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46 荒漠化1.我國的荒漠化2.荒漠化的成因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資源:推廣節水灌溉,節約水資源。(2)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產業。(3)生物措施:植樹種草,喬灌草結合。(4)工程措施:流沙地區設置草方格、石方格等沙障固沙、阻沙。(5)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減少樵采數量。1.(2023·全國文綜甲)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1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2顯示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1)說明風蝕粗化過程中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的變化。(2)指出圖2所示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解釋其原因。(3)分析耕作對風蝕和風蝕粗化指數的影響。(4)提出圖2所示區域因地制宜的風蝕防治措施。2.(全國文綜Ⅲ)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毛烏素沙地中流動沙地、固定沙地與湖泊、河流、沼澤等景觀并存。上述景觀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響下可發生轉化。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湖沼面積減小。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某科研團隊調查1萬年以來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面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圖2示意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氣溫、降水的變化。(1)分別簡述圖1所示Ⅰ、Ⅱ、Ⅲ三個階段湖沼面積和風沙活動的變化特征,并歸納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的關系。(2)說明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的自然原因。(3)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積減小,試對此做出合理解釋。(4)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增大,有人認為“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你是否贊同?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選擇題1~15題,每小題3分,共45分)(2024·福建寧德模擬)蘭新高鐵某風口路段,冬春季受風沙活動影響大。實驗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擋沙墻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殘余集沙量表示。殘余集沙量指風沙流經過擋沙墻凈化后,不同高度的殘余含沙量,其數值與防護效果呈負相關。圖1示意不同高度擋沙墻防沙效果對比,圖2示意擋沙墻高度一定時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對比。據此完成1~3題。1.該路段冬春季節風力大的主要原因是( )A.沙子干燥易起沙B.冷空氣強,氣壓差大C.植被稀疏,阻力小D.風口狹管效應明顯2.該路段擋沙墻防沙效果最好的設計是( )A.高1.5 m,厚約0.25 mB.高2.0 m,厚約0.54 mC.高2.0 m,厚約0.33 mD.高2.5 m,厚約0.68 m3.防沙效果差異的原因是擋沙墻影響了( )A.地表起伏程度 B.礫石顆粒大小C.植被生長狀態 D.近地氣流運動(2024·江西上饒模擬)風蝕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農田土壤質量退化的主要過程之一,而氣候條件是影響風蝕的重要因素。為了將氣候條件影響風蝕的可能程度進行量化,科學家提出了風蝕氣候因子指數的概念,即風蝕氣候侵蝕力,它是降水量、風速、潛在蒸散量等影響因子的綜合反映。下圖是“某年段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及降水量、風速、潛在蒸散量的月際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4~6題。4.甲、乙、丙三幅統計圖分別對應的影響因子是( )A.降水量 潛在蒸散量 風速B.風速 潛在蒸散量 降水量C.潛在蒸散量 風速 降水量D.風速 降水量 潛在蒸散量5.該年段內,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最大的季節及其首要影響因子是( )A.春季 風速 B.夏季 降水量C.秋季 風速 D.冬季 降水量6.為減輕寧夏灌區農田遭受風蝕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A.覆蓋地膜,科學合理灌溉B.耕地壓砂,減少深耕翻耕C.灌草結合,營造防護體系D.以地養地,等待自然恢復(2024·重慶渝北區模擬)蒙冀交界處的農牧交錯帶和內蒙古荒漠草原均屬于京津風沙源治理區。近年來,內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蝕防治功能增強。農牧交錯帶通過采取輪牧禁牧、禁止濫墾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據此完成7~8題。7.近年來,內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蝕防治功能變化的原因是( )A.土壤顆粒變細 B.降水更加均勻C.地表坡度減小 D.植被覆蓋增加8.農牧交錯帶的治理措施有利于( )A.合理利用土地 B.延長牧草生長期C.增強地表反射 D.改變農作物熟制(2024·山西臨汾模擬)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來,艾比湖面積不斷萎縮,由建國初期的1 200 km2縮小至400 km2左右,鹽塵暴頻發,生態環境惡化。下圖分別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積變化。據此完成9~11題。9.艾比湖面積嚴重萎縮,會導致( )A.入湖河流流程變長B.入湖河流數量減少C.湖區沉積物減少D.湖區流域面積縮小10.當地鹽塵暴的來源地主要位于湖泊的( )A.東南部 B.西北部C.西南部 D.東北部11.防治當地鹽塵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發展灌溉農業 B.河灘壓砂覆蓋C.大力植樹造林 D.合理調配水量(2024·安徽皖南八校模擬)凍融荒漠化是指在高寒地區,巖體或者土壤由于凍融作用造成結構破壞,導致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破碎,其實質是一種土地退化過程。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低,凍融侵蝕強烈,是凍融荒漠化的主要發生區。下圖為“青藏高原凍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區及地下土層分布圖”。據此完成12~13題。12.下列關于凍融荒漠化形成過程中地下土層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 )A.多年凍土層消失 B.季節融化層變薄C.地下水位下降 D.生草土層變濕13.凍融荒漠化加劇可能帶來的影響有( )①地面輻射增強 ②地下徑流減少 ③風化作用減弱 ④地表發生坍塌凹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2024·山東青島模擬)巴音溫都爾沙漠是內蒙古西部擴張率最高的沙漠,地表沙物質全年向東輸移,直接威脅整個河套平原的生態安全。人工防護林建設和飛機播種造林是巴音溫都爾沙漠最常用的防風固沙措施。輸沙勢能夠反映區域風沙活動強度。適當的風沙活動有利于種子自然覆沙。下圖示意輸沙勢與月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年內變化關系。據此完成14~15題。14.巴音溫都爾沙漠飛機播種造林的最佳時期是( )A.4月 B.6月 C.8月 D.10月15.為達到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人工防護林建設和飛機播種造林的最佳走向是( )A.東北—西南 B.西北—東南C.南—北 D.東—西主題46 荒漠化真題演練1.(1)早期細顆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層風蝕強;隨著細顆粒物所占比例減少,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逐漸減弱。(2)分布特征:西部大,東部小;北部大,南部小。原因:西部、北部風力強勁,植被覆蓋度小。(3)耕作使表層和淺層充分混合(表層細顆粒物增多),疏松,強風蝕季節植被覆蓋度小,風蝕強度大;表層和淺層粗顆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風蝕粗化指數基本不變。(4)東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礫石覆蓋、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護地表,減輕風蝕。西部、北部:地表礫石覆蓋度高,風蝕強度小,可維持自然狀態。2.(1)Ⅰ階段湖沼面積有所擴大,風沙活動波動中略有減弱;Ⅱ階段湖沼面積達到最大(極盛),風沙活動先弱后強;Ⅲ階段湖沼面積驟減,風沙活動劇烈波動、增強。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此消彼長。(2)氣溫無明顯變化趨勢,降水呈波動增加,有利于當地植被生長,流動沙丘(地)趨于固定。(3)人類活動強度增加,生產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導致蒸發(騰)增加,地表水減少。(4)贊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趨向濕潤,自然條件改善,流動沙地逐漸固定;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植樹造林及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沙地景觀最終消失。反對。理由:沙地是一種自然景觀,1萬年以來,盡管氣候波動變化,這里沙地與湖沼景觀共存(目前雖然偏濕潤,可能過些年偏干旱;該沙地東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較少);過度綠化(農業發展和植樹造林),蒸騰量大增,會加重區域的干旱程度,導致風沙活動加強。模擬預測1.B 2.C 3.D4.D 5.A 6.C [第4題,對比三幅圖縱坐標單位可知,甲圖季節變化較小,且縱坐標單位是m/s,為風速;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量小于蒸發量,對比乙、丙兩圖可知,乙圖代表降水量,丙圖代表潛在蒸散量。故選D。第5題,讀圖可知,春季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最大,且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與風速呈正相關,春季風速最大,可知風速是其首要影響因子,故選A。第6題,由上題分析可知,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與風速呈正相關,風速是影響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的主要因素。為減輕寧夏灌區農田遭受風蝕的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削減風速,灌草結合,營造防護體系,C正確;覆蓋地膜,科學合理灌溉主要用于防治土壤鹽堿化,A錯誤;耕地壓砂不便于耕作,且長時間來看還會導致土壤沙化,B錯誤;該地為灌區,是農業發展的主要區域,以地養地,等待自然恢復周期太長,影響經濟發展,D錯誤。]7.D 8.A [第7題,土壤顆粒變細,更容易被侵蝕,A錯誤;時間尺度為“近年來”,降水不會發生明顯變化,B錯誤;內蒙古草原地形平坦,地表坡度一直較小,近年來沒有發生明顯變化,C錯誤;內蒙古荒漠草原植被覆蓋增加,土壤侵蝕防治功能增強,D正確。第8題,農牧交錯帶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輪牧禁牧、禁止濫墾草地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A正確;牧草生長期、農作物熟制與氣溫(熱量)有關,農牧交錯帶的治理措施對其影響小,B、D錯誤;農牧交錯帶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地表反射率可能降低,C錯誤。]9.A 10.B 11.D [第9題,湖泊面積嚴重萎縮,使得入湖的河流流程變長才能流入湖泊,A正確;B、C因果邏輯錯誤;湖區的流域面積與分水嶺有關,不會因為湖泊面積而變化,D錯誤。第10題,艾比湖為咸水湖,鹽塵暴的鹽類物質主要來源于裸露的湖床。根據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積變化圖可知,艾比湖西北部水位下降最快,湖泊萎縮最嚴重,湖床裸露,B正確。第11題,新疆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發展灌溉農業需要大量水源,A錯誤;河灘壓砂主要是防止河床侵蝕,對于防治鹽塵暴作用不大,B錯誤;植樹造林需要的水分較多,當地水資源缺乏,C錯誤;合理調配水量可以使得湖泊有足夠的水量,減少湖底的裸露面積,減輕鹽塵暴的影響,D正確。]12.C 13.D [第12題,凍融荒漠化導致地表裸露破碎,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多,地溫升高,會導致季節融化層變厚,多年凍土層融化變薄,但不會消失,A、B錯誤;多年凍土層變薄,土壤水分向活動層底部運移,地下水位會下降,表層的生草土層水分減少,土層干燥化,C正確、D錯誤。第13題,由于凍融荒漠化加劇,地表草層退化,植被變得更加稀疏,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變多,導致地面輻射增強,①正確;凍融荒漠化加劇,會使降雪、地表水及冰川融水的入滲量及入滲深度增加,加之季節性凍土融化增多,使地下水徑流量隨之增大,②錯誤;地表植被覆蓋度降低會使風化作用增強,③錯誤;地表植被覆蓋度變化或地下融水增多,將使多年凍土的融凍界面因熱融而發生蠕變,部分融土與冰融水、地下水混合后,融土沿融凍界面順坡下滑,導致地表發生坍塌凹陷,形成以熱融滑塌、熱融洼地等形態的凍融荒漠化土地,④正確。故選D。]14.B 15.C [第14題,讀圖可知,6月輸沙勢強度適中,適當的風沙活動利于種子自然覆沙;6月氣溫較高,熱量充足,同時降水逐漸增加,氣候條件利于種子萌發生長,出苗率高(或樹木存活率大), B正確。第15題,由材料可知,地表沙物質全年向東輸移,說明該地盛行風為西風。為達到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人工防護林建設和飛機播種造林的最佳走向應與風向垂直,即南—北走向,選C。](共45張PPT)主題46荒漠化專題九 區域發展精講點撥模擬預測真題演練內容索引1.我國的荒漠化精講點撥PART ONE2.荒漠化的成因3.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資源:推廣節水灌溉,節約水資源。(2)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產業。(3)生物措施:植樹種草,喬灌草結合。(4)工程措施:流沙地區設置草方格、石方格等沙障固沙、阻沙。(5)采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減少樵采數量。真題演練PART TWO1.(2023·全國文綜甲)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風蝕粗化是風蝕導致地表松散層細顆粒物流失、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現象,其過程如圖1所示。某科研小組通過比較地表松散層表層和淺層的粗、細顆粒物含量,構建了風蝕粗化指數。該指數數值越大,說明表層比淺層粗顆粒物含量越高。圖2顯示青藏高原南部(針對風蝕)采樣點粗化指數的分布。1212(1)說明風蝕粗化過程中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的變化。答案 早期細顆粒物所占比例大,地表松散層風蝕強;隨著細顆粒物所占比例減少,粗顆粒物所占比例增加,地表松散層風蝕強度逐漸減弱。12(2)指出圖2所示區域風蝕粗化指數的空間分布特征,并解釋其原因。答案 分布特征:西部大,東部小;北部大,南部小。原因:西部、北部風力強勁,植被覆蓋度小。12(3)分析耕作對風蝕和風蝕粗化指數的影響。答案 耕作使表層和淺層充分混合(表層細顆粒物增多),疏松,強風蝕季節植被覆蓋度小,風蝕強度大;表層和淺層粗顆粒物含量基本一致,風蝕粗化指數基本不變。12(4)提出圖2所示區域因地制宜的風蝕防治措施。答案 東部、南部:可因地制宜采用礫石覆蓋、耕地留茬、免耕、限制放牧等措施,保護地表,減輕風蝕。西部、北部:地表礫石覆蓋度高,風蝕強度小,可維持自然狀態。122.(全國文綜Ⅲ)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烏素沙地中流動沙地、固定沙地與湖泊、河流、沼澤等景觀并存。上述景觀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響下可發生轉化。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湖沼面積減小。一般而言,風沙沉積越多,風沙活動越強。某科研團隊調查1萬年以來毛烏素沙地東南部湖沼面積和風沙沉積數量的變化,結果如圖1所示。圖2示意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氣溫、降水的變化。12(1)分別簡述圖1所示Ⅰ、Ⅱ、Ⅲ三個階段湖沼面積和風沙活動的變化特征,并歸納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的關系。答案 Ⅰ階段湖沼面積有所擴大,風沙活動波動中略有減弱;Ⅱ階段湖沼面積達到最大(極盛),風沙活動先弱后強;Ⅲ階段湖沼面積驟減,風沙活動劇烈波動、增強。湖沼面積與風沙活動此消彼長。12(2)說明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流動沙地趨于固定的自然原因。答案 氣溫無明顯變化趨勢,降水呈波動增加,有利于當地植被生長,流動沙丘(地)趨于固定。(3)毛烏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積減小,試對此做出合理解釋。答案 人類活動強度增加,生產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導致蒸發(騰)增加,地表水減少。12(4)近些年來,毛烏素沙地綠化面積逐漸增大,有人認為“毛烏素沙地即將消失”。你是否贊同?表明你的態度并說明理由。答案 贊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450毫米,趨向濕潤,自然條件改善,流動沙地逐漸固定;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植樹造林及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沙地景觀最終消失。反對。理由:沙地是一種自然景觀,1萬年以來,盡管氣候波動變化,這里沙地與湖沼景觀共存(目前雖然偏濕潤,可能過些年偏干旱;該沙地東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較少);過度綠化(農業發展和植樹造林),蒸騰量大增,會加重區域的干旱程度,導致風沙活動加強。(2024·福建寧德模擬)蘭新高鐵某風口路段,冬春季受風沙活動影響大。實驗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擋沙墻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殘余集沙量表示。殘余集沙量指風沙流經過擋沙墻凈化后,不同高度的殘余含沙量,其數值與防護效果呈負相關。圖1示意不同高度擋沙墻防沙效果對比,圖2示意擋沙墻高度一定時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對比。據此完成1~3題。123456789101112模擬預測PART THREE1.該路段冬春季節風力大的主要原因是A.沙子干燥易起沙B.冷空氣強,氣壓差大C.植被稀疏,阻力小D.風口狹管效應明顯√131415123456789101112沙子干燥易起沙,是指形成風沙活動的沙源等基礎條件,與風力大等動力條件無關,A錯誤;地區形成強大的冷高壓,與四周的氣壓差大,冷空氣勢力強,風力大,B正確;植被稀疏阻力小,摩擦力小,可加強風力,但需先考慮水平氣壓梯度力所形成的動力,C錯誤;不同季節均有狹管效應,D錯誤。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福建寧德模擬)蘭新高鐵某風口路段,冬春季受風沙活動影響大。實驗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擋沙墻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殘余集沙量表示。殘余集沙量指風沙流經過擋沙墻凈化后,不同高度的殘余含沙量,其數值與防護效果呈負相關。圖1示意不同高度擋沙墻防沙效果對比,圖2示意擋沙墻高度一定時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對比。據此完成1~3題。2.該路段擋沙墻防沙效果最好的設計是A.高1.5 m,厚約0.25 mB.高2.0 m,厚約0.54 mC.高2.0 m,厚約0.33 mD.高2.5 m,厚約0.68 m√131415123456789101112讀圖1可知,墻高2.0 m的殘余集沙量數值整體較小,說明防護效果最好;讀圖2可知,高厚比6.0的殘余集沙量數值最小,說明防護效果最好;墻高2.0 m,高厚比6.0,對應的墻厚約為0.33 m。故選C。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福建寧德模擬)蘭新高鐵某風口路段,冬春季受風沙活動影響大。實驗表明,不同高度及高厚比的擋沙墻防沙效果不同,其效果用殘余集沙量表示。殘余集沙量指風沙流經過擋沙墻凈化后,不同高度的殘余含沙量,其數值與防護效果呈負相關。圖1示意不同高度擋沙墻防沙效果對比,圖2示意擋沙墻高度一定時不同高厚比的防沙效果對比。據此完成1~3題。3.防沙效果差異的原因是擋沙墻影響了A.地表起伏程度B.礫石顆粒大小C.植被生長狀態D.近地氣流運動√131415123456789101112擋沙墻占地面積小,沒有改變地表起伏程度、礫石顆粒大小、植被生長狀態,A、B、C錯誤;擋沙墻立于地表,影響了近地面氣流運動,可起到擋沙作用,促進風沙在墻前堆積,不同高度和厚度的擋沙墻作用不同,導致防沙效果存在差異,D正確。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江西上饒模擬)風蝕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農田土壤質量退化的主要過程之一,而氣候條件是影響風蝕的重要因素。為了將氣候條件影響風蝕的可能程度進行量化,科學家提出了風蝕氣候因子指數的概念,即風蝕氣候侵蝕力,它是降水量、風速、潛在蒸散量等影響因子的綜合反映。下圖是“某年段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及降水量、風速、潛在蒸散量的月際變化統計圖”。據此完成4~6題。1314151234567891011124.甲、乙、丙三幅統計圖分別對應的影響因子是A.降水量 潛在蒸散量 風速 B.風速 潛在蒸散量 降水量C.潛在蒸散量 風速 降水量 D.風速 降水量 潛在蒸散量√對比三幅圖縱坐標單位可知,甲圖季節變化較小,且縱坐標單位是m/s,為風速;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量小于蒸發量,對比乙、丙兩圖可知,乙圖代表降水量,丙圖代表潛在蒸散量。故選D。1314151234567891011125.該年段內,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最大的季節及其首要影響因子是A.春季 風速 B.夏季 降水量C.秋季 風速 D.冬季 降水量√讀圖可知,春季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最大,且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與風速呈正相關,春季風速最大,可知風速是其首要影響因子,故選A。1314151234567891011126.為減輕寧夏灌區農田遭受風蝕的程度,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A.覆蓋地膜,科學合理灌溉 B.耕地壓砂,減少深耕翻耕C.灌草結合,營造防護體系 D.以地養地,等待自然恢復√131415123456789101112由上題分析可知,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與風速呈正相關,風速是影響寧夏風蝕氣候侵蝕力的主要因素。為減輕寧夏灌區農田遭受風蝕的程度,最有效的措施是削減風速,灌草結合,營造防護體系,C正確;覆蓋地膜,科學合理灌溉主要用于防治土壤鹽堿化,A錯誤;耕地壓砂不便于耕作,且長時間來看還會導致土壤沙化,B錯誤;該地為灌區,是農業發展的主要區域,以地養地,等待自然恢復周期太長,影響經濟發展,D錯誤。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重慶渝北區模擬)蒙冀交界處的農牧交錯帶和內蒙古荒漠草原均屬于京津風沙源治理區。近年來,內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蝕防治功能增強。農牧交錯帶通過采取輪牧禁牧、禁止濫墾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據此完成7~8題。7.近年來,內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蝕防治功能變化的原因是A.土壤顆粒變細 B.降水更加均勻C.地表坡度減小 D.植被覆蓋增加√131415123456789101112土壤顆粒變細,更容易被侵蝕,A錯誤;時間尺度為“近年來”,降水不會發生明顯變化,B錯誤;內蒙古草原地形平坦,地表坡度一直較小,近年來沒有發生明顯變化,C錯誤;內蒙古荒漠草原植被覆蓋增加,土壤侵蝕防治功能增強,D正確。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重慶渝北區模擬)蒙冀交界處的農牧交錯帶和內蒙古荒漠草原均屬于京津風沙源治理區。近年來,內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侵蝕防治功能增強。農牧交錯帶通過采取輪牧禁牧、禁止濫墾草地等治理措施,生態環境得到改善。據此完成7~8題。8.農牧交錯帶的治理措施有利于A.合理利用土地 B.延長牧草生長期C.增強地表反射 D.改變農作物熟制√131415123456789101112農牧交錯帶的治理措施主要是輪牧禁牧、禁止濫墾草地等,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A正確;牧草生長期、農作物熟制與氣溫(熱量)有關,農牧交錯帶的治理措施對其影響小,B、D錯誤;農牧交錯帶提高了植被覆蓋率,地表反射率可能降低,C錯誤。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山西臨汾模擬)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來,艾比湖面積不斷萎縮,由建國初期的1 200 km2縮小至400 km2左右,鹽塵暴頻發,生態環境惡化。下圖分別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積變化。據此完成9~11題。9.艾比湖面積嚴重萎縮,會導致A.入湖河流流程變長B.入湖河流數量減少C.湖區沉積物減少D.湖區流域面積縮小√131415123456789101112湖泊面積嚴重萎縮,使得入湖的河流流程變長才能流入湖泊,A正確;B、C因果邏輯錯誤;湖區的流域面積與分水嶺有關,不會因為湖泊面積而變化,D錯誤。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山西臨汾模擬)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來,艾比湖面積不斷萎縮,由建國初期的1 200 km2縮小至400 km2左右,鹽塵暴頻發,生態環境惡化。下圖分別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積變化。據此完成9~11題。10.當地鹽塵暴的來源地主要位于湖泊的A.東南部B.西北部C.西南部D.東北部√131415123456789101112艾比湖為咸水湖,鹽塵暴的鹽類物質主要來源于裸露的湖床。根據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積變化圖可知,艾比湖西北部水位下降最快,湖泊萎縮最嚴重,湖床裸露,B正確。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山西臨汾模擬)艾比湖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近年來,艾比湖面積不斷萎縮,由建國初期的1 200 km2縮小至400 km2左右,鹽塵暴頻發,生態環境惡化。下圖分別示意艾比湖地理位置及2000~2020年不同部位的面積變化。據此完成9~11題。11.防治當地鹽塵暴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發展灌溉農業B.河灘壓砂覆蓋C.大力植樹造林D.合理調配水量√131415123456789101112新疆氣候干旱,水資源缺乏,發展灌溉農業需要大量水源,A錯誤;河灘壓砂主要是防止河床侵蝕,對于防治鹽塵暴作用不大,B錯誤;植樹造林需要的水分較多,當地水資源缺乏,C錯誤;合理調配水量可以使得湖泊有足夠的水量,減少湖底的裸露面積,減輕鹽塵暴的影響,D正確。131415123456789101112(2024·安徽皖南八校模擬)凍融荒漠化是指在高寒地區,巖體或者土壤由于凍融作用造成結構破壞,導致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破碎,其實質是一種土地退化過程。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氣溫低,凍融侵蝕強烈,是凍融荒漠化的主要發生區。下圖為“青藏高原凍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區及地下土層分布圖”。據此完成12~13題。13141512345678910111212.下列關于凍融荒漠化形成過程中地下土層的變化,敘述正確的是A.多年凍土層消失 B.季節融化層變薄C.地下水位下降 D.生草土層變濕√131415123456789101112凍融荒漠化導致地表裸露破碎,吸收的太陽輻射增多,地溫升高,會導致季節融化層變厚,多年凍土層融化變薄,但不會消失,A、B錯誤;多年凍土層變薄,土壤水分向活動層底部運移,地下水位會下降,表層的生草土層水分減少,土層干燥化,C正確、D錯誤。13141512345678910111213.凍融荒漠化加劇可能帶來的影響有①地面輻射增強 ②地下徑流減少 ③風化作用減弱 ④地表發生坍塌凹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1314151234567891011由于凍融荒漠化加劇,地表草層退化,植被變得更加稀疏,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變多,導致地面輻射增強,①正確;凍融荒漠化加劇,會使降雪、地表水及冰川融水的入滲量及入滲深度增加,加之季節性凍土融化增多,使地下水徑流量隨之增大,②錯誤;地表植被覆蓋度降低會使風化作用增強,③錯誤;121314151234567891011地表植被覆蓋度變化或地下融水增多,將使多年凍土的融凍界面因熱融而發生蠕變,部分融土與冰融水、地下水混合后,融土沿融凍界面順坡下滑,導致地表發生坍塌凹陷,形成以熱融滑塌、熱融洼地等形態的凍融荒漠化土地,④正確。故選D。121314151234567891011(2024·山東青島模擬)巴音溫都爾沙漠是內蒙古西部擴張率最高的沙漠,地表沙物質全年向東輸移,直接威脅整個河套平原的生態安全。人工防護林建設和飛機播種造林是巴音溫都爾沙漠最常用的防風固沙措施。輸沙勢能夠反映區域風沙活動強度。適當的風沙活動有利于種子自然覆沙。下圖示意輸沙勢與月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年內變化關系。據此完成14~15題。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4.巴音溫都爾沙漠飛機播種造林的最佳時期是A.4月 B.6月 C.8月 D.10月√讀圖可知,6月輸沙勢強度適中,適當的風沙活動利于種子自然覆沙;6月氣溫較高,熱量充足,同時降水逐漸增加,氣候條件利于種子萌發生長,出苗率高(或樹木存活率大), B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15.為達到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人工防護林建設和飛機播種造林的最佳走向是A.東北—西南 B.西北—東南C.南—北 D.東—西√123456789101112131415由材料可知,地表沙物質全年向東輸移,說明該地盛行風為西風。為達到良好的防風固沙效果,人工防護林建設和飛機播種造林的最佳走向應與風向垂直,即南—北走向,選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九 主題46 荒漠化 學案(含解析).docx 專題九 主題46 荒漠化.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