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千克、克、噸第2課時 1噸有多重【教學內容】教材第47~48頁例題及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1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概念。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3.能運用“千克、克、噸”的有關知識估計一些物體的質量,提高估計能力,感受質量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重點難點】重點: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噸的質量概念。難點: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你能看圖講故事嗎?學生看圖,在小組內講故事。二、探究新知。1.認識“噸”。師:從上面的故事中,你對“噸”這個質量單位有了哪些認識?預設:“噸”是一個很大的質量單位。師:1噸到底有多重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2.初步感知1噸有多重。師:看圖,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預設:1名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40名同學的體重約是1噸。師:1名同學的體重約是25千克,10名同學的體重約是多少千克呢?預設:10名同學的體重約是250千克。師:40名同學的體重約是多少千克呢?預設:40名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師:40名同學的體重既可以表示為1000千克,也可以表示為1噸,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預設:可以得出1噸=1000千克。師:想一想,還有哪些物品重1噸呢?(課件出示100千克1袋的糧食)預設:1袋糧食重100千克,10袋就是1000千克,1000千克=1噸,10袋糧食重1噸。3.發現生活中的“噸”。師:說一說,生活中你在哪里見到過“噸”?預設:起重機身,卡車車身、橋梁旁的警示牌等地方……師:計量較重或大宗物品的質量時,通常用“噸”作單位,“噸”可以用字母“t”表示。師:在哪些地方用“噸”作單位,哪些地方用“千克”和“克”作單位呢?預設:計量很重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作單位;計量較重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千克”作單位;計量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4.正確使用質量單位。填上合適的單位(克、千克、噸)。師:在上面的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質量單位。預設:一卡車貨物重3噸,一桶食用油重2千克,一支牙膏重50克,一頭牛重250千克。師:說一說,如何填寫合適的單位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總結:關注物體的質量和題目中給的數據;借助熟悉的參照物(對比物);用排除法,選擇合適的單位。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第48頁第1~3題。2.想一想,填一填。四、知識拓展。課件出示教材第48頁“你知道嗎?”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質量單位的知識,擴大知識面。五、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六、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1噸有多重噸(t)1噸=1000千克1t=1000kg【教學反思】質量單位“噸”這個概念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通過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可以很快地把抽象的概念與學生熟悉而又感興趣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并且產生了新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新問題去探究身邊以往不太關注的事物,把“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通過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探究、交流,構建關于“噸”的新知。但是“噸”還是比較抽象,在學生頭腦中不是很具體,如果能通過多種形式來讓學生盡可能地感知質量單位“噸”會更好一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