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8張PPT)1.2 人類活動與環境問題課時1課程標準1學習目標2核心素養3運用資料,歸納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結合實例分析具體環境問題說明環境問題所帶來的危害舉例說明應對環境問題的途徑綜合思維:說明產生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構想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人地協調:認識人類面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及其嚴重后果,并規范自己的行為,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公民意識。探究導入--復活節島的沒落距離南美大陸 3 700 千米的復活節島,是東南太平洋上一個孤零零的小島,面積只有 165 平方千米。2012 年,島上居民 5 761 人。復活節島上遍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巖(一種火山碎屑巖)雕刻而成。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藝精湛,是島上最具特色的風景。近年來,科學家通過考古研究,為我們勾畫出復活節島興衰的圖景。公元 4 世紀,島上開始有人居住。公元 8 世紀,島上人口過度增長,導致食物不足,資源緊缺,人們大量砍伐棕櫚樹,建造獨木舟下海捕魚。各部落為了爭奪有限的資源,沖突頻發。公元 12 世紀,島上人口達到頂峰。各部落推行首領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砍伐樹木用來運輸石像,也作為薪柴。15 世紀末,島上森林損失殆盡,居民墾荒種植谷物,但仍難以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較發達的文明開始衰落。公元 17世紀,島上人口衰減至頂峰時的 1/5,而且部落爭端連續不斷。20 世紀初,島上的生存條件已經非常惡劣,土著居民所剩不多。復活節島石像探究導入--復活節島的沒落四面為海,地理環境封閉位于南緯27度附近,亞熱帶季風氣候,受東南信風影響明顯海洋資源豐富地形中部較高,沿岸多平地陸上生物資源較為匱乏等。探究一:在世界地圖上找出復活節島,推測該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探究導入--復活節島的沒落土地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探究二:想一想,島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主要有哪些?探究導入--復活節島的沒落環境變化:自然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加上空間分布上的不平衡,隨著人口增長,必定會產生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協調措施:轉變發展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工農業;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轉變消費模式;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探究三:在該島文明興衰的過程中,其環境是如何變化的 議一議,應該怎樣協調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 環境與人類社會關系人類從自然界獲取所需的資源,并把資源轉化成消費品,以此滿足消費需求自然資源枯竭生態破壞產生超過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過度 索取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等)又被排放到環境中環境污染產生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超量 排放環境問題概述定義: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類活動作用于人們周圍的環境,引起環境質量下降或生態失調,以及這種變化反過來對人類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環境給人類社會提供物質與能量,當人類社會過度獲取時,會造成資源短缺;人類社會在獲取物質與能量時向環境排放廢棄物,帶來環境污染;人類社會在利用環境的過程中,不合理的方式帶來生態退化環境問題概述次生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由人類活動引發的環境問題。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發的環境問題類 型課堂活動--環境問題類型的判斷在下列環境問題中,哪些屬于原生環境問題?哪些屬于次生環境問題?說出你的判斷理由。火山噴發造成大氣污染。不適當的灌溉導致土地次生鹽漬化。地震引發的水質惡化。森林亂砍濫伐、草原過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濫捕濫殺動物造成動物數量和種群減少。原生環境問題次生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次生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環境問題概述環境污染人類在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向自然界排放的污染物超過了環境容量和自凈能力,使環境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而引起的環境問題。次生環境問題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環境問題概述次生環境問題森林破壞草場退化土地沙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破壞由于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資源而引起的生態失衡或自然資源枯竭環境問題概述0102030405全球氣候變化酸雨臭氧層破壞雨林破壞濕地減少全球環境問題全球環境問題:隨著人口增加,產業擴張和科技進步,人類對環境的改造和控制能力在不斷增強,一些環境問題已經波及全球,產生的危害日趨嚴重,成為當前人類社會共同關注的焦點案例延展--世界八大公害時間八大公害事件因現代化學、冶煉、汽車等工業的興起和發展,工業“三廢”排放量不斷增加,環境污染和破壞事件頻頻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發生了8起震驚世界的公害事件:(1)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30年12月),致60余人死亡,數千人患病;(2)美國多諾拉鎮煙霧事件(1948年10月),5910人患病,17人死亡;(3)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12月),短短5天致4000多人死亡,事故后的兩個月內又因事故得病而死亡8000多人;(4)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二戰以后的每年5 10月),煙霧致人五官發病、頭疼、胸悶,汽車、飛機安全運行受威脅,交通事故增加;案例延展--世界八大公害時間(5)日本水俁病事件(1952年 1972年間斷發生),共計死亡50余人,283人嚴重受害而致殘;(6)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1931年 1972年間斷發生),致34人死亡;280余人患病,(7)日本四日市氣喘病事件(1961年 1970年間斷發生),受害人2000余人,死亡和不堪病痛而自殺者達數十人;(8)日本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 8月),致數十萬只雞死亡、5000余人患病、16人死亡。1.在下列各類活動中不可能產生環境問題的是( )A.杜邦公司研究制造的氟、氯和碳的有機化合物B.法國沿海核電站的熱水排放C.運往某海港的油輪在途中發生泄漏D.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種植檉柳[A項中所提到的氟、氯和碳的有機化合物屬于氟氯烴基化合物,對大氣層中的臭氧有很強的破壞作用;B項中核電站的熱水排放會造成海洋污染;C項中油輪發生泄漏會造成嚴重的海洋石油污染;D項中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種植檉柳,能固定流沙等。]閱讀下列圖片,完成2~4題。2.圖片中的環境問題屬于原生環境問題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3.圖片中的環境問題屬于生態破壞的是( )A.①③ B.②④C.①② D.③④4.導致圖片③描述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A.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超過環境的自凈能力 B.人口快速增長C.科學技術的進步 D.氣候干旱5.對下列各地區環境問題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東北平原土壤酸化 B.西北草原退化C.華北平原土壤鹽堿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6.下列關于環境問題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B.自然災害不屬于環境問題C.環境問題都是全球性的D.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會導致環境惡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