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千克、克、噸第1課時 有多重【教學內容】教材第45~46頁例題及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具體生活情境,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進行簡單的換算。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能根據生活實際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3.能運用千克和克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質量單位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重點難點】重點: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難點:在理解1克和1千克的基礎上,估量物體的質量。【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自己的體重嗎?(知道)那你的體重是如何得來的呢?預設:用稱稱出來的。師:想知道物體的具體質量,我們一般會借助工具來測量,你知道下面這些測量工具的具體名稱嗎?預設:電子秤、體重稱、天平、臺秤、彈簧稱。師:稱是用來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也和我們這節課所學新知有關,接下來,就讓我們開啟今天的學習之旅吧!二、探究新知。1.認識千克和克。師:看圖,圖中的淘氣和小鳥分別在做什么?預設:稱體重。預設:他們的體重分別是多少?預設:淘氣30千克,小鳥50克。師:淘氣和小鳥誰更重呢?50大于30,難道小鳥比淘氣重嗎?預設:不對,淘氣肯定比小鳥重,30和50的單位是不一樣的。師:生活中,我們常用千克和克來表示物體有多重。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1)感知1千克有多重。師:你知道臺秤圓盤上的刻度和數字表示的意思嗎?指針指向“1”,表示什么意思?預設:1大格表示1千克。指針指向數字幾,稱上的物品就重幾千克。指針指向“1”,表示所稱物品重1千克。教師將提前準備好的2袋鹽放到臺秤上,指針正好指向“1”。師:這兩袋鹽剛好重1千克,大家輪流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學生輪流掂重。師:現在同學們大概知道1千克有多重了吧。老師這里有一些蘋果和一些雞蛋,那請你估一估,幾個蘋果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幾個雞蛋的質量大約是1千克?同學們估完后再稱一稱,驗證自己估得是否準確。稱完后用袋子裝好1千克的蘋果或雞蛋再掂一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用老師準備好的物品和臺秤進行探究。預設:4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16個雞蛋大約重1千克。師: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千克來進行稱量呢?預設:洗衣液,大米……師:計量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表示。(2)感知1克有多重。師:老師這里有1枚2分錢的硬幣,現在,我們來稱一下它的質量。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天平,先簡單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再測量2分硬幣的質量。師:1枚2分硬幣正好重1克,大家輪流來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有多重。學生輪流掂重。師:現在同學們大概知道1克有多重了吧。那請你估一估,幾個曲別針質量大約是1克?幾粒黃豆的質量大約是1克?請同學們先估一估,估完后再稱一稱,驗證自己估得是否準確。稱完后拿起1克曲別針或黃豆,再掂一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輪流用老師準備好的物品和臺秤進行探究。預設:3枚曲別針大約重1克,10粒黃豆大約重1克。師: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克來進行稱量呢?預設:比如1塊肥皂約重100克,1顆草莓約重10克,1個足球約重400克……師:計量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千克與克的換算。師:觀察上圖,你有什么發現?預設:從圖中可以看出,臺秤的刻度指向了“1”,而它所用的單位是千克,所以這壺油的質量是1千克。預設2:我發現這壺油標注的質量是1000克。師:這壺油,既可以表示為1000克,也可以表示為1千克,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預設:可以得出1000克=1千克。師: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重1千克?學生自由發言。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質量。師:找一些物品掂一掂,估計一下有多重,再稱一稱。學生展開小組活動。三、鞏固運用完成教材第46頁第1~6題。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有多重千克(kg) 克(g)1千克=1000克【教學反思】認識質量單位,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質量單位的名稱和單位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個單位實際有多重,能夠在實際中運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掂一掂、稱一稱、說一說等活動,了解1千克、1克大約有多重,把抽象的1千克、1克與生活中的具體物體相聯系,形成表象,從而初步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