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六年級下冊 第二單元 3回到古代 教學設計課題 回到古代 單元 第三單元 學科 美術 年級 六年級教材分析 《回到古代》是嶺南版美術課本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3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主題放在了古代這個幻想的空間里,因此需要讓學生通過各種欣賞材料了解古代的社會文化生活。教材中通過相關的古代經典美術作品,讓學生感悟和了解古代的人物服飾、交通工具、建筑特點等幾方面的特點,并借助古今對比的有趣畫面讓學生的想象力再進一步得到鍛煉和提高。從中學習美術形態的分類常識,引發學生學習、探究美術史的興趣,突顯培養終身受益的美術分類能力的宗旨,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2022新課標要求 1、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古代與現代美術作品,領略并欣賞古代藝術作品的獨特文化韻味與歷史風貌,同時感受現代藝術的創新與多樣性。培養學生形成發現、感知古代與現代美術之美的意識,提升審美鑒賞能力。2、在掌握古代美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現代審美觀念相結合,進行創作實踐。培養學生將古代藝術元素與現代設計手法相融合的能力,獨立完成具有特色且融合現代元素的美術作品。3、指導學生從繪畫技法、色彩運用、線條處理、構圖布局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歷史文化背景等多個維度,鼓勵學生結合個人認知與情感體驗,對古代藝術形象進行情感再創造,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和藝術表現力,形成獨特的設計思維與創作風格。學習目標與核心素養 1. 通過賞析古代建筑、服飾、車等藝術作品,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到這些作品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賞析過程中,學生將培養對古代美術作品的敏感度和鑒賞力,學會欣賞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風格,理解其中的審美標準。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將初步形成發現、感知、欣賞古代藝術之美的意識,提升個人的審美素養。(審美感知)2. 通過對古代藝術作品的分析,理解如何運用色彩、線條、構圖等元素來展現古代生活的場景和人物形象。結合所學知識和個人感悟,學生將運用不同的藝術技巧和媒介(如繪畫、手工等),創作一幅表現古代生活場景的作品,展現出獨特的藝術視角和創意風格。在此過程中,學生將鍛煉自己的藝術表現力和創意實踐能力。(藝術表現 創意實踐)3. 通過學習《回到古代》這一主題,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會的生活背景、文化傳統和時代背景。通過欣賞和分析古現代藝術作品,學生將加深對古代和現代文化的理解,提升個人素養。同時,學生還能夠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形成對當代社會的深刻認識和理解,從而更加珍視和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文化理解)學情分析 本課程的目標群體為六年級學生,他們大多在11-12歲之間,進一步接觸系統化的美術課程。由于年齡相對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動手能力和情感表達都處于發展到形成的過渡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美術課程充滿好奇和興趣,但個體差異較大,部分學生在美術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可能更為突出。重點 了解古代人物、建筑、車船的造型特點和環境特點。難點 如何把不同時期角色形象和景物合理地安排在畫面中,構成一幅有情節的作品。材料準備 教學材料、舉例藝術作品、引入視頻、各種材質紙材料、油畫棒、顏料、彩紙、彩筆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觀看視頻。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輝煌的文明和扣人心弦的故事,讓人產生許多聯想。假如我們回到古代,會看到什么景象 你又想做些什么 (出示圖片) 觀看視頻,記錄古代生活細節,討論古今差異。 通過視頻直觀感受古代生活,增進學生對古代文化的理解,激發創作古代風格美術作品的靈感。講授新課 一、欣賞·感受欣賞·感受(一)作品《龍舟奪標圖》運用細密的白描筆法描繪出巍峨的樓閣、競渡爭先的龍舟和眾多的觀賽人群等豐富細節,將一場熱鬧非凡的龍舟競賽展現在人們眼前。(出示圖片)欣賞·感受(二)問:秦代兵馬俑有什么造型特點?用了什么技法制作?(出示圖片)答:秦代兵馬俑造型特點:嚴謹寫實,惟妙惟肖,人物塑造性格鮮明,形象生動。制作技法上,主要采用了模塑結合的工藝,先用泥條盤筑法塑形,再用塑、堆、捏、貼、刻、畫等多種方法進行細部加工塑造,各部位完成后組裝在一起,最后進行彩繪,使兵馬俑栩栩如生。欣賞·感受(三)問:請同學們思考下圖表現了什么年代、什么場景?出現了哪些形象?(出示圖片)答:表現的是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的水陸交戰場景。圖中描繪了士兵在水面和陸地上激烈作戰的情景,展現了古代戰爭的緊張氣氛。(出示圖片)答:出現的形象包括穿著盔甲的士兵、戰船、武器以及戰斗中的各種姿態,生動體現了東漢時期的軍事文化和社會生活。欣賞·感受(四)問:東漢銅馬車和現代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出示圖片)答:銅馬車:主要由木材和銅制成,依靠馬匹驅動,速度較慢,適合短途運輸和日常出行。現代交通工具:依靠機械動力,結構復雜多樣,設計更注重安全性、舒適性和高效性,且速度更快,能滿足多種出行需求。小知識古代繪畫技法古代繪畫注重線條的運用,如工筆畫細膩入微,通過精細的勾勒和皴擦表現物象的細節和質感,寫意畫則筆墨淋漓,追求意境和氣韻的生動表達。(出示圖片)現代繪畫技法更加多元,注重色彩、光影和立體感的表現,如油畫通過豐富的色彩層次和光影效果,營造出更為真實和立體的畫面效果。(出示圖片)二、觀察·發現古代的建筑、服飾和交通工具都有它們獨特的造型特點,我們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參觀博物館等方式了解這些特點,作為美術創作的素材。古代建筑以木構架結構為主,屋頂、屋身、臺基三部分分明;常用斗拱裝飾,且結構功能與裝飾功能于一體;講究對稱布局,如故宮般嚴謹規整;色彩豐富,多用彩繪裝飾,盡顯華麗之風。(出示圖片)采用交領、右衽、直裾設計,袖口寬大,輕薄透明,由精繅蠶絲織造,沒有襯里和顏色,輕盈精湛,整衣重量極輕,不足一兩,展現出漢代服飾的優雅與柔美,是漢代紡織技術的巔峰之作。(出示圖片)唐朝的女子服飾,可謂中國服裝中最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豐美華麗,妝飾之奇異紛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出示圖片)轎子造型古樸,由兩根杠子固定長方形木板,乘者盤坐其上。轎身帷帳用料講究,不同品級官員的轎子在大小、帷帳及轎夫人數上均有差異,彰顯身份與地位。(出示圖片)三、藝術欣賞四、實踐練習1、想象一下你回到古代會發生什么有趣的故事用勾線平涂的手法把它畫出來,注意表現出故事情節、環境氛圍和古代的主要造型特點。(出示圖片)比如,我可能會誤打誤撞地穿越到唐朝,剛到宮廷就被誤認為是外來的貴族,受到了熱情款待。由于不懂古代的禮儀,我在宴會中鬧了不少笑話,甚至把手機拿出來拍照,嚇壞了大家。比如是回到了唐朝的一個熱鬧節日慶典,我可能會碰巧走進一場盛大的宮廷舞會。看到宮廷中的貴族們穿著華麗的服飾,隨著音樂翩翩起舞,我被他們的舞蹈深深吸引。2、學生作品欣賞(出示圖片) 回答問題。回答思考題。回答思考題。學習小知識。探尋古韻,積累創作素材。學生完成藝術作品觀察欣賞。進行實踐練習。 解析秦俑造型與技法,領略古代雕塑魅力。通過圖像解析,領略東漢軍事文化,培養歷史與藝術鑒賞力。古今交通對比,感受技術變遷,激發創新思維。古今技法對比,拓寬視野,激發藝術創新靈感。引導學生探索古代建筑、服飾和交通工具的獨特造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藝術表現力,在實踐中感受歷史文化的魅力。通過古今對比欣賞,領悟藝術變遷,激發學生創作融合古今元素的美術作品。穿越時空想象,以畫敘事,展現古代風情與個人創意。課堂練習 請同學們選擇一幅古代藝術品進行臨摹,如古代繪畫、雕塑或瓷器等。在臨摹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將現代元素融入古代藝術中,形成獨特的藝術作品。 完成課堂練習。 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內容。課堂小結 通過觀賞古代生活視頻和探討,深入了解了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特色與現代的不同。學生們積極參與,不僅拓寬了歷史視野,還激發了創作靈感。通過動手繪制或制作與古代相關的美術作品,學生們進一步加深了對古代文化的認知與感受。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繼續探索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進行課堂小結。 對本節課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板書 回到古代欣賞感受古代繪畫作品、古代與現代交通工具、繪畫技法的不同了解古代建筑、服飾、交通工具的造型特點賞析古代和現代文化的不同進行實踐練習 觀看板書 強調教學重點內容。課外拓展/課外閱讀內容 除了繪畫,古代還有哪些與美術相關的藝術形式?雕塑:通常以立體形式展現物象的形態和質感,獨具魅力。陶瓷:獨特的造型和裝飾手法,展現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藝。壁畫:則常常以宏大的場面和細膩的筆觸,記錄著古代社會的歷史和文化。書法:則通過筆墨的運用,展現出古代書法家的藝術造詣和審美追求。(出示圖片)2、古代通訊方式與現代通訊方式的差別古代通訊方式:主要依賴人力或自然力量。例如,人們通過騎馬傳遞書信,或使用烽火臺傳遞軍事情報,這種方式不僅速度慢,而且傳遞范圍有限,信息容易失真。此外,飛鴿傳書也是古代常用的通訊方式,但其可靠性和效率都較低。(出示圖片)現代通訊方式:更加高效和便捷。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有線和無線通訊方式,讓信息傳遞速度大大提高,且能夠準確無誤地傳遞到世界各地。互聯網的發展更是讓即時通訊成為可能,人們可以通過社交媒體、視頻通話等方式,實現面對面的交流。(出示圖片)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現代相比有何不同?古代生活方式:古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與現代截然不同。在古代,人們遵循自然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節奏悠然自得。他們投身于書法、竹編、織布、烹飪等傳統手工藝,生活以家庭和社區為中心,社交活動圍繞鄰里鄉親展開,讓人對古代生活心生向往。(出示圖片)現代生活方式:生活節奏快速而繁忙,人們常奔波于工作、學習和社交之間,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例如,畫面中的現代女士在書房工作、在廚房烹飪,這些場景展示了現代生活的多樣性。但同時,現代人也常常感受到時間的壓力,忙碌成為了生活的常態。然而,這也正是現代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體現。(出示圖片) 進行課外知識拓展。 拓寬學生知識面。特色資源分析和技術手段說明 豐富的古代題材圖片、古今交通工具對比圖及動畫視頻等,這些資源有助于學生直觀感受古代生活。技術手段上,采用多媒體展示、互動討論和示范教學相結合,通過PPT、視頻等媒介,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對古代美術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創作實踐,提高教學效果。教學反思 優點:通過多媒體展示和豐富的圖片資源,成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古代建筑、服飾、交通工具等元素,并鼓勵他們進行創作,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和藝術表達能力。不足點:在學生創作環節,由于時間有限,部分學生的作品未能充分展現其創意和想法。 進行教學反思總結 明確本課教學過程的缺陷,進行教學過程的改善。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