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期末質量檢測《道德與法治》試卷準考證號[0[0[0J[01[o][o][0][o]題號總分[[1[1][1J[1][1)2]212121[2][21[2][2][3][3][3][3][3][3]得分41[414141[4[41[4][4][5)][5]T515[5][5][5][5][6][6]61I6][6][6][6][6][7刀17]717刀[7j[7刀[7刀[7]中一、選擇題(共12題,每題3分,共36分。在每題給[8][8][8][8][8][8][8][8]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9]9][9]【9][9][9][9][9]劍裝題號2356789101112答案1.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歷史不會率負實干者。”下列名言與“實干箱神”相一致的是(A.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限B.寄意寒星基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轍C.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D.莫道今年春將盡,來年春色倍還人2.下列人物提升的共同品質是(■羅陽奮斗30年,托起中國戰機郭明義義務獻血六萬余毫升徐淙祥將一生貢獻給農田事業鄧小嵐義務支救十幾年,將山里娃送上大舞臺A.誠實守信B.無私奉獻C.見利思義D.勒勞勇敢3.右邊漫畫警示我們青少年要(A.學會“信息節食”B.學會辨析網絡信息C.自覺抵制人工智能D.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線4,下面文明行為公約的內容,自在但議大家(⊙不得在地鐵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不得在公交車上躺臥或踩踏坐席生:A擂人工留能⊙不得在文物古跡上涂刻A.善于改進規則,贏得他人尊重B.自覺遵守規則,維護公共秩序C.越過自由邊界,享受合法權利D.學會彼此欣賞,積極融入社會茶5.《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這一條例對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和短視頻,遭受網絡欺凌、非理性消費等問愿,作了針對性規定。該條例的制定,自在(①確認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②明確未成年人的義務0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④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樊A.①②B.①④C.②D.③④6.某服裝網店店主說,“七日內無理由返貨”規定出臺后,個別顧客把衣服穿出去,沾上污漬,卻以吊牌未拆、未普穿過為由,要求退貨。該現象提醒我們,作為消費者應(①遵守規則維護規則②勇于行使法定權利③格守誡實信用原則④提升自身素質A.①②⑧B.①②④C.①④D.②⑧④■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期末質量檢測《道德與法治》試卷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一、選擇題(每題 3分,共 36分)1.答案:D解析:“莫道今年春將盡,來年春色倍還人” 體現了對未來的積極奮斗和實干精神,與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 “實干精神” 相符;A 選項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表達的是對民生疾苦的同情;B 選項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體現的是愛國情懷;C選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強調的是追求理想的不懈努力,但更側重于精神層面的探索,而非實干。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2.答案:B解析:羅陽為中國戰機事業奮斗、郭明義義務獻血、徐淙樣投身農田事業、鄧小嵐義務支教等,他們的共同品質是無私奉獻,都在各自的領域不計回報地付出;A選項誠實守信主要強調信守承諾、言行一致等,材料中未突出體現;C選項見利思義側重于面對利益時的道德抉擇,與材料內容不符;D選項勤勞勇敢雖然有一定體現,但不如無私奉獻更能概括他們的核心品質。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3.答案:B解析:漫畫未提及與 “信息節食” 或人工智能相關內容,A、C 選項不符合;漫畫主要警示青少年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避免受到不良信息影響,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的主體主要是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不是青少年個體行為的直接體現,D選項不準確。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4.答案:B解析:文明行為公約中的這些規定旨在引導人們自覺遵守規則,維護公共秩序,如地鐵、公交車、文物古跡等場所的行為規范都是為了保障公共環境的有序和文明;A選項改進規則在材料中未體現;C選項這些規定是在明確自由的邊界,而不是越過邊界;D選項彼此欣賞與材料內容無關。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5.答案:D解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的制定主要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網絡環境,③④正確;①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并非該條例制定的主要目的;②該條例更多的是保障未成年人權利,而非明確其義務。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6.答案:A解析:個別顧客的行為違反了 “七日內無理由退貨” 規則,這提醒消費者應遵守和維護規則,同時作為消費者在行使權利時也應恪守誠實信用原則,提升自身素質,①③④正確;材料中未體現消費者不敢行使法定權利,②不符合題意。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7.答案:D解析:YYDS、躺平擺爛等網絡熱詞雖然流行,但其中一些可能存在消極影響,不能盲目追捧,而應理性對待,D選項評價不合理;A選項將人工智能學習納入課程確實有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B選項校內社團多樣化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C選項小粵的行為體現了文明和尊重他人。評分標準:選 D得 3分。8.答案:A解析:“銀發知播”借助網絡傳播知識文化,關心國家社會發展,服務社會,體現了①②④的品質;他們是在發揮余熱,并非不顧一切地犧牲自己,③說法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9.答案:C解析:我國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有助于維護國家主權等利益,也證明強軍之路邁出堅實步伐,能為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力量,①③④正確;我國尚未建成世界一流軍隊,②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0.答案:A解析:從圖表可以看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說明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會讓生活更美好,也能體現我國經濟總量穩步提升,同時經濟發展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基礎,①②③正確;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④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1.答案:D解析: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過程中,我們應為祖國成就自豪并充滿信心,繼續發揚實干精神,擔負起歷史重任,無論是腦力勞動者還是體力勞動者都能為國家做貢獻,不能局限于成為腦力勞動者,①錯誤,②③④正確。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12.答案:B解析:我國糧食產量穩定但存在浪費現象,這表明糧食關乎民生和國家安全,生產不能放松,要倡導節約糧食,①②④正確;吃飯問題不能完全依靠國際市場,③錯誤。評分標準:選對得 3分。二、活動與探究(共 44分)13.(1)答案:他們的勞動都有價值,不能簡單地進行比較。全國 “最美公交司機” 胡雪根保障了乘客的出行安全與便利,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浙江好人” 環衛工人劉漢青維護了城市的環境衛生,為人們創造整潔的生活環境;“人民英雄” 陳薇在抗疫等工作中守護人民生命健康,為國家公共衛生安全做出巨大貢獻;量子科學家潘建偉推動科技進步,提升國家科技實力。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發展和人民幸福付出努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解析:分別闡述每個勞動者的工作意義和價值,強調不同職業勞動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說明不能單純比較其價值大小。評分標準:表明勞動都有價值 2分,分別說明每個勞動者價值 2分,共 4分。(2)答案:這些勞動者是社會的脊梁,他們用堅守和付出詮釋著責任與擔當。胡雪根的專注、劉漢青的勤勞、陳薇的勇敢、潘建偉的智慧,都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在各自的人生旅程中努力奮斗,為社會的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向他們致敬!解析:從責任擔當、精神激勵等方面對勞動者進行贊美,語言表達要真誠、流暢,體現對勞動者的敬意。評分標準:表達敬意 2分,結合勞動者特點闡述 2分,共 4分。14.(1)答案:甲承擔了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甲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這屬于刑事責任;同時被要求在相關網站及報紙上公開賠禮道歉,這是承擔民事責任中的侵權責任,恢復英烈的名譽和榮譽。解析:根據材料中甲的判決結果,分析其承擔的法律責任類型,明確有期徒刑對應的刑事責任和賠禮道歉對應的民事責任。評分標準:刑事責任 2分,民事責任 2分,共 4分。(2)答案:該判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從法律角度看,它維護了法律的尊嚴和權威,表明英雄烈士的名譽、榮譽受法律保護,任何侵犯行為都將受到制裁,彰顯了法治的力量。從社會道德層面來說,弘揚了愛國主義精神和社會正氣,引導人們尊重英雄烈士,傳承和弘揚他們的精神,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增強民族凝聚力。解析:從法律和道德兩個層面分析判決的意義,法律層面強調維護法律尊嚴,道德層面突出弘揚精神和社會影響。評分標準:法律尊嚴 2分,道德風尚 2分,共 4分。(3)答案:活動形式一:舉辦愛國主義主題演講比賽。讓學生圍繞愛國主義主題進行演講,闡述自己對愛國主義的理解和感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活動形式二:組織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當地的烈士陵園、博物館等,通過實地參觀,讓學生了解歷史,感受先輩們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解析:設計的活動形式要具體、可操作,且圍繞愛國主義教育主題,能夠切實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評分標準:每種活動形式 1分,共 2分。15.(1)答案:該同學的觀點是錯誤的。關愛乘客確實是乘務員的職責,但在 K396次列車滯留事件中,乘務員趙陽及其他工作人員的行為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職責范圍。他們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積極應對,保障了乘客的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他們的行為不僅體現了職業操守,更彰顯了高尚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給予他們獎勵和提拔,是對他們這種無私奉獻和擔當精神的認可和鼓勵,也能激勵更多的人在面對困難時積極作為,弘揚社會正能量。解析:先指出同學觀點錯誤,再分析乘務員行為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說明獎勵和提拔的合理性,以及對社會的積極影響。評分標準:觀點判斷 1分,分析理由 4分,共 5分。(2)答案:參加這一主題宣傳活動對中學生成長具有重要價值。首先,能讓中學生從 “中國好人”的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培養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激勵自己在生活中積極關心他人、奉獻社會。其次,有助于中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學習榜樣的優秀品質,如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等,引導自己的行為。最后,通過參與活動,能增強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社會的認同感,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為社會做貢獻。解析:從精神力量、價值觀、社會認同和全面發展等方面闡述活動對中學生成長的價值。評分標準:精神力量 1分,價值觀 1分,社會認同 1分,全面發展 1分,共 4分。(3)答案:向中國好人學習,要從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學習他們的奉獻精神,積極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如社區義工、環保活動等,在實踐中幫助他人,為社會做貢獻。二是培養自己的道德品質,做到誠實守信、孝老愛親等,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規范,從身邊小事做起。三是樹立遠大理想,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相結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四是增強社會責任感,關心社會熱點問題,積極為解決社會問題建言獻策,勇于擔當起時代賦予的責任。解析:從奉獻精神、道德品質、理想信念、社會責任感等方面說明向中國好人學習的具體做法,具有可操作性和針對性。評分標準:奉獻精神 1分,道德品質 1分,理想信念 1分,社會責任感 1分,共 4分。16.(1)答案:烈士們的英勇事跡啟發我們:要樹立維護國家利益的意識,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像志愿軍烈士們一樣,不惜犧牲個人利益來捍衛國家尊嚴和安全。要心懷愛國之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傳承和弘揚英烈們的愛國精神,激勵自己為國家繁榮富強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利益,如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積極參與國防教育活動等,在面對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時,堅定地選擇國家利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解析:圍繞樹立意識、心懷情感、實際行動等方面,結合志愿軍烈士事跡,闡述對維護國家利益的啟發。評分標準:樹立意識 2分,心懷情感 2分,實際行動 2分,共 6分。(2)答案:乙同學的觀點正確,甲同學的觀點錯誤。維護國家安全,人人有責。軍隊和警察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中學生也同樣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中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國家安全知識,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如了解國家保密法規、關注國際安全形勢等。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泄露國家機密,不傳播有害信息。還可以積極參與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向身邊的人普及國家安全知識,提高全民的國家安全意識。總之,維護國家安全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中學生也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解析:先判斷觀點正誤,再闡述中學生在維護國家安全中的責任和具體做法,強調國家安全人人有責。評分標準:觀點判斷 1分,責任闡述 3分,做法 1分,共 5分。(3)答案:示例:“藍天守護者”“鋼鐵雄鷹”等(答案不唯一,符合其作用和形象即可)解析:根據運 - 20運輸機和殲 - 20戰斗機的功能、作用和特點,發揮想象,給出恰當的譽稱。評分標準:符合要求即可得 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道德與法治》試卷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pdf 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區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