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2-20課學案(部分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部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2-20課學案(部分含答案)

資源簡介

《詩經》二首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及其在中國文 學史上的地位,把握《詩經》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章節的節奏特點。
2.學習兩首詩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3.體會兩首詩大量運用重章疊句的表達方式,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確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學習重點、難點:
1、在誦讀中體會這首古詩的內涵。
2、興的表現手法。
學法指導:
1. 讀。注意難讀字的音,反復朗讀,讀出詩的韻律,讀出詩的情感。
2. 背。關注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聯系。
3. 寫??辞遄值膶懛ā?br/>4. 釋。注意文下注釋,查閱工具書,先口譯,后改寫。
【課前導學】
一、新知認知
了解 《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改成《詩經》。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
《詩經》的“六義”:《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基本表現手法為賦、比、興。
風:指十五國風,是各地的民間歌謠。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貴族作品。
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樂歌及史詩。
賦:“鋪陳其事而直言之也”。(陳述)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起興)
《詩經》的 詩體格式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時而重章疊句,反復詠唱。其語言生動傳神。
二、預習任務
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關雎》的內容。
2.《關雎》中的這位男子,在追慕女子的過程中,感情經歷了哪些變化
3.《蒹葭》中哪一些詩句表現了詩人渴慕伊人,歷經艱險,執著追求,然而卻求而不得的苦悶感傷情懷
4.詩歌中哪一些詩句描寫了景物 所寫景物有怎樣的特點 寫景有什么作用
三、預習檢測
1.文學常識填空。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詩歌_____篇,也稱“_______”,分為______、______、______三個部分,表現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三種。
2.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關雎( ) 窈窕( ) 好逑( ) 寤寐( ) 荇菜( ) 芼之( )
未晞( ) 水中坻( ) 溯洄( ) 蒹葭() 水之涘( ) 水中沚( )
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在河之洲 洲:___________ (2)窈窕淑女 窈窕:_____________
(3)君子好逑 逑:___________ (4)左右流之 流:_______________
(5)寤寐求之 寤寐:_________ (6)寤寐思服 服:_______________
(7)悠哉悠哉 悠: __________ (8)蒹葭蒼蒼 蒼蒼:_____________
(9)溯洄從之 溯洄:___________ (10)道阻且長 阻:______________
(11)白露未晞 晞:_____________ (12)道阻且躋 躋:_____________
(13)道阻且右 右:_____________
4.“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
5.《蒹葭》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課中導讀】
第一課時 學習《關雎》
一、朗讀課文
1.聽讀課文,感受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2.自讀課文。
一讀,正字音,認準字形:
雎(jū)  鳩(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 芼(mào)
二讀,注意停頓。
三讀,讀注釋,并歸納基礎知識。
(1)重點實詞。
關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洲:________________ 窈窕: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逑:_____________ 寤寐:____________ 芼:____________
(2)詞類活用。
①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鐘鼓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異義。
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疏通文意
結合注釋,口譯全詩。
三、整體感知
1.概括每節內容。(文中標記)
2.全詩共5個小節,層次結構是怎樣的?(文中標記)
3.這首詩講了一 個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口述)
4.能統領全詩對全詩起關鍵作用的詞句是什么?能突出主旨,是全篇中心的一個字是哪個字?
四、品讀全詩
1.君子追求的對象如何?
外貌:____________;心地:_____;行為: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歌為我們描寫了些什么樣的景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
這首詩描寫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寫的人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產生的效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體會詩中主人公的感情變化。
4.結合詩句具體說說《關雎》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1)從詩中的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可以看出,君子初見淑女時,心中充滿著____________的情感,
(2)從詩中的“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可以看出,君子追求淑女時,特別是“求之不得”時,內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3)從詩中的“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可以看出,睡夢中、向往中,出現了和淑女相親相愛的愉悅情景,此時此刻,君子的內心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全詩表達的是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愛情。
五、探究寫法
1.托物起興。
2.重章疊句。
3.均為四言。
六、隨堂檢測
1.本詩以 _________ 、________ 起興,寫出了一個男子對女子的美好感情。
2.本詩用來形容美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______________
3.本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這首詩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_______________,寫求之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表現了______________。
5.詩中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聯綿字,增強了詩歌音調的和諧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請舉出一些例子。
6.詩中用了起興的寫法,寫雎鳩鳥的鳴叫象征了什么?
7.“之”字的用法。
在河之洲__________ 左右流之___________ 寤寐求之_____________ 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
第二課時 學習《蒹葭》
一、復習舊知
《詩經》是我國第__部_____ 總集,是一部________的詩歌總集,收入自_____ 初年至______ 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______篇,又取其整數稱 ___________。先秦為_______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____________并沿用至今。
二、預習檢查
檢查字詞,給下列字詞注音。
蒹葭 伊人 溯洄 萋萋 晞 湄 躋 坻 涘 沚
三、聽讀、朗讀課文
四、疏通文意
1.結合注釋,用詩句譯詩句。(寫一寫)
2.請同學們想象那美好的景致,并加以描繪。(說一說)
五、整體感知
1.概括總結一下詩歌內容?
概括每章內容。(記一記)
六、品讀全詩
1.詩歌寫的是哪個季節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哪個時間段呢?從哪里看出來的?
2、在一般文人墨客的筆下,秋天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呢?這首詩歌也是如此嗎?
3.詩中寫了哪些景物?它們都有什么特點?
4.從這些景物的描寫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請同學們把你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
5.在這樣清冷孤寂凄美的氛圍中,請結合詩句體會一下主人公追尋伊人時的心情,并作簡要分析。
①匆忙而連續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________________
②“宛”字,好像 仿佛之意。追尋而不得時心情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只剩一人佇立水邊時感受怎樣?___________________
6. 對于主人公來說驚喜只是暫時的,失望悵惘痛苦卻是綿長的,那蕭瑟的秋境正是主人公這種心緒的外化,這叫什么寫法?
7.讓主人公魂牽夢繞的伊人有什么樣的魅力呢?此時我們腦海中一定已有了伊人的形象是怎樣的?作者有沒有直接描寫伊人?那我們卻感覺到了她的美,這是一種什么寫法?
8.你感覺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怎么知道的?
9.從抒情主人公身上你領悟到了什么?
10.因為詩的朦朧,豐富了詩的內容,想一想:詩中主人公苦苦追尋的那個美麗的、朦朧的、若有若無的伊人是否有更深一層的含義?
七、深入探究
(一)《蒹葭》的結構如何?______________
全詩共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后六句寫人。
寫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給人蕭瑟冷落之感,既有烘托環境氣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寫人的句子:每章三四句,寫心上人_________________,表現主人公的惆悵之情。每章____________,寫道路的險阻,表現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和悵惘情懷。
(二)寫作特色
1、朦朧美。
(1)主題朦朧。(你認為寫哪一個主題?)
(2)意境朦朧。
景色:秋晨霧靄、煙水迷離。“伊人”身份不確定,若隱若現,可望不可即。主人公的追尋如夢如幻、如醉如癡。情景交融,相輔相成。
2、含蓄美。
(1)作品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這位主人公是如何思念,而只寫了他(她)左右求索、不斷尋找的行動。主人公追求戀人的熱烈感情、焦急心緒,以及那種癡迷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等,都是通過這尋求的行動、左尋右找的連續匆忙過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現出來。
(2)作品雖未著意刻畫雙方的形象,但卻通過主人公追求行動所顯示出來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畫了施受雙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主人公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音樂美。
(1)重章疊句,一意化為三疊。三章句式結構,詩意既相似,又有發展,表達感情更深刻,一唱三嘆,極具感染力。
(2)每章用韻,具有音韻美。
第一章壓_______韻,第二章壓____韻,第三章壓_____韻。
小結:描寫藝術形象:
一、蒹葭、霜露、秋水 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法-----_______________
二、在水中央的伊人 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法-----_______________
三、上下追尋的青年 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 寫法-----________________
八、比較二首詩
比較《關雎》與《蒹葭》有什么不同?
1、內容上:
2、表現手法上:
九、隨堂檢測
1.本詩選自____________ ,是一首典型的______(內容)詩。
2.本詩以_____ 起興,寫出了追尋伊人不得的苦惱心情。
3.本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體現詩的全部旨意,且起到聯上啟下作用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詩的每一章開頭都寫景,說說這些景物描寫的作用?
6.每章的后四句都具體寫主人公執著地追求愛情,“溯回”二字寫尋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溯游”二字寫順流而下尋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達了主人公________的心情。
7.本詩在藝術表達上注意了動靜結合,試加以說明。
十、課后作業
1.背誦這兩首詩。
2.任選一首加以改寫。
【課后導練】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筆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贊美一個文靜、美麗、熱愛勞動的姑娘,歌頌一個貞潔、有德行的姑娘。
B.“流之”“采之”“芼之”寫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時勤勞靈巧的姿態。
C.“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是寫青年寤寐求其實現的愿望,也是他想象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D.全詩情感率真、淳樸,表現了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追求。
2.下面對相關詩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兩句運用比喻手法,說明淑女、君子在河灘幽會,營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
B.“參差荇菜,左右流(采、芼)之”兩句反復使用,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以行動來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戀,十分生動形象。
D.“ 寤寐求之”中的“寤”和“寐”分別指醒來和睡著,可見君子思戀之苦。
3.本詩用來形容美 麗善良的姑娘的成語是哪個?__________________
4.“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边@四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賞析。
5.談談你對“琴瑟友之”中的“友”字的理解。
(二)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渙。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址。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此詩以男女戀愛為題材,表現的是主人公追求戀人時的熱烈感情。
B.“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采用的是《詩經》中常用的“賦”的手法,點明故事發生的季節在深秋,為詩歌創設了一個蕭瑟的意境。
C.“溯洄從之”和“溯游從之”通過連續匆匆的尋求行動,表現了主人公內心的焦急和癡迷。
D.詩歌沒有直接抒情,沒有敘述主人公對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過行動含蓄地表現內心的情感。
2.這首詩歌運用了景物描寫,這些景物描寫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你如何理解這首詩所抒發的感情?第四單元 13 最后一次講演 導學案(含答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最后一次講演”的內容,把握演講者的觀點。
2.注意演講者的語氣語調,感受演講者強烈的愛憎情感。
3.揣摩演講者的語言,理解即興講演的特點。
【學習重點】
1、了解“最后一次講演”內容,把握演講者的觀點。
2、注意演講者的語氣語調,感受其情感,揣摩演講者的語言。
【學習難點】
口語的特點和人稱的變換對表達講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自主預習】
基礎知識
文學常識填空。
作家簡介:聞一多,原名聞家驊,號友三,生于湖北浠水。著名詩人、學者、民主戰士。五四運動時參加學生運動,赴美留學,學習美術,后研究文學,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紅燭》《死水》等。
李公樸,江蘇人。五四運動時,在上海發起組織愛國團,“五卅”運動時,任上海學聯工人科科長,1926年到廣州參加北伐軍?!八摹ひ欢闭兒?,憤然離開軍隊,“九·一八”事變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38年到延安,抗日戰爭勝利后,他繼續堅持戰斗,積極從事民主和平運動。1946年1月在重慶“校場口血案”中被特務毆打受傷,5月初到昆明,全國內戰開始后,與聞一多積極發動“呼吁和平宣言”萬人簽名運動。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殺害。
創作背景
抗日戰爭勝利后美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反動政府內外勾結,瘋狂策劃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妄圖使中國永遠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一方面撕毀政協會議,派兵向解放區大舉進攻;另一方面,在他們暫時統治的區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殺手段瘋狂鎮壓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愛國民主戰士李公樸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學召開追悼李公樸先生的大會,聞一多先生主持了這次大會,滿腔悲憤地發表了這一篇演講。會后返家途中,被特務分子暗殺。這篇演講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講。"
文體知識
這是一篇用滿腔愛國熱忱譜成用鮮血寫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鮮明的講演詞,屬議論文體裁。
講演詞,也叫演講詞、演說詞,它常在各種大型的群眾集會或較為隆重的場合使用,而且講話人所講的都是些較為重大的問題或是講話人就某個專門問題進行的論述。講演詞具有宣傳、鼓動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講演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
1、字詞積累:
(1)給加點字注音。
誣蔑( ) 屠殺( ) 恐怖( )挑撥離間( )
卑鄙( )卑污( ) 賦予( )
(2)解釋下列詞語。
誣蔑:
卑劣:
賦予:
蠻橫:
卑鄙無恥:
挑撥離間:
賞析文章
2、閱讀課文,用簡短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理清講演思路并概括每部分內容。
4、 第1段中的五個感嘆句,各表達了聞先生的什么思想感情?
5、 文中連用三個“無恥”和三個“光榮”有什么表達效果?
6、 第3自然段中同時列舉“一二·一”事件和李公樸被害慘案的用意是什么?
7、這篇演講詞有什么特色 。
8、這篇演講詞為了傳達這種感情,在行文上用了那些方法?
9、聞一多先生預言敵人“快完了”,人民一定勝利,有什么根據?請從文章中找答案。
10、這篇演講稿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對李公仆烈士和愛國民主運動怎樣的思想感情,對國民黨特務又是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12、聞一多先生的遺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學們,我們新中國青年一代的任務又是什么呢?怎樣才能對得起革命先烈呢?
  
拓展延伸
模仿作者練習講演,進一步感受聞一多先生愛憎分明的態度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體會講演詞的特點。
參 考 答 案:
1、(1)Wūmiè tú kǒng jiàn bǐ wū yǔ
(2)捏造事實冤枉人。
卑鄙惡劣。
交給(重大任務、使命等)。
(態度)粗暴而不講理。
品行低下,不知廉恥。
搬弄口舌,引起爭端,使互相猜忌而離散。
2、聞一多先生在李公樸先生的追悼會上,義正辭嚴地當眾揭露、痛斥反動派的罪惡和卑劣,表達了對民主和平的堅定信心。
3、本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贊揚了李公樸和昆明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斗爭的精神,痛斥國民黨反動派暗殺李公樸的罪行,揭露了其虛偽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分析國民黨反動派的虛弱本質,指出人民必勝,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號召昆明人民發揚優良傳統,堅持斗爭,表達自己為正義而獻身的決心。
4、①“這幾天,大家曉得,在昆明出現了歷史上最卑劣最無恥的事情!”這句表明聞先生對卑劣兇殘地殺害李公樸先生的國民黨反動派極度憤恨和鄙視,這是對敵人罪惡的揭露。②“而他所寫的,所說的,都無非是一個沒有失掉良心的中國人的話!”這句既是對李公樸先生的愛國熱情和正義行動的贊頌,又隱含著對卑劣無恥、喪心病狂的反動派的痛恨。
③④“有什么理由拿出來講??!有事實拿出來說?。 边@兩句表現聞先生對蠻橫無理、兇狠殘暴的反動派無比憤恨。⑤“為什么要打要殺,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來打來殺,而偷偷摸摸的來暗殺!”這當面的質問,斥責,噴發出聞先生對卑劣無恥的反動派的一腔怒火,表現了聞先生對卑劣的反動派的極端蔑視。
5、對比反襯高度贊揚了李公樸先生和昆明青年為爭取民主和平而英勇獻身的革命精神 表達了講演者對李先生的崇敬,對敵人的痛恨,給人們以巨大的鼓舞。
6、連續列舉正義人士被害的典型慘案,贊揚李先生和昆明青年的偉大獻身精神,同時揭露了反動派反革命、反人民、搞謀殺的罪惡本質。
7、感情強烈,愛憎分明,富有戰斗力和感染力 。
8、句式;人稱多變;富有感彩的詞語;修辭。
句式:感嘆句——情緒激昂,短兵相接;反問句、設問句——語氣凌厲,怒不可遏。
人稱多變:“我們”表現了演講者與人民群眾親密戰斗的感情;“你、你們”面對面毫無畏懼向敵人挑戰,狠狠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他們”流露出對敵人極端憤怒和輕蔑的情緒;“你們、我們”相間表達作者堅定的立場,鮮明的態度。
富有感彩的詞:褒義——光榮、寶貴、驕傲、光明;貶義:無恥、卑劣、卑鄙、瘋狂、挑撥離間。
9、 第一,他們這樣瘋狂地制造恐怖,這是他們自己在慌,在害怕,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萬個李公樸站起來;
第三,歷史上沒有一個反人民的勢力是不被人民毀滅的。
10、 這篇講演表現了聞一多先生強烈的愛憎感情。
對李公仆先生被暗殺十分悲痛,贊揚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們為爭取民主和平獻出寶貴生命是昆明無限的光榮,高度評價他們的斗爭精神。
對國民黨特務的罪惡行徑質問、痛斥,面對面地揭露反動派的虛偽本性和險惡用心,指出反動派必然滅亡的可恥下場。
11、本文圍繞李公樸被害事件,揭露反動派的無恥暴行和虛弱的本質,贊頌烈士的斗爭和犧牲精神,號召人民與敵人斗爭到底。
12、我們新中國的青年一代肩負著刻苦學習,掌握本領開拓未來,建設四化的歷史重任。我們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警惕資本主義的“和平演變”,立志成才,獻身四化,這樣才能無愧于為共和國的誕生而英勇斗爭、光榮獻身的無數革命先烈?!稇懈裎镏轮瘛穼W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及其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2.學習舉例論證、道理論證的方法。
3.結合自身學習實際,積極爭取做一名注重實踐、有開拓精神的人。
學習重點、難點:
【學習重點】
1.理解作者觀點,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學習“擺事實、講道理”的論證方法。
【學習難點】
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學法指導:
1.速讀課文,對課文進行圈點批注,找出標示論題的語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承上啟下的段落、各段的關鍵句等,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三個部分來列提綱。
2.先回憶復習上一課學過的論證方法;然后瀏覽本文,標注本文的論證方法,再同桌交流。
【課前導學】
一、新知認知
本文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說理方法,正反結合論證有力、充分。
1.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
作者在課文第4段舉了王陽明“格”竹子的事例,證明了中國傳統的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第11段擺了中國學生大都偏向理論輕視實驗的事實;第12段又舉了自己到美國念物理時吃的苦頭。這些事例論證了格物致知精神的必要性。
在講道理上,課文第3段結合《大學》中的理論,分析了格物致知真正意義被埋沒的原因;第6~10段從理論上記述了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第13段記述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也是講道理。
2.對比論證。
作者還運用了對比論證,使論證說理更加鮮明。中國傳統教育埋沒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強調知識的獲得是通過內心體驗和自我檢討,與科學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的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得到形成鮮明的對比;王陽明“格”竹子失敗的事例,與通過科學實驗了解竹子性質的事例進行了對比,突出新的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實地實驗。
二、預習任務
(一)基礎梳理
1.初讀課文,圈點勾畫文中的字詞句。
2.處理旁批,并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
(二)同桌互探
1.《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
2.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
3.傳統的中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
4.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怎樣培養“格物致知精神”?
三、預習檢測
1.本文作者________是美籍華裔________家,________獎獲得者。
2.“格物““致知”出自儒家經典中________的________篇。宋代朱熹抽取________中的________、《中庸》兩篇和________、《孟子》編在一起,稱為“四書”。
3.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丁肇中( ) 袖手旁觀( ) 不知所措( ) 彷徨( )( )
4.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現代學術的基礎就是實地的探查,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實驗。
B.因這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便被埋沒了。
C.一切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意力。
D.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尊照老師的指導,就可以一帆風順了。
5.根據意思寫詞語。
(1)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 ( )
(2)泛指一般不切實際的談論。 ( )
(3)不能通過具體經驗到的,籠統的;空洞的。 ( )
(4)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助別人。 ( )
(5)比喻非常順利,毫無挫折。 ( )
6.《大學》里“格物致知”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所說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義是什么?
7.傳統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原因是什么?傳統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
8.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現實意義?
9.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格物致知”精神的關鍵是什么?
【課中導讀】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結構
1.課文論述的話題是什么?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2.作者圍繞這個觀點,作者闡述了哪幾個問題?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
3.本文的結論是什么?(圈點勾畫)
二、劃分結構層次
1.文體知識
(1)議論文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
(2)論據可分為_____ 、 _____。
(3)議論文按結構可分為______ 、______、_________ 。
(4)最常見的論證方法有_____ 、______ 、____ 、 _____ 。
2.簡要概括本文的行文結構。
3.根據本文的行文結構,劃分層次。
四分法:(了解)
三分法:(文中標記)
4.劃分最后一段的結構層次,并概括層意。(文中標記)
5.葉圣陶說過:“文章思有路,循路識斯真”。請簡析本文的論證思路。(口述)
三、精讀課文,內容探究
1.作者說:在中國傳統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八臅笔鞘裁磿??
2.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
3."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4.作者對《大學》中 “格物致知”的主張怎樣評價?(勾畫批注)
5.《大學》里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勾畫批注)
6.傳統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勾畫批注)
7.這個目的和丁教授講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樣不一樣?
8.作者說傳統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他怎么證明的?為什么用這個例子證明?
9.第4段舉王陽明“格物”失敗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討論:按照現代科學的方法,竹子應當怎樣“格” ?(提示:先看作者怎樣主張,再補充自己見解)
作者主張: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別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
10. “實驗精神”與“格物致知”是什么關系?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11.實驗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
12.第8段舉竹子的例子證明了什么?
13.第9段講的是什么道理?
14.在這個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狀是什么樣的?
15.第12段舉“我”個人的經驗說明了什么?這是什么論證?
16.為什么說當今社會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17.丁教授認為“四書”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義是什么?
18.本文結尾表達了什么希望?
四、深入探究
1.為什么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
2.作者舉了哪些事例來闡明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
3.課文第11段中,“一些”、“大都”、“往往”、“常?!边@些詞語能否刪去?為什么?
4.作者講了哪些道理來闡明應該有格物致知精神?
五、聚焦論證方法
本文使用了哪幾種論證方法?請結合課文內容作簡單分析。(圈點勾畫批注)
六、拓展延伸
1.“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地實驗而得到”,你能再舉一些例子來證明嗎 或從初中學過的課文中選取一位科學家的事例做事實論據,以支持作者所闡述的觀點。
2.我們有句俗話說:“要知道梨的滋味就要親口嘗一嘗。”那么對梨的認識就是通過親口嘗試得到的。請結合自己的例子說說。
3.課文說:“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討論一下,這是不是符合實際?如果是,應該怎樣改進?
格言名句:(識記)
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 墨子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劉向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 陸游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漢書》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魯迅
一切推理都必須從觀察與實驗中來?!?伽利略
除了實驗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識別錯 誤?!?狄德羅
七、課下練習
以《怎樣才能避免“高分低能”》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課后導練】
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
①科學進展的歷史告訴我們,新的知識只能通過實驗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檢討或哲理的清談就可求到的。
②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有計劃的探測。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別栽種竹子,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
③實驗的過程不是毫無選擇的測量,它需要有小心具體的計劃。特別重要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目標,以作為整個探索過程的向導。至于這目標怎樣選定,就要靠實驗者的判斷力和靈感。一個成功的實驗需要的是眼光、勇氣和毅力。
④由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么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們也可以了解,為什么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很少數的人關鍵性的發現。
⑤在今天,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因為這個文化背景,中國學生大都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中國學生往往念功課成績很好,考試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臨著需要注意的研究工作時,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⑥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我是受傳統教育長大的。到美國大學念物理的時候,起先以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師的指導,就一帆風順了。但是事實并不是這樣。一開始做研究便馬上發現不能光靠老師,需要自己作主張、出主意。當時因為事先沒有準備,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當時的惟一辦法——以埋頭讀書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 (選自《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1. 語段所要論述的觀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①自然段在語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作者說:“基本知識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歷史上學術的進展只靠很少數的人關鍵性的發現”,其原因有三點:

4. 作者說“王陽明的思想還在繼續地支配著一些中國讀書人的頭腦”,其具體表現是:

5. 語段第⑥自然段說“在這方面,我有個人的經驗為證”。其中的“這方面”是指:

6. 語段第⑥自然段聯系個人的經歷進行論證,目的是為了說明:

7. 讀完語段后,你受到怎樣的啟發?請結合你的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第四單元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 導學案(含答案)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基礎字詞 作者王選 全面理解課文
2.能力目標:分析王選每次重要抉擇的主客觀條件及思考過程,學習王選進行人生抉擇的智慧。
3.情感目標:學習王選將一生的抉擇與祖國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的高尚品質以及勤奮工作、愛崗敬業的精神。
【學習重點】
1.基礎字詞和文化常識的把握
2.課文主旨的把握,使學生明白抓住機遇、正確抉擇對一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學習難點】
1、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2、正確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義。
【自主預習】
基礎知識
了解作者
王選,生于1937年2月,2006年2月13日于北京病逝。江蘇無錫人,曾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大方正集團董事,北京大學教授。他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的創始人和技術負責人。他所領導的科研集體研制出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為新聞、出版全過程的計算機化奠定了基礎,被譽為“漢字印刷術的第二次發明”。
寫作背景
本文是1998年10月王選在北京大學作演講的演講稿的部分內容。每個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面臨很多抉擇,每一次重大的抉擇都預示著一個人未來要走的路,面對抉擇時,要有智慧和勇氣。本文作者王選的每次抉擇,都把他的人生推向一個新的臺階。
文體知識
演講詞又叫演說詞、講話稿,是指在重要場合或群眾集會上發表講話的一種文稿。
演講詞有以下特點:第一,要有針對性,關注聽眾的身份。第二,思路清晰,內容充實觀點鮮明。第三,演講語言要體現口語化的特點。
1、字詞積累:
(1)給加點的字注音。
抉擇( )趨勢( )墮落( )署名( )名人逸事( )
(2)解釋重點詞語。
貼切:
抉擇:
扶植:
多多益善:
墮落:
狡辯:
風口浪尖:
逸事:
不修邊幅:
賞析文章
2、閱讀演講稿,概括一下本文主要寫的是什么內容?
3、按演講的開頭、主體和結尾三部分劃分層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內容要點。
4、細讀第1段,思考作者為什么講述《熒屏連著我和你》這一電視節目。
5、作者用一天中不同時刻的太陽來比喻不同的人群,好在哪里?
6、第2段作者列舉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多個事例有什么作用?
7.這篇演講是圍繞什么中心來展開的?為什么這樣安排?
8、本文的開篇有何特點?
9、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10、課文的嚴密性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11、通過閱讀,分析一下文章的藝術特色。
12、請分析歸納一下這篇演講稿的特點。
13、作者在演講過程中有很多幽默的語言,找出例句,體會其作用。
例句(1)現在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業需要,有時候就去賣狗皮膏藥,做點招搖撞騙的事情。但是我到61歲才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奮斗過來,所以現在也是可以諒解的。
例句(2)名人和凡人差別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過的東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過的就是廢物;名人做一點錯事,寫起來叫名人軼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強詞奪理,叫做雄辯,凡人就是狡辯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結別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邊幅,叫真有藝術家的氣質,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氣的;名人喝酒,叫豪飲,凡人就叫貪杯;名人老了,稱呼變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這樣一講呢,我似乎慢慢在變成一個名人了,在我貢獻越來越少的時候,忽然名氣大了。
拓展延伸
談談如何把握好成功的機遇?
參 考 答 案:
1、(1)Jué qū duò shǔ yì
(2)妥帖,確切。
挑選;選擇(用于較正式的場合或書面)。
栽種;扶持培植。比喻以某種手段培養人才或某種勢力的壯大。
益:更加,多;善:好。形容一樣東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是思指詭辯;把無理的事說得似乎很有理;用虛假掩埋真相把無理的事情說得很有道理。
想和行為向消極的方向傾斜。
陽奉陰違:陽:表面上。奉:遵守,聽從。陰:暗地里。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里違背。
比喻激烈尖銳的社會斗爭前哨。
世人不大知道的關于某人的事跡,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意思是隨隨便便,不拘小節。
2、寫作者的第六個抉擇:大力扶植年輕人。
3、(1)王選作了他一生中一個重要抉擇的演講。
(2)第一部分(1):開頭。開場白,介紹自身情況,引出演講話題。
第二部分(2-7):主體。具體闡述“我”一生中的第六個重要抉擇。
第三部分(8):結尾。向大家提出希望:把自己溶在大集體里面,最終完全體現自我價值。
4、由李素麗對自己的形容引出作者對自己的形容:“努力奮斗,曾經取得過成績,現在高峰已過,跟不上新技術發展的一個過時的科學家?!北憩F了作者的謙虛。
5、比喻貼切形象,語言幽默,引出演講的中心話題——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擇;作者即景設喻,拉近了作者與聽眾的距離,又給青年人以極大的鼓舞。
6、充分論證了花大力氣扶植年輕人是歷史規律,強調扶植年輕人的重要意義。
7、大力扶植年輕人。因為本文是作者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學的演講,作者面對的是北大的學生們。演講的目的是鼓勵最富創造力的年輕人努力奮斗,早出成果。
8、用故事導入,吸引人。
9、巧借美國心理學家榮格的一個公式,諄諄告誡青年學子們:成就理想的事業,離不開恒心、智慧、能力、創新,同時強調團隊、合作同等重要。引起讀者的思考,升華了演講的主題。
10、文章開頭寫自己要脫離技 術第一線,原因是什么呢?原來是為了“給青年人創業的機會”,下文緊緊圍繞此意思 展開來寫。驗證了自己“要脫離技術第一線”的正確性。
11、這篇演講口語與科學術語相結合,語言通俗易懂,真摯感人,結合下列句子分析下面紅色部分的文字在句子中的作用,體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12、(1)見解精辟深刻。
比如談到“權威”,我們總是表示信服,但王選卻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權威有些時候會反對新思想,而且權威代表的是過去時態,而不是現在時態或將來時態。
(2)用大量事例增強說服力。
比如在說扶植年輕人有很多榜樣的時候,王選舉了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五代室主任代代扶植年輕人的例子;在說到創業要靠年輕人時,舉了王安、英特爾的創業者、蘋果公司的創業者等人作例子,具有很強的勵志性。
(3)善于調侃,語言幽默。
王選在演講中善于調侃自己,比如他說自己不再是權威時,就說“世界上很難找到60雖以上的計算機權威,只有60歲犯錯誤的一大堆”;在講自己現狀的時,說“已經墮落到了靠賣狗皮膏藥為生的時候”。
拓展延伸:
示例:①合理的期望值;②冷靜的思維;③認真的態度;④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⑤一旦看準機遇,立即果斷迅速作出決定或明確表明自己的態度。
13、(1)作者把自己為方正做宣傳工作稱作“賣狗皮膏藥,做點招搖撞騙”,幽默風趣,能引起現場聽眾的興趣。
(2)運用一連串的對比,羅列出名人和凡人的差別,運用生活中的口語,輕松幽默。
總結:作者在演講中,幽默風趣,既準確說明了演講的實際情況,又引起現場聽眾的濃厚興趣,拉近了演講者跟聽眾的距離?!稇c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導學案
學習目標:
1.理清課文思路,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和價值。
2.欣賞課文的語言特色,感受演講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3.體會作者的感情,激發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擁護,并用體育精神激發自己學習、生活的熱情。
學習重點、難點:
理清課文層次,整體感知內容,抓住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重點)
理解奧林匹克精神的思想內涵及時代意義,并從中受到啟示。(難點)
學法指導:
1.本文時代久遠,不了解顧拜旦其人及奧林匹克的發展歷程,無法準確地體會作者在本篇文章中所詮釋出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課前應多查找關于顧拜旦生平經歷及奧林匹克發展歷程的資料,并與同學交流分享。
2.初讀時結合文中注釋,查閱有關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意,掃清文章閱讀障礙。
3.揣摩和品味語言。在文本中圈畫你喜歡的句段。
4.反復誦讀,聯系學習實際,培養演講的說服力。
【課前導學】
一、新知認知
演講小知識:
講(主):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
演(輔):手勢、表情、視線、身姿…
演講稿的語言特點:
準確性:演講使用的語言一定要確切、清晰地表現出所要講述的事實和思想。
筒潔性:以最少的語言表達出最多的內容?! ?br/>通俗性:演講的語言要口語化;演講的語言要個性化;要說自已的話。
語言要生動感人:好的演講稿,語言應該是生動感人的。要使語言生動感人,必須做到:用形象化的語言,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能打動聽眾。富有感召力。
二、預習任務
1.查閱資料,弄清奧林匹克運動、顧拜旦。
2.作者的這次演講是以什么為中心的
3.概括分析文章的段落層次。
三、預習檢測
1.顧拜旦(1863—1937),是     國著名   家、    家、           的創始人。1863年1月1日出生于   國   的一個非常富有的貴族家庭。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并設計了        和         。由于他對奧林匹克不朽的功績,被國際上譽為“            ”。
2.奧林匹克運動會,簡稱“    ”,是             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     運動會,每    年一屆,會期不超過   日,是目前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之一。奧林匹克運動會發于兩千多年前的     ,因舉辦地在      而得名。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停辦了1 500年之后,法國人       于19世紀末提出               的倡議,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在已經成為     與    的象征。
3.奧林匹克精神與一般的體育運動精神有什么區別
4.顧拜旦以什么樣的理念開創了奧林匹克新時代
5.顧拜旦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是什么
【課中導讀】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文章內容。(三分、四分、五分法)(文中標記)
二、精讀課文,內容探究(四分法)
(一)第一部分(①)
1.慶祝奧林匹克運動復興25周年盛會的背景是怎樣的?
2.第1自然段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3.第1自然段中提到了“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恢復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原因是什么?
4.“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現出更為開闊的視野,這凸顯了它即將扮演的嶄新角色的意義?!鳖櫚莸槭裁催@么說?
(二)第二部分(②-⑤)
1.顧拜旦認為奧林匹克主義與一般的體育運動有什么區別?
2.奧林匹克精神與純粹的競技精神有何區別?
變式題:說說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究竟是什么。
3.第4自然段中的“二者的區別”具體指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當它為燦爛陽光所縈繞,為音樂所振奮,或被嵌入圓柱式大廳時,會是怎樣的情景。(第4段)
5.這就是為何我們要重啟奧林匹克時代,并為體格訓練的復興隆重慶祝。(第5段)
原因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愿望?
6.顧拜旦以什么樣的理念開創了奧林匹克新時代?
(三)第三部分(⑥-⑧)
1.第6自然段中提到的“奧林匹克主義的完美實現”具體指什么而言?
2.“更快、更高、更強”與顧拜旦倡導的近代奧林匹克精神相同嗎?
3.在內心傾聽演講和認真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用一句話概括奧林匹克精神的內涵。
(四)第四部分(⑨、⑩)
文章最后一段寫到“狂風驟雨之后,我們迎來破曉的黎明?!边@一句話你是怎樣理解的。
三、深入探究
1.閱讀全文,你認為奧林匹克主義的實質是什么?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顧拜旦倡導的奧林匹克精神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生活有何意義?
3.奧林匹克精神是一種競技精神,是一種人生哲學,是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為了傳承奧林匹克精神,我們應該如何去做,談一談你的看法。
4.從第5自然段來看,顧拜旦復興奧運會的宗旨是什么?他決心怎樣做?
5.在顧拜旦的演講中你有什么發現?(自由談)
四、嘗試演講
1.揣摩下面的句子,說說它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演講。
【提示】演講時要注意:語氣、語調、語速、重音、停頓
(1)奧林匹克精神開始為漸趨平和而又充滿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
(2)奧林匹克主義包括但又遠遠超越了一般的體育運動。
(3)請允許我詳細闡述一下二者的區別。
(4)待到中午時分,湛藍的天空必將萬里無云;收獲者的雙臂,捧滿沉甸甸的金黃麥穗。
2.本文的語言有什么特點呢?試舉例說明。
(1)用詞準確(勾畫批注)
如第1自然段,“這凸顯了它即將扮演的嶄新角色的意義”。
如第4自然段“當這種愉悅向外噴涌,并與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和對藝術的奔放激情融為一體”以上加點的詞語有什么作用?
(2)表達生動感人,富有感召力(互動賞析)
如:第4自然段描述奧林匹克帶給參與者的快樂,“請想象一下,當這種愉悅向外噴涌……會是怎樣的情景?!保詈笠欢危瑫诚電W林匹克的美好未來:“待到中午時分,湛藍的天空必將萬里無云;收獲者的雙臂,捧滿沉甸甸的金黃麥穗。”
(3)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下列語句。
①“有什么名義能將大眾排除在奧林匹克精神之外呢?”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②“根除恐懼真正的、能持久發揮效用的良藥,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氣。自信與它的姊妹平和總是攜手共進,相輔相成”,這兩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③“待到中午時分,湛藍的天空必將萬里無云;收獲者的雙臂,捧滿沉甸甸的金黃麥穗”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五、拓展延伸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東道國最后一個出場是歷屆奧運會的慣例,8月8日的中國國家體育場,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出場使得全場觀眾歡聲雷動,人們驚奇地發現,引領中國體育代表團進入鳥巢的并不是傳說中的姚明一人,汶川映秀小學的抗震救災“小英雄”林浩跟隨在姚明身邊,引領著中國代表團。
中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奧運夢可謂歷盡艱辛,年初的雪災、五月的地震,中國在大自然的磨礪中依然堅守著自己心中的奧運夢。小林浩的出現并不是牽強附會,他在災難面前勇救兩名同齡人,同樣彰顯著奧運所倡導的與自己競爭、與自然斗爭的頑強精神。
近30年奧運會主題口號
1984年 洛杉磯 :參與歷史
1988年 漢城 : 和諧、進步
1992年 巴塞羅那 : 永遠的朋友
1996年 亞特蘭大 : 世紀慶典
2000年 悉尼 : 分享奧林匹克精神
2004年 雅典 : 歡迎回家
2008年 北京 :one world, one dream!
同一世界,同一夢想!
2012年 倫敦: Inspire a generation
(激勵一代人)
2016年 里約:點燃你的激情 Live your passion
六、隨堂訓練(PPT)
七、課后作業
1.查閱有關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資料,找到突出反映奧林匹克精神的例子記錄下來。
2.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中國在奧林匹克中的表現情況。
【課后導練】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問題。
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舉辦的周年慶典。當時我們認為,我們慶祝的是奧林匹克主義的完美實現。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項運動,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內,在當今時代又怎能稱得上完美呢?在當時,有這么多人可能確實是足夠的,但今天則不然。它必須要面向大眾。的確如此,有什么名義能將大眾排除在奧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樣的貴族特權能令一個青年人身上的形體美、肌肉力量、鍛煉的毅力以及獲勝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譜或錢包掛鉤呢?上述種種毫無法律依據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們的這個社會秩序里。在野蠻的軍國主義協助下的極權姿態,給了它們致命一擊。從道義上講,這反而是可以自圓其說的。
面對一個需要用基本原則來整頓的全新世界,某些過去一直被視為烏托邦的原則,如今卻變得切實可行。人類必須吸收古文明遺留下來的全部精華,用以構筑未來。這其中就包括奧林匹克精神。當然,僅靠奧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會層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類生產勞動,分配滿足物質生活需要的消費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與他們的能力相當而與其家庭出身無關的才智培訓機會。但是,奧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讓社會底層的人們接觸到現代工業所塑造的各種鍛煉形式,享受到強身健體的樂趣。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今天我們要為它奠定基礎。
1.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2.“在當時,有這么多人可能確實是足夠的,但今天則不然”一句中的“可能”一詞能否去掉?試說明理由。
3.選文中說“在當時,有這么多人可能確實是足夠的,但今天則不然”,這說明顧拜旦提倡的是一種什么精神?
4.作者認為完美的、民主的奧林匹克精神應該是什么樣的?第五單元 17 壺口瀑布 導學案(含答案)
【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品味關鍵詞句,體會壺口瀑布的美。
2.品味語言,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
3.體會作者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山水,將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融為一體的寫作手法。
4.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觀表達對人生的思考和無堅不摧、堅韌剛強民族精神的歌頌。
【學習重點】
品味語言,體會修辭的表達效果。
【學習難點】
理解作者借自然奇觀表達對人生的思考和無堅不摧、堅韌剛強民族精神的歌頌。
【自主預習】
基礎知識
了解作者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著名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
.梁衡有多部散文集問世,《壺口瀑布》選自《梁衡理性散文》,梁衡在該書的“代序”里提到:“文章為思想而寫”,他認為散文美的最高層次是“哲理美”,要寫出新的思想。
知識鏈接
黃河像一條騰飛的巨龍,穿行在黃土高原的秦晉大峽谷中,當流經壺口時,寬約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馬蹄狀瀑布群。主瀑布寬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濤聲轟鳴,水霧升空,驚天動地,氣吞山河,為黃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國僅次于貴州黃果樹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黃河壺口瀑布古已聞名,《水經注》載:“禹治水,壺口始?!泵鞔形辉娙恕秹乜凇芬辉娰澋溃骸俺隼鲅艽罅鳎耜P九轉一壺收。雙騰虬淺直沖斗,三鼓鯨鱗敢負舟?!泵鞔惥S藩在《壺口秋風》詩中描寫到“秋風卷起千層浪,晚日迎來萬丈紅”。黃河西出昆侖,遠流長。雄偉多姿的龍門、世稱“九河之蹬”的孟門山(位于龍門與壺口之間)與四時迷霧的壺口瀑布最為壯觀,號稱黃河三絕。壺口瀑布更以它氣吞山河之勢、聲絕九霄之壯著稱于世。
文體知識
《壺口瀑布》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游記。
游記是散文的一種,是記述游覽經歷的文章。它以敘述為主,兼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具有形式靈活、文情并茂的特點。
1、字詞積累: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
告jiè( ) mí màn( ) 推推搡( )搡 shà( )時 chí chěng( ) 旋( )渦 寒jìn( ) 霧靄( ) 乘隙( )而進 折返迂( )回 鉆石mì( )縫 汩汩( )chán chán( ) 怒不可è( ) 挾( )而不服
(2)解釋詞語。
推推搡搡:
寒噤:
旋渦:
怒不可遏:
賞析文章
朗讀指導:
朗讀全文,把壺口瀑布震撼人心的氣勢讀出來,把自己的感悟、體驗讀出來。
點撥:本文語言優美,意境雄渾,感情真摯。要讀出黃河壺口瀑布的雄偉壯闊的氣勢,如“其時,正是雨季,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一句中的“沖進去,沖進去……”要讀得有力;第3段中的“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第4段中“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要讀得有氣勢、語氣堅定,透著一股無堅不摧的力量。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边@段要讀得聲情并茂,鏗鏘有力。
2、請給文章劃分段落層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3、壺口瀑布地點?幾次到過壺口瀑布?
4、用簡練的語言說出什么是“壺口”以及壺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5、從文中找出描寫雨季和枯水季壺口瀑布的語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點?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點?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
6、雨季的壺口瀑布這樣令人膽戰心驚,那么枯水季的壺口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分別寫了什么地方的河水? 各有什么特點?運用了哪些寫作手法?有什么表達效果?
7、看到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8、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描繪雨季瀑布的特點的?
9、作者的重點是要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為什么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壺口瀑布的感受?
10、作者在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后,為什么又寫腳下的石呢?
11、縱觀全文,請分析一下本文的寫作手法。
12、讀了本文,你覺得文章只是在向我們介紹黃河壺口瀑布這一勝景嗎?作者在寫景中蘊含了怎樣的感悟?
13、作者為什么將黃河水的各種不同形態與人的各種情感聯系在一起?
14、從壺口瀑布中,你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對你今后的人生有何啟迪呢?
拓展延伸
讀了本文,請從語言、內容或結構三者中任選一個角度,寫一篇賞析。200字。
參 考 答 案:
1、(1)誡 彌漫 sǎng 霎 馳騁 xuán 噤 ǎi xì yū 覓 gǔgǔ 潺潺 遏 xié
(2)粗暴地、接連不斷地猛推。
前呼后擁: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后面有人簇擁護衛。多形容舊時官吏出巡時的聲勢。
身體因受冷、受驚或疾病而微微顫動。寒,寒冷;噤,因嚴寒,受驚嚇等而咬緊牙關或牙齒打顫。
水流遇低洼處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渦。
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憤怒到了極點。這里形容水勢不可阻擋的樣子。遏,止。
2、【第一部分(第1—2段)】
寫作者雨季看到的壺口瀑布。
【第二部分(第3—4段)】
寫作者枯水季節看到的壺口瀑布。
【第三部分(第5—6段)】
由水寫到石,再到寫黃河博大寬厚的性格進而寫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
3、晉陜兩省邊境 ;兩次。
4、溝底的河心還有一條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條深溝,當地人叫“龍槽”,槽頭入水處深不可測,這便是“壺口”。
黃河的河床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從高達幾十米的斷面沖下,就形成了壺口瀑布。
5、(1)雨季壺口瀑布特點: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①車還在半山腰就聽見濤聲隱隱如雷,河谷里霧氣彌漫,我們大著膽子下到灘里,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②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但上面的水還是一股勁地沖進去,沖進去……。
③我在霧中想尋找想象中的飛瀑,但水浸溝岸,霧罩亂石,除了撲面而來的水汽,震耳欲聾的濤聲,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只有一個可怕的警覺:仿佛突然就要出現一個洪峰將我們吞沒。
(2)枯水季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雄偉壯大、堅韌不拔、剛中帶柔的特點。
從下面句子可以看出來:
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6、上游:“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擠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宇宙間仿佛只有這水的存在?!?br/>通過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黃河之水波濤洶涌,威武雄壯,大浪裹小浪,翻江倒海,飛流直下,奔騰激越的情勢。
表現出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充溢著催人奮進的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精神。
龍槽壺口
(1)“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無形的大洞吸著,頓時攏成一束……消失在遠山青色的背景中?!?br/>運用比喻、擬人形象地寫出黃河奔騰至此由于地理環境的改變,一下從河床跌入深谷。河水被碎成點,碎成霧,變成了水的另一種形態。
(2)“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中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br/>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這是奔騰的黃河之水已變成了飛流而下的瀑布——渾厚、壯闊、猛烈、凝重。
(3)“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像一曲交響樂,一幅寫意畫?!?br/>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礙后尋找其他的出路,成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眼前的河水
“這些如鋼似鐵的頑物竟被水鑿的窟窟竅竅……被水鑿得窟窟竅竅……切出一道深溝。”
運用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河水堅強,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
7、由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懷。正因為如此,在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這種寫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①聽覺角度:在半山腰“濤聲隱隱如雷”,近處濤聲“震耳欲聾”。
②視覺角度:“河谷里霧氣彌漫”“像一鍋正沸著的水”“那溝已被灌得浪沫橫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團白煙”。
9、第一次是遠觀,寫壺口瀑布給人驚心動魄的感覺,為后文具體描寫第二次觀看壺口瀑布波瀾壯闊的氣勢起到鋪墊和渲染的作用。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10、寫腳下的石被水鑿得窟窟竅竅,旋出光溜溜的大坑,側面表現出河水遇強則抗,堅韌的特點,表明水的剛強和抗爭精神。
11、《壺口瀑布》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記散文,作者用形象生動的語言,細致地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賦予了黃河一種無堅不摧、無往不勝、堅韌剛強的精神。全文寫景細膩,主要借助了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抓住事物的特征寫出了瀑布的聲響、形狀、態勢及偉力,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受。寫景不是孤立地寫景,而是在寫景中抒情言志。一是把情巧妙地融合在具體的描寫之中;二是巧妙聯想,由小小的壺口瀑布透視黃河博大寬厚的雄壯之美,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百折不撓、自強不息、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12、作者由黃河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雄偉壯闊,聯想到黃河博大寬厚的品質,作者由黃河的精神聯想到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中華民族。本文不僅是寫壺口瀑布、黃河之水,更是在寫一種哲理,一種無堅不摧、百折不撓、堅韌剛強的民族精神。
13、水的各種形態與人的各種情感是有相通之處的,水流經不同的地點會有不同的形態,人遇到不同的境遇也會有不同的情感,如:
喜:“還有那順壁掛下的,亮晶晶的如絲如縷……”
怒:“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br/>哀:“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旋?!?br/>怨:“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奪路而走的,乘隙而進的,折返迂回的。”
愁:“或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br/>14、壺口瀑布那雄壯、渾厚、博大的氣勢,給人一種鼓舞,一種力量,是中華民族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的體現。讓我們永遠保持和發揚這種民族精神。第五單元 19 登勃朗峰 導學案(含答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文中所寫的景物、人物特點,領會作者的生活態度。
2.把握作者的寫作技巧,體會其表達效果。
3.欣賞課文語言,品味“馬克·吐溫式的幽默”。
【學習重點】
了解作者游歷,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描繪的寫法。
【學習難點】
品味精彩語句,感受景物之美。
【自主預習】
基礎知識
了解作者
馬克·吐溫,是美國幽默大師、小說家、著名演說家。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
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來自社會底層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其作品語言生動有趣,充滿了喜劇的情節和智慧、幽默。
而從《登勃朗峰》這篇游記也可看出,馬克·吐溫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同時也是一位筆下極富詩意和擅長寫景狀物的文章妙手。
知識鏈接
勃朗峰,又譯為白朗峰,是阿爾卑斯山的最高峰,位于法國的上薩瓦省 ( https: / / baike. / doc / 1440525-1522764.html )和意大利的瓦萊達奧斯塔 ( https: / / baike. / doc / 7580219-7854313.html )的交界處。勃朗峰的最新高度為海拔4810米,它是西歐 ( https: / / baike. / doc / 1166850-1234331.html )的最高峰。
文體知識
游記是散文的一種,是記述游覽經歷的文章。它以敘述為主兼用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具有形式靈活、文情并茂的特點。
字詞積累: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翌日( ) 轔轔( )俯瞰( ) 皚皚白雪( ) 巉峻( ) 拾級( ) 灼灼( ) 霓裳羽衣( )( ) 顛簸( ) 打嗝( )
(2)解釋重點詞語。
翌日:
巉峻:
逗留:
浮躁:
絡繹不絕:
輕歌曼舞:
紛至沓來:
賞析文章
2、閱讀課文,本文是一篇游記,請理清文章結構。
3、找出描寫所見景物的句子,分別寫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景物。
4、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從中感受到景物怎樣的特點?產生了怎樣的聯想?速讀第2—6自然段,從文中找出面對景物作者所產生的獨特的感受。
5、在所描寫的景物中,哪一處景物最為精彩?并談談理由。
6、找出描寫車夫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車夫的?寫出了車夫怎樣的特點?(讀第7—11自然段,標出描寫車夫的句子。)
7、文章寫到:“天氣灼熱難當,乘坐在緩慢爬行的騾背之上和轔轔前進的馬車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艷陽之下,真是可憐可憫。”為什么作者認為乘車騎騾的游客“可憐可憫”?
8、“如果這位王爺的車技略欠敏捷——或者說,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離開阿冉提時喝得酒氣醺醺——結果就不會是這樣的了?!蹦闳绾卫斫膺@句話所表達的情感?
9、“眼前的絢麗色彩以及它們的無窮變幻便是我們從飄浮的肥皂泡中看到的一切……其價值會是多少呢?”這里聯想到肥皂泡,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慨?
10、本文的題目是《登勃朗峰》,但文章的后半部分是記敘下山時的經歷。這部分內容是否可以刪掉?為什么?
拓展延伸
11、從修辭、用詞、寫法等角度賞析你認為最精彩的語句。
12、請選擇一處自己游覽過的景點,自擬題目,寫一篇游記。不少于600字。
參 考 答 案:
(1)yì lín kàn ái chán shè zhuó ní cháng
Bǒ gé
次日。
險峻陡峭。
打斷旅程,中途停留。
指急躁,不沉穩。
形容人、馬、車、船等前后相接,連續不斷。
輕快的音樂和柔美的舞蹈。曼:輕柔。輕:輕快。
形容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紛:多,雜亂;沓:重復,多。
2、【第一部分(第1段)】
寫作者徒步前往勃朗峰時在路上的所見所想。
【第二部分(2—6段)】
寫作者抵達阿冉提村前看到的勃朗峰變幻的美景。
【第三部分(7—11段)】
寫作者前往沙蒙尼途中偶遇的奇人奇事。
3、第2自然段,寫腳下峽谷:清流瀑布;
第3自然段,寫勃朗峰:白雪覆蓋,日照其上,光艷耀目;
第4自然段,寫勃朗峰周圍的山峰:淺棕色的光禿尖巖;
第5—6自然段,寫勃朗峰附近的一座峰巔:色彩斑斕,彩霞滿天,白云繚繞,變幻無窮。
4、第一處景物:美不勝收。
第二處景物:威嚴,獨踞蒼穹。
第三處景物:奇特。
第四處景物:輕柔,美麗。
5、“逗留高地仰望峰巔的獨特美景”這一處最精彩。作者抓住峰巔周圍滿目華彩、變幻無窮的特點,用生動的語句,勾勒出云的色彩、形態、氣質,令人不由產生無限的遐想。
6、語言描寫:“不必為此煩惱——靜下心來——不要浮躁——他們雖已揚塵遠去,可不久就會消失在我們身后的。你就放下心坐好吧,一切包在我身上——我是車夫之王啊。你看著吧!”
   “哈,看到了嗎?如我所說吧——我可是名副其實的車夫之王啊?!?br/>“只當是種樂趣吧,先生們,這種情況不常見,但很不尋?!茏宪囃醯能嚨娜?,可是少之又少啊——看到了吧,真如我說的,我就是車王?!?br/>通過語言描寫,寫出了“車夫之王”駕車本領高超,自信自得,為人熱情,樂于與人交談。
神態描寫:出發前,“把握十足”;途中飛速行車時“神情威嚴”;險遭不測時,“面不改色,和顏悅色”。
通過神態描寫,寫出了“車夫之王”相信自己高超的駕車本領,飛速行車時的全神貫注、鎮定,關心他人心理。
行車情景:“有時一兩個輪子著地,但大多數時候騰空而起?!边@種情況下“車夫之王”還“時不時地掉轉頭來”。通過寫行車的驚險,“車夫之王”卻氣定神閑,突出“車夫之王”駕車技術的高超。
7、因為他們是花了錢坐車的,要讓錢花得值,如果他們下車來就覺得錢白花了,所以不會像我們那樣在樹林中避暑納涼,稍作歇息。含蓄地寫出了他們被金錢所束縛住了,迷失了人的自然天性。
8、作者認為,車王能超過游客車隊,我們住進上等的房間,一是因為車王車技非常敏捷,二是因為“喝得酒氣醺醺”,借著酒的力量,車才駕駛得又快又好,而這些冥冥之中,仿佛又是上天的有意安排。語言幽默詼諧。
9、作者的感慨是:那些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瞬息萬變的,同時又是虛幻的,短暫的。
10、不能刪掉。旅途中不只有風景,奇人奇事亦可樂也。后半部分以小說筆法,敘述奇人奇事,驚險的旅途,怪異的車夫,富有傳奇色彩。這樣寫,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激發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拓展延伸:
提示:可按下面的格式進行——
(1)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比喻成××,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這句話中××詞語用得好,形象地寫出了××景物的特點,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兑坏嗡涍^麗江》導學案
學習目標: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朗讀中感受麗江的美。
2.抓住關鍵句,品味優美的語言,理解本文構思新穎,視角獨特的特點。
3.理解從麗江的自然風光、建筑特色、民俗民風等方面來展現麗江的美。
4.培養欣賞美、熱愛美、珍惜美的思想情感,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品讀本文詩意的、靈動的、富有畫面感的語言。
學習難點:體會作者化身一滴水經過麗江,介紹麗江的新穎構思。
學法指導:
朗讀課文,注意想象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體會作者寫景中包含的情感。
2.抓住關鍵句,品味優美的語言,理解麗江不同類別的美。
【課前導學】
一、新知認知
1.背景鏈接
2012年8月,阿來到麗江作關于藏文化邊緣區的一些相關調查。作者曾經說:“武威行后,又到麗江,其實都在做關于藏文化邊緣區的一些相關調查。說調查也不準確,因為材料多從書面上來,但從書上搜得材料后,還要想到這些事實的曾經的發生地,感受一番?!碑數卣腊淼搅他惤?,邀阿來寫一篇適合小學生讀的關于麗江的文字。于是阿來先生寫了這篇文章,也是作者對麗江之行的一個紀念。
2.關于麗江
麗江即麗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曾經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歷史非常悠久,因為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成為國內人氣非常高的旅行勝地。
麗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鎮,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古城,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這里有濃郁的民族風情,小橋流水式的布局,錯落有致的民居建筑,還有散漫的生活節奏,豐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為麗江古城就是麗江,其實不然。除了古城,麗江地區面積遠大于麗江古城,這里有很多值得游覽的地方——比如神秘的“東方女兒國”瀘沽湖,安靜閑適的束河古鎮,巍峨雄偉的玉龍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瀾壯闊的虎跳峽等地。
二、預習任務
1.初讀課文,掃除字詞句障礙,抄寫“讀讀寫寫”。
2.再讀課文,在課本上標畫“一滴水”經過麗江的路徑。
3.麗江的美,美在哪里
三、預習檢測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喧嘩(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驛道(yì) 猶豫(yù) 五彩斑斕(lán)
C.矗立(chù) 遠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 D.蘸水(zhàn) 碩大(shuò) 無病呻吟(yǐn)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輕盈 喧嘩 閘口 亭臺樓閣 B.應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猶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斕 D.碩大 漫溢 照壁 明揚世界
3.下列句子橫線上依次填入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
(1)作為一滴水,不可能同時從三條河中    同一座古城。
(2)這些人在自己所來的遠處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內心也很    。
(3)我還順著人們遠眺的目光看見了玉龍雪山,晶瑩奪目    在藍天下面。
A.通過  熱鬧  矗立 B.穿越 熱鬧 聳立
C.穿越 喧嘩 矗立 D.通過 喧嘩 聳立
4.下列句子使用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在高山上,我們沉默了那么久,終于可以敞開喉嚨大聲喧嘩。
B.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時,被急匆匆的后來者推著前行。
D.太陽出來了,我怕被迅速蒸發,借一陣微風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澆花壺中。
5.填空。
(1)阿來,   族人,當代著名作家,第五屆        獎得主。代表作有《        》《空山》《         》等。
這篇課文以“______”的身份,講述自己由雪變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懷著“___________”的心愿,經過______、納西族村莊、草甸、落水洞、黑龍潭、_______、街道店鋪、納西人院子、果園和田地,最后奔流到________。
6.這篇文章作為游記是以什么為線索來組織材料的
7.這篇游記先后寫了“一滴水”在麗江古城看到的哪些景物?重點寫了什么景物?
【課中導讀】
一、整體感知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一滴水”的經歷。(說一說)
2.快速瀏覽課文,填寫以下內容。(PPT)
變式題:一滴水流經了哪些地方?在文中標畫一滴水經過麗江的路徑。
3.再讀課文,劃分文章層次,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文中標記)
4.縱觀全文,作者以什么為線索從哪些方面來描寫麗江?
5.作者為什么要從六百年前的明代寫起呢?
6.作者以一滴水的視角重點描寫了古城麗江的哪些景色 這些景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第3段為例說一說)
7.文章以獨特的視角,巧妙地展示了麗江的人文風情,選文寫了哪些民眾活動?表現了怎樣的民俗風情?
①澆花人在院子里給蘭花澆水,表現了_______________的人文風情;
②樓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閑話,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的人文風情;
③游客眺望遠山,客人和主人大聲交談,賓主交流表現了_____________的人文風情;
④游客聚集茶樓酒吧歡笑與歌唱,表現了_____________的人文風情。
二、細讀課文
(一)讀課文第一部分
1.說說水的蛻變經歷了那幾個過程?
2.雪——冰——水的蛻變歷程說明了什么?
(二)讀課文第二部分
1.說一說一滴水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2.一滴水在去麗江壩的路上都看見了些什么?(景美)(圈點勾畫)
3.作者是怎樣寫麗江古城厚重的歷史感的?(圈點勾畫)
4.寫“我”對四方街的向往是哪一句?
5.讀一讀,想一想,一滴水去四方街的路是一帆風順的嗎?請找出相關句子。(勾畫批注)
6.一滴水在進入四方街前看到了哪些景象?(圈點勾畫)
7.文中是怎樣寫出四方街的變化的?(勾畫批注)
8.第11段中的第一句在結構和內容上分別有什么作用?
9.“在這里,我有些猶豫。”它為什么會猶豫呢?(討論交流批注)
10.一滴水在四方街經過了哪些地方?讀課文,找找看。(勾畫批注)
11.一滴水離開中河后又看見了什么?請簡要概括一下。(第13段)(勾畫批注)
12.文章第14段的描寫極其細膩,從多角度來品味這一段文字,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13.麗江古城是一座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和文化燦爛的名城,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古鎮。為什么要選取四方街,濃墨重彩地進行描繪?
14.麗江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別具一格,作者向我們描繪了麗江哪些建筑呢?思考這些建筑有什么特點?(圈點勾畫)
建筑特點:
(三)讀課文第三部分
“我知道,作為一滴水,我終于以水的方式走過了麗江。”這樣的結尾,體現了一滴水怎樣的情懷?
三、賞析語言
1.只有用美的語言,才能描繪出美的風景,請品析下面句子的妙處。
(1)“我乘水車轉輪緩緩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獅子山上蒼勁的老柏樹,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見了順水而去的蜿蜒老街?!?br/>(2)“我確實想停下來,想被摻入硯池中,被蘸到筆尖,被寫成東巴象形文的‘水’,掛在店中,那樣,來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見我了?!?br/>(3)這些人來自遠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他們的內心也很喧嘩;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4)一些薄云掠過月亮時,就像麗江古城中,一個銀匠,正在擦拭一只碩大的銀盤。
(5)黎明時分,作為一滴水,我來到了喧騰奔流的金沙江邊,躍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為一滴水,我終于以水的方式走過了麗江。
2.根據你對課文的品讀,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從多個角度)
“這是一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麗江。”
3.品讀“水”的形象。請你找出文中描寫水的句子,說說“水”的形象。
例: “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這是 純凈心靈 的一滴水。
這是_______________的一滴水。
這是_______________的一滴水。
這是_____________的一滴水。
這是_____________的一滴水。
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滴水。
……
四、深入探究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順序來描寫麗江的自然風光,極富層次感,結合文章內容,找出描寫自然風光的句子,體會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
2.以時間推移和空間轉換雙重順序寫景。
明確:本文以______轉換順序為主,如從玉龍雪山腳下,到草甸、落水洞,到黑龍潭、大水車、四方街,再到店鋪、院子、茶樓酒吧等,隨著一滴水的不斷流淌,空間不斷轉換,全方位介紹麗江的風光。在空間轉換的過程中,同時運用了_____推移的順序,如文章先從化為一滴水的幾百年前開始,然后再寫幾百年后的所見所聞。在寫幾百年后的所見所聞時,又按照由_____到______的時間順序來寫,條理清晰。
3.作者筆下麗江的自然風光, 色彩明麗,如一幅風景畫,找出表現景物色彩的詞語,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請你用一個或幾個詞語概括麗江的自然風光。
4.作者從“一滴水”游覽麗江的視角來展開描寫有什么好處?
五、拓展延伸
1.替水滴導游為麗江擬寫導游詞。
示例:歡迎您來到麗江古城,黑龍潭,您游麗江最佳的選擇。活潑的泉水,如織的游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燦爛奪目的山花草樹。在這里你可以昂首遠眺,看晶瑩奪目的玉龍雪山矗立在藍天之下。在這里,你也可以低頭欣賞潭水映照雪山,體驗目眩神迷的......祝您玩得愉快?。ㄓ山斑h,光影山水的合奏,映襯之美)
2.文中描寫了麗江的優美景色和悠閑的人民生活,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有人說麗江成為了一個變了味的商業城,你是怎樣看待這一點的,談一談你的看法?
【課后導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再次醒來,時間又過去了好幾百年。
  我是被亮光驚醒的。我和很多水從象山腳下的黑龍潭冒出來。咕咚一聲翻上水面??匆姾芏嗖煌拥娜?。黑頭發的人,黃頭發的人。黑眼睛的人,藍眼睛的人。我看見了潭邊的亭臺樓閣??匆娏嘶ㄅc樹。我還順著人們遠眺的目光看見了玉龍雪山,晶瑩奪目矗立在藍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讓人目眩神迷啊。人們在橋上,在堤上,說著不同的語言。在不同的語言里,都有那個詞頻頻出現:麗江,麗江。這時的麗江已經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城里也不是只有最初筑城的納西人了。如今全中國全世界的人都要來麗江,看納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龍雪山。
  我記起了跌進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過四方街。
  順著玉河,我來到了四方街前。
  進城之前,一道閘口出現在前面。過去,把水攔在閘前,是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黃昏,開閘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凈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車來把我們揚到高處,游覽古城的人要把這水車和清涼的水作一個美麗的背景攝影留念。我乘水車轉輪緩緩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獅子山上蒼勁的老柏樹,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見了順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這樣依止于自然,美麗了自然。
  從水車上嘩然一聲跌落下來,回到了玉河。在這里,我有些猶豫。因為河流將要一分為三,流過古城。作為一滴水,不可能同時從三條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時,被急匆匆的后來者,推著前行。來不及作出選擇,我就跌進了三條河中的一條。叫做中河的那一條。
  我穿過了一道又一道小橋。
  我經過叮叮當當敲打著銀器的小店。經過掛著水一樣碧綠的翡翠的玉器店。經過一座院子,白須垂胸的老者們,在演奏古代的音樂。經過售賣納西族東巴象形文字的字畫店。我想停下來看看,東巴文的“水”字是怎樣的寫法。但我停不下來,沒有看見。我確實想停下來,想被摻入硯池中,被醮到筆尖,被寫成東巴象形文的“水”,掛在店中,那樣,來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見我了。在又一座橋邊,一個澆花人把手中的大壺沒進了渠中。我立即投身進去,讓這個澆花的婦人,把我帶進了納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蘭花在盛開。澆花時,我落在了一朵香氣隱約的蘭花上。我看到了,樓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閑話。樓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著相機在眺望遠山。樓上的客人和樓下的主人大聲交談??腿藛栔魅水數氐恼乒?。主人問客人遠方的情形。太陽出來了,我怕被迅速蒸發,借一陣微風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澆花壺中。
  黃昏時,主人再去打水澆花時,我又回到了穿城而過的水流之中。這時,古城五彩的燈光把渠水輝映得五彩斑斕。游客聚集的茶樓酒吧中,傳來人們的歡笑與歌唱。這些人在自己所來的遠處地方,即便是寂靜時分,內心也很喧嘩。在這里,盡情歡歌處,夜涼如水,他們的心像一滴水一樣晶瑩。
1.第二段畫橫線的句子說明了什么?
2.第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第五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何好處?
4.一滴水在古城內有哪些見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雷波县| 堆龙德庆县| 乌审旗| 上林县| 汶川县| 秦皇岛市| 通江县| 逊克县| 珠海市| 揭东县| 洪雅县| 台山市| 白山市| 巴彦淖尔市| 卓资县| 陇川县| 涡阳县| 楚雄市| 宜丰县| 水城县| 铜陵市| 孝感市| 大埔县| 拉孜县| 大荔县| 德钦县| 永德县| 三穗县| 大关县| 康定县| 谷城县| 东台市| 兴和县| 旬邑县| 沙坪坝区| 肇东市| 攀枝花市| 五台县| 淮阳县| 陕西省| 玛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