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 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 試題卷(開卷)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一、單項選擇題(每題 2分,共 30分)1.答案:D解析:學農研學活動能讓學生轉變勞動觀念、提高技能、養成親社會行為、促進健康成長,但不會提高經濟收入,①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2.答案:A解析:網絡直播賣貨促進經濟發展,B選項微信紅包拉票是不良行為;C選項論文抄襲違法;D選項 “碼上提”建議屬于民主政治方面,不是經濟活力體現。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3.答案:D解析:社會秩序靠道德、紀律、法律等維持,并非僅靠國家強制力,A、B、C選項關于社會秩序和規則的說法正確。評分標準:選 D得 2分。4.答案:D解析:“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體現語言文明、以禮待人,A 選項強調積累;B選項是換位思考;C選項是誠信。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5.答案:A解析:“六尺巷” 故事體現謙和禮讓、尊重的重要性,能減少摩擦信任,但不能杜絕矛盾,④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6.答案:B解析:漫畫啟示青少年善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A選項青少年不能嚴懲違法行為;C選項曝光隱私違法;D選項應向相關部門求助,不一定是公安局起訴。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7.答案:C解析:②將他人財物據為己有侵犯財產權,③出版社侵權,都適用民法典;①網絡詐騙涉及刑法;④起哄打鬧受治安管理處罰,不屬于民法典范疇。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8.答案:C解析:謝華安、程泰寧、姚志誠都體現對工作的責任擔當和持之以恒的精神,A、B、D選項不全面。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9.答案:A解析:郝素云參加志愿服務體現責任擔當、服務社會等,B選項憂國憂民不突出;C選項持之以恒未體現;D選項挑戰權威無關。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10.答案:A解析:開通舉報電話說明維護國家安全是公民義務,B 選項錯誤;C 選項 “杜絕” 間諜行為不可能;D選項我國首要工作是經濟建設。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11.答案:C解析:交警宣講讓我們認識到要增強交通安全意識,A 選項不造成事故也可能違法;B選項違法行為不一定受刑罰;D選項過馬路不能只看交警。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12.答案:B解析:國家安全利益高于一切,維護國家安全人人可為,軍隊是重要維護力量,但維護國家安全是公民義務不是權利,④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13.答案:D解析:就業形勢嚴峻啟示我們端正擇業觀、認識職業平等、順應時代創業,②“只要掙錢”觀念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14.答案:B解析:包河區的勞動教育活動能開闊視野、提高素養,A 選項忽略課堂學習錯誤;C選項創造經濟效益不是主要目的;D選項培養大國工匠不準確。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15.答案:A解析:青少年應關心祖國發展、擔當使命,③專注學習不管國家錯誤;④青少年不能采取穩增長等措施,這是政府職責。評分標準:選對得 2分。二、非選擇題(共 70分)16題(1)答案:示例:科技之旅,點燃創新夢想。(2分)解析:主題應圍繞活動 2 中科技大學的科技元素和激發學生對科技的情感與追求來擬定。評分標準:主題符合要求、語言簡潔得 2分。(2)答案:社區志愿服務,如關愛孤寡老人、環保宣傳等;參觀科技館、博物館等文化場館;參與手工制作、烹飪等勞動實踐。(4分)解析:推薦的活動形式要具有實踐性和可行性,能讓學生在不同方面得到鍛煉。評分標準:每點 2分,答出兩點即可。(3)答案: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增長知識,如在農耕活動中了解農業知識;培養親社會行為,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志愿服務中關愛他人;激發愛國情感,在參觀紀念館等活動中體會先輩精神;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在各種實踐中鍛煉動手和思維能力。(6分)解析:從知識、情感、能力等角度分析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評分標準:每點 2分,答出三點即可。17題(1)答案:結論:網絡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解讀:網絡為我們提供便捷的生活方式,如網上預約門票、購買文創產品等,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打破時空限制,讓我們能獲取豐富信息,拓展知識視野。(6分)解析:結論從微鏡頭一的便利和微鏡頭二的違法案例得出;解讀從網絡對生活方式和信息獲取的積極作用分析。評分標準:結論 2分,解讀 4分。(2)答案:該網友觀點錯誤。直播帶貨欺騙消費者是違法行為,但應根據其行為的性質、情節嚴重程度等依據法律來判定處罰方式。對于一般違法行為,由行政部門進行行政處罰,如三只羊公司受行政處罰;只有構成犯罪的嚴重違法行為才由法院判刑。我們要正確區分不同違法類型及相應處罰。(4分)解析:先判斷觀點錯誤,再說明理由,依據違法性質和法律規定闡述不同處罰方式。評分標準:判斷 1分,理由 3分。18題(1)答案:自身因素:沉迷網絡游戲,缺乏自律能力,法治觀念淡薄;家庭因素:可能缺乏家庭監管和教育引導;社會因素:網絡游戲的不良誘惑等。(4分)解析:從自身、家庭、社會等方面分析小林犯罪的原因。評分標準:每方面 2分,答出兩方面即可。(2)答案:小平和小安的觀點都是錯誤的。面對違法犯罪分子,既不能忍氣吞聲,這樣會助長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使自己的合法權益持續受到侵害;也不能盲目拼打,這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我們要在保護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機智靈活地與犯罪分子斗爭,如及時報警、記住犯罪分子特征等。(4分)解析:先判斷觀點錯誤,再分別說明兩種觀點的錯誤之處,最后提出正確做法。評分標準:判斷 1分,理由 3分。19題(1)答案:學生:努力學習,遵守學校紀律;子女:孝敬父母,關愛家人。(4分)解析:列舉常見角色及對應責任,符合實際即可。評分標準:每個角色及責任 2分。(2)答案:樹立責任意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勇于承擔責任,不推諉、不逃避;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增強履行責任的能力;在承擔責任中實現自身價值。(4分)解析:從意識、態度、能力、價值等方面闡述如何做負責任的人。評分標準:每點 1分。(3)答案:小敏的觀點錯誤。中學生不僅要對自己負責,還要對班級、社會等負責。在班級中,積極參與班級事務能培養團隊合作精神、責任感等,促進自身全面發展,同時也有利于班級的良好運行。我們應正確認識自己的責任,積極承擔。(6分)解析:先判斷觀點錯誤,再說明理由,強調中學生對班級等的責任及積極影響。評分標準:判斷 1分,理由 5分。20題(1)答案:③②④①(2分)解析:活動流程應先討論主題分組,再收集整理材料,接著展示分享,最后評選優秀小組。評分標準:順序正確得 2分。(2)答案:大部分受訪者認識到國家安全與公民息息相關,但對國家安全體系內容了解不足,且近半受訪者未參加過相關教育活動,說明需要加強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提高公民對國家安全的認識和素養。(4分)解析:分析調查結果,得出關于公民國家安全意識和教育的結論。評分標準:分析合理得 4分。(3)答案:文化利益、生態利益(4分)解析:龍門石窟加固涉及文化利益,穩定糧食產量與生態利益相關,從相關知識和實際意義判斷。評分標準:每個 2分。(4)答案:示例: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國家安全知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自覺遵守國家安全法律法規,不做危害國家安全的事。(4分)解析:圍繞增強意識、學習知識、遵守法律等方面補充倡議書內容。評分標準:每點 2分,答出兩點即可。21題(1)答案: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相輔相成。國家利益反映廣大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現,如國家強大能保障人民的安全、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等;人民利益的實現離不開國家利益,只有國家繁榮昌盛,人民才能安居樂業,像經濟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分)解析:闡述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相互關系,結合實例說明。評分標準:關系闡述 2分,實例 2分。(2)答案:網絡為市民參與民主政治提供便捷渠道,方便市民表達意見和建議,使政府能更廣泛地了解民意;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提高政府決策質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務人民。(4分)解析:從民意表達和政府決策兩個方面分析網絡征集民生實事的好處。評分標準:每點 2分。(3)答案: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理想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結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關注國家發展,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4分)解析:從理想、學習、創新、責任等角度說明青少年承擔歷史使命的做法。評分標準:每點 1分。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卷(開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注意事項:本試卷滿分100分,答題時可參考道德與法治教科書及其他資料,但應獨立思考,誠信答題,不相互討論,不相互借閱教科書等資料。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4個備選答案中,只有1個是最符合題意的。請選出正確答案并將其序號填入題后括號內。共30分,15小題,每小題2分)題號56789101112131415%答案1.包河區某中學多年來堅持組織開展學農研學活動,讓學生走進農村走向農田,幫助農民收割莊稼,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開展此活動有利于學生() ①體驗勞動生活,提高經濟收入②轉變勞動觀念,提高勞動技能③了解社會,養成親社會行為④積極融入社會,健康成長如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24年3月22日,第5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發布,顯示當前我國互聯郎網應用持續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賦能,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下列現象體現網絡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的是()A.網絡直播為山區賣貨拓寬了銷路9長B.線上投票的便捷,催生微信紅包拉票行為C.復制和粘貼技術,大幅度提高了論文產量D.通過掃民生碼,實現建議“碼上提”州3.在公園,我們能看到這樣的牌子:“芳草萋荽,踏之何忍?”在圖書館,我們能見到這樣的提醒:“這里最需要你的安靜!”在汽車站,我們能看到這樣的橫幅:“自覺排隊,文明杯候車。”下列理解錯誤的是()A.社會正常運行需要秩序B.維護社會秩序離不開規則相C.規則明確社會秩序的內容D.規則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4.下列體現以禮相待,以情感人的選項是(A.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D.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5.202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時,來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桐城,走進這條六尺巷,巷口,矗立的太湖石,鐫刻著一首打油詩:“千里修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從中感悟“六尺巷”魅力()①“讓墻”體現了謙和禮讓②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的前提③尊重能減少摩擦,增加信任④尊重可以杜絕一切矛盾發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善用法律是公民法治觀念的重要體現。漫畫(題6圖)對青少年的啟示是(A.敢于斗爭,嚴懲違法行為趙B.善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C.講究策略,曝光商家隱私D.依法求助,向公安局起訴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月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pdf 試題卷(開卷)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