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涼 之最 山 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你聽一聽歌曲描述了什么內容? 涼山有三個令他們驕傲的珍寶,你來聽一聽是哪“三最”? “加師瓦拉”——披氈 “日麻杏兒布”——帽子 “土什火合”——口弦 披氈是一種用羊毛制成的披風,既保暖又擋風。披氈舞是舞者以披氈為道具,通過雙臂的伸展、收攏、擺動與身體旋轉。來模仿鷹、熊的姿態。 彝族口弦是彝族人民在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樂器。長約兩三寸、寬約五寸的竹片,有的用簿銅片制成。演奏時左手將口弦簧牙靠近嘴唇,右手指彈動弦片。 跟著歌曲一起來律動一下吧 跟著旋律來畫一畫 旋律起伏比較大,表明對家鄉的自豪感。 彝族人能歌善舞,讓我們在每個樂句結尾加入“呦呦”的呼喊聲和拍手動作吧。 呦呦 呦呦 呦呦 呦呦 學 唱 歌 曲 注意兒化音的演唱 范唱 伴奏 “叮叮咚”是在模仿口弦發出的聲音,演唱時要干脆、有力度。 彝族火把節 你知道圖片中這是什么活動嗎? 當夜幕降臨,彝家村寨男女老少手持火把歡歌熱舞,祈求五谷豐登,生活幸福。人們圍著熊熊燃燒的篝火,徹夜狂歡。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區,最隆重的節日是火把節,火把節多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 分組討論編排舞蹈,我們為歌曲創編適合的舞蹈動作加入火把節吧。 第一組 最美麗 第二組 最好看 第三組 最好聽 歌舞表演 你的家鄉在哪里? 你知道家鄉之最是什么嗎? 你可以用歌曲唱出來嗎?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涼山彝族,領略彝族獨特的風情,感受了彝族火熱的音樂、舞蹈,希望同學們喜歡上彝族,并在課后多了解彝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音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