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0張PPT)2.4 海洋空間資源開發與國家安全1課程標準23學習目標核心素養結合實例,說明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國家安全的影響。1.列舉各類型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方式。2.結合實例,說明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國家資源安全和國家海洋國土安全的影響。3.通過社會調查或觀看影像,體會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意義。教學分析1.結合實例,說明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范圍,并解釋開發利用海洋空間資源的困難和意義。(綜合思維)2.運用實例,分析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國家資源安全和海洋國土安全的影響。(人地協調)美國于2017年設計的海漂浮城市“自由號”長1372米,寬229米, 高107米,分為25層, 可供5萬人居住,學校、醫院、公園、機場等設施齊全。它以太陽能和波浪能為動力,可一直漂浮停留在海上,并隨時停靠。海上漂浮城市對人類開發海洋空間有什么重要意義 在面臨陸地空間過度飽和、人口爆炸、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等一系列挑戰的今天,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保障國家安全有哪些作用?情景導入目錄CONTENT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國家資源安全的影響對國家海洋國土安全的影響課后練習2341海洋空間資源開發Development of marine space resources01▋海洋開發背景(原因)背景1:海洋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第二空間。(第一空間為陸地)背景2:隨著人類開發利用技術的日漸成熟,海洋空間將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舞臺。三分陸地,七分海洋。隨著全球人口的不斷增加,路面空間越來越顯的窘迫,而廣闊的海洋空間給人類提供了新的開發場所▋海洋早期開發利用方式灘涂,是海灘、河灘和湖灘的總稱,指沿海大潮高潮位與低潮位之間的潮浸地帶,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間的灘地,時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灘地,水庫、坑塘的正常蓄水位與最大洪水位間的灘地面積。在地貌學上稱謂“潮間帶”。由于潮汐的作用,灘涂有時被水淹沒,有時又出露水面,其上部經常露出水面,其下部則經常被水淹沒。早期,人類對灘涂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呢?灘涂可開辟為鹽田,是鹽化工原料基地排鹽后灘涂可用來植樹造林、種植糧食和牧草灘涂可作為水產養殖場地灘涂風光可進行旅游開發灘涂的主要利用方式示例天津長蘆鹽場遼寧錦紅江蘇鹽城福建霞浦長蘆鹽場是我國三大鹽場之一,也是我國海鹽產量最大的鹽場,位于渤海岸,產量約占全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由長蘆漢沽鹽場、長蘆海晶集團、長蘆大清河鹽場、長蘆南堡鹽場等組成。其中,長蘆漢沽鹽場歷史最為悠久,前身為設立于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的蘆臺場,蘆臺場所燒造的鹽磚,為明清兩代皇室唯一御貢鹽磚,并成為首個中華老字號品牌海水稻(耐鹽堿水稻),是指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且單產可達300 kg/667 m2以上的一類水稻品種。海水稻是一種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間的普遍生長在海邊灘涂地區,具有耐鹽堿的水稻 ,比其他普通的水稻具有更強的生存競爭能力,具有抗澇、抗鹽堿、抗倒伏、抗病蟲等能力人類最初對海洋的開發利用主要為海岸和近海的漁鹽之利和舟輯之便,其中灘涂是海洋空間資源中人類開發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灘涂:位于大潮時高潮線以下、低潮線以上的亦海亦陸的特殊地帶,可為人類提供鹽田、耕地、水產養殖、旅游等多種服務。▋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氣象不穩定,洋流,海水腐蝕,海霧,海冰等深海海水海冰海面上適應黑暗、高壓、低溫、缺氧的環境抵御多變的海洋氣象狀況和海水的運動腐蝕性強破壞性大使海洋空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技術難度大、資金投入大、風險大▋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利用的意義問題一:按照海岸、海面、水體、海底的劃分,將圖中各項空間利用方式進行分類問題二:這些海洋空間利用方式中,哪些屬于已廣泛采用的,哪些屬于設想?海水淡化/養魚/拖網漁船,海運輪船等已廣泛采用。海底村,海上飛機場等屬于設想。問題三:結合目前我們廣泛利用的方式和未來的暢銷,海洋開發的意義在哪?緩解沿海地區人地矛盾開發海洋資源擴展人類生存空間價值條件海洋工程技術逐步提高建筑材料性能不斷改善大規模海洋空間利用應運而生海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已成為全球熱點對國家資源安全的影響Impact on national resource security02▋對國家資源安全的影響荷蘭圍海造地荷蘭從13世紀就開始圍海造地,是世界上圍海造地最有成效的國家之一。目前,荷蘭有1/5的國土是通過圍海造地獲得的。通過圍海造地,荷蘭的耕地面積擴大了1/3,躋身歐洲主要農業大國行列香港填海造陸香港國際機場位于香港特別行政區赤鱖角,1998年7月啟用,占地1255公頃,其中75%是填海造陸而成的。2016年4月,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填海工程獲批,計劃在現有機場以北填海拓地阿聯酋人工島朱美拉棕櫚島是阿聯酋迪拜棕櫚島工程所建的第一個人工島,目的是解決自然沙灘被開發殆盡的問題。該島始建于2001年,由一個棕櫚樹干形狀的主島、17個棕櫚葉形狀的半島和頂部新月形防波堤三部分組成。棕櫚樹的形狀能最大限度地擴展沙灘面積。香港,珠海,澳門跨海橋隧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千米,是迄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于一體,其中海底隧道約6.7千米,通車后,從香港到珠海的駕車時間由3個多小時縮減為半個多小時有效緩解陸上特別是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緊張的局面拓展陸地空間,改善陸地間的通達性海洋生物資源海洋化學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有效緩解陸上特別是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緊張的局面拓展陸地空間,改善陸地間的通達性開發海洋資源,豐富資源類型擁有海洋空間,緩解陸地上資源緊缺的局面,對保障國家安全意義重大▋案例分析--核電的好與壞輕原子核的融合和重原子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別稱為核聚變能和核裂變能,在聚變或者裂變時釋放大量熱量,能量按照核能-機械能-電能進行轉換,這種電力即可稱為核電。全球能源十分缺乏,為了響應節能、環保、減排,世界各國在大力加速發展核電能源.但是,核電生產后所產生的核廢料處理是一大難題,其具有極強的放射性污染。有效緩解陸上特別是沿海地區土地資源緊張的局面拓展陸地空間,改善陸地間的通達性開發海洋資源,豐富資源類型擁有海洋空間,緩解陸地上資源緊缺的局面,對保障國家安全意義重大節約日益緊缺的陸上土地資源,減少資源對陸地的威脅海底可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資源提供儲藏場所。▋對國家資源安全的影響俄羅斯西北部科拉半島的安德烈夫灣內,有3座“海底核墳墓”——海底核廢料儲存庫。這3座核廢料儲存庫分別于1982年和1983年投人使用,用于“臨時存放”2.1萬支廢棄的核燃料棒。對國家海洋國土安全的影響03▋海洋領土海洋國土:指在國家主權管轄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不僅包括一國的內水和領海,而且還包括該國管轄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是內水、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所有管轄海域的總稱。海洋國土是國土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國的內水、領海屬于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國家對其行使主權,對其內的一切人和物享有專屬管轄權在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上的國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權,只享有某些事項的管轄權和對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案例--釣魚群島神圣不可侵犯釣魚島,亦稱釣魚臺、釣魚嶼、釣魚山,是中國東海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島,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固有領土。位于北緯25°44.6′,東經123°28.4′,距浙江溫州市約358千米、福建福州市約385千米、臺灣基隆市約190千米,周圍海域面積約為17.4萬平方公里。2012年9月10日起,中國政府部門對釣魚島及附屬島嶼開展常態化監視、監測。▋案例--聯合國海洋公約海洋權益是國家在海洋上依法享有的政治、經濟、安全等各方面的權利和利益的總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一國在海洋國土范圍內主要享有如下權益。在毗連區,享有對海關、財政、移民和衛生的管制權;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享有勘探開發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享有對海洋環境保護和安全、海洋科學研究、海上人工設施建設的管理權。可依法開發海洋國土范圍內的石油、天然氣、可燃冰、海底多金屬結核等自然資源,發展礦產資源、漁業等海洋經濟產業;可依法在海洋國土范圍內采取外交、軍事等手段,防止發生海上軍事沖突,使海洋成為國家安全的國防保障;可依法在海洋國土范圍內開展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污染防治等活動,以認識海洋自然規律、保護海洋環境。此外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各國享有在公海航行、飛越、捕魚、科研、敷設電纜管道和建造人工島嶼、設施的自由權利。▋中國海洋領土概況約1.4萬km海岸線11000多個島嶼1.8萬km陸岸線約300萬海域面積▋海洋空間資源開發對我國的意義中國的南海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深水區。相關數據顯示,南海盆地群的石油地質資源儲量約占中國油氣總資源量的1/3,其中70%蘊藏于153.7平方公里的深海海域。迄今為止,南海周邊國家已經在南海開了1380口油井,全世界各大石油公司也從中分得一杯羹。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海洋能源安全。其直接結果是,中國海洋權益面臨著四大挑戰:海域被瓜分,島礁被侵占,資源被掠奪,安全受威脅。近30年來,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印度尼西亞等國紛紛加強對南海的開發和利用,開發步伐也從近海大陸架向深海持續推進。在南海海域合作鉆探了約1380口鉆井,年石油產量達5000萬噸。這個數字相當于中國大慶油田最輝煌時期的年開采量。在這些國家中,越南與中國在南海的權益爭奪最為激烈。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已迫不及待開發和利用海洋空間資源,是宣示海洋國土主權、體現和行使海洋權益的重要途徑和手段,可以提高國家對海洋國土的管控能力。對保障國家領土和主權完整、確保海上通道安全、擴展戰略縱深、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海洋爭端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共和國時任政府單方面就中菲在南海的有關爭議提起仲裁。2013年6月,菲方不顧中方強烈反對,成立了由5名人員組成的中菲南海爭議仲裁庭。2016年7月12日,海牙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仲裁案做出“最終裁決”,判菲律賓“勝訴”,并否定了“九段線”, 還宣稱中國對南海海域沒有“歷史性所有權”。2016年7月,美軍1艘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停留在南海海域,對中國示威挑釁。中國人民解放軍在7月5日至11日、7月19日至21日在南海接連舉行了兩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以展示中國軍隊的力量和能力,給域外大國以警示,對域內國家嚴重聲明,表明中方捍衛海洋權益和領土的決心。 當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赴南海進行例行性戰斗巡航。南海主權歸屬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在爭議海域進行的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活動,可能會導致國家間的沖突和摩擦,進而影響相關各國的國家安全。如何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相關法律的框架下,通過對話協商的方式和平處理海洋空間資源爭端,保障國家安全,需要相關國家的共同努力▋課堂活動--討論永興島開發對我國海洋國土安全的意義問題一:永興島的陸地空間及面貌發生了哪些變化?采用吹沙造陸的方式填海造地,擴大永興島的陸地面積。擴建后的永興島與石島連為一體。在擴建后的島上,建設海港、機場、通信設施、學校、醫院、銀行、郵局、超市等基礎設施。問題二:保障島上居民生活所需的飲水、食物、電力等正常供應所面臨的困難是什么?如何克服這些困難?困難:永興島面積狹小,遠離大陸,交通困難,島上淡水、食物、電力供不應求,從我國大陸沿海省區補給困難。措施:修建雨水收集設施、海水淡化廠,滿足島上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用水需求,并對城市污水處理再利用;通過水培、無土栽培方式種植蔬菜,實現居民蔬菜基本自給;修建、擴建柴油發電、太陽能發電裝置,有效保障島上的電力供給。▋課堂活動--討論永興島開發對我國海洋國土安全的意義問題三:新建機場和港口對維護國家海洋領土安全有什么重要意義?擴建后的永興島上,建設了3000米長的機場跑道可起降中型客機,碼頭可停靠5000噸級船只。加強了永興島與祖國大陸的聯系,延伸了我國的海防前線,有利于保障海洋國土安全。海洋空間資源國家安全開發背景國家資源安全擴展陸地空間改善陸地間通達性原因海洋國土安全開發海洋資源豐富資源類型節約日益緊缺的陸上土地資源減少資源對陸地的威脅宣示主權行使權益提高管控處理爭端開發影響下圖示意連接哥本哈根和馬爾默的厄勒海峽跨海工程,鐵路與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的設計避免干擾飛向哥本哈根國際機場的飛機航線,并為國際航運留出通行水道。據此回答1-3題。B1.下列敘述不符合圖文信息的是( )A.該跨海工程采用了公路和鐵路合用的設計B.東側的海底隧道比西側的跨海大橋短C.該工程由海底隧道、人工島和跨海大橋組成D.該工程連接重要海港丹麥的哥本哈根和瑞典的馬爾默下圖示意連接哥本哈根和馬爾默的厄勒海峽跨海工程,鐵路與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的設計避免干擾飛向哥本哈根國際機場的飛機航線,并為國際航運留出通行水道。據此回答1-3題。B2.推測工程西段采用海底隧道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設成本 B.利于海空交通C.避免破壞景觀 D.保護海洋生物下圖示意連接哥本哈根和馬爾默的厄勒海峽跨海工程,鐵路與公路合用的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橋的設計避免干擾飛向哥本哈根國際機場的飛機航線,并為國際航運留出通行水道。據此回答1-3題。A3.薩爾特島是丹麥的自然保護區,植被以草為主,野生鳥類在島上筑巢。橋隧結合處未利用該島,而是新建人工島,有利于( )A.保護薩爾特島生物 B.降低施工難度C.保持水流暢通 D.提高通行速度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有望在10年內正式建成通車。下圖為“渤海海峽區域簡圖”。讀圖完成4-5題。B4.在渤海海峽建跨海大橋還是建海底隧道存在著爭論。與建設跨海大橋相比,建海底隧道的優點是( )A.對海洋航道影響大 B.受惡劣天氣影響小C.受海冰災害影響大 D.受地質條件限制小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有望在10年內正式建成通車。下圖為“渤海海峽區域簡圖”。讀圖完成4-5題。C5.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的建設對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有( )①完善環渤海地區的交通路網 ②直接擴大大連港的貨物量 ③改善渤海海峽航運條件 ④縮短渤海沿岸各城市的運輸距離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