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平均數》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平均數的概念,熟練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即一組數據總和除以數據總個數。能準確運用平均數對數據進行分析和比較,解決如投球個數、氣溫平均值、門票銷售平均數等實際問題。2、通過經歷淘氣記數字、奇思投球、科技館售票等實際問題的分析與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數據處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學會用數學思維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3、在探索平均數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心,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價值。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牢固掌握平均數的計算方法,理解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能正確計算不同情境下數據的平均數,如計算跑步路程、冰糕銷售等的平均數。(二)教學難點能深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在復雜情境中靈活運用平均數進行數據分析和決策,如根據平均數判斷數據變化趨勢、合理安排進貨量等,以及能解釋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原理。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實踐法、啟發式教學法四、教學過程(一)數字記憶挑戰 —— 情境導入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游戲。每 3 秒會呈現 10 個數字,大家看看自己每次能記住幾個數字哦。(進行幾次數字展示,讓學生記錄自己記住的數字個數)現在,老師想知道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淘氣 5 次記住數字的情況。(二)平均數探究之旅 —— 知識新授學習任務一:計算淘氣記住數字的平均數老師展示淘氣 5 次記住數字的情況統計表引導學生思考:淘氣平均每次記住幾個數字呢?大家先自己嘗試算一算。(學生計算,教師巡視觀察學生的方法)教師請幾位同學分享自己的計算方法,可能有學生直接將 5 次記住的數字相加,也可能有其他思路。教師引導學生理解可以把多的補給少的這種平均的思想,詳細講解正確的計算方法:(5+4+7+5+9)÷5=6(個),讓學生明白這就是淘氣記住數字的平均數。學習任務二: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同學們,淘氣哪一次也沒有記住 6 個數字啊,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參與小組討論)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總結歸納,引出平均數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它不一定是這組數據中的某個具體值。學習任務三:尋找生活中的平均數接下來,大家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們在哪里見到過平均數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認真傾聽并適當引導和補充)學生可能會提到考試平均成績、平均身高、平均氣溫等,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拓展,讓學生感受平均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三)平均數應用大闖關 —— 鞏固練習學習任務四:投球比賽中的平均數在 1 分投球比賽中,奇思前后 4 次投中的個數分別為 7 個、7 個、6 個、8 個。那用什么數可以表示奇思投中的個數呢?大家快來算一算吧。(學生獨立計算,教師批改)教師請一位同學上臺板演計算過程:(7+7+6+8)÷4=7(個),并向其他同學講解自己的思路。學習任務五:氣溫平均值計算這里有某地一星期的氣溫記錄大家分別算出這星期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的平均值。(展示氣溫記錄表,學生計算,教師指導)教師選取學生的計算結果進行展示和評價,強調計算時要仔細,確保數據準確。學習任務六:科技館售票問題分析我們來看科技館一星期售出門票情況統計表。首先,大家估一估前 5 天平均每天大約售票多少張呢?(學生估算,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估算方法)然后,已知星期六售出門票 1700 張,星期日售出門票 1460 張,那這個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數與前 5 天的平均數相比,有什么變化呢?大家想一想,算一算。(學生計算比較,教師巡視)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計算結果和分析思路,最后總結得出這個星期售票張數的平均數大于前 5 天的平均數。學習任務七:冷飲店進貨決策小熊冷飲店要進冰糕啦,小熊翻開了本月前 3 周賣出冰糕情況的記錄。同學們,幫小熊想想本周進多少箱冰糕合適呢?(展示冰糕銷售記錄,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可以先計算前 3 周的平均數,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學生計算得出 7+8+9=24(箱),24÷3=8(箱),認為按平均數進貨比較保險。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還有其他因素需要考慮嗎?有的學生可能會發現每周銷量在增加,教師鼓勵學生提出第 4 周可以再增加 1 箱的建議,并讓學生說明理由。學習任務八:跑步路程平均數變化王叔叔每天沿著環形跑道跑步,并且記錄了跑步的路程。如果王叔叔第 5 天沒有跑步,那么前 5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與前 4 天平均每天跑的路程相比有什么變化呢?大家算一算。(展示王叔叔跑步路程統計圖,學生計算,教師指導)教師請兩位同學分別上臺板演前 4 天和前 5 天平均路程的計算過程:前 4 天(5+6+5+4)÷4=5(千米),前 5 天(5+6+5+4+0)÷5=4(千米),引導學生對比結果,得出平均每天跑的路程會減少 1 千米的結論。學習任務九:紅軍老爺爺年齡統計分析下面是部分紅軍老爺爺長征時的年齡情況。同學們先用畫 “正” 字的方法統計各年齡段的人數。(學生統計,教師巡視檢查)根據統計表畫出統計圖,大家要注意統計圖的規范繪制哦。(學生繪制,教師指導)最后回答問題:這些紅軍老爺爺中年齡最大的是誰,他當時多少歲?年齡小于 30 歲的有多少人,占調查人數的多少?不計算,能估計出這些紅軍老爺爺當年的平均年齡大約是多少嗎?(學生回答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四)課堂總結升華 —— 總結回顧同學們,今天我們學均數。誰能來說一說平均數是怎么計算的呢?它又有什么意義呢?(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總結)對啦,平均數就是一組數據的總和除以這組數據的總個數,它是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代表。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平均數來分析很多問題,幫助我們做出決策哦。(五)課后作業鞏固 —— 課后拓展請同學們認真完成課后習題,從課后習題中進一步鞏固今天所學的平均數知識。在做題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可以和同學討論或者請教老師哦。五、教學總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趣的數字記憶游戲引入平均數概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能較好地參與到各個學習任務中。在計算平均數環節,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計算方法,但在理解平均數意義和應用于復雜情境時,部分學生存在困難,如在分析科技館售票和冷飲店進貨問題時,不能靈活運用平均數進行判斷和決策。在今后教學中,應增加更多實際案例和小組討論活動,加強對平均數意義的深度講解和應用指導,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和應用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