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章 人體的物質運輸第1節 血液課題 血液 授課人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對人體奧秘好奇,但抽象微觀的血液知識有挑戰。他們前期積累一定生物知識,能初步理解細胞概念,不過對血細胞復雜結構、功能缺乏直觀感受。生活里雖知曉血液存在,卻難以將常見病癥與血液成分異常掛鉤,自主探究、知識整合能力待教師引導強化,學習習慣尚處養成階段。素養目標 生命觀念:①熟知血液的基本組成,掌握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結構與主要功能。 ②學會根據血常規化驗的主要結果初步判斷身體的健康狀況。 ③知道血型的種類,以及輸血的原則。科學思維:分析血常規化驗單、實驗數據,鍛煉邏輯思維設計模擬血液成分功能實驗,培育創新與探究思維,突破常規認知局限。探究實踐:基于生活中貧血、炎癥等健康疑問,提出血液相關探究問題,規劃實施實驗,如實記錄、嚴謹分析結果,養成科學實證精神與態度。態度責任:向身邊人科普血液健康常識,助力他人關注血液疾病防治,增強社會健康責任擔當。教學重點 ①熟知血液的基本組成,掌握血漿、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的形態、結構與主要功能。 ②學會解讀血常規化驗單,依據數據判斷常見血液疾病。 ③牢記血型系統基本知識與輸血原則,能理論聯系實際科普輸血常識。教學難點 觀察人血涂片和血液成分,辨別各種血細胞。教學過程教學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程 導入 【復習】同學們,通過對消化系統的學習,我們知道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必須通過消化系統的消化才能被人體吸收。那么,這些營養物質是在什么部位被吸收的呢? 【過渡】但是,這些營養物質卻不僅僅在小腸中存在,而是在人體其他部位的細胞一樣能獲得營養,那么這些營養物質又是怎樣到達其他部位的呢?這就需要我們人體內有一個“運輸公司”一樣的結構,這就是我們人體的“循環系統”。 [回憶、回答] 主要被人體的小腸吸收了。 [思考] 營養物質是怎么到達其他部位的呢?新課 展開 活動一 血細胞和血漿組成血液 【閱讀】請同學們翻開書本P33閱讀相關內容。 【提問】人體的循環系統由什么組成? 【講述】循環系統中的主要部分是血液循環系統,它由血液、血管和心臟組成,是一個遍布全身的管道系統,血液就在這個封閉式的管道系統中循環流動,將營養物質運輸到身體的各個部分。 【提問】新鮮的血液是什么顏色的呢?呈什么狀態呢? 【講述】血液是人體內紅色黏稠的液體。 【展示圖片】某患者一次血液化驗的部分檢查結果 【過渡】這是醫生在診斷某些疾病時,對患者的血液進行化驗的部分結果。這個患者被檢查的幾項指標是否正常呢 我們怎么去讀化驗單 讓我們一起先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其正常的指標、血液各成分的功能。 【演示】觀察血液的組成。 取1支量筒,加入幾滴質量分數為5%的檸檬酸鈉(一種抗凝劑,可以防止血液凝固)溶液。取家兔(或其他哺乳動物)的血液10 mL注入量筒,輕輕搖動量筒。靜置一段時間后,觀察血液的特點。 【提問】①新鮮的血液是什么顏色的呢?呈什么狀態呢? 量筒中的血液分為幾部分 各呈什么顏色 各部分占總體積的比例為多少 【講述】血液是人體內紅色黏稠的液體。靜置后的液體,最上層的是血漿,中間的是白細胞和血小板,最下層的是紅細胞。 2.血漿的功能 【展示圖片】血漿的成分圖 (圖片數據適當修改) 【提問】血漿由哪些成分組成 有什么功能 【講述】血漿由約占9l%~92%的水,約占7%的蛋白質,約占0.1%的葡萄糖,約占0.9%的無機鹽和代謝廢物組成。血漿的成分,決定它可以流動,并運載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 【提問】從血漿的各種成分可以看出,它們都具有一定的濃度,比如葡萄糖的濃度約0.1%,而我們平常生病以后,如果需要輸液,輸入我們體內的葡萄糖的濃度也是0.1%。為什么呢 3.活動:觀察血細胞 【步驟】①將人血涂片放在低倍鏡下觀察,注意不同類型血細胞的形態結構,區分紅細胞與白細胞。 ②繪制不同類型的血細胞圖。 【提示】愛護顯微鏡;觀察到幾種血細胞;注意區分紅細胞和白細胞及其數量。 【提問】①血液為什么是紅色?它與血液中的什么細胞有關? ②比較紅細胞與白細胞在形態、結構和數目上有什么不同? 【講述】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呈淡黃色,所以血液中的紅色主要與血細胞中的紅細胞有關。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呈兩面凹的圓餅狀,一般壽命是120天,骨的紅骨髓可以產生新的紅細胞并補充衰老或被破壞的紅細胞。 【展示圖片】紅細胞缺乏癥 【提問】患者面色蒼白、精神萎靡,醫生診斷為貧血,建議他(她)多吃些含鐵的食物。那么,血細胞的正常值是多少? 【講述】血細胞的正常值在這個范圍內,屬于正常。醫生建議多吃含鐵的食物,是因為紅細胞中有一種含鐵的血紅蛋白,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與氧分離,使得血細胞具有運輸氧的功能。其中,氧含量高的鮮紅色的是動脈血,氧含量低的暗紅色的是靜脈血。那么,血紅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 【提問】回到那張檢查單,查看數值是否正常? 4.白細胞 【提問】剛才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白細胞形態不同原因是什么呢?那么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尋找答案。 【展示視頻】白細胞吞噬病菌的完整視頻 【提問】回到那張檢查單,查看數值是否正常? 【講述】白細胞大部分有細胞核,體積較大,數量較少。傷口發炎、紅腫時,它可以像變形蟲一樣,穿過細胞壁,吞噬病菌,保護人體。 白細胞的正常值:(4~10)×109個/L。數值正常。 5.血小板 【提問】剛才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血小板,是什么形狀?身體受傷不嚴重的時候,剛開始流點血,后來就凝成血塊了,有青春痘的同學應該深有感觸哈。這是什么原因呢? 【講述】血小板形狀不規則,比紅細胞和白細胞小得多,無細胞核,且無細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凝血的功能。 【提問】回到那張檢查單,查看數值是否正常? 【講述】血小板的正常值:(1~3)×1011個/L。數值正常。 6.總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設計一個表格,其中包含血細胞的形態、數量、單位、正常值。 哪位同學已經完成,請分享你的表格。 展示一張比較好的表格,引導學生修改。 活動二 輸血是搶救失血過多患者的有效措施 1.血量及輸血 【展示圖片】高速公路撞車 圖片中出現撞車事故,車上乘客大量出血,急需救治。 【提問】①一個人正常的血量是多少?②失血多少,危及生命安全?③怎么救治失血過多的人? 【講述】成人血量為體重的7%~8%。一次失血超過30%,會危及生命安全。 好比班級里有男同學和女同學,科學家根據血液的成分將其分為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一般通過輸同型血來救治失血過多的人。 2.大力提倡無償獻血 像圖片中的事故,需要大量輸血來救治,世界上有很多這樣的人。1998年,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提倡18~55歲的健康公民自愿獻血。一個獻血者一次獻血量一般為200~400mL。 [看書、思考] 血液循環系統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臟構成的。 [集體回答] 血液是紅色的,是液體,可以流動。 [思考、回答] 不知道。 [興趣很濃、認真觀看視頻] [結合視頻,看書、思考、回答] 量筒內的血液分為三部分,最上層的是呈淡黃色半透明液體,占一半;中間的是白色,很薄;最下層的是紅色,約占一半。 [結合圖片,思考] [回憶、思考、回答] 根據我們曾經學的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道理,如果輸入人體的葡萄糖濃度高于人體細胞就會由于失水而萎縮,如果低于人體細胞就會由于吸水而破裂。 [回憶、思考、回答] ①血液是紅色,是因為血液中的紅細胞含有一種紅色的血紅蛋白,而且血液中紅細胞最多。 ②紅細胞呈圓餅狀,沒有細胞核,數目最多。白細胞有多種,都有細胞核,比較大,數目較少。 [展示、分享] [看書、回答] 血細胞的正常值:男性為(4.0~5.5)×1012個/L,女性為(3.5~5.0)×1012個/L。 [看書、回答] 血紅蛋白的正常值:男性為120~160g/L,女性為110~150g/L。 紅細胞正常、血紅蛋白不正常。 [看視頻、思考、回答] [看書、回答] [修改、反思] [思考]課堂小結 血液的組成及其各部分的功能,并樹立安全意識和無償獻血的意識。板書設計第1節 血液一、教學反思本節課通過實驗、播放圖片、觀察人血涂片,以及表格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