清楚。2所有題在答卷規定的位置作答,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卷和答卷交監考老師。歷史(100分)一、選擇題(60分,每小題3分)1.我們一般將史料分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歷史事件發生時所產生和記錄的原始資料;后者是指經過后人運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詮釋。研究北京人時,可以作為第一手史料的是()A.北京人頭部復原圖B.考古現場的影像資料C.北京人頭蓋骨化石D.歷史學家的著述2.中國被公認為世界稻作農業的重要發祥地,但關于稻作的具體起源地一直存在爭論。隨若稻作考古工作的進展,長江中下游起源說得到更多學者的支持和認可??梢杂∽C這一觀點的考古遺址是()A.元謀人遺址B.河姆渡遺址量C.半坡遺址D.山頂洞人遺址3.在距今4000多年前位于黃河中游的某遺址中,考古人員發現了宮殿區、倉儲區、普通居民區、墓葬區、觀象祭祀臺、手工業作坊區等明確的功能分區。據此可知,該遺址(A.處于打制石器時代B.開始出現階級分化1C.具備早期國家形態D.體現多元一體格局4.利篇是迄今所見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因其銘文中有武王征商字樣,又被稱為“武王征商籃”下列與此相關的戰爭是()A.牧野之戰B.巨鹿之戰C.淝水之戰D.涿鹿之戰利簋及銘文5.“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悠悠”這種朗朗上口的嘲代歌謠可以幫助我們對歷史進行更好的記憶和理解。導致“春秋戰國亂悠悠”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B.諸侯勢力的不斷崛起C.生產力水平的提高D.諸侯競相爭霸局面的出現6.史書記載西周初年有800多個諸候國,到了春秋初年,還剩170多個,而到戰國初期只有十幾個諸侯國了,最終如下圖所示。這表明,在爭霸與兼并的過程中A.民族交融逐漸加強B.國家逐漸走向統C.社會經濟高速發展D.百家爭鳴文化繁榮雄7?!独献印分械拿洹爸未髧襞胄□r”,“烹小鮮”意指不可攪動太繁,否則魚肉易碎,治國也不可政令繁苛多變。該名言體現了老子的治國理念是()A.禮治B.“兼愛”“非攻”C.仁政治國D.無為而治七年級歷史·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