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州市 2024 - 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題 3分,共 60分)1.答案:B解析:研學活動讓學生走進生活,能使其感受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A選項 “迅速提高”不現實;C選項 “全面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不準確;D選項 “完全擺脫學校要求”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2.答案:C解析:餐館提供食物、單位捐款捐物、老干部參與志愿活動都體現親社會行為;小杰給奶奶做飯是家庭內部行為,不屬于親社會行為,②不符合。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3.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 “互聯網 +”應用體現網絡為經濟注入活力、讓生活更便利;①抵制不良信息未體現;③民主政治進步材料未涉及。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4.答案:B解析:專項行動整治網絡問題,能凈化網絡環境,規范公民網絡行為;A 選項 “杜絕”過于絕對;C選項調整人際關系不全面;D選項完善法律體系不是主要目的。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5.答案:A解析:葉某行為擾亂秩序被處罰,說明維護社會秩序依靠規則;B選項法律更具強制約束力;C選項與題意不符;D選項行政拘留不是刑事責任。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6.答案:B解析:“靜音車廂”服務說明自由受規則約束;A選項違反規則不一定受刑事處罰;C選項規則與每個人相關;D選項遵守規則靠自律和他律。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7.答案:A解析:崔哲幫助他人的行為體現尊重他人、換位思考;B選項滿足自我錯誤;C選項誠實守信不突出;D選項與題意不符。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8.答案:C解析:圖中現象需要文明禮讓有序來解決;A選項關愛弱勢群體不恰當;B選項志愿服務未體現;D選項尊重隱私無關。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9.答案:B解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體現誠信,B選項符合;A 選項體現志向;C選項體現勤奮;D選項體現責任。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0.答案:D解析:三只羊公司受行政處罰,其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A選項民事違法主要涉及民事糾紛;B、C選項不符合。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1.答案:D解析:小陳的說法符合防微杜漸觀點;A 選項小錯不斷可能發展成大錯;B選項 “法不責眾”錯誤;C選項無心之失也可能引發問題。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2.答案:A解析:張桂梅校長的事跡體現無私奉獻、不計回報;B 選項創辦女子高中不是法定義務;C選項 “確保所有學生圓夢”過于絕對;D選項 “只為獲得榮譽”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3.答案:A解析:外賣小哥和車主的行為體現誠實守信、勇擔責任、關愛他人;③熱愛祖國、④孝親敬長不明顯。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4.答案:D解析:撤僑行動體現國家富強對人民利益的保障;A 選項 “所有利益” 錯誤;B選項邏輯關系錯誤;C選項 “完全一致”不準確。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5.答案:B解析:孫穎莎的話啟示我們要樹立國家利益至上觀念;A選項個人不能決定國家未來;C、D選項與題意不符。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6.答案:D解析:利用無人機巡查飲用水資源地是生態安全,不是文化安全,D選項錯誤;A、B、C選項對應正確。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7.答案:B解析:組織防災應急疏散演練主要是安全教育,不是國家安全方面,B 選項符合;A、C、D選項都可用于國家安全教育。評分標準:選 B得 3分。18.答案:B解析:經濟數據增長體現祖國發展令人自豪,讓人對未來充滿信心;A 選項中國經濟總量不是世界第一;C選項民主法治未體現;D選項 “毫無挑戰”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9.答案:A解析:勞動是財富和幸福源泉,A 選項正確;B選項崗位不同勞動不同;C選項腦力和體力勞動者都有價值;D選項 “一定成功”過于絕對。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20.答案:D解析:材料體現青年對國家的重要性,青年興則國家興等,③④正確;①大國工匠和科研專家不是唯一棟梁;②青年在成長過程中就可為國家做貢獻。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二、非選擇題(共 40分)21題(1)答案:網絡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如小清利用網絡學習、購物、交流等;網絡為文化傳播搭建新平臺,小清通過網絡宣傳家鄉文化。解析:從材料中小清的網絡行為歸納網絡在生活和文化傳播方面的作用。評分標準:生活便利 2分,文化傳播 2分,共 4分。(2)答案:小清的觀點是錯誤的。上網雖然是我們的權利,但自由不是絕對的,需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許的范圍內行使。青少年身心發展不成熟,容易沉迷網絡,“青少年模式”是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能幫助我們合理利用網絡,避免受到不良信息影響,促進健康成長。我們應正確看待并遵守相關規定。解析:先判斷觀點錯誤,再闡述自由與規則的關系,說明 “青少年模式” 的意義,最后表明態度。評分標準:判斷 1分,自由與規則關系 2分,“青少年模式”意義 2分,態度 1分,共6分。22題(1)答案:誠信是一種道德規范和品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民法中遵循誠信原則,說明誠信是民事活動的重要原則。對于個人,誠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失信會在生活各方面受到限制;對于企業,誠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失信會影響企業發展。所以誠信無價,我們要踐行誠信。解析:從道德、民法、個人、企業等角度分析誠信無價的原因,并得出踐行誠信的結論。評分標準:誠信的傳統美德和民法原則 2分,個人和企業角度 4分,共 6分。(2)答案: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林某從沉迷游戲、抄襲作業等不良行為發展到犯罪,警示我們要防微杜漸;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要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及時改正錯誤。解析:圍繞認清危害、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從小事做起、接受教育等方面提出防范措施。評分標準:每點 2分,共 8分。23題(1)答案:說明我國在國家安全方面取得顯著成就,社會長期穩定,人民安全感高,中國是世界上較安全的國家之一,體現了我國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和成效。解析:分析材料中數據和內容,總結出我國國家安全的成就。評分標準:國家安全成就 4分。(2)答案:國家利益是一個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生存需求和發展需求的總和,關系民族生存、國家興亡。在沈忠芳的事跡中,他為了國家利益,放棄個人利益,投身國防事業,默默奉獻。我們應樹立國家利益至上觀念,在面對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時,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堅決維護國家利益。解析:先解釋國家利益的含義,再結合沈忠芳事跡說明如何處理國家和個人利益關系,最后得出我們的做法。評分標準:國家利益含義 2分,結合事跡 2分,我們的做法 2分,共 6分。(3)答案:示例:我們要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認真學習有關國家安全和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增強維護國家安全的法治意識;嚴格遵守有關國家安全的法律規定,積極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定義務;通過各種方式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如發現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等。解析:從意識、學習、遵守法律、貢獻力量等方面填寫維護國家安全的倡議內容。評分標準:每點 2分,共 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試題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pdf 廣東省茂名市高州市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監測道德與法治試題.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