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除法第4課時 猴子的煩惱【教學內容】教材第8~9頁例題及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2.探索并掌握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計算方法。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重點難點】重點: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的意義。難點: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觀察上面三幅圖,你能獲取哪些數學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預設1:第1幅圖,3只猴子分6個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幾個?預設2:第2幅圖,3只猴子分3個桃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幾個?預設3:第3幅圖,1個桃子也沒有,3只猴子可以分到桃子嗎?師:你能列式計算嗎?預設1:第1幅圖,6÷3=2(個)預設2:第2幅圖,3÷3=1(個)預設3:第3幅圖,0÷3=?沒學過怎么計算。探究新知。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師:一個桃子也沒有,3只猴子自然誰也得不到桃子,所以,0÷3等于多少呢?預設:0÷3=0(個)。師:想一想,0個桃子,10只猴子來分,如何列式?20只呢?預設:0÷10=0(個),0÷20=0(個)。師:通過剛才的分析計算,你有什么發現?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自己的發現: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2.探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中間有0)”的筆算方法。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桃子?師:現在有306個桃子,平均分給3只猴子,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桃子?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預設:要求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個桃子,用除法計算,列式為306÷3。師:請你試著算一算。學生先獨立計算,再小組內交流,交流結束后小組派代表匯報。預設1:口算,300÷3=100,6÷3=2,100+2=102。預設2:用豎式計算,師:兩種方法都計算出了306÷3=102,這兩種方法之間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嗎?預設1:第一種方法是橫式口算出來的,第二種方法是列豎式計算的。預設2:我發現兩種方法之間有聯系。300÷3=100,就是豎式計算的第一步,在豎式的百位上商1;0÷3=0,是豎式的第二步,在豎式的十位上商 0;6÷3=2,是豎式的第3步,在豎式的個位上商 2,所以306÷3=102(個)。師:豎式過程中的0可以省略,這個豎式可以簡寫為:學生可能會提出問題:為什么豎式過程中的0可以省略,數位對齊即可,而結果中的0卻沒有省略呢?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因為0除以任何不為0的數都得0,過程中的0可以不用寫,但是結果的0起著占位作用,不寫就變成了兩位數,而結果是三位數,所以結果中的0是一定要寫的。3.探究“三位數除以一位數(被除數末尾有0)”的筆算方法。師:看一看,這道除法算式與我們前面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預設:這道題被除數的末尾有0。師:自己試著算一算,再說一說自己的計算方法。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交流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板演。預設1: 預設2:師:上面兩位同學的計算方法正確嗎?預設:第1種計算方法正確,第2種錯誤,前面都學了,因為結果的0起著占位作用,所以結果中的0是一定要寫的。師:同學們說得對,結果中的0是不能省略的。現在,請試著將上面正確的計算方法簡化一下。預設:教師課件演示豎式計算的每一步過程,并向學生明確:因為0除以6等于0,所以最后一步可以口算,直接商0,省略后計算更簡便。總結方法。師:你能對306÷3=102,840÷6=140,這兩類算式的計算方法進行一下總結嗎?學生舉手發言。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補充并總結:(1)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中間有0的豎式計算:當被除數百位上正好被除盡且十位上的數是0時,就在商的十位上商0占位。(2)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末尾有0的豎式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十位正好除盡,被除數的個位又是0,可以直接在商的個位上商0占位。三、鞏固運用1.完成教材第9頁第1~5題。2.為迎接“三八”婦女節,某公園工作人員將2枝百合和4枝康乃馨扎成一束,擺成一條鮮花長廊,一共用去840枝花。其中百合有多少枝?3.植物標本能保存植物的形狀與色彩,便于我們觀察和研究,有些植物標本還具有收藏的價值。某小學三、四年級學生共收集了450個植物標本,三年級收集的個數是四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各收集了多少個?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猴子的煩惱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教學反思】本節課從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出發,類比遷移新知識。通過小猴分桃這個情境,引導學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然后教學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通過不同角度的思考,讓學生體會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突破計算中的難點。通過練習環節,讓學生加深理解,這樣不僅為學生留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而且有利于學生認識到商中間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把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