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末學業水平測試歷史·道德與法治答愿注意享項1.本試卷分為歷史部分和道德與法治部分,共10頁,滿分120分(歷史70分,道德與法治5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2.答案全部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答題使用0.5m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對應題號的答題區域書寫答案。注意不要答錯位凰,也不要超界。歷史部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個選項最符合題意。請在答題卡上填涂你認為正確的選項。1.化石是記錄地球歷史的特殊文字。考古學者發掘的元謀人和北京人的“特殊文字”可用于研究A.人類起源B.農耕生活C.部落聯盟D.國家產生2.“中華文明的起源是一個過程,以農業產生為上限。”有助于印證和推測“上限”的是A.北京人的發現B.半坡遺址發掘C.青銅工藝成就D.鐵制農具出現3.2024年甲辰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于4月4日上午在陜西省黃陵縣橋山祭祀廣場隆重舉行,今年的公祭活動以“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奮進中國式現代化征程”為主題。我們祭祀黃帝主要是因為他A.發明了文字,編制了樂譜B.曾經打敗炎帝和蚩尤C.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D.是傳說時代的治水英雄4.古書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說法,如大禹的臣子儀狄“始作酒穆(醪lao:濁酒),變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u: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證這些說法的器物是A.河姆渡遺址出土B.商鞅方升C.二里頭遺址出土D.司母戊鼎的陶缽的青銅爵5.春秋時期,一些諸侯國在地方上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官員職位不能世襲。這一現象的出現說明A.分封制逐步瓦解B.對地方控制減弱C.卿大夫勢力崛起D.諸侯國斗爭緩和七年級歷史·道德與法治第1頁共10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福APP6.1975年12月,湖北云夢睡虎地四號秦墓中出土了兩件木牘。木牘是戰國晚期參加伐楚的秦軍士兵黑夫兄弟寫給長兄的家書。在家書里,他們特地詢問,因殺敵立功而晉升爵位的立功文書是否收到,相關待遇是否落實。這封家書佐證了商鞅變法A.建立縣制B.獎勵軍功C.鼓勵耕織D.廢除特權7.《典籍里的中國》某期節目中有一句解說詞:這部典籍是孔門師生集體智慧的結晶,中國人的仁德智慧,兩千年的風骨性格,都蘊藏在孔子和弟子的對話里。這一期節目介紹的典籍是A.《道德經》B.《論語》C.《詩經》D.《孫子兵法》8.里耶秦簡絕大多數寫于秦統一以后,其中8-461號木方記載了秦統一文字形體和統一官府文書、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體、稱謂等內容。“8-461號木方”記載內容中的“統一”A.推動思想文化發展到高峰B.結束了長期以來征戰混亂的局面C.促使國家財政有很大改善D.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9.《史記》記載:公元前207年,反秦隊伍渡過漳水后,主將命令將士破釜沉舟,燒毀營帳,每人只帶三天糧食,以示決一死戰。起義軍勇猛殺敵,最終將秦軍主力殲滅。這里的“主將”領導了A.巨鹿之戰B.官渡之戰C.澀水之戰D.涿鹿之戰10.西漢文帝曾提出“厚葬以破業,重服以傷生”,使薄葬之風盛行一時;漢景帝陽陵中的陪葬品數量較少且形制簡樸,不像秦朝陵墓那樣氣勢宏大。這體現了漢初A.徹底摒棄秦朝的政治制度B.人民流離失所,田地荒蕪C.休養生息的治國理念D.實行“以農為本”的政策11.“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計,把原來的諸侯國割裂成了若干個小國,小國的實力自然不能跟大國相比,要對抗中央那就更難了”《漢武帝和他的時代》一書中評價的這一計策A.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B.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C.促進了各地經濟交流D.強化了儒學主導地位12.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中寫到:“惜秦皇漢武,略輸風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里提到了“秦皇漢武”,能將二者歸納到一起的主題是A.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B.政權分立和民族交融C.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13.清代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中指出:“東漢諸帝多不永年”,他認為“國家當氣運隆盛時,人主大抵長壽,其生子亦必早且多。獨東漢則不然”。這直接導致的政治后果是A.豪強地主勢力膨脹B.東漢政權名存實亡C,軍閥割據局面出現D.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4.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記載:“然騫鑿空,其后使往者皆稱博望侯,以為質于外國,外國由此信之。”司馬遷稱張騫的活動為“鑿空”,是因為A.司馬遷和張騫都是西漢時期名人B.張騫打通了通往西域各國的道路C.張賽被匈奴扣留10余年的艱辛歷史D.司馬遷為寫《史記》而夸大張騫活動七年級歷史·道德與法治第2頁共10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福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