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編花籃》教案教材分析《編花籃》 是一首優秀的河南民歌。描寫了一群農村姑娘為上山采摘牡丹花,而巧手編制花籃的情景,表達了姑娘們帶著花籃上山采摘牡丹花的喜悅心情。歌曲為一段體。四二拍子,宮調式,整個曲調依照河南方言行腔,加上前倚音的運用,使歌曲顯得輕松、活潑、愉快。歌曲中六度的大跳也富有河南地方戲曲的音調和唱腔特色,這也是歌曲具有濃郁地方民歌風格的鮮明體現,歌曲深受人們的喜愛。教學目標:1.通過歌曲的學習,感受河南民歌的(怎樣的)特色,激發學生進一步了解河南地區獨特音樂風格的欲望。2.通過聆聽、模仿、合作、對比、表演、感受河南民歌的風格,并能積極地學唱。3.在充分的聆聽過程中分析樂譜,并能唱出河南民歌的韻味;在學唱過程中掌握甩腔、裝飾音和滑音的唱法。(怎樣的音色——比較準確地,怎樣的情緒)教學重點:引領學生充分地挖掘旋律特點、歌詞特點,把握好歌曲的風格特點。教學難點: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的喜愛。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師生問好。二、導入新課1.聆聽歌曲。師:首先我們來聆聽歌曲,你來聽一聽,這首歌曲描述了什么樣的場景呢?生:聆聽并表達感受(編花籃、摘牡丹)師:編花籃市一首河南民歌,曲調歡快、剛剛我們聆聽歌曲,也聽到歌曲描述了一群姑娘上山采牡丹的喜悅心情,這是一首河南民歌,那么大家了解河南嗎?生:說說河南(風景、美食)師:我們來觀看一段視頻,一起走進河南。師:在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生:特色面食、古都等。2.了解河南牡丹。師:我們簡單了解了河南,河南不僅有著名的古都、有特色的面食,有河南的洛陽還被譽為牡丹之鄉。你們可知牡丹被喻為我國的什么嗎?生:國花。師:牡丹號稱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而河南洛陽的牡丹更是雍容華貴、艷而不俗、嬌而不媚,相當的漂亮。這光說啊太虛了,正所謂眼見為實。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一番。【播放牡丹花圖片】師:牡丹花美不美?漂不漂亮?師:正是因為牡丹花如此的美麗、漂亮。所以河南人們也多了一項娛樂活動,編個花籃去摘牡丹。為了表達他們喜悅、開心的心情,他們嘴里還哼著小曲。這小曲也就是河南特產之一——河南民歌!三、新課教學1.初聽歌曲《編花籃》。師:聆聽歌曲,你覺得哪句歌詞比較有特色呢?生:第一句師:為什么第一句很有特色呢?你有注意到樂譜上的裝飾音嗎?師:講解倚音。師:學生練習演唱歌曲第一句,加入倚音演唱師:在我們的音樂中出險次數特別多的還有一個符號,就是——圓滑線。師:講解圓滑線,并且練習圓滑線演唱學唱歌曲《編花籃》。師:教師逐句教唱歌曲。師:在演唱中,你有發現重復的歌詞嗎 生:朵朵花兒開的艷。師:為什么要重復這句歌詞呢?兩句在情緒上有什么樣的變化呢?生:說出自己觀點師:兩句歌詞一樣,但是節奏不一樣,第二句加入了附點音符,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師:重復是為了強調情感,在演唱中第二句應該更熱烈一些。生:練習演唱。3、欣賞歌曲。師: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你認為哪句更有河南特色呢?生:(引導學生說出最后一句)師:這句歌詞為裝飾襯詞,具有濃郁的河南民歌韻味。師:跟著旋律線我們一起來畫一畫,體會歌曲情緒吧生:跟隨旋律畫旋律線。跟隨伴奏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起伏。教師強調演唱時的情感和節奏等問題。四、總結河南民歌不僅風格鮮明,而且種類和數量也比較多,有些民歌還和民間舞蹈緊密結合,大家課后可以聆聽了解更多河南民歌。下課!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