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3.1 水循環【學習導航】目標導向 核心素養課程標準:運用示意圖,說明水循環的過程及其地理意義 核心要點: 1.水循環的過程和類型 2.水循環的主要環節及影響因素 3.人類對水循環環節的影響 4.水循環的意義 綜合思維:結合圖文資料,分析水循環的環節、過程及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 區域認知:結合區域圖文資料,分析區域內水循環及意義,分析不同區域內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 人地協調觀:正確理解水循環的過程和原理,促進區域水循環的良性發展,合理利用水資源,謀求人地協調【知識導學】一、水循環的類型及過程1.水循環的概念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________、巖石圈、生物圈中,通過________、水汽輸送、降水、________、徑流等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2.水循環的類型(按發生的空間范圍)類型 主要環節 特點 典例海上內循環 A蒸發→B降水 循環水量最大,對全球熱量輸送有重要意義 未登陸的臺風參與的水循環海陸間循環 最重要的循環。使陸地水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 長江流域的水循環陸地內循環 循環水量少,但對干旱地區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環水循環的過程地球上的各種水體,在太陽輻射作用下大量________,形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條件下形成___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或被蒸發(蒸騰),或沿地面流動形成 ,或滲入地下形成 。兩者匯集成河,最后又返回海洋。二、水循環的地理意義1.使地球上各種水體處于不斷更新狀態,從而維持全球水量的________。2.塑造著________。 3.成為海陸間聯系的主要紐帶。4.緩解不同緯度地區________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5.影響著全球的________和生態。【知識拓展】1.影響水循環各環節的自然因素(1)影響蒸發的因素(2)影響水汽輸送的因素:風、距海遠近、地形是否阻擋(3)影響降水的因素(4)影響地表徑流的因素影響因素 對地表徑流的影響年降水量 決定地表徑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流域面積 (支流數量) 同地表徑流流量呈正相關植被 涵養水源,起到“削峰補枯”的作用地質條件 (土壤質地) 河流流經喀斯特地貌區、沙質土壤區,河水易下滲,減少地表徑流的流量蒸發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區對地表徑流影響大人類活動 沿岸取水會導致徑流量減少(5)影響下滲的因素(6)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影響地下徑流的因素可參考影響地表徑流、下滲的因素,并重點考慮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因為喀斯特地貌區地下溶洞、地下河流眾多,儲存有眾多的地下水。2.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目前,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地表徑流的影響。3.水平衡原理應用水在數量上遵循水平衡原理,即總水量是平衡的。水資源既不會無中生有,也不會無故消失,一定是此消彼長,總量不變,即一個地區的儲水變化量=收入-支出。收入 大氣降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融水的輸入;地下水的輸入;人工調水、灌溉等支出 蒸發、植物蒸騰;徑流輸出;下滲;人工用水等水平衡原理常用于解釋湖泊面積大小的變化、湖水鹽度的變化、沼澤濕地的演化過程等。如“死海面積縮小的原因”分析思路如下圖所示:即:水的收入是①②,水的支出是③④,①+②<③+④,即收入<支出,死海面積縮小。[技法點撥] 利用水循環原理解釋相關地理問題(1)三江平原沼澤地的形成 (2)內流河斷流的成因(3)濕地(沼澤)形成原因:(看水來水往) 水量支出=水量收入.來水多:降水多;河流:河網密集、有凌汛現象;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位高去水少:蒸發:緯度/海拔高,溫度低,蒸發弱;下滲:凍土廣布/土質黏重,下滲弱;排水:地勢低注,排水不暢(4)城市內澇原因及措施 ①短時間內降水多、強度大②城市人口激增,城區建筑物密集,城市熱島環流加劇了暴雨強度③城市地表硬化面積大,不利于下滲 ④綠地、水域面積大幅減少⑤城市排水系統設計標準偏低,城市管網不完善,排水能力弱.措施:①加強城市規劃②完善城市排水系統 ③保護濕地或增加水域面積 ④ 增加綠地面積 ⑤疏浚河道3.河流水的主要補給類型 河流因其流經地區的氣候、地形和地質等條件存在差異,其補給類型和特點亦存在差異,具體比較如下:補給類型 補給 季節 主要影響 因素 我國主要 分布地區 徑流量的 季節變化雨水補給 (最主要的類型) 多雨季節 降水量的多少、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普遍,尤其以東部季風區最為典型 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 (單向補給) 春季 氣溫高低、 積雪多少、 地形狀況 東北地區永久性積雪和冰川融水補給(單向補給) 主要在夏季 太陽輻射;氣溫變化;積雪和冰川儲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區 湖泊水補給 全年 湖泊水位與河流水位的高低關系 普遍地下水補給 全年 地下水位與河流水位的高低關系 普遍【跟蹤訓練】白蘭瓜,又名“蘭州蜜瓜”,享有“香如桂花,甜似蜂蜜”之譽。為克服蘭州自然條件對種植白蘭瓜的不利影響,瓜農在原有土地上增鋪砂礫層(如圖),使白蘭瓜的產量、質量顯著提高。根據圖文信息完成下面小題。1.在原有土地上增鋪砂礫層后( )A.減少水的下滲量 B.提高土壤溫度C.增加風沙等造成的土壤養分流失 D.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2.歸納增鋪砂礫層后影響的水循環的主要環節( )①蒸發 ②降水 ③下滲 ④水汽輸送 ⑤地表徑流 ⑥地下徑流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⑤2023年7月29日至8月1日,京津冀地區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極端暴雨天氣,造成了嚴重災情。下圖示意涿州內澇及城市水循環過程。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從水循環角度,推測涿州內澇發生的直接原因是( )A.①增多,②減弱 B.②增多,③增多C.①增多,③增多 D.②增多,⑤增多4.下列能減輕涿州內澇的可行性措施是( )A.將水泥路面全部置換 B.科學規劃給排水設施C.加強通風廊道的建設 D.大力拓展綠地和公園西北干旱綠洲地區因砂質土壤和較高的氣溫,在采用天然灌渠灌溉時,水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較低。該地居民因地制宜對灌渠進行改造,水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下圖示意西北某綠洲區改造前后的灌渠形式。據此完成下面小題。5.直接影響當地地下潛水位的水循環環節是( )A.地表徑流 B.蒸發 C.地下徑流 D.下滲6.該地改造灌渠使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表現在( )①蒸發量減少②灌渠周邊植物吸水作用增強③灌渠水流流速變慢,耗水量減少④下滲水量減少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2023年,北疆大部分地區、東疆及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區開春較歷年同期偏早10天以上,各地加強了融雪型洪水的防范,大量融冰隨洪水而下易切割河岸、堆積堵塞河道。氣溫回暖較早,農民提早播種早春作物,覆蓋地膜以保障農作物正常發芽生長。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北疆地區早春出現的融雪性洪水主要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 )A.海陸間循環 B.海上大循環 C.海上內循環 D.陸地內循環8.農民播種早春作物時覆蓋地膜直接影響的水循環環節是( )A.蒸發 B.蒸騰 C.地表徑流 D.水汽輸送9.新疆融雪洪水發生時,大量融冰隨洪水而下切割河岸,反映了水循環( )A.影響區域氣候和生態 B.可平衡地區之間熱量收支C.不斷塑造著地表形態 D.是海洋和陸地聯系的紐帶“海綿城市”指城市像海綿一樣,下雨時蓄水,需要時“放水”。完成下面小題。10.北京建設“海綿城市”,除能夠提高地下水位外,對地理環境產生的影響還有( )A.加強城郊間熱力環流 B.各月降水均勻C.減緩地面沉降 D.減弱酸雨污染11.北京建設“海綿城市”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強圍湖造田 B.鋪設防滲路面 C.完善排水系統 D.增加綠地面積2023年7月29日起,受臺風“杜蘇芮”殘余環流與副熱帶高壓、臺風“卡努”水汽輸送、地形綜合作用等影響,中國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出現災害性特大暴雨天氣。2023年7月30日,永定河上游的北京市齋堂水庫提前進行了預泄,7月31日洪峰形成后,北京市第一次動用了1998年建成的滯洪水庫蓄洪,最大限度發揮水庫的蓄洪調峰作用。河道向下游控泄流量700m3/s,最大限度地減輕對下游地區的影響。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此次北京特大暴雨主要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 )A.陸地內循環 B.海陸間循環 C.海上內循環 D.海上大循環13.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影響的水循環環節是( )A.下滲 B.地下徑流 C.地表徑流 D.水汽輸送14.下列關于水循環的意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地球水體一直處于更新狀態,水資源是無限的②緩解不同緯度地區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降水和地表徑流不斷塑造地表形態④是海洋和陸地聯系的唯一紐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參考答案:1.D 2.C【解析】1.在原有土地上增鋪砂礫層后,會增加地表水的下滲量,A錯誤。沙礫層透氣性強,比熱較小,白天吸收陽光,使土壤溫度迅速增高;晚上保溫作用差,使土層溫度迅速減低,增大了土壤日溫差,有利于瓜果糖分的積累,B錯誤。砂礫層增鋪在原有土地上,相當于一層覆膜,即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又保護了土層,減少風沙等對土層的侵蝕,從而起到了保水保肥的作用,C錯誤、D正確。故選D。2.歸納增鋪砂礫層后影響的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是:減少了①蒸發,增加了③下滲,減少了⑤地表徑流,增加了⑥地下徑流,①③⑤⑥正確。增鋪砂礫層對②降水和④水汽輸送環節沒有影響。故選C。3.B 4.B【解析】3.涿州洪澇直接源于極端暴雨,極端暴雨造成地表多積水,產生嚴重內澇,即②(大氣降水)增多,③(地表徑流)增多,B正確;①為蒸發,⑤為地下水補給,不是內澇的直接因素,ACD錯誤。故選B。4.目前水泥路面在城市有一定的實用性,不可能全部置換,A錯誤;科學規劃排水設施,有利于水道通暢,緩解內澇,B正確;建設通風廊道,可以緩解熱力環流,但對治理內澇的作用不大,C錯誤;城市閑置的土地有限,不應大力拓展綠地和公園,只能因地制宜地搞綠化建設,D錯誤。故選B。5.D 6.B【解析】5.據圖可知,原始灌渠為泥質土擋灌渠,灌渠下部為砂質耕地,水流易下滲,灌渠處地下潛水位偏高;改良后灌渠為水泥--體渠槽,水流較難下滲,因此灌渠處地下潛水位明顯變低。故直接影響當地地下潛水位的水循環環節是下滲,與地表徑流、蒸發、地下徑流關系不大,D正確,ABC錯誤,故選D。 6.灌渠寬度變窄,水面面積變小,蒸發量減少,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①正確;受水泥材質渠槽的影響,周邊植物不容易吸收灌渠水,②錯;灌渠寬度變窄,水流流速加快,③錯;據圖可知,灌渠改造后變為水泥一體渠槽,下滲水量減少,④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7.D 8.A 9.C【解析】7.北疆地區深居內陸,多內流河,早春出現的融雪性洪水主要參與的水循環類型是陸地內循環,D正確,排除ABC,故選D。8.播種早春作物時降水少,氣溫回升,覆蓋地膜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發,有利于作物生長,所以直接影響的水循環環節是蒸發,而不是影響蒸騰、地表徑流或水汽輸送,A正確,BCD錯誤,故選A。9.大量融冰隨洪水而下切割河岸,改變了局部微地貌,反映了地表徑流對地表形態的塑造作用,C正確。并沒有反映水循環對氣候和生態的影響、平衡地區之間熱量收支以及聯系海洋和陸地等,ABD錯誤。故選C。 10.C 11.D【解析】10.由材料“下雨時蓄水,需要時放水”可知,海綿城市的建設,利于雨水下滲,補充地下水,減緩地面沉降,C正確。海綿城市可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減弱城郊間熱力環流,A錯。對降水影響有限,與酸雨污染無關,B、D錯。故選C。11.增加綠地面積,可有效的增強雨水的下滲,利于海綿城市建設,D正確。圍湖造田減少濕地,不利于雨水下滲,且城市中也不是以農業為主,不需要擴張農田,A錯。鋪設防滲路面不利于雨水下滲,B錯。完善排水系統,是加速地表徑流外泄,而不是利于雨水下滲,C錯。故選D。12.B 13.C 14.B【解析】12.據材料分析可知,形成于海上的臺風杜蘇芮和卡努將海洋水汽向陸地輸送,在陸地形成了特大暴雨,由于特大暴雨形成了地表徑流、地下徑流注入河流,而河流最終又注入了海洋,由此可知,此次特大暴雨主要參與了海陸間水循環,B正確;陸地內循環的降水主要來自陸地內部,A錯誤;海上內循環是海洋水汽蒸發后在海洋上降水的過程,沒有到達陸地,C錯誤;海上大循環的說法不正確,D錯誤,故選B。13. 北京市采取的一系列蓄洪措施,主要是利用水庫攔截地表徑流匯聚形成的洪峰,使其洪峰流速減慢,流量下降,主要影響的是地表徑流,而對下滲、地下徑流和水汽輸送環節影響不大,C正確,ABD錯誤,故選C。14.有些地球水體更新速度較慢,例如冰川等,而且淡水資源僅占地球總水體的很小一部分,所以需要節約用水,①錯誤;水循環過程發生了熱量交換,可以緩解不同緯度地區熱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正確;由于水循環中的地表徑流等環節會對地表產生侵蝕、堆積等作用,會不斷塑造地表形態,③正確;水循環是海洋和陸地聯系的主要紐帶,而不是唯一紐帶,④錯誤。①④錯誤,②③正確,B正確,ACD錯誤,故選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