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48 濕地(選擇題1~4題,每小題3分,共12分)(2023·6月浙江選考)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湖泊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個重要的固碳舉措。下圖為“湖泊濕地碳循環示意圖”。完成1~2題。1.植物多樣性增加對湖泊濕地固碳作用的影響是( )A.土壤碳含量降低 B.根系吸碳量減少C.碳凈排放量降低 D.微生物活性減弱2.下列對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的措施,合理的是( )A.減少湖濱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來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2022·6月浙江選考)人工濕地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圖”。完成3~4題。3.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 )A.降低污水處理成本B.減少土地占用面積C.不受季節變化影響D.加快污水處理速度4.在濕地保護生態修復中,較為合理的途徑是( )A.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B.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積,擴大養殖規模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灘5.(2024·新課標文綜)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在寒冷地區的高(臺)地上,流水少量匯于局部洼地,同時帶來氮磷等營養元素供洼地內濕(水)生植物生長。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殘體分解緩慢且不徹底,以泥炭形式積累,形成典型泥炭濕地(圖a),當泥炭堆積高于周圍區域時,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濕地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缺乏,只能生長蘚類等耐貧營養生物,積累成過濕的墊狀泥炭蘚層,形成雨養型泥炭濕地(圖b)。(1)分析寒冷的氣候在泥炭濕地發育中的作用。(2)簡述典型泥炭濕地和雨養型泥炭濕地水流方向與生物量的差異。(3)指出雨養型泥炭濕地發育的地形條件。(4)說明雨養型泥炭濕地發育過程中,水中營養元素逐步減少的原因。(5)分析墊狀泥炭蘚層高于周邊地面但仍能處于過濕狀態的原因。6.(山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與永昌北山之間(下圖),海拔1 875~2 106 m,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盆地內分布有若干塊濕地,這些濕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質條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金川峽水庫位于盆地最低處,是當地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從地形、地質角度分析濕地的成因。(2)說明永昌盆地內濕地對金川峽水庫的意義。(選擇題1~8題,每小題3分,共24分)(2024·河北滄州模擬)小天鵝是長途遷徙鳥類,其越冬的土地利用類型分為水體、草地、泥灘、農田、建設用地等,洞庭湖是我國優越的候鳥棲息地,其水位季節變化明顯,不同時期土地利用類型差異較大。下表為“洞庭湖某越冬地2014年和2016年相同時期的土地利用類型轉移矩陣表”(注:表中1.82%表示2014~2016年有1.82%林地轉變為建設用地)。讀表,完成1~3題。2016年 2014年 建設用地 林地 水體 草地 泥灘 農田建設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體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灘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農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由表可知,2014~2016年洞庭湖該越冬地的建設用地主要轉變為( )A.農田 B.草地 C.水體 D.泥灘2.洞庭湖越冬的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是( )A.水體的保留率最高B.泥灘的轉變率最高C.農田主要轉變為泥灘D.林地轉變為草地面積最小3.洞庭湖成為小天鵝越冬理想棲息地的原因不包括( )A.冬季氣溫高 B.棲息地面積大C.食物來源豐富 D.人類活動干擾少(2024·山西太原模擬)云南省西部騰沖市的北海(25°N,98°E)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圖)。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種水生植物構成,大多厚度為20~50 cm,其上草長鶯飛,生機盎然。據此完成4~6題。4.北海浮毯型草甸生長所需的養分最初來源于( )A.火山熔巖流 B.湖面火山灰C.湖中沉積物 D.水生動植物5.北海浮毯型草甸深厚的原因是當地( )①氣溫低,腐殖質分解緩慢 ②空氣稀薄,光照條件較好 ③水流緩,湖中沉積物深厚?、軞夂驖駶?,水生植物茂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6.北海浮毯型草甸利于( )①增加湖區降水量?、诰S護生物多樣性?、蹆艋| ④增加湖水蒸發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4·河北部分高中模擬)福建省某村位于山溪下游,上游來水區人口稠密,沿途有大量水稻灌溉水匯入。該村利用廢棄魚塘興建了1.64 km2的封閉人工濕地(下圖),生態效果極佳,并得以推廣。據此完成7~8題。7.圖中封閉人工濕地的主要特征有( )①生態系統較穩定?、谖廴緝艋芰姟、郾韺铀w流動性強?、芘c稻田物質能量交換頻繁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8.下列濕地中,最宜推廣該模式的是( )A.城市水源地周邊濕地B.河流源頭濕地C.農田周邊濕地D.魚塘周邊濕地9.(2024·河北邯鄲調研)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水生植物是湖泊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和水深小于2 m的水域。邛海位于橫斷山區,西臨西昌城區,湖盆坡度變化較大,湖岸有淤泥質灘涂分布。該湖泊生物多樣性指數較高,尤其是北部湖灣甲處水生植物最為豐富。海河是邛海唯一出水口,2002年修建海河閘后,邛海水位抬升,湖區整體水生植物量下降。下圖示意邛海的水系。(1)分析甲處水生植物最為豐富的原因。(2)說明2002年后邛海水生植物量快速下降的原因。(3)為保障水生植物對湖泊生態系統的調節作用,請為邛海湖泊治理提出建議。10.(2024·江蘇淮安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 林波波河流域位于非洲東南部,全長1 750多千米,流域面積41萬平方千米,流經南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四個國家,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人口超過1 800萬,25歲以下年齡段人口比重大,居民生計以工礦業、灌溉農業、畜牧業等為主,水資源問題和糧食問題突出,大部分地區較貧困。流域內有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豐富但動物分布密度較低。材料二 2000年2~3月連續降水加上颶風登陸,導致流域中下游出現非常嚴重的洪災,河口處大量紅樹林死亡,沿岸居民生計困難。2010年開始,當地社區居民在外部支持下開始種植紅樹林,逐漸恢復當地生態環境。(1)從觀賞野生動物角度,說出到此地開展生態觀光旅游的最佳季節并分析原因。(2)說明入??谔幒恿鲀蓚燃t樹林的恢復對沿岸居民的影響。(3)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提出國家間跨境保護的主要具體措施。主題48 濕地真題演練1.C 2.D [第1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碳存儲于植物體內,湖泊濕地植物多樣性增加,固碳作用增強,圖中水體碳庫、植物碳庫和土壤碳庫的儲碳量增加,碳凈排放量減少,A錯、C對;土壤中植物殘體增加,植物根系吸碳量增加,植物殘體分解,微生物活性增強,B、D錯。第2題,濕地與陸地之間建設生態緩沖島,可以增強植被帶攔截污染物、抵御風浪的作用,從而保護和恢復濕地功能,D正確;減少湖濱植物,會破壞生物多樣性,使濕地生態變脆弱,A錯;放生外來物種,會造成生物入侵,威脅生物多樣性,B錯;降低湖面水位,濕地服務功能減弱,造成生態破壞,C錯。]3.A 4.B [第3題,人工濕地系統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和處理,相比污水處理廠,不需要建設廠房設施和化學原料,污水處理成本較低,A正確;圖中人工濕地系統至少需要四處場地,比工業化的污水處理廠占用的土地更多,B錯誤;相對于一年四季都可以不間斷作業的污水處理廠,濕地系統的微生物、植物生長有明顯的季節性,其凈化能力也有季節差異,污水處理速度也較慢,C、D錯誤。第4題,引進外來物種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導致生態失衡,A不合理;蘆葦是濕生物種,在河道中可以快速生長并蔓延,達到修復水生植物的目的,B合理;擴大養殖規模可能會擠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間,造成環境污染等,C不合理;清除全部河灘,會讓生物失去棲息地,裸露的河床也會因失去生物保護而侵蝕加劇,進而破壞生態環境,D不合理。 ]5.(1)氣候寒冷,蒸發量少,形成凍土層,減少水分下滲,有利于水分積累;寒冷的氣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有利于泥炭積累。(2)典型泥炭濕地水從周邊流向濕地,生物量多;雨養型泥炭濕地水自濕地流向周邊,生物量少。(3)高(臺)地中的局部洼地。(4)缺少周邊匯水帶來的營養元素;濕地水中的部分營養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被固定于泥炭中;部分營養元素隨流水流出濕地。(5)蒸發少,相對于蒸發,降水較多(降水頻次高);墊狀泥炭蘚層持水能力強。6.(1)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動,補給濕地;盆地內有斷層分布,地下水沿斷層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處,易于積水。(2)濕地位于水庫上游,在洪水期能削減洪峰;濕地受地下水補給,(枯水期)為水庫提供較為穩定的水源;濕地可以對泥沙、污染物等進行過濾、沉淀、吸附、降解,凈化入庫水質。模擬預測1.A 2.B 3.D4.B 5.D 6.B [第4題,由材料可知,北海為火山堰塞湖,濕地中的草甸生長需要礦物質,沉降的火山灰為北海浮毯型草甸提供了最初形成的物質基礎,B正確;火山熔巖流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土壤,故最初養分不是來自火山熔巖流,A錯誤;浮毯型草甸與湖底沒有接觸,難以吸收湖中沉積物的養分,C錯誤;水生動植物出現的時間較晚,D錯誤。第5題,云南省位于亞熱帶氣候區,但該湖的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腐殖質分解緩慢,積累多,厚度大,①正確;空氣稀薄,不利于草甸生長,②錯誤;湖中的沉積物對草甸生長影響較小,③錯誤;氣候濕潤,水生植物茂盛,厚度大,④正確。故選D。第6題,北海浮毯型草甸覆蓋于湖面,減少了湖水的蒸發量,可能使湖區的降水量減少,①④錯誤;濕地草甸可以為生物提供生存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②正確;濕地草甸可吸收雜質,凈化水體,③正確。故選B。]7.B 8.C [第7題,河道經過人口稠密區,有生活廢棄物排入,同時有水稻灌溉水匯入,水質較差。封閉人工濕地中有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多,濕地生態系統較穩定,①正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依次排列,阻擋和吸附不同的污染物質,凈化能力強,②正確;封閉人工濕地植被較茂密,表層水體流動性較差,③錯誤;濕地封閉,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需人工輔助措施,故與稻田物質能量交換不頻繁,④錯誤。故選B。第8題,城市水源地的水用于生活,對水質要求高,而該濕地凈化后的水質難以達到生活用水的要求,A錯誤;河流源頭往往地勢較高,人類活動少,水質好,無需采取該模式凈水,B錯誤;凈化后的水較潔凈,用于灌溉農田,有利于獲取高品質的農產品,農田周邊濕地適宜推廣該模式,C正確;魚塘用水相對清潔,與農田周邊濕地相比,魚塘周邊濕地推廣價值較小,D錯誤。]9.(1)水深較淺,光照充足;入湖河流多,帶來較豐富營養物質,出湖河流加快物質循環;淤泥質湖岸,生物生存空間廣。(2)2002年海河閘建成運行后,水位上升,適宜水生植物生長的空間減少;水深加大,湖底的水生植物因光照不足而發育受限;建閘后水體更新慢,污染集聚。(3)恢復水位運行的自然節律(利用水閘合理調節水位),降低季節水位;增加水體透明度,加強對周邊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減少入湖污水量;保護湖濱濕地生態,減少人類活動破壞;采取人工干預措施,恢復湖區水生植物。10.(1)冬春季(7~10月或旱季)。原因:該地野生動物分布密度較低,旱季植被稀疏,更容易發現動物;旱季缺少水源,野生動物被迫集中到沒有干枯的河流或湖泊附近飲水。(2)有利于魚蝦生長繁殖,為當地居民提供食物和經濟來源;阻擋海水入侵地下水,緩解沿岸土地鹽堿化;防洪蓄水,減少水旱災害;減少對河流堤壩侵蝕,保護農田;凈化水質。(3)跨境保護,建立政府間的合作交流機制,對盜獵、盜伐林木加強執法;保障野生動物跨境遷徙通道的通暢;上下游合理分配水資源,保障棲息地的生態用水;對工礦業、農業和生活污水加強監測和治理,避免跨境水污染,保證動物的飲水安全;擴大宣傳,增強邊境公眾保護意識。(共42張PPT)主題48濕地專題九 區域發展精講點撥模擬預測真題演練內容索引精講點撥PART ONE真題演練PART TWO(2023·6月浙江選考)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湖泊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個重要的固碳舉措。下圖為“湖泊濕地碳循環示意圖”。完成1~2題。1234561.植物多樣性增加對湖泊濕地固碳作用的影響是A.土壤碳含量降低B.根系吸碳量減少C.碳凈排放量降低D.微生物活性減弱√123456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碳存儲于植物體內,湖泊濕地植物多樣性增加,固碳作用增強,圖中水體碳庫、植物碳庫和土壤碳庫的儲碳量增加,碳凈排放量減少,A錯、C對;土壤中植物殘體增加,植物根系吸碳量增加,植物殘體分解,微生物活性增強,B、D錯。123456(2023·6月浙江選考)在“雙碳”目標背景下,湖泊濕地的生態修復是個重要的固碳舉措。下圖為“湖泊濕地碳循環示意圖”。完成1~2題。2.下列對湖泊濕地生態修復的措施,合理的是A.減少湖濱植物,清除入湖污染物B.放生外來物種,增加生物多樣性C.降低湖面水位,重建微生物群落D.改變濕地地形,建設生態緩沖島√123456濕地與陸地之間建設生態緩沖島,可以增強植被帶攔截污染物、抵御風浪的作用,從而保護和恢復濕地功能,D正確;減少湖濱植物,會破壞生物多樣性,使濕地生態變脆弱,A錯;放生外來物種,會造成生物入侵,威脅生物多樣性,B錯;降低湖面水位,濕地服務功能減弱,造成生態破壞,C錯。123456(2022·6月浙江選考)人工濕地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圖”。完成3~4題。3.與污水處理廠相比,該人工濕地系統可以A.降低污水處理成本 B.減少土地占用面積C.不受季節變化影響 D.加快污水處理速度√123456廠,不需要建設廠房設施和化學原料,污水處理成本較低,A正確;圖中人工濕地系統至少需要四處場地,比工業化的污水處理廠占用的土地更多,B錯誤;相對于一年四季都可以不間斷作業的污水處理廠,濕地系統的微生物、植物生長有明顯的季節性,其凈化能力也有季節差異,污水處理速度也較慢,C、D錯誤。人工濕地系統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和處理,相比污水處理123456(2022·6月浙江選考)人工濕地是建立在生態學基礎上,主要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對污水進行自然凈化的處理技術。下圖為“某人工濕地處理微污染水源的流程圖”。完成3~4題。4.在濕地保護生態修復中,較為合理的途徑是A.引進外來物種,擴大灘涂種植 B.河道種植蘆葦,修復水生植物C.增加水域面積,擴大養殖規模 D.河道整治清淤,清除全部河灘√123456蘆葦是濕生物種,在河道中可以快速生長并蔓延,達到修復水生植物的目的,B合理;擴大養殖規??赡軙D占其他生物生存空間,造成環境污染等,C不合理;清除全部河灘,會讓生物失去棲息地,裸露的河床也會因失去生物保護而侵蝕加劇,進而破壞生態環境,D不合理。引進外來物種容易造成生物入侵,導致生態失衡,A不合理;1234565.(2024·新課標文綜)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寒冷地區的高(臺)地上,流水少量匯于局部洼地,同時帶來氮磷等營養元素供洼地內濕(水)生植物生長。這些洼地中植物死亡殘體分解緩慢且不徹底,以泥炭形式積累,形成典型泥炭濕地(圖a),當泥炭堆積高于周圍區域時,水流方向發生變化,濕地水中氮磷等營養元素缺乏,只能生長蘚類等耐貧營養生物,積累成過濕的墊狀泥炭蘚層,形成雨養型泥炭濕地(圖b)。123456(1)分析寒冷的氣候在泥炭濕地發育中的作用。答案 氣候寒冷,蒸發量少,形成凍土層,減少水分下滲,有利于水分積累;寒冷的氣候抑制死亡植物的分解,有利于泥炭積累。(2)簡述典型泥炭濕地和雨養型泥炭濕地水流方向與生物量的差異。答案 典型泥炭濕地水從周邊流向濕地,生物量多;雨養型泥炭濕地水自濕地流向周邊,生物量少。123456(3)指出雨養型泥炭濕地發育的地形條件。答案 高(臺)地中的局部洼地。(4)說明雨養型泥炭濕地發育過程中,水中營養元素逐步減少的原因。答案 缺少周邊匯水帶來的營養元素;濕地水中的部分營養元素被植物吸收,植物死亡后被固定于泥炭中;部分營養元素隨流水流出濕地。123456(5)分析墊狀泥炭蘚層高于周邊地面但仍能處于過濕狀態的原因。答案 蒸發少,相對于蒸發,降水較多(降水頻次高);墊狀泥炭蘚層持水能力強。1234566.(山東地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與永昌北山之間(下圖),海拔1 875~2 106 m,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盆地內分布有若干塊濕地,這些濕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質條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結果。金川峽水庫位于盆地最低處,是當地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123456(1)從地形、地質角度分析濕地的成因。答案 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地表水自西南向東北流動,補給濕地;盆地內有斷層分布,地下水沿斷層出露;位于永昌盆地低洼處,易于積水。(2)說明永昌盆地內濕地對金川峽水庫的意義。答案 濕地位于水庫上游,在洪水期能削減洪峰;濕地受地下水補給,(枯水期)為水庫提供較為穩定的水源;濕地可以對泥沙、污染物等進行過濾、沉淀、吸附、降解,凈化入庫水質。(2024·河北滄州模擬)小天鵝是長途遷徙鳥類,其越冬的土地利用類型分為水體、草地、泥灘、農田、建設用地等,洞庭湖是我國優越的候鳥棲息地,其水位季節變化明顯,不同時期土地利用類型差異較大。表格為“洞庭湖某越冬地2014年和2016年相同時期的土地利用類型轉移矩陣表”(注:表中1.82%表示2014~2016年有1.82%林地轉變為建設用地)。讀表,完成1~3題。12345678910模擬預測PART THREE123456789101.由表可知,2014~2016年洞庭湖該越冬地的建設用地主要轉變為A.農田 B.草地 C.水體 D.泥灘2016年 2014年 建設用地 林地 水體 草地 泥灘 農田建設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體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灘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農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2345678910由材料可知,2014~2016年建設用地有68.44%保持不變,0.31%轉變為林地,4.60%轉變為水體,7.50%轉變為草地,3.23%轉變為泥灘,15.83%轉變為農田,故選A。123456789102.洞庭湖越冬的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是A.水體的保留率最高 B.泥灘的轉變率最高C.農田主要轉變為泥灘 D.林地轉變為草地面積最小2016年 2014年 建設用地 林地 水體 草地 泥灘 農田建設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體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灘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農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2016年 2014年 建設用地 林地 水體 草地 泥灘 農田建設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體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灘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農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2345678910讀表可知,農田的保留率最高,為89.74%,A錯誤;泥灘的保留率為13.48%,轉變率最高,B正確;2016年 2014年 建設用地 林地 水體 草地 泥灘 農田建設用地 68.44% 0.31% 4.60% 7.50% 3.23% 15.83%林地 1.82% 70.70% 5.88% 12.76% 1.94% 6.99%水體 0.15% 0.07% 86.46% 3.93% 5.79% 3.60%草地 0.12% 0.10% 16.85% 77.36% 3.22% 2.35%泥灘 0.88% 0.11% 58.63% 8.90% 13.48% 18.00%農田 2.55% 0.73% 1.17% 4.64% 1.17% 89.74%12345678910農田主要轉變為草地,C錯誤;表格僅為占比,不能反映面積,D錯誤。123456789103.洞庭湖成為小天鵝越冬理想棲息地的原因不包括A.冬季氣溫高 B.棲息地面積大C.食物來源豐富 D.人類活動干擾少√洞庭湖位于我國東部人口密集區,人類活動干擾大,故選D。12345678910(2024·山西太原模擬)云南省西部騰沖市的北海(25°N,98°E)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圖)。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種水生植物構成,大多厚度為20~50 cm,其上草長鶯飛,生機盎然。據此完成4~6題。4.北海浮毯型草甸生長所需的養分最初來源于A.火山熔巖流 B.湖面火山灰C.湖中沉積物 D.水生動植物√12345678910由材料可知,北海為火山堰塞湖,濕地中的草甸生長需要礦物質,沉降的火山灰為北海浮毯型草甸提供了最初形成的物質基礎,B正確;火山熔巖流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形成土壤,故最初養分不是來自火山熔巖流,A錯誤;浮毯型草甸與湖底沒有接觸,難以吸收湖中沉積物的養分,C錯誤;水生動植物出現的時間較晚,D錯誤。12345678910(2024·山西太原模擬)云南省西部騰沖市的北海(25°N,98°E)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圖)。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種水生植物構成,大多厚度為20~50 cm,其上草長鶯飛,生機盎然。據此完成4~6題。5.北海浮毯型草甸深厚的原因是當地①氣溫低,腐殖質分解緩慢 ②空氣稀薄,光照條件較好 ③水流緩,湖中沉積物深厚 ④氣候濕潤,水生植物茂盛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2345678910云南省位于亞熱帶氣候區,但該湖的海拔較高,氣溫較低,腐殖質分解緩慢,積累多,厚度大,①正確;空氣稀薄,不利于草甸生長,②錯誤;湖中的沉積物對草甸生長影響較小,③錯誤;氣候濕潤,水生植物茂盛,厚度大,④正確。故選D。12345678910(2024·山西太原模擬)云南省西部騰沖市的北海(25°N,98°E)為火山堰塞湖,湖面海拔近2 000 m,湖中漂浮有大片浮毯型草甸(下圖)。北海浮毯型草甸由多種水生植物構成,大多厚度為20~50 cm,其上草長鶯飛,生機盎然。據此完成4~6題。6.北海浮毯型草甸利于①增加湖區降水量 ②維護生物多樣性 ③凈化湖水水質 ④增加湖水蒸發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2345678910北海浮毯型草甸覆蓋于湖面,減少了湖水的蒸發量,可能使湖區的降水量減少,①④錯誤;濕地草甸可以為生物提供生存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②正確;濕地草甸可吸收雜質,凈化水體,③正確。故選B。12345678910(2024·河北部分高中模擬)福建省某村位于山溪下游,上游來水區人口稠密,沿途有大量水稻灌溉水匯入。該村利用廢棄魚塘興建了1.64 km2的封閉人工濕地(下圖),生態效果極佳,并得以推廣。據此完成7~8題。7.圖中封閉人工濕地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態系統較穩定 ②污染凈化能力強 ③表層水體流動性強 ④與稻田物質能量交換頻繁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12345678910河道經過人口稠密區,有生活廢棄物排入,同時有水稻灌溉水匯入,水質較差。封閉人工濕地中有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多,濕地生態系統較穩定, ①正確;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和沉水植物群落依次排列,阻擋和吸附不同的污染物質,凈化能力強,②正確;封閉人工濕地植被較茂密,表層水體流動性較差,③錯誤;濕地封閉,與外界進行物質能量交換需人工輔助措施,故與稻田物質能量交換不頻繁,④錯誤。故選B。12345678910(2024·河北部分高中模擬)福建省某村位于山溪下游,上游來水區人口稠密,沿途有大量水稻灌溉水匯入。該村利用廢棄魚塘興建了1.64 km2的封閉人工濕地(下圖),生態效果極佳,并得以推廣。據此完成7~8題。8.下列濕地中,最宜推廣該模式的是A.城市水源地周邊濕地B.河流源頭濕地C.農田周邊濕地D.魚塘周邊濕地√12345678910城市水源地的水用于生活,對水質要求高,而該濕地凈化后的水質難以達到生活用水的要求,A錯誤;河流源頭往往地勢較高,人類活動少,水質好,無需采取該模式凈水,B錯誤;凈化后的水較潔凈,用于灌溉農田,有利于獲取高品質的農產品,農田周邊濕地適宜推廣該模式,C正確;魚塘用水相對清潔,與農田周邊濕地相比,魚塘周邊濕地推廣價值較小,D錯誤。123456789109.(2024·河北邯鄲調研)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生植物是湖泊水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湖泊沿岸和水深小于2 m的水域。邛海位于橫斷山區,西臨西昌城區,湖盆坡度變化較大,湖岸有淤泥質灘涂分布。該湖泊生物多樣性指數較高,尤其是北部湖灣甲處水生植物最為豐富。海河是邛海唯一出水口,2002年修建海河閘后,邛海水位抬升,湖區整體水生植物量下降。右圖示意邛海的水系。12345678910(1)分析甲處水生植物最為豐富的原因。答案 水深較淺,光照充足;入湖河流多,帶來較豐富營養物質,出湖河流加快物質循環;淤泥質湖岸,生物生存空間廣。(2)說明2002年后邛海水生植物量快速下降的原因。答案 2002年海河閘建成運行后,水位上升,適宜水生植物生長的空間減少;水深加大,湖底的水生植物因光照不足而發育受限;建閘后水體更新慢,污染集聚。12345678910(3)為保障水生植物對湖泊生態系統的調節作用,請為邛海湖泊治理提出建議。答案 恢復水位運行的自然節律(利用水閘合理調節水位),降低季節水位;增加水體透明度,加強對周邊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理,減少入湖污水量;保護湖濱濕地生態,減少人類活動破壞;采取人工干預措施,恢復湖區水生植物。1234567891010.(2024·江蘇淮安模擬)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林波波河流域位于非洲東南部,全長1 750多千米,流域面積41萬平方千米,流經南非、博茨瓦納、津巴布韋和莫桑比克四個國家,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人口超過1 800萬,25歲以下年齡段人口比重大,居民生計以工礦業、灌溉農業、畜牧業等為主,水資源問題和糧食問題突出,大部分地區較貧困。流域內有多個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豐富但動物分布密度較低。12345678910材料二 2000年2~3月連續降水加上颶風登陸,導致流域中下游出現非常嚴重的洪災,河口處大量紅樹林死亡,沿岸居民生計困難。2010年開始,當地社區居民在外部支持下開始種植紅樹林,逐漸恢復當地生態環境。12345678910(1)從觀賞野生動物角度,說出到此地開展生態觀光旅游的最佳季節并分析原因。答案 冬春季(7~10月或旱季)。原因:該地野生動物分布密度較低,旱季植被稀疏,更容易發現動物;旱季缺少水源,野生動物被迫集中到沒有干枯的河流或湖泊附近飲水。12345678910(2)說明入海口處河流兩側紅樹林的恢復對沿岸居民的影響。答案 有利于魚蝦生長繁殖,為當地居民提供食物和經濟來源;阻擋海水入侵地下水,緩解沿岸土地鹽堿化;防洪蓄水,減少水旱災害;減少對河流堤壩侵蝕,保護農田;凈化水質。12345678910(3)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提出國家間跨境保護的主要具體措施。答案 跨境保護,建立政府間的合作交流機制,對盜獵、盜伐林木加強執法;保障野生動物跨境遷徙通道的通暢;上下游合理分配水資源,保障棲息地的生態用水;對工礦業、農業和生活污水加強監測和治理,避免跨境水污染,保證動物的飲水安全;擴大宣傳,增強邊境公眾保護意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九 主題48 濕地 學案(含解析).docx 專題九 主題48 濕地.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